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對我來說,不隻是一種食物,而是個人曆史的一部分,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比如我餓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麽山珍海味或包子餃子,而是麵條。如果說山珍海味、法式大餐是我的豔遇,包子餃子則是我常來常往的朋友,而麵條才是我的親人,是須臾不可離的。
至於為什麽會對麵條情有獨鍾,我也說不清,很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吃麵條從沒吃夠過。就像習近平小時候沒吃夠慶豐包子一樣,當了國家領導了,還不忘那一口。有研究說,人的口味都是小時候定型的,小時候愛吃什麽這一輩子基本就不會變了。
小時候家裏吃麵條都是奶奶手擀的。雖然麵條有點粗硬,但很有嚼頭,即使拌點香油醬油也好吃。如果正好熬了雞湯,這樣的手擀雞湯麵對我來說簡直就是舉世無雙的美味。小時候生病,雞湯麵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病號飯。因為我愛吃麵條,尤其喜歡吃雞湯麵,所以每當我過生日時,奶奶都會囑咐我母親帶我去沈陽園路餐廳吃一碗雞絲麵。而每次母親帶我去吃生日麵,都是隻給我買一碗,而母親隻是默默看我吃。那時我們家的收入屬於中等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母親卻從沒在飯館吃過飯。後來我問母親,為啥不像父親那樣下館子吃飯呢。母親說:你爸饞,我不饞,哪有女的總去飯館吃飯的。唉!這就是她們那代人的觀念。
母親回憶說,園路餐廳的雞絲麵分大中小三種碗,小碗八分錢,中碗一毛錢,大碗一毛二。我上次說一毛三一碗是文革時的價格了。可惜現在園路餐廳沒有了,那種純正土雞的雞湯雞絲麵再也吃不到了。我在網上查園路餐廳都查不到了,流逝的時間帶走了不知多少過去的記憶。
我上小學的時候,父親有一陣在太原街二號辦公,辦公大樓緊挨著沈陽鮮族人聚居區西塔。有一次我去父親單位玩,中午的時候父親的一位女同事對父親說,我帶你兒子去外麵吃飯,你就別管他了。於是,我興高采烈地跟著阿姨一路蹦蹦跳跳地去下館子,那時下館子吃飯都是在父親發工資那天才偶爾有一次,現在多出一個機會,自然是高興的不行。
阿姨帶我去的飯館就是後來讓我一輩子都吃不夠的西塔大冷麵。朝鮮冷麵和南韓冷麵不一樣,是鹹口的。西塔大冷麵製作很簡單,冷麵是直接壓進煮麵的鍋裏的,下鍋後幾分鍾就撈到另一個大盆裏,用涼水來回投,直到冷麵涼透,堿麵水變清才撈出裝碗。倒入冷麵湯,放上幾片牛肉(以前是狗肉,狗肉沒了後放過黃羊肉,後來就都是黃牛肉了),再加點圓白菜做的辣白菜,撒上一勺幹辣椒麵,一碗朝鮮冷麵就算完成了。吃的時候可以倒點醋,湯就有了清爽的酸味。西塔大冷麵的湯是不限量的,自己隨意加。正宗的朝鮮冷麵裏是一點油都沒有的,所以吃起來特別爽口。
西塔大冷麵的湯很特別,不知道怎麽配的料。那種特別爽口的味道很難形容,十分對我的口味。可母親不喜歡,說那冷麵湯一股泔水味,而且還不幹不淨,有什麽好吃的。而我母親給我們做冷麵時都是用煮牛腱子的湯做冷麵湯,在冰箱裏涼透後再放幾個冰塊,夏天酷熱時吃這樣一碗麵真是爽透了。當然母親做的冷麵湯也非常好喝,但那是另一種口味了。
自從小時候這位阿姨帶我吃了西塔大冷麵後,冷麵,尤其是西塔大冷麵好像給我下了咒,讓我一輩子都無法忘懷。就像我弟弟每次回沈陽必去四季麵條吃碗大肉麵一樣,我每次回沈陽都要去西塔大冷麵吃幾次冷麵不可。以至於我的發小都知道我這個愛好,每次聚會他們都會問我:去過西塔大冷麵了嗎?沒去的話我請你去吃。
好在紐約的韓國超市有賣朝鮮冷麵的,還有現成的冷麵湯。盡管不是那種現壓的冷麵,仍然解了我不少冷麵的鄉愁。
冷麵並不是沈陽的地方風味,吉林,丹東等鮮族人多的地方都流行朝鮮冷麵。我在延吉吃過所謂地道的朝鮮冷麵,在丹東吃過,在韓國銀川機場也吃過,雖然這些冷麵味道也不錯,但統統不是小時候的味道,和西塔冷麵沒法比。
時至今日,西塔大冷麵依然像過去一樣火爆,每天都是顧客盈門,甚至冬天客人也不見少。不像其它沈陽的風味店已經動遷到別的地方了,西塔大冷麵是唯一一家位置沒變,隻是擴大一點規模的沈陽老店。到沈陽,如果不去西塔吃一碗西塔大冷麵也是件遺憾的事。
在國內出差旅行,麵條永遠是我的首選地方小吃。隻要有機會一個人吃飯,我肯定去找當地的特色麵。然而,往往很多所謂正宗的麵條館子都名不符實。九十年代去太原時,特意去了據說太原最正宗的刀削麵麵館,還是家國營的飯館。可這家刀削麵做的太一般了,隻有兩個品種,一個是大肉麵,一個是雞蛋西紅柿麵。吃過之後,覺得還不如沈陽的山西刀削麵館做的好。
去蘭州自然要品嚐著名的蘭州拉麵,可蘭州拉麵其實並不好吃,湯太鹹,麵的堿味太大,牛肉隻有一點點,也不好吃,就是便宜。我記得九十年代在蘭州街頭一碗牛肉拉麵才兩塊錢。北京有家著名的馬蘭拉麵,味道比蘭州拉麵好很多,澆頭也多,價格當然也貴了不少。現在蘭州拉麵成了甘肅省的扶貧項目。據說,政府負責免費培訓農民拉麵技能,同時教農民如何經營拉麵館,鼓勵貧困地區的農民走出去創業。就像沙縣小吃和柳州的螺螄粉一樣,現在蘭州拉麵也是遍地開花,不僅中國大地上到處都是,甚至連紐約都有很多蘭州拉麵的連鎖店了。
西安最著名就是那個褲帶麵,看電視劇《白鹿原》時我就學會了,做了幾次,老婆孩子都說好吃,就是有點油大。2018年帶老母親去西安旅遊,就住在鍾樓飯店,樓下就是著名的西安飯莊。於是帶老母親去品嚐了著名的biang-biang麵,一根麵一小碗。吃過後感覺和我自己做的差不多,遠不如盤絲餅和金線油塌這些小點心口味獨特,給我很多驚喜。要說陝西的麵,其實要數臊子麵最講究,營養豐富味道好,很對我的胃口。我來美國後,在網上學會了做臊子麵,經常自己炒一大飯盒臊子,慢慢吃。
銀川最著名的是羊肉燴麵。九十年代時一個人在銀川出差,正趕上過生日,就在酒店對麵的一家羊肉燴麵館要了碗正宗羊肉燴麵。實話實說,有點大失所望。不僅羊肉沒啥羊肉味,湯也不夠鮮美,全靠辣椒提味,否則我都吃不下一碗麵。還有在昆明吃的過橋米線也是大失所望,遠不如紐約的越南河粉味道鮮美。母親2006年時曾來紐約住過,我帶她品嚐過法拉盛那家越南河粉後,母親讚不絕口,甚至懷疑牛肉湯是放了什麽特殊調料。我告訴母親,美國最好吃的就是牛肉,原汁原湯就很好喝。後來吃過幾次美國牛肉後,母親信了我的話。
旅途中遇到一碗好麵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往往是不經意間有意外發現。
我一直以為廣東人不會做麵,他們愛吃的那種撈麵沒有麵味,所以我在廣東從來不吃麵。可有一年我們同學在澳門聚會,中午吃過法式大餐,喝了好幾種葡萄酒後,都美美地睡了一大覺。晚上則去坐落在海邊的陳老太小吃店吃晚茶。其實大家都沒啥胃口,隨便叫了幾個清淡的小菜,就坐那聊天。也不知道誰點了一個豬油拌麵,大徐嚐過之後大呼好吃。我們被他一吆喝,也都夾了一口嚐了一下。哪知道一筷子麵條下肚,味蕾立馬被激活,食欲洶湧而來。這豬油拌麵味道確實不一般。於是急忙又每人點了個豬油拌麵。那一頓麵吃的真是爽,感覺比中午的法式大餐要過癮的多。尤其是我吃麵條的肚子,還真就是跟麵條特別親。
有一年去內蒙呼和浩特,我同學請我吃當地特色菜,其中有個涼拌蓧麵條就給我帶來意外驚喜。以前從沒吃過蓧麵條,端上來時我還以為蓧麵就是蕎麵呢,吃過之後才知道,二者類似但不一樣。蕎麵不夠黏,蓧麵要黏一些,不斷條,所以吃起來比蕎麵的口感要好得多。呼市的那種涼拌也很有特色,有一種清清爽爽的口感。後來,蓧麵作為內蒙特色食品之一被推廣到全國各地,沈陽也開了一家很大的蓧麵館,離我家不遠。我回國時去過幾次,才知道蓧麵可以做出很多風味獨特的麵點,不僅僅是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