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2025 (2)
八一五光複後,留在中國的日軍戰俘和日僑有數百萬之多。中國政府和人民以樸素的人道主義情懷,在戰後極端困難的日子裏,為了保證遣返大量滯留東北的日本戰俘和僑民,為各個轉運站準備大量糧食、蔬菜和燒柴。另外,還在各個轉運站設置急診醫療所,挑選有經驗的日僑外科醫生負責治療。
盡管如此,由於當時國民政府的運輸能力和物質籌集能力有限,仍然無法滿足從東北各地蜂擁而至的日僑的生活之需。
“據日本官兵善後總聯絡部統計,日本投降後,散居在中國境內的日僑總數約94萬人。這還不包括在東北的日軍戰俘和僑民的數量。”《日本遺孤》P162。
實際上在東北的日僑總人數遠遠大於其它地區的總和。1945年日本投降前,在中國的日本人達155萬之多,這個數字還不包括軍人,軍人家屬和軍中文職人員。其中開拓團移民27萬人。總計戰後日本滯留在中國的各類人員有310萬之多。
據日本舊厚生省出版的《援護五十年史》記載,日本戰敗前後,日本在東北的死亡人數是245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定居在中蘇邊境的開拓團成員。
1946年8月17日,國民黨代表李修檢(李修業),中共代表李敏然(李立山)及軍調處美方代表貝爾上校,簽訂了遣送日僑協議,並於即日生效。三方達成共識,除旅順、大連、新義以外的日僑,其餘東北各地日僑全部集中於國軍防區的葫蘆島遣返日本。協議簽署一個月內,東北民主聯軍控製的20萬日僑全部轉運至葫蘆島。
截止到1946年11月29日,經葫蘆島遣返的日僑總人數為105萬人。
當最後一批日僑登上客船後,沈陽日俘日僑管理處處長李修業登上甲板為日僑送行。東北日僑聯絡總處負責人村野先生再三要求李修業講話,李修業說:“你們回去以後,要細細地想一想,比一比,你們是怎樣對待中國人的,中國人又是怎樣對待你的。希望你們以後隻帶來友誼,不要再帶來刺刀。再見吧。”話雖簡單平淡,卻概括了中日關係和兩國的國民性的巨大反差。
多年之後,那些有良心的日本人還常常提起當年中國人民的仁慈情懷。官崎市市長津村重光曾說:“我們的父母就是當年從那裏回國的,他們曾得到當地人善意的幫助。”
名古屋退休教授間賴收芳說:“那年天氣很冷,是葫蘆島人把我們上百名遣返者接回家中,給我們提供食宿,挽救了我們的生命。”
同為名古屋退休教授的小林清子回憶說,他親眼所見就有30多名日僑在登船之前把孩子送給了中國人撫養。小林清子對此的解釋是,給孩子留條活路。
如果說把孩子送給中國人撫養是出於無奈,可那些在日本投降後瘋狂自殺的開拓團民簡直就是不可理喻。這些開拓團民不算戰俘,沒人逼迫,卻選擇了這樣一條路,可見當時被武士道洗腦的日本人已經徹底瘋掉了。有這樣一個殘忍的民族性,日本又如何有資格做大東亞共榮圈的領袖呢?
日本投降後,在東北的日本開拓團民曾掀起一波自殺狂潮,其狀慘不忍睹,其行為可謂禽獸不如。有丈夫殺死妻子後自殺的,有母親把自己孩子挨個殺死後自殺的,還有把孩子扔下不管,一個人跑路的,而且不管孩子怎麽緊追不舍,也絕不回頭的。
據統計,日本投降後,日本開拓團民死亡總數為78,500多人,其中11,520人自殺。被蘇聯扣押在西伯利亞的有34,000人,下落不明者36,000人。下落不明者很多是在路途上或在收容所裏因饑寒交迫和疾病死掉了。一般中國政府所稱的日本遺孤主要指的是開拓團的孩子。
很多日本孩子是善良的中國人在這些自殺者的死人堆裏扒出來的。這些幸運兒被善良的中國人收養,具體收養人數已經無法統計。上世紀80年代作為日本遺孤返回日本的2800多名,而實際被中國人收養的遺孤遠遠不止這個數。因為僅僅黑龍江省一個方正縣在八一五光複後就收養了日本兒童1000多人,而被該縣民眾救助的日本開拓團僑民則多達上萬人。中共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接管方正縣後,向當地群眾宣傳這些日本人沒有罪,他們同樣是這場侵略戰爭的受害者。於是很多中國百姓紛紛出手救助。這和對日本開拓團難民置之不理,甚至還時常有下級士兵強奸和侵擾開拓團難民的蘇聯紅軍相比有著巨大的反差。當時,《東北日報》曾報道過長春郊區一男子冒著被蘇軍士兵槍擊的危險,見義勇為救護被侮辱調戲的日本年輕婦女的事例。
從網上看到一個資料說,據當時的不完全統計,僅東北光複後兩個月內,遼寧、吉林兩省就有嫁給中國人的日本婦女多達11萬多人,比光複前十幾年的總和多出100多倍。這些嫁給當地中國男人的日本婦女,多為年紀較輕的婦女,大都對戰敗投降後的日本和遣返回國悲觀失望喪失信心,且多因眼前生活所迫而爭先恐後嫁給當地中國男人的。當時日本女人找中國男人,幾乎不講什麽條件,隻要年齡相差不多、人品老實厚道就行。(http://tieba.baidu.com/p/2626138192)
母親回憶說,當時最慘的就是那些在農村的日本人,其實就是開拓團團員,很多人把孩子就丟到路邊,因為帶著太小的孩子沒法趕路,半路不是病死也得餓死,好多中國人就是在路邊溝裏撿的日本小孩。而城裏工廠的日本人轉運的很有秩序,基本都是全家一起回去的,沒有丟下孩子不要的。所以,留在中國的日本遺孤,大多是開拓團的孩子。開拓團團員其實大都是日本的窮苦農民。看過嚴歌苓的電視劇《小姨多鶴》的都知道,多鶴就是日本開拓團團員的孩子。
也有很不厚道的中國人。據母親回憶,八一五光複時,很多日本難民集中在沈陽的臨時收容所裏等待火車轉運。一些孩子就在那時被送給中國人撫養。也有一些日本女中的中學生與家人失去聯係,成為孤兒,大多數躲在宿舍的拉格裏不知所措。我母親家的鄰居老高家的二小子是個拉三輪車的,他有一天就從從學校拉回一個十七、八歲的日本姑娘,準備給自己當媳婦。那日本姑娘對他還算滿意,想嫁給他,可他母親不答應,非要把日本姑娘嫁給老大。說老大未娶,老二不能娶。可老大是個水蛇腰,三十多歲了,最讓日本姑娘受不了的是他是個煙鬼,成天吧嗒吧嗒抽煙袋鍋。日本姑娘受不了他身上的味道,成天哭哭啼啼地。可老高家的老太太很蠻橫,硬是逼著她嫁給了老大。那時的房子不隔音,晚上經常聽到姑娘的哭聲和他丈夫及婆婆對她的打罵聲。我姥姥心軟,白天的時候就總過去勸高家婆婆,說不管日本人還是中國人,都是人啊!既然娶到家了,就好好對人家才好。二舅媽會日語,白天高家沒人的時候,姥姥就讓二舅媽把日本姑娘叫家裏說說話,寬慰幾句。那日本姑娘對二舅媽說真不想活了,他們家人對她一點不好,要是嫁到你們家該多好啊。二舅媽就勸她別想不開,忍一忍慢慢會好的。後來,那家人回老家錦州了,據說那姑娘半路上病死了。
被中國人收養的日本遺孤幾乎人人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有的是關於如何報答養父母的,有的是關於養父母如何的善良如何艱辛地撫育他們的。但在所有這些遺孤中,最感人的是內蒙古呼和浩特的日本遺孤烏雲的故事。烏雲的日本名字叫立花珠美,她是葛根廟大自決的幸存者,當年年僅八歲。中日兩國合拍的電視劇《離開廣島耳朵日子》就是以他為原型創作的。
烏雲1957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後,被分配到通遼市庫倫旗第一中學任教。懷著一腔報答中國養父母和中國人民的誌向,一幹就是38年。培養了無數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1981年,烏雲找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哥哥立花甫。哥哥發來邀請信,希望她回日本相聚。雖然立花朱美思念哥哥心切,但因學校沒有放假,她強壓思念之情,一直堅持到學生放暑假,才前往日本。烏雲的哥哥為了能將自己的妹妹留在日本,使出了渾身解數,動員能動員的所有親朋好友,卻仍然沒有說服妹妹。因為烏雲舍不得她的阿媽,舍不得她的學生,舍不得中國家鄉的山山水水和風土人情。因為,她已經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中國人了。
烏雲回到中國後,除了繼續教書外,還致力於中日友好合作工作,她經常穿梭中日之間,引進十多個日本沙地植樹自願者協會前來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義務植樹,到2002年義務植樹280萬株,成活率80%。
“烏雲在中國被救助、成長,受善良的中國媽媽關愛的事跡,感動了太多的日本人。一時間,烏雲在電視上的演講,竟成了人們街頭巷尾,機關衙門的議論的熱門話題。”P285
最後還有一個數據有必要記住。據《日本遺孤》一書披露,日本侵華期間,從中國掠奪煤炭24,000萬噸,鋼鐵1,200萬噸,糧食22,800萬噸,木材一億立方米,黃金22,000公斤。而同時間,被日軍屠殺和作戰犧牲的中國軍人達2000萬,加上負傷者,累計多多達3500萬。無家可歸的難民多達4500萬。造成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損失5000億美元。
此文為劉國強所著《日本遺孤》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