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回家以後怎樣?[轉]
(2006-09-16 07:03:42)
下一個
《中國曆史上的傳說與謊言》
作者:王意如著 2005年08月第1版
庫屠左夫 OCR整理
木蘭回家以後怎樣?
“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
民……”這首《紅色娘子軍連連歌》曾經唱徹大江
南北,其中關於花木蘭的典故也可以說是家喻戶
曉。花木蘭的故事最早見於北朝民歌《木蘭詩》,
說木蘭的父親被可汗(古代西域和北方諸國對君
主的稱呼)點兵(大規模征兵)的時侯點到,由於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兄長”,木蘭女扮男裝,替父
從軍。在軍中度過了十年歲月,木蘭戰功赫赫,
凱旋而歸。皇帝問她想要什麽,木蘭的回答是:我不要高
官厚祿,我隻要回家。木蘭回到家鄉,脫下戰袍,恢複女兒
裝。夥伴們大為驚訝,說:“我們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竟
然是女郎!”這個故事經由民歌的傳唱,廣為人知。明代的
劇作家徐渭創作了雜劇《四聲猿》,第一出就是《雌木蘭》,
在舞台上敷演這個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不過,在所有這
些傳說和文學作品中,都沒有提到木蘭回家後怎樣。
明代朱國幀《湧幢小品》中也記錄了木蘭的故事,這個
木蘭姓魏,是曹操的同鄉——“毫之譙人也”(今安徽毫
縣)。朝廷為征遼而招募兵丁的時候,點到了木蘭的父親*
木蘭看到父親已經老弱,弟妹又還幼稚,於是決定替父從
軍。她穿著鎧甲,快弓帶箭,躍馬而往。這一去,去了十八
年,沒有人知道她是女的。凱旋歸來,天子表揚她的功勞,
賜給她尚書的官職,她辭謝不受,懇請回鄉省親。回到諒,
她脫下戎裝,換上舊日的衣裳,同行的人都大吃一驚——
到這兒為止,與其他的木蘭故事沒有什麽兩樣,後麵部分
則是其他木蘭故事中沒有的:
眾人覺得這件事非常稀奇,簡直從來沒有聽說過,於
是把這事告訴了皇帝。隋揚帝是個縱您酒色的人,覺得木
蘭這樣的女人很奇特,就把木蘭召進京來,想要納她入宮。
木蘭堅決拒絕,說:“沒有臣子和陛下配對的道理!”她以死
抗爭,最後迫不得己,就自殺了。隋場帝既感到驚奇,又很
憐憫她,追贈她為將軍,溢孝烈。世人為她建了廟宇,每年
的四月八日祭招她,因為這天是木蘭的生日。
這個木蘭和先前的木蘭有幾個不一樣:
首先是姓氏不一樣,她姓魏,以前講到木蘭,大部分說
姓花,有的說姓楊,還有人說她就姓木。其次是時代不一樣。
北朝民歌中吟詠的人物,當然應該生活在北朝之前,可在《湧
幢小品》中的故事背景則在隋煬帝時代。再次是時間不一
樣。《木蘭詩》中出現過兩個時間概念,一個是“將軍百戰
死,壯士十年歸”;另一個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
郎”。如果我們把前麵的“十年”看作是與“百戰”相對應的
虛數,那麽,後麵這個數字應該是確切的,因為按照詩歌的
節奏,也可以在這兒說“十四年”或“十六年”,當然也可以
像《湧幢小品》中說的“十八年”。還有就是《湧幢小品》中
有一個細節寫得比較好,就是它特別提到木蘭的父親老
弱、弟妹幼稚。《木蘭詩》隻說“阿爺無大兒,木蘭無兄長”,
就是說木蘭家沒有大男孩子,但這並沒有說出木蘭的父親
不能從軍的原因。
除了這些細部的區別,這個故事的前半部分與先前的
木蘭故事一模一樣,很難說這完全是兩回事。合理的推測
是,朱國幀是在原有的木蘭故事的基礎上再創作曲。不過
《湧幢小品》寫得有名有姓,有時間有地點,還有說號,看起
來倒像是比《木蘭詩》更佰實。
有關木蘭最後結局的部分情節,在清代女作家陳端生
的長篇彈詞《再生緣》中也出現了。作品中的孟麗君女扮
男裝,得中狀元,升任右相。皇帝探明真相,欲納盂麗君為
紀,遭到拒絕。看來,在百姓的心目中,皇帝都是些好色的
家夥,看到有點才倩的女子就想占為已有。皇帝的這種要
求,毫無疑問能為她們帶來榮華富貴,這正是很多人夢寐
以求的,但像木蘭和孟麗君這樣的女子卻堅決地拒絕了,
她們甚至不借用生命來捍衛自己的尊嚴,這樣的氣節,真
令人肅然起敬。
所以,不管木蘭是否真有其人,也不管木蘭最終到底
有沒有自殺,她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心目中的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