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昆明已經是十多二十年前的事了。一天,一位剛從中國教英文回來的朋友舉辦了一個旅行心得交流會。會上她介紹了浙江紹興,說紹興是她所到過的中國城市的最愛,因為那裏共有大小橋梁四百多座。接著她又提到雲南昆明,說昆明四季如春,長年草木蔥翠。她還說昆明正大興土木,城市麵貌日新月異,現在去遊昆明,可能跟五年後的感覺截然不同。昆明和紹興就這樣在我的心中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也就是在聽了那次交流會後的第二年,我從重慶搭乘西南航空的班機達到昆明。起飛前的那晚,我給昆明的朋友家打了個電話,接電話的人說朋友剛結婚,去了外地蜜月,不在昆明。看來到昆明後我隻能自行尋找住宿旅社。飛機接近昆明時正好是下午時分,從舷窗上往下望,下邊好像到處是黃土山丘,山間綠葉重疊。機場離城中心隻有五、六公裏,上車沒多久便到了航空公司的停車場。因事前做了一些功課,很快也就找到要找的酒店。酒店掛的好像是三星,裝潢平平,但房租也不至於大傷口袋。這個旅店是西方驢友的首選,每天都有操各種外國語的背包客來來往往、進進出出,氣氛尤其輕鬆。
工人文化宮前的廣場位於市中心,離火車站不遠。廣場那時還沒鋪水泥,純黃土場地。廣場裏外長滿樹木,一片自然風光。廣場以北的城區正處於開發階段,新蓋的建築物不多,主要是老舊的低層排樓,有不少街道還是土路。但不知怎的,我特別喜歡在這樣的街巷溜達,消磨時間。“過橋米線”是雲南的招牌小吃。但那時的米線還比較單調,未經太多包裝,吃起來味道比較容易定位。那時的昆明雖然滿城機車,但自行車還有很多。街上不時出現三幾個頭戴越南笠帽的婦女,騎車悠悠而過。早聽說昆明住著為數不少的越僑,這些笠帽很容易勾起我對他們在中國的生活的聯想。
滇池是昆明的城邊湖,是昆明主要景點。若果說杭州西湖是杭州懷中的一塊玉,滇池便是昆明腰間的明珠。要遊覽滇池,得先乘公車到城西南郊的大觀公園。那時的遊艇還很簡陋,主要是小型機艇,每隻小艇載三幾個遊客。由於湖邊碼頭還未建好,遊客下艇時還得走過一段草路。接近岸邊的水麵長滿浮萍,密密麻麻的一大片;遊艇幾乎要像破冰船那樣“殺出一條開血路”,才能駛進湖的中央。十多條載著遊客的小艇接連衝出去後,湖中一片歡騰。
石林離昆明市區約一百公裏,以奇特的石柱景觀聞名天下。那時石林所處的縣還叫做路南,石林縣這個名稱是當地政府後來為推廣旅遊才采納的。那時從昆明去石林的旅遊車有國營和私營兩種。事前聽朋友說過,國營車幾乎隻是個廣告牌,很少出車,基本上是虧本生意。在火車站旁的停車場,我上了一輛私營車。隻見十五、六座的車上隻坐了七、八個座位,還有一半位子空著。司機解釋說,有幾個人剛剛下車去買香煙,有的去吃快餐,很快就回來,回來後馬上出發。可是等了又等,等了成個小時,那幾個“去吃早餐”的人還不見回來。而車上的其他乘客,有穿軍裝的,有穿民服的,絲毫不見著急的樣子。事後才知道,這些在車上等著的乘客,其實是同司機一夥的人員,他們坐在車裏,故意給真正的乘客一種“車已快滿,馬上出發”的假象。這樣,被迷惑的遊客便會在眾多的車輛中,登上某輛“馬上就出發”的汽車。若果來客多了,那些假扮遊客的人便會下車讓位。
車到了路南,購票入匣後,還要走過一條水泥橋才能到達石林景區。橋頭站著一夥提著照相機的人,主要你走過水泥橋,他們都會給你照相。在石林轉了兩個小時左右,我也像其他遊客一樣走了出來。走到橋頭口,忽然一位拿相機的老兄把我攔住,十分殷勤地說:“同誌,您的照片”。我自己帶有相機,卻不防被人將了一軍。十五元一張(過膠)照片在那時並不便宜。雖然人家是先斬後奏,但畢竟也是一片苦心。“好吧,要了。謝謝”。石林的確值得一遊,隻是那天天陰,氣象不太好,隻能走馬觀花。前往石林路上,因下雨路滑,汽車刹製不及,還撞到路旁的泥牆上。幸而撞擊的不太重,沒有造成更危險的意外。
自那之後我又去了紹興走了一趟,而且後來還曾兩度重返昆明,最近的一次正適逢二零零九年的春天。如果有人問我,我喜歡以前的昆明還是現在的昆明,那麽我的回答將是第一次邂逅的那座春城。我想這是個回答是肯定的,因為現在的昆明雖然路寬樓靚,但卻失去了古城那種獨特的風韻。現在昆明市中心的那座廣場,正如上海的人民公園和南寧的朝陽廣場一樣,早已遍地鋼筋水泥,很難看到以往那引人入勝的花草樹木。這幾十年國內的城市化“大躍進”,嚴重地破壞了城市的生態環境。相比之下,歐美人更加注重保留城市裏麵的草地綠茵,因為這些場所往往是季節輪換時看得見大自然中有生命蠕動的地方。但願下次再到昆明、與友人共品普洱香茶時,春城能給我帶來新的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