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閱人間事,讀聖賢書
個人資料
為人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文人的魯迅情節

(2021-05-20 10:26:19) 下一個

在中國文人圈裏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不管政治觀點如何,卻全都是魯迅的粉絲,都視魯迅為精神領袖和文壇偶像。最典型的要數陳丹青和孔慶東二人。

這倆人分立左右,卻都致力於研究魯迅,都喜歡做青年導師給年青人講魯迅。倆人的視頻我都看過,別看陳丹青演講時顯得文質彬彬,可他有點神經質的表情還是顯而易見的。他的《退步集》我也看過,簡直是他個人的吐槽大會。雖然他的觀點我大多認同,可他那種憤青的口氣和焦躁的心態,使他的批判都流於表麵,缺乏深度。

孔慶東的文章很漂亮,語言簡練,表達清晰,而且溫爾文雅,一點不像他在鏡頭前那樣誇張和憤憤不平。我想這也許是他多年文字訓練養成的寫作習慣。

兩個人都以魯迅研究學者自居,但陳丹青屬於業餘愛好,孔慶東則是專業。孔慶東是錢理群的學生,而錢是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

他們倆對魯迅的理解其實有很多相同之處,不同的是陳丹青欣賞的是魯迅的儒雅的氣質,繼承的是魯迅的吐槽能力,看重的是魯迅的文學成就。陳丹青對魯迅的評價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由此可以看出,陳丹青更關注的是魯迅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樣子。他把魯迅與他所欣賞的那些民國文人放在了同一個位置。

而孔慶東注重的則是魯迅的戰士性格和反潮流精神。看過不少孔慶東關於魯迅的演講,有的就是他在北大上課的錄音和錄像,印象很深。可以說,我對魯迅的看法受孔慶東的影響遠遠大於陳丹青的影響。

以前我不大懂,為什麽毛澤東說他的心和魯迅是相通的。聽了孔慶東的課後才明白,原來毛澤東和魯迅對於革命的看法有很多相同之處。魯迅雖然同情革命,但對革命不抱希望。覺得革命了又能怎麽樣呢,還不是換一撥人繼續壓迫百姓。阿Q也要鬧革命,可阿Q鬧革命不就是為了吃好穿好,能在財主的牙床上滾一滾,睡個以前睡不到女人嗎?這種革命思想和以前的山大王造反沒啥區別。所以,魯迅致力於批判國民性,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本。不改變這個文化,中國不會進步。

在對革命的看法上,毛澤東與魯迅很類似。毛澤東知道共產黨的隊伍裏什麽人都有,阿Q式的革命者大有人在。所以毛澤東早在一九四四年,日本鬼子還沒投降呢,就已經開始憂慮革命勝利後的問題。也因此,毛澤東在那時就推薦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給自己的戰友閱讀。毛尤為擔心,革命勝利後,黨內會滋生出一批腐化墮落分子,成為重新欺壓人民的反動派。

有一件事,足以說明毛的這種警覺性。毛澤東在西山雙清別墅籌備第一屆政協會議時,有幾個前線的將領來看望他。他們本以為毛澤東見了他們之後會誇讚他們的戰功,畢竟他們確實戰功赫赫。可萬沒想到,毛澤東見了他們一句表揚的話沒說,而是板著臉警告他們:全國解放在即,我醜話說在前麵。如果解放後你們驕傲自滿,胡作非為,做出違反紀律和損害人民利益的事,我絕不會姑息(大意)。你們好自為之。嚇的這幾個將領,大氣不敢出,急忙表示絕不敢違反紀律。

毛澤東和魯迅不同的是,毛是個樂觀主義者,而魯迅的悲觀主義多一些。毛澤東相信人是可以教育好的,敵人也是可以改造的。第一次全黨的思想改造運動就是延安整風。現在很多人都用延安整風期間的一些過火和過頭的事來否定延安整風的成就,卻看不到延安整風對中共勝利的巨大作用。可以說,沒有延安整風,中共就不會取得革命的勝利。

魯迅的文章隻是影響了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喚醒的是中國進步知識分子群體。如果說魯迅對國民性的批判是一種思想啟蒙的話,那毛澤東則是改造國民性的實踐者。不管在改造國民性上有少矯枉過正的事,毛澤東對中國國民性的改造都是顯而易見的。毛澤東時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尚武的時代,愚公移山,為人民服務,以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白求恩精神,教育和影響了一代中國人。抗美援朝的勝利,讓中國人丟失多年的民族自信開始恢複。抗美援朝期間,連功德林裏的國民黨戰犯都給誌願軍出謀劃策,因為那一刻,毛澤東不再是共產黨的領袖,而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建國後,對國民黨戰犯的思想改造和對末代皇帝的思想改造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功,這更強化了毛澤東的信心,更相信人是可以改造好的。

如果要深究毛澤東發動文革的思想原因的話,那我認為毛澤東的這種對昔日戰友的不信任和對黨的腐化墮落的憂慮是主要原因。現在看,毛澤東的這個憂慮一點沒錯,中共的腐化墮落可以說是從文革失敗後開始加速的。從某個角度看,六四則是毛死後的一次自發的文革。有毛澤東的文革失敗了,沒有毛的文革被鎮壓了。所以,文革再來的可能幾乎沒有。

魯迅對中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毛澤東也是魯迅的粉絲,而且是一重量級粉絲。因為毛這個魯迅粉絲,使魯迅成為新中國家喻戶曉的偶像級人物,而在台灣,魯迅的名氣則是微不足道的。用沒有魯迅精神的台灣和把魯迅作為精神偶像的大陸進行對比也是很有意思的文化現象。這個我不多說,由其他有興趣網友發揮吧。

中國文人幾乎沒有不崇拜魯迅的,拿魯迅當大旗的大有人在,可真正懂得魯迅的寥寥無幾。東施效顰者多,精神傳承者少。有的人隻學會了魯迅的辛辣刻薄,卻沒學到魯迅的深刻深沉。有的人以為罵幾句當權者,批評幾句政府就是反潮流,卻不知道魯迅對政治毫無興趣,他的矛頭永遠對準的是國民性和腐朽的文化。

魯迅有一陣據說被從中學課本中清除了,好像魯迅已經過時了。其實是一些誌得意滿之人對魯迅的振聾發聵之言不耐煩了,好像中國早就朗朗乾坤,清明盛世了。可現實很骨感,所以,魯迅是不可能被銷聲匿跡的。

魯迅是激勵中國人的一麵旗幟,也是一麵魔鏡,每個中國人從魯迅設置的鏡子裏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雖然那個影子可能很醜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澱網友' 的評論 : 有什麽好洗地的,罵人是他的一麵,講魯迅是他的另一麵。感覺你有點潔癖。
海澱網友 回複 悄悄話 "懂得魯迅的寥寥無幾"

=====

名義上給魯迅洗地,實質上給孔三媽洗地。您老寫了這麽多,給孔三媽洗地?
westshore 回複 悄悄話 魯迅的狀態代表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夢想。
中國知識分子因為經濟上不能自立,所以從來都是分成兩個陣營,得勢的是幫閑,不得不違心說話,而失勢的成為流氓,就是憤青的另一種做法。
而魯迅從來不愁經濟問題,錢多的可以生活像個貴族,又不需要依附權勢而獲得這些。這種人僅存於中國曆史上的某些大貴族家庭的文人,所謂國師的角色,帝王需要求他們才會給點主意,依附關係是相反的。
到了魯迅,變成可以隨心所欲的概念。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孔三媽嗎?這廝簡直就是北大的恥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