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九十年代初在瑞士留學時,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門課是一般中國人都不選的東亞討論課。所謂的東亞討論課,其實別的東亞國家都不講,隻講中國。我之所以選這門課,就是想知道外國人是怎麽看中國的。
那一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達到13%,為世界各國之最,也是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因為經濟成就讓世界刮目相看。所以這一年的東亞討論課有很多學生參加,開課的那天我坐在第一排(這是我的習慣,為的是能夠聽清楚),回頭一看,諾大的一個階梯教室幾乎坐滿了人。
老師是從德國請來的中國問題專家,據說曾在北京做過三年的研修。西方教師很擅長於啟發式教育,尤其這種討論課更是互動性極強。上課伊始,老師首先要求去過中國的同學舉手。我回頭一看,手臂如林,竟然有一多半人去過中國,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接下來老師繼續提問:提到中國,你們首先想到的是什麽?請大家說說,重複的就不要說了。同學們的回答是五花八門,很有意思,也很耐人尋味。有的同學說,提到中國,我首先想到的是長城,老師就把長城寫在黑板上。有的說,我首先想到黃色,有的說首先想到紅色,老師就寫下黃色和紅色,以此類推,越寫越多,越說越細。如:有的首先想到的是天安門,有的說是自行車,有的說想到中國是個人口大國,有的說想到孔子,有的說中國的曆史很長,有的想到中國的泰山,而且說泰山很美。最滑稽的一個是說想到了北京烤鴨。估計這位是個好吃的主,而且隻去過北京。最後,老師把黑板寫滿了才結束這個提問。而回過頭來,老師把大家說過的總結一下,自己又加了幾條,這樣,也就形成了中國的一個總體形象。老師加的幾條,我現在能記住的隻有一條,即中國是當年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老師繼續提問:提到中國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麽?對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同樣是五花八門。如:中國人很勤勞,中國人很會做生意,中國人很嚴肅,黃皮膚,黑眼睛,中國人很聰明,中國人很好學,中國人很瘦,中國人個不高,中國女孩很漂亮,中國人很熱情。幾乎是把所有的描述性名詞都用盡了,可就是沒有我期待的那個詞----善良。這成了我的一個心結,在以後的日子裏沒少和瑞士人探討這個事。為什麽在他們的眼裏中國人不是善良的呢?我不相信這是他們的疏忽,而是他們內心深處有這樣的成見。
這麽長時間了,東亞討論課的其它內容我幾乎都忘記了,唯有這第一次課,這個漏掉的詞讓我至今耿耿於懷。
那個時候,我們中國人盡管骨子裏很驕傲,可因為國家落後和貧窮,在西方人麵前並不是很自信,因此我非常在意中國人給他們的印象。一次,我問幾個傳教的天主教徒對我們中國人的印象如何。我相信教徒一般不會說謊,就像我們中國人常說的,出家人不打誑語一樣。他們的回答很巧妙,說在所有的亞洲人當中,給他們印象最好的是中國人,因為中國人來瑞士都是來求知、讀書的,而且大部分人都彬彬有禮。給我們印象最差的是斯裏蘭卡人,他們來瑞士就是做難民,還手腳不幹淨,小偷小摸的。
他們說的是實情,因為當時能到瑞士留學的人不多,每年國家公派隻有十二個人,自費的寥寥無幾。瑞士不是移民國家,用其它方式去瑞士不容易,除非結婚。不像去澳洲和北美那些移民國家,各個階層的人都有,因此,去瑞士的中國人總體素質比較高。
與學國際政治的博士生羅傑成為朋友後,我們經常在一起探討有關中國的問題。一次我問他,如何看待中國的曆史,他隻說了一個詞:血腥。我想,也許很多瑞士人了解中國都是從媒體和書本裏了解的,可讀讀我們的曆史,的確是很血腥的。這大概源於近代中國一直處於內憂外患之中,連年的戰亂、內鬥和革命將人道主義精神擠壓的幾乎殆盡,而讓瞋恨之心越演越烈。而一個瞋恨心很重,又缺乏人道精神的民族的確很難被人視為善良的民族。盡管我認為我們中國人大部分都是善良的。
後來我從一個新教教徒芭芭拉口裏再次了解了他們對中國的一些負麵印象,芭芭拉說廈門人不好,說她在廈大學習時曾被一個同學欺騙過。我說,也許你恰好碰到一個說謊的中國人,可她依然搖頭說:不止她一個人說謊。我無語了。瑞士人不像德國人有很強烈的人種優越感,瑞士人比較低調、隨和,他們不輕易說什麽人的壞話。但他們最不能忍受的是一個人說謊。大概他們把說謊當作最大的不善吧。
也許我們太注重親情了,導致親疏不一的態度。
外國的曆史血腥
因為曆史是紀錄大事的
你說的有道理。和世界任何民族一樣,中國人也是有多種麵孔的。就像我們了解外國人一樣,外國人要想全麵深入地了解中國人也需要在中國有深入和漫長的生活。比如當年的傳教士利瑪竇。但不管怎麽說,外國同學的這個印象也反映了我們中國人的一種麵孔。
如果一個外國人從小就在中國生活是絕不會得出那種結論的,也許他還會非常喜歡中國人的人情味。
很巧合,請看:漢字出錯挽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