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此書對歐洲文明起源的介紹超過對曆史細節的介紹。其實也可看做是一本簡明歐洲文明史。
歐洲文明是個混合體,它的三個來源分別是:1,古希臘和羅馬文化(古希臘學術,古羅馬律法);二是基督教文化;三是北方日耳曼蠻族的戰士文化。
文藝複興不是要走向現代,而是要複古,是想回到基督文明之前的古典主義。其實也是對基督教思想統治的一種變相反抗。
馬丁路德的宗教沒有被天主教會鎮壓是因為歐洲政權的分崩離析,各自為政,再就是得益於印刷術的發明,使教會還沒想好如何懲罰路德時,路德已經迅速成名,尾大不掉了。
路德新教的中心教義是因信稱義。這是一種反求諸己的內省式宗教。
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蠻族摧毀後,東羅馬帝國又延續了一千餘年,東羅馬帝國也稱拜占庭帝國。日耳曼蠻族雖然摧毀了西羅馬帝國,可他們並沒有真正統治這個遼闊的帝國,這些目不識丁的蠻族,不懂如何治理國家,並且全部皈依了基督教,帶著粗野不文的蠻族文化融入了原有文化,也給歐洲文明注入了強悍的戰士文化。
法國啟蒙運動發端於理性主義,但啟蒙運動的領導人物並不是民主主義者,如果有開明專製的王權願意實行理性社會,他們也樂意與之合作。法國啟蒙運動的偉大成果,是匯編出一套百科全書。秉持理性主義的理念,這套全書對基督教持平視態度。這顯然藐視了神權。
古典主義認為人類社會是個不斷循環的過程,沒有絕對意義上的進步。啟蒙思想家認為人類未來會越來越好,社會是在不斷進步之中。
歐洲進步的軌跡是:15世紀文藝複興,16世紀宗教改革,17世紀科學革命,18世紀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反宗教的,認為宗教是迷信。
在歐洲這一文明主線之外,日耳曼人發展了自己獨特的浪漫主義文化。德國的這一獨特文化傳統後來演化成德國獨特的主張個性自由的自由主義文化,這一自由主義後來被哈耶克抨擊為偽自由主義。
浪漫一詞出自羅曼語,起初的意思並不具褒義,而是特指那些專講男女情愛的“地攤”文學。
蘇格拉底不是雅典民主製度的支持者,他一直批評雅典的民主製度。蘇格拉底是拜拉圖的老師,拜拉圖是亞裏斯多德的老師。亞裏斯多德的三段論教會了我們如何邏輯思維。
希臘人在所有學術上都勝過羅馬人一籌,除了法律。羅馬人在幾百年的時間裏開發出一套理想主義的法律體係,周密嚴謹,公平正義。公元六世紀的《查士丁尼法典》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精美完善的法典。
雅典民主製來源於軍隊。雅典實行的直接民主製是不講人權的高壓民主製。
西羅馬消亡之前,就一直遭受來自北方的日耳曼蠻族的入侵,常年處於征戰之中。西羅馬滅亡後的一千年裏,歐洲幾乎一直在不停的戰爭中,先是日耳曼蠻族,接著是維京海盜,後來是穆斯林入侵和十字軍東征。可惜作者沒有詳細介紹這些戰爭史,連參與戰爭的人數和傷亡也不得而知。可以說,中世紀這一千年歐洲沒有信史。因為占據了羅馬的北方日耳曼人都是文盲,沒有留下什麽曆史文獻。維京人是海盜,更沒人去寫曆史。而且海盜都是海葬,這給考古學出了難題,想靠考古複原曆史幾無可能。穆斯林雖然是文明的,但他們作為勝利者所寫的曆史也一定具有很大的片麵性。穆罕默德時期的穆斯林對基督徒是寬容的,也是文明的。當穆斯林看到那些粗野的十字軍騎士時則大為驚詫。
都說中國曆史是血腥的,其實歐洲曆史也未嚐不是。一千年的征戰的鮮血孕育了歐洲的戰士文化,也讓無數生靈塗炭。隻是因為中世紀的歐洲曆史斷了代,我們很難了解當時的悲慘世界。
羅馬人最初是君主統治。公元五百年前,因為君主兒子的一次強暴了自己的弟媳的惡行,而導致君主製被推翻,羅馬開始實行共和製。
英國光榮革命和《權利法案》的製定並不全是出於對自由的追求,而主要是對天主教的敵視。
法國大革命和美國革命都是因為洛克的《政府論》一書。
追求民主,自由,博愛的法國大革命,換來的是一個殘酷的獨裁政權,雅各賓黨人的專製。
皇帝和教皇的權力之爭一直伴隨著歐洲中世紀的曆史。天主教皇曾將亨利四世驅逐出教會,導致後者跨越冰天雪地阿爾比斯山前往梵蒂岡求見教皇。教皇後來心軟,取消了驅逐令。
導致英語單詞重複詞匯居多的原因是英語複雜的來源,其中很多來自拉丁文。在中世紀,不會拉丁文就等於沒文化,因為所有學術著作和文學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寫作的。
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是因為奧斯曼帝國的強大,斷絕了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路上貿易通道所致。
歐洲自由主義,民主政治和人權觀念的形成得益於歐洲紛亂的曆史和分崩離析的政治版圖,也得益於碎片化的政治權力。這些價值觀隨著歐洲的工業革命和強大的國力,得以傳遍世界,成為現在的普世價值。而大一統的中國文明雖然長期居於世界前列,但在近代被工業革命一下子甩到後麵。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