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憶青島(及友人)
離開青島至今幾年過去了,幾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然而這座山東名城的秀麗風光,仍不時在我的記憶中浮現。無論哪裏的華人,對“青島”兩字都不感陌生。很多人到過青島,未來過的,也大都聽過她的名字。臨濱黃海的青島,是良港又是工業基地,熔教育、科研、旅遊等經濟產業於一爐。“青島”啤酒素來稱雄酒壇;中國人對青島可謂情有獨鍾。
數年前的一個夏日,飛機把我從北京帶到這座聞名中外的海濱城市。雖說之前未臨此地,少年時我卻讀過與她有關的文章。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一篇題為《長夏憶青島》的旅遊隨筆。文中作者把夏日的青島描繪得如畫一般:宜人的氣候,歐式的別墅,淨潔的海灘,戲浪的人群…… 寥寥幾筆構成一幅和諧大自然的畫卷。自那時起,這幅誘人的精神圖畫便牢印我的腦壁,後來我還在這意境中獲得靈感,以茶古海灘的實地素材寫過一稿。時隔多年,如今來到這個曾經夢寐的地方,一種有如遠航歸來的感覺自然湧上心頭。
進城的機場專線車在市中心的一林蔭處停下後,司機對我說,前麵不遠有幾家價位較“平民化”的客棧。順著他手指方向,我走進火車站旁的一間旅館。服務員給我安排了位於十一樓的一個單間;我乘機向她打聽街道布局的大致走向。放下行李後我匆匆洗了個臉,然後下樓弄了張市區簡圖,按指引朝海邊走去。太平路是青島老城區的濱海大道。穿過兩條街,繞過幾排高樓,再轉一個彎,前邊便是浩瀚的大海。隻見藍天淡雲之下,水天一色,一望無際。微風習習迎麵吹來,讓人心曠神怡。岸邊不遠處,一座亭式建築泛漾在碧波中,百來米長的棧橋將亭樓連在岸上。這就是回瀾閣 — 青島的地標之一。棧橋上輕聲笑語,遊人不息,幾個手提相機的人穿插其間,兜攬遊客生意。沿岸是一排黃牆紅瓦的小樓房,典雅整齊。路邊樹木成行,微風吹過,綠葉婆娑。眼前景象讓人有處身歐陸的感覺,怪不得好友肖雯曾說,青島人喜歡把自己的家鄉喻為東方瑞士。
這就是青島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次日清晨,吃過早點,我沿著太平路往東慢行,去見在文史單位當文書的小肖。肖文書的辦公室附近是一間規模不大的展覽館,收藏不少書畫文物。我發覺參觀者中除本地人外,還有來自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地遊客。原先肖小姐是否在此被其外籍男友“拿下”的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這個場所的確能給她很多接觸外賓的機會。
從展覽館出來已是中午,小肖請了兩個小時特假,然後給好友梁梁打電話,約她一起出來吃午飯。梁梁剛從部隊複員,正在夜校充電,說準備搞室內設計。
午飯後小肖回去上班,梁梁代勞當起導遊。中山公園也是青島的重要景點,草木茂盛,環山臨海。我們直奔公園最高山頭,上邊也有一座亭樓。登上樓頂,四周景物盡收眼底:西邊是老城區,青島海洋大學就此不遠。東北是新城,高廈林立,新市政廳那邊落戶。再往遠處,群山之外便是飲譽青島的嶗山風景區了。據說“青島”啤酒之所以醇香味美,純是得益於嶗山泉水。“青島還真像日內瓦”,眼前景色令我有感而發。梁梁一聽麵綻笑容。下午分手時,我們約好第二天再會,一起到別的景區去轉轉。
第二天一早,梁梁和我在火車站前的廣場碰頭。小肖值班來不了,但捎來了歉意。從火車站往北步行十來分鍾,便是著名的青島天主教堂。教堂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盤高而踞,鍾塔雙雙對立兩邊,巍峨而肅穆。在歐洲,這樣的教堂不足為奇,但青島能有這麽一座風格顯著的哥特式建築,實在非同凡響。它令我想起一八八零年建的茶古天主教堂 — 同樣是久經風雨的世紀建築,而且論規模在越南東北地區更是首屈一指。
十九世紀末德國人占領青島後,歐陸之風平地刮起,西式樓宇陸續在此出現。沂水路的“總督府”便是其中佼佼者。離開大教堂後梁梁和我一起徒步沿著海堤來到這棟昔日官邸。大樓高四層,磚石鋼木混合結構,花崗岩鋪麵,紅色筒瓦蓋頂,十足歐陸氣派。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英國電視旅遊節目《環球八十天》曾將它搬上銀屏。一九九六年,國內相關部門又將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裏環境幽雅,附近海岸礁石零落,水淺見底。我們路過水邊小道時,梁梁看見幾尾小蝦探出石縫,二話不說便脫鞋下水。可惜折騰了老半天,小蝦抓不著,反倒拾得兩、三枚還怪漂亮雅致的鵝卵石。
離開“總督府”後,梁梁和我又沿著小道登上匯泉角一高處平台去看海。此時剛好夕陽西斜,海闊天空。海水盡頭處,紅霞似火,盡染天際,壯麗無比。坐在平台的木條凳上,我盡量讓自己沉醉在無聲之中。梁梁雖曾多次到此,但也忍不住嘖嘖稱美。休息了大半個時辰後,我們倆才依依不舍地離開,打車返回市中心。隨之,淡淡夜幕在海麵遠處漸漸飄落。
晚飯去吃海鮮,餐廳老闆見來的是熟客,笑眯眯的上前相迎。梁梁特地點了幾個頗有特色的地方小菜,其中的兩道我之前還真未見過,甚至叫不上名字。兩瓶“青島”穿腸而過,我自己也覺得臉紅耳熱,一整天徒步的疲勞隨而忘得一幹二淨。鄰桌有幾個食客同樣醉得一塌糊塗,其中一老兄還借著酒興哼個不停;但除一句“酒幹倘賣無”外,周圍沒人聽清他唱什麽。
飯後從餐廳出來,梁梁建議去堤邊吹吹海風。借著月色星光,隻見港灣裏海水粼粼,對麵艦隻依稀可辨。朦朧的夜色令我懷疑自己是否還半酣未醒。我忽然明白為什麽《軍港之夜》描寫的是青島;耳邊仿佛又傳來微浪輕搖的優美旋律,美妙至極。十一點許,海風漸涼,梁梁便才打車回家。我隨後也返回自己的旅館。
接著的那個周末,我的青島朋友們又陪我去新城區逛街、閑遊書店。有天我還自個兒去第二海水浴場的沙灘拾貝殼,跟賣珊瑚石的地攤老板“侃價”,留戀忘返 … … 一個星期的行程過的很充實。我發覺青島比原先想象的更繁華,更大氣,是一座朝氣勃勃的現代化大都市。
後來我還到過山東的省會濟南。濟南也是一座大都會,有千年曆史沉積,文物古跡到處可尋。不久前的一次遠行我又到過煙台、蓬萊等地。但相比之下,我始終偏愛青島。我想,青島美,美不在史跡,美不在稀奇。青島美,美在大自然,美在良辰勝景。青島美,美在朋友好客熱情,美在釀酒名泉,美在醇香四溢的“青島”。青島的確是一座令人難忘的城市。
青島憶,最憶是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