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閱人間事,讀聖賢書
個人資料
為人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觀劇偶感(七)《花兒與遠方》

(2022-07-21 17:29:47) 下一個

我一直不太看好蔣雯麗的演技,主要是她的笑總是讓我感到不那麽自然,其他還好。與飾演男一號劉北伐的王誌飛相比,蔣雯麗飾演的郝玉蘭在人物魅力上並不遜色。可我覺得這是因為編劇編的好,好的劇本確實可以成就一個演技一般的演員。

《花兒與遠方》講的是山東沂蒙山老區婦女赴新疆的故事。新疆和平解放後,解放軍開始開荒種地,屯墾戍邊,一邊建設,一邊剿匪。為了穩定軍心,讓屯墾戌邊能夠堅持下去,新疆軍區去內地招了很多女兵。因此就有了《花兒與遠方》的故事。

為了不劇透,我就不說劇情了。隻說說看到不到一半時的一點感受。

樸實的人更容易得到幸福,欲望低的人也容易感到幸福。戰後的那代人之所以特別能吃苦,是因為有更苦的生活做對比。之所以對生活的要求不高,是因為經曆過戰爭年代,能活下來就已經覺得很幸運了,所以即使住地窩子,啃窩頭,靠人力開荒種地也不覺得有多苦,而且還能苦中作樂。尤其對這些本來就是農民的軍人來說,這些苦是他們已經習慣了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就是靠這一代吃苦耐勞的人,才打下了共和國的經濟基礎。那時的人,不管做什麽工作都全身投入,都努力把工作做好,那股勁也隻有那個時代才有。劇中的團長夫人,團部協理,為了給戰士們牽線搭橋,也是像自己的事一樣,一心樸實地努力工作,做不好就寢食難安。我之所以認為這個電視劇很有時代感,就是因為這些人的工作態度和熱情與我母親告訴我的一樣。那些女戰士和我母親是同齡人。

勞動創造世界,勞動也能讓人感覺生活充實。看著在自己的手上,通過自己的勞動,戈壁灘被改造成良田,地窩子變成成片的房子,那種自豪感和成就感是坐享其成的富二代永遠體會不到的。

不同性格,不同經曆,不同文化水平的人,在今天能走到一起,結為伴侶的很少了。可在那個時代,這樣的人成為夫妻成為摯友的並不少見,因為決定親疏的不是那些外在的東西,而是人品。

革命隊伍裏也有人品不好的人,反革命隊伍裏也有人品好的人。人品基本和政治立場及政治觀點沒啥關係。

這讓我想起根據傅彪父親真實經曆改編的電視劇《五湖四海》,一個出國留洋回來的國民黨軍醫,一個農民出身的解放軍連長,兩個性格、經曆、文化差距巨大的人,最後成為了一輩子的朋友,不是因為政治立場和什麽觀點,而是兩個人光明磊落、誠實正直的品質。而那個自私的戰友,則與他們越來越疏遠,最後變成了陌路之人。

跟那些沒什麽文化的普通人打交道,會讓人變得簡單,直爽,而和文化人打交道,則會讓人變得複雜和含蓄。文與質都不可偏,偏了就不正常。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透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山東人以倔和直,容易認死理,犯擰,嫉惡如仇而知名。這樣的性格在戰爭年代會表現出英雄主義的一麵,但在在平時就很折磨人,所以性格也具有兩麵性。劇中的郝玉蘭就是典型的山東人性格,直爽,小小年紀就參加了民兵,打過鬼子,打過國民黨。因為新婚不久的丈夫被國民黨炮彈炸死,因此恨透了國民黨。所以郝玉蘭身上既有英雄氣概,又有認死理的擰勁。好在郝玉蘭心地善良,她那顆心總是為別人著想,因此受折磨的總是她自己。

一個有領導力的人不是靠嘴皮子,而是靠無私的人格魅力。不管什麽時候,有擔當,有責任感,私心少的人都是受人尊敬的,雖然也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說。

愛恨情仇,人皆有之,人性皆如此。所以,我對那些在曆次政治運動中深受迫害的人仇恨共產黨完全理解,對那些跑到台灣區的國民黨後代仇恨共產黨,仇恨大陸也是能理解的。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當然,如果能放下這些曆史恩怨,我會更加尊敬他們,佩服他們。

關於十萬婦女下天山的曆史背景,我的一個網友,兵團二代在她的回憶錄中有一段很好的記述,我轉過來,算是一點可信的曆史資料吧。她的這個小標題叫《那時的愛情》。網文鏈接在此:http://yuexin.xjsite.com/article/697.html?from=groupmessage

 

“在新中國的禮炮就要奏響時,1949年9月25日,原國民覺將軍陶峙嶽率部起義,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這部分兵在新疆也稱為老九或是925兵。

起義前,陶峙嶽將軍是新疆警備總司令,他是一個具有“袍澤情深”講究義氣的軍人。部隊起義後,他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那些隨自己守衛邊疆、征戰多年的部下如何安置?不能讓他們無家可歸,遊離失所呀!然而在新疆安家落戶,困難很多,談何容易。他想得最多、最好的辦法是發點錢,給點路費,把大家遣散回老家。到底如何安置自己的部下,陶將軍還沒理出個頭緒,他的10萬將士就被整體編入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22兵團,他任22兵團司令員,他的好友趙錫光任副司令兼第9軍軍長,部隊除番號改變外,原建製和官兵沒變,排、連、營、團、師的行政長官隻有晉升沒有降職調離,部隊沒有散,隻有每個連、營、團從老部隊派去指導員、教導員、團政治委員。22兵團26師近萬名官兵,從解放軍抽派去的政工人員隻有300來人。部隊改編後集中學習休整了3個多月,進行訴苦教育,對起義將士進行人民解放軍的宗旨、紀律和為人民服務的教育,宣傳官兵平等、官兵一致,反對軍閥作風。政工幹部言傳身教,示範帶動,不打人、不罵人,說話和氣,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自己做出好樣子,讓起義官兵跟著學,照著幹,老部隊的好作風、好傳統通過政工幹部的播撒,在起義官兵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起義部隊很快成為新型的人民軍隊。

部隊起義後,王震將軍代表共產黨向陶峙嶽將軍表示:“起義部隊過去守土有責,立了功。起義以後,可以一起和我們轉向生產,妥善安置大批退伍官兵。”

1950年3月,22兵團的10萬將士在陶峙嶽將軍的率領下,踏著積雪開赴北疆的瑪納斯河流域開荒地、辦農場、建城市。同年7月,陶峙嶽將軍帶人到石河子看地形,選擇城建位置,組建了城建處,趙錫光副司令兼城建處處長。1951年冬,26師官兵利用冬季積雪,把6000根8米長的原木從七十到一百多裏外的天山用人力拉到了石河子。1952年10月,第一座行政辦公大樓在石河子落成。1950年部隊開荒造田,1951年22兵團10萬官兵的糧油供應通過開荒造田,發展生產實現了供給有餘。   

10萬大軍轉眼間都成了大齡青年,可個個都是光杆司令,起義將士“家”的問題成了當時最緊迫的大問題。王震將軍對這個問題認識很到位,他說:“有了老婆安下心,有了孩子紮下根。”沒有家室,軍墾事業就會一代而終。他向黨中央要求組織動員內地婦女來新疆工作。1950年—1952年,先後從湖南、山東、上海等地接來大批女兵和女同誌。他還指示各級黨委對部隊進行普遍調查,原來在家結了婚的要動員老婆前來,還有老少寡婦、小姨子,凡是女的來者不拒,呈請上級分批接來。僅陶峙嶽司令員的湖南家鄉,就有8000湘女上天山。隨後又分期分批組織戰士回原籍找對象。同時命令部隊建好宿舍,辦好托兒所、子弟學校,解決來隊家屬的居住和子女入托入學問題。到1956年,10萬起義將士的“老婆”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當時父母身邊經常有這樣的愛情故事,單位分配給老九的老婆,足足比老公小十幾二十歲,雖然有些年輕的妻子心不甘情不願的嫁給老九,吵吵鬧鬧一輩子,卻也沒有誰離婚,也就這樣很有責任心地生兒育女,共擔生活重擔。當時住在我家房子後麵有戶人家,妻子年輕貌美,嫁了年長她20多歲的老九,老九軍人出身,不荀言笑,嚴肅曆害,小時候,我見到,怕他三分。他家孩子給自家爸爸起了外號“老狐狸”,這一外號傳出,成了他的代號了。他經常打罵妻子,妻子不離不棄,侍奉他到老。

另一個爸爸的同鄉老九叫何國新,則是八分錢娶了個媳婦,成為那個年代的傳奇。當時動員大家接老家的姐妹們來,當時何國新已到成家年齡,央求大家介紹,有個已在新疆定居的山東人,便介紹了家鄉的同村姑娘,何叔叔寫了一封信,花了八分錢郵票錢,故娘便從山東趕來新疆,與他見麵成親,至今二老依恩愛到老。阿姨常說,我是八分錢買來的媳婦,成為那個年代的佳話。

愛情是什麽?在那個年代,沒有花前,沒有月下,也許匆匆一麵,就定佳緣,也許未曾見麵,就來結婚,然後愛情卻似溫火燉老湯,將不相幹的食材,用歲月之火,用細火慢滾中,煲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不能分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