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佛法分享

這是一南傳佛法的分享。希望能在這裏呈現佛教的真正輪廓。
正文

因果—是聽天由命嗎?

(2006-05-17 21:15:35) 下一個

閱讀了龔天民和一些基督教徒批判佛教的文章,從中可看出許多錯誤的見解。這或許是作者的佛學知識的淺薄,又或者作者有意歪曲佛教。例如因果與業力。以下就是摘自龔天民文集“阻礙基督教發展的五大原因~佛教教義與基督教的衝突”中有關因果的一段。

 

“佛教講前世、今世、來世等三世因果報應,人在今世之禍福貧富,甚至頭痛發熱、腰酸背痛……等一切日常生活所遇,都被信是自己前生業力所致,如前生行善,今生享福快樂;前生作惡,則今世苦惱貧窮。又說今世的個人善惡行為又能成為來世的某種「果報」。因此,有不少佛教徒常喊自己命苦(或稱命中注定),變得失望消極,因為努力也無用,都是前世命中注定的啊!”

 

從這段文章中,可看得出龔天民的因果論根本就是“宿命論”。也就是說今生所有的一切都是前世的因緣。而這一切都是注定而沒有改變的可能。但佛陀是這樣說因果的嗎?

 

在《相應部第36.21經》裏,一些婆羅門外道就有龔天民的那種一切腰酸背痛等等都是業力的果報的說法,但佛陀很明確的說明並非所有的痛苦皆由業力帶來的。除了業力,身體的失調、天氣的影響、粗心大意的意外等等都可導致痛苦。

 

在《增支部第3.99經》裏,佛陀就用鹽來作比喻:假如有一個人把一大把鹽放在一杯水裏,那杯水肯定很鹹,很難喝。如果他把同樣份量的鹽放在河裏,再取河水來喝,水的味道則一點也不鹹。佛陀說,水代表善業,鹽代表惡業,很多善業可淡化惡業的影響力。所以,因果與業力並非如龔天民所指般的無可扭轉的。隻要把握現在,努力提升自己,積極行善,沒有那種惡業是不可扭轉的。所以,佛教並不是一種“宿命論”的宗教。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自認他有很多的福報(換句話說,就是覺得他很幸運)就可以胡來;那他就是在製造機會讓惡業成熟。如果對這經《增支部第3.99經》有正確理解的話,我們在困境中並不應該聽天由命。而是更應該積極行善,和在戒、定、慧中提升自己。在人生得意時,佛教徒更應該要小心,不可因為得意忘形而放縱自己。因為,順境不是永久的。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的善業到底是一杯水,一桶水,還是一湖的水。任意的把鹽倒入有可能會很快的把水變得很鹹。

 

另一種的誤解或扭曲佛法的現象就是關於成為親人的因緣。龔天民和許多基督教徒喜歡把那種“不是冤家不集頭”來解釋佛教的輪回。依龔天民的解釋,每個人成為親戚都是來討債的。這或許是中國民間一種很普遍的說法,但由一位所謂“基督教界中的佛教權威”說出,是否顯得無知呢?又或者是他有意扭曲佛法呢?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佛陀是怎麽說的。

 

經中有記載:有一對很恩愛的夫妻曾經問佛陀,他們要如何做才能在下一世再成為夫妻。佛陀說,一對夫妻如果要在來世再相遇而再成為夫妻,他們應該在布施、持戒、和智慧這三個方麵有同等的成就。那麽,他們就有機會在下一世相遇而成夫妻。從這點可看得出,佛陀並沒有教他們要互相虧欠,來為下一世的還債製造成為夫妻的機會。以佛陀本身為例,佛陀並沒有向他家人討債。他反而為他的家人帶來了恒久的利益(趨向滅苦的道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