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2025 (2)
自從疫情那年,就有悲觀的論調流傳,傳的最廣的就是2019將是今後最好的一年。其實早在2016年川普發起貿易戰前,中國政府就開始主動刺破房地產泡沫,打壓地產瘋漲的勢頭。在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消費和出口),房地產是極為特俗的存在。它既是投資又是消費,而且有很強的產業帶動性,所以地產熱的消退使得中國的投資和消費兩駕馬車開始放緩,使得中國經濟增速明顯下降,這個影響其實到今天依然沒有消化掉。2018年川普發起貿易戰,中國長期的外向型經濟受到打壓,導致當年GDP增速進一步下降。2019年的疫情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都造成巨大影響,使得中國當年GDP增速進一步下挫。盡管如此,由於中國的出口一直沒有疲軟,在當年世界經濟一片哀鳴中,中國經濟表現仍然十分亮眼,GDP增速在當年各主要經濟體中依然位列第一,可謂鶴立雞群。
到了2020年,疫情影響擴大並深化,全球經濟衰退,中國當年GDP以2.3%的增速創造了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記錄。盡管如此,中國GDP依然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2021年,世界各國都放開封控,隻有中國依然堅持嚴格的封控政策,但這一年因內需外需的強勁,中國經濟快速恢複,成為世界經濟的領頭羊,但帶動經濟的最主要靠的是出口,達到近30%的增長率,創造了近十年來的最高記錄。但到了2022年,由於中國頑固堅持嚴格封控政策,導致內需萎縮,加之俄烏戰爭和美國製裁導致的供應鏈紊亂、地產萎靡,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政府也受到各方指責和批評。到了2023年,中國不得不放開疫情封控,緊接著迎來一波疫情反彈,感染規模和死亡人數都創了記錄。這波疫情過後,中國經濟開始恢複,當年GDP增速達到5.2%,僅次於印度。
2024年的世界經濟被財經博主小林概括為兩個字:韌性。我認同這個總結概括。以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為例,可以說雙雙都表現出很好的韌性。美國雖然債台高築,但國內消費需求旺盛,科技創新步伐穩健,科技七巨頭盈利能力不減,使美國經濟在發達國家中一枝獨秀。同時,中國經濟體在地產萎靡和供應鏈製裁多麵壓力下,也表現出很強的韌性。受地產降溫拖累,中國內需萎靡,但因出口旺盛,GDP依然保持正增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4年中國GDP增長將在4.5-5%之間,遠高於全球平均的3.2%。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2024的經濟,那就是:世界各國經濟都不好,美國和中國相對來說還算不錯。當然也有非常好的國家,後麵小林視頻會講到一個國家。
中美兩國的GDP都保持正增長,說明兩國的財富都在增加,盡管增加速度大不如前。可為什麽網上會出現很多今不如昔的訴苦聲音呢?我想,這一方麵是幸存者偏差造成的。一般來說,過的好的人很少願意在網上炫富和曬幸福,而活的不好的人更願意去網上發泄和訴苦。由於人們同情弱者的偏好,訴苦的貼更容易被關注和轉發,而炫富和曬幸福的貼就很少被人轉發。
另一方麵,我認為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同時也是中美兩國共同麵對的深層問題,即貧富差距的擴大,使得增長的財富大部分流入少數富人手裏,而大多數人並沒有分享到經濟增長的成果。正是因為貧富差距問題,才有兩個美國和兩個中國的說法。雖然兩個都是真實的,但看起來又是相互矛盾的。我認為,中美兩國誰能解決這個深層次問題,誰就會在競爭中勝出。所謂的改革深水區,並不是效率意義上的,而是公平意義上的。
疫情之後經濟下行趨勢明顯,但如果說2019是今後最好的一年我是不信的。這不僅緣於我是天生的樂觀派,也因為我對經濟數據背後的一些深入觀察。盡管唱衰美國和唱衰中國的聲音不絕於耳,但兩國的經濟增長動能依然沒有消失。美國雖然債台高築,但美國經濟的內生動力依然強勁,這就是科技創新和依賴於美元霸權的量化寬鬆帶來的景氣。
中國的表現也不錯。對照其他國家地產泡沫後的表現會發現,中國在刺破地產泡沫後,並沒有出現經濟衰退,至少GDP數據依然保持中速增長。美國、日本、西班牙和愛爾蘭等國,在地產泡沫破滅後,經濟都開始衰退,絕大多數都出現了GDP負增長。中國之所以能讓地產軟著陸,主要是靠提前布局和出口強勁。早在刺破地產泡沫前,中國政府就開始去杠杆,引導產業結構升級,開發一帶一路。現在國內經濟界討論最多的就是新質生產力。我一個同學是政協代表,他說,在最近一屆全國政協會議上,各省討論最多是低空經濟,上一屆會議討論的則是綠能建設。這也是中國所謂的新質生產力內容。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雖然初露端倪,但離高質量發展還有一段距離。而最難解決的還不是產業升級和新質生產力,而是如何壓縮貧富差距。
在AI和機器人方麵,中國算是擠進了第一梯隊,但這些新質生產力都是有利於知識精英的,而大多數其他領域的人很可能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受害者。如何讓經濟增長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則不是個經濟問題,而是妥妥的政治問題。
盡管美國和中國的經濟狀況和經濟政策表現大相徑庭,美國內需旺盛,通貨膨脹,升息,中國內需萎靡,通縮,降息,但美國和中國一樣,都有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即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才是對兩國治理能力的考驗。處理不好,這個政治問題會反過來遏製經濟發展,甚至引發社會危機。
2024年已經過去,我作為一個收入固定的退休人員,物價是影響我生活水平主要因素。要問我2024年過的如何,我覺得還過得去,雖然雞蛋漲價很厲害,可一個月我也吃不了多少雞蛋。:)
朋友們,2024你們過的好嗎?
注:小林財經是我最喜歡的財經博主,小林是我們東北老鄉,大連人,語速快,沒廢話,幹活滿滿,而且不帶節奏,值得收藏。
下麵這個法國經濟學家的看法也很有意思。有空的可以看看。美國和中國脫鉤也許隻是一種談判策略,可中國是認真的。
貧富差距有驅動向上努力之效,這是當初中國改革的初衷。我覺得貧富差距不怕大,怕固化。固化斷絕上升通道,是最有害的。錢應當更多流向創業、改造、創新,而不是壟斷者、食利者。低端隻要有保障,社會仍然能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