個人資料
正文

吳園

(2019-05-15 12:33:50) 下一個

以前越南芒街共有兩間華文小學,一間叫做“芒街市華文小學”,另一間叫做“吳園小學”。“華文”在市中心,“吳園”在北侖橋頭。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吳園小學”關閉。到底關閉那年是六一還是六二年?如今我已經記得不太清楚了,反正我隻在那裏讀了一年幼兒班。隨後不久就聽說學校不再開班,在校的學生都轉校去“華文”;那時我已在“華文”上學。

“吳園小學”緊貼北侖河橋頭,整個校園是一個園亭式的建築;前邊臨河,三麵有高大圍牆,園內有好些樹木。學校隻有一棟兩層高的主樓,樓上刻有“吳園”兩字。也許這棟樓原來的主人姓吳,也許另有其他原因,反正大家都將學校稱作“吳園”。“吳園”是一家民辦學校,但到底它的前身是個什麽機構,還僅隻是一所別墅?學校是什麽時候開辦的?誰是原來的校董或校長?我自己對這些問題一無所知。在“吳園”讀書時,我們的校長姓周,班主任姓顏,我們叫她做顏阿姨。當時學校共有兩個幼兒班,甲班和乙班。年齡稍大的在甲班,年齡小點的在乙班。我們乙班在二樓中間的房間,緊靠樓梯。芒街是生產瓷器的地方,直至六十年代初芒街共有碗廠十三家(政府收納後統一稱為“陶瓷企業”),因為“吳園”接近瓷廠區,學生幾乎全部都是瓷廠工人的子弟。也許這就是這所學校最明顯的特色。

那時越南的華文學校,小學是六年製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時“吳園”隻開到四年級,原因是沒有足夠的課室。所以要上五、六年班的同學,得到市中心的“華文小學”去。“吳園”也許班級不多,但幾乎每個班級都有甲、乙兩班,而且每班人數都很多(三、四十人一個班並不罕見),所以全校學生算起來也不少。每星期一早上全校集合時,園內小小的空地擠滿了學生,高的矮的,大的小的,什麽年齡的孩子都有。不知道現在的幼兒園還教不教小孩子文化,反正我們那時的幼兒班是學文化的。也就是說,我們在幼兒班時已經開始學認字、寫字。開頭是學“填字”,後來就學寫單字,再後來就學寫成行的字了。學生都有練習本,每天老師還布置“家庭作業”。記得我在“吳園”那年,還在班裏贏了個“書法”比賽獎,獲獎一個雞毛做的書簽。雖然不是很珍貴的實物,但的確很漂亮,所以我心裏怪高興的。

在“吳園”讀過書的人,可能還都記得,學校設有一間“監牢”(當時我們管它叫“監倉”)。其實這個監牢並不是一所房間,而是主樓後麵的一塊露天但三麵封閉的空地。空地稍比乒乓球台的麵積大些,一道鐵門將空地和通往外邊的走廊隔離。犯了校規的或上課時“開小差”的學生通常都被塞進裏麵,不準聽課,也不準參加操場的活動。學校有好幾個稍為好動的學生,就常常被送進去“坐牢”。不用說,由於老是缺課,他們的學習成績也就很難好得起來。由於上課時“口水多過茶”,有一次我也被拉進去呆了半天。就這麽個幾歲的娃娃,被關了大半天,覺得很委屈的。至今我還那天一起被關的那個小夥伴,老哥他現已在溫哥華住上了很不錯的別墅,但我相信他還記得在“吳園”“坐牢”的日子。

“吳園”關閉後,已經成為國營企業的瓷器廠將其收為己有,先是做寫字樓,後又改為幹部宿舍。不過不管怎樣變,這裏的人氣越來越少。當然這也不奇怪,因為當它還是一所學校時,每天學生在進進出出,人聲嚷嚷不斷。學校始終是歡騰嬉鬧的場所,何況是小學,更何況還是經常有頑皮的學生被捉去“坐牢”的地方。不過,雖然在那裏坐過“牢”,但我還是很懷念它,懷念我的啟蒙學府,那間讓我第一次榮獲“雞毛獎”的學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