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希望之歌

(2013-09-21 00:48:24) 下一個

  希望之歌                                                      

十多年前的一個中秋節前夕,有天下午開車回家,路上意外收聽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慶祝中秋和國慶的特製節目。節目介紹安置在中國南疆某農場的越南歸僑的近況,說僑胞們回國後如何融入當地社會,如何投身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等等;當中記者還采訪了幾位僑胞,讓她們發表自己的心聲。關於僑胞們的發言,具體內容如今已記得不太清楚,大致是回國之後,人們如何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克服開初時遇到的困難,奮發圖強,站穩腳跟,漸漸過上好日子,現正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朝小康的宏偉目標邁進 。末了歸僑的業餘文藝隊還用越語演唱了一首越南歌曲。雖然看不見現場實況,但從廣播中聽得出,當時的氣氛相當熱烈、興奮,尤其當歌聲響起時,更是扣人心弦。歌聲從汽車音響飄揚出來,輕輕地在車廂內悠蕩。歌詞的中文翻譯大致是這樣:

      一雙雙鳥兒
            歌聲悠揚
            春風中,展翅飛翔
            托鳥兒把親切的問候
            捎給親愛的南方
            請告訴那兒的親人
            咱日夜想念著故鄉  

一九七八年八月離越以後,曾有好一段時間沒有聽過越南歌曲。記得初入香港深水埗時,宿舍裏經常傳出優雅動聽的音樂,那是來自順化的一對年輕夫婦用他們新買的收音機播放的南越情歌。與北越那些雄赳赳、氣昂昂的音樂相比,南越歌曲可以說是靡靡之音,曲調溫雅悠揚,給人一種軟綿綿的感覺。而越戰時期的北越音樂,出於大局的需要,一般都是高亢激昂、氣勢回蕩的進行曲。早期唱得最響亮的或要算是《解放南方》了。這首歌雄壯有力,節奏輕快,有一股驅人往前、視死如歸的氣勢;那個年代越南的年輕人,幾乎人人會唱、個個會哼。隨著戰爭的升級,越來越多這一類型歌曲相繼出台。《回歸火車路》、《歌唱九號公路》、《燃起火來吧,姑娘》、《向藍紅的姑娘們致敬》等就是其中代表作。到蔓延戰火直逼南越政權的老巢時,《開路姑娘》、《阿哥開車過長山》、《日夜行軍曲》、《挺進西貢》等作品又橫空出世,將進行曲創作推向新的高潮。如今,人們習慣把這些抗美戰爭時期創作的歌曲籠統地稱為“紅歌”。

七十年代初巴黎談判初期,雖然還未出現和平的曙光,但在北越,因城鎮居民疏散而造成的混亂已逐漸趨向平靜。這種平靜在陸續麵世的音樂作品中得以體現。這個時段的歌曲雖仍以戰爭為時代背景,但兒女思情不再是作曲家們刻意回避的題材。人們普遍認為寫得特別好的是那首膾炙人口的《長山東,長山西》。這首歌以傾訴心事的表達手法,在歌詞中融入生活情景的描寫,讚美自然,歌頌愛情,從而達到引發共鳴、鼓舞士氣的作用。歌詞寫得細微動人,聽起來真實、親切,中文淺譯如下:

     在長山的森林裏
          咱一起搭起了網床
          年輕的人兒啊      
         
分頭兩處在遠方
          美麗的季節裏
          奔赴在前線的路上
          長山東那邊的人兒啊
          咱正在長山西這邊盼望  

聆聽這首歌曲,即使你未曾涉足長山、親赴實地,也很可能被意境中大自然的壯美和愛情的純潔而深深感染。小徑、枯溪、嫩筍、彩蝶 百裏山川盡收眼簾。那是一幅何等淒美而浪漫的戰地圖畫! 

可見,即使在硝煙彌漫的年代,北越的音樂也不隻是清一色的進行曲,許多“紅歌”作品流露出浪漫主義的生活情調;或者說,人們能夠在“紅歌”中感受到一絲溫馨和甜蜜,而這些崇高的情感更多的是出於對故鄉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廣平啊,我們的故鄉》、《西北情歌》、《春天火車路》、《鳳凰花城之歌》、《河內 — 信念和希望》等就是這類歌曲的其中例子。到了一九七五年,南北統一,戰火平息,進行曲不再千篇一律地繼續“進行”下去,迎風而來的是更多的抒情歌曲。《歌唱統一》、《來自冠以您的名字之城的歌聲》、《舉國歡騰》、《在我們前進的路上》等大量新時期的“勁歌金曲”相繼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輕快優美的旋律響徹雲霄,響徹長山南北。有次在河內歌劇院聽來訪的廣州歌舞團一女高音演繹《河靜人傾心之曲》;雖說演唱者的越語發音不盡完美,但她音色沁人肺腑,悠揚縈繞的歌聲博得滿場觀眾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在聽過聞過的眾多越語歌曲中,很難說哪一首是自己的最愛。六十年代中期,在一次某文工團舉辦的露天文藝晚會上,第一次聽到《越南 — 中國》這首以國際友誼為主題的歌曲。那晚演唱的是一位年輕的軍旅歌唱家(也許當時隻是一般演員);她分別用越、中兩語演唱。在各種輕重軍樂器的伴奏下,她的歌聲鏘鏘有力,熱情感人:

      越南,中國
          山連山,江連江
          共臨東海
          我們的友誼像朝陽
          共泳一江水
          早相見,晚相望
          清晨共聽雄雞高唱
          啊,啊
         
共理想,心相連
          勝利的路上紅旗揚  

也許出於自身所處環境之故,當時的旅越華人大都比較喜歡這首歌曲,覺得它貼切易懂,學起來容易上口,容易消化;住在邊界地區的人,聽起它來或許還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中越兩國山水相依,邊民“早相見,晚相望,清晨共聽雄雞高唱”確是真實寫照。記得當時一高年班校友對這首歌曲尤其著迷,不單曲不離口,還經常反複琢磨歌詞的中文譯版:為什麽“Duong ta di hong mau co cach mang”是“勝利的路上紅旗飄揚”而不是“革命的路上紅旗飄揚”?原句的“cach mang”一詞跑哪去了?... ... 當然,這種癡迷或更多說明此老兄對這支歌情有獨鍾,而非對譯文持有絕對的異議。

提到那次在車上聽到的電台廣播,隨後我曾給電台寫了一封短信,略談了自己的聽歌感受。後來電台的對外聯絡組連續幾年給我寄來小日曆等紀念品。時世滄桑,如今戰火紛飛的年代已經遠去,隨著越南的開放以及中越關係的局部緩和,很多當年因越南當局排華而被迫離越的華人華僑陸續返回他們曾經成長、學習、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觀光旅遊,探親訪友,重溫逝去的崢嶸(或傷痛)歲月。也許人們無法認得以前的街坊鄰裏,找不到舊日的熟人朋友,但每當耳邊響起那些熟悉的歌聲,許多以往的記憶又會很自然地在腦海浮現:紅棉、綠柳、棕帆,笠河、劍湖、詩山 這一切都還沒有隨時光的流逝而完全消失。反而,昔日那些動聽的歌曲,那些劃時代的藝術作品,仍像曠野中響亮的號角,教人猛醒,激人鬥誌,提醒人們勿忘曆史,在風雲多變的大氣候中寄和平予永恒的希望,讓來之不易的友誼繼續開花結果。正如電台那首歌的末句的越文原詞所說一樣,風雨、憂傷、寒冬和雲霧將一掃而光: 

妖魔兒 笨桶 摸洞 黴木 色啊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