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上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你是我們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們的家人,我們將用生命保護你。”
當當網站上介紹《三杯茶》的這幾句廣告語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一種久違的淳樸、信任和視人如己的古樸清懷撲麵而來,讓我不假思索地買下這本書,並一口氣讀完。
《三杯茶》是業餘登山家、職業男護士摩頓森與專業作家大衛 . 奧利佛合著的一本講述摩頓森個人傳奇經曆的暢銷書。在這本書沒有出版之前,摩頓森就已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發行量巨大的美國《遊行》( PARADE )雜誌,以他為封麵的那期在美國各地發行了 3400 萬份,破了該雜誌的曆史記錄。
在巴基斯坦的北部荒涼貧瘠的山區,有一個古老的部族巴爾蒂斯坦,在信仰上屬於最保守的穆斯林什葉派。他們雖然體格瘦小,卻耐力驚人,在人煙稀少的高山上有著超強的生存能力。這個部族有一個叫科爾飛的小村莊因為比鄰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裏峰而擁有一個獨特的職業 ---- 為每年絡繹不絕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充當向導和協作,主要任務是為登山者背包。
摩頓森與這個小山村的不解之緣起始於他的協作和一次失敗的登頂之舉。當迷路的摩頓森被協作穆劄佛找到後,把他帶到一個山洞裏,請他喝了一杯味道幾乎讓摩頓森嘔吐的白玉茶後,又把帶他回到自己的家鄉科爾飛。正是這杯茶將摩頓森帶入一條不同以往的人生之旅。
僅僅在科爾飛生活了幾天,就讓摩頓森對巴爾蒂斯人有了全新的認識。以前摩頓森和那些走馬觀花般到過巴爾蒂斯坦的登山者有同樣的認識,認為巴爾蒂斯人的無知、貧窮的生活是一種安詳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可摩頓森這位深具同情心的業餘登山者隻在巴爾蒂斯坦貧困的小山村科爾飛住了兩天,就感受到科爾飛人的善良和痛苦。“科爾飛絕非西方人想象中的伊甸園。村裏每戶人家中,至少有一位成員患甲狀腺腫或白內障;西方人羨慕的孩子們的薑黃發色,其實是嚴重營養不良的結果。”( P20 )可即使如此貧困的生活也沒有讓科爾飛人變得吝嗇和冷漠,他們用最好的食物招待他,把最好的被褥留給他。這個貧病交加的民族展現的給他的是人類最美好的情義。這讓摩頓森在感激之餘,總想為他們做點什麽。
我們常說,一個不知道感恩的人不是一個善良的 人,可僅僅知道感恩,而不身體力行地為那些無私地幫助過自己的人做點什麽,也不能算是一個真正善良的人。摩頓森的不同是他立即將自己的感恩之情和同情心化作行動。他身體稍一恢複,馬上就奔走在村中的各家各戶,用自己的隨身攜帶的藥箱和醫藥知識為村民們治病療傷。
有一天他要求參觀一下村裏的學校,當村長哈吉帶他到了“學校”的位置時,他被驚呆了。這不是因為不勞渡河與峻峭山峰構成的那絕美的風景,而是在岩壁上方一塊平台上,八十二個孩子,其中有四個女孩子,就跪在冰冷的岩石上上課。沒有教師,沒有課桌,也沒有板凳,甚至也沒有黑板和紙筆。孩子們就用小木棍在泥土上練習寫字。
這個情景讓摩頓森在心裏暗暗地下了決心,一定要為這裏的孩子做點什麽。當他與哈吉村長共飲了三杯茶後,他說:“我要給你們蓋一所學校。”讓摩頓森沒有想到的事,正是這個承諾,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三杯茶》就是那個有關承諾的故事。我在波士頓哈佛廣場的旅遊書局無意間被這本書吸引,一讀之下,當場淚流滿麵 ….. ”此書譯者黃玉華如是說。我想這句話也道出很多讀過此書的人感慨,當然也包括我。
為什麽人們對一個有關承諾的故事有如此的強烈的感慨呢?我想這大概是因為這個世界太缺乏這樣對承諾的信守。我們對政客們各種花言巧語的承諾已經麻木和絕望,也見慣了某些朋友的廉價的承諾。承諾對我們來說,不再是一諾千金,而是輕若鴻毛。古往今來,無數的愛情的悲劇都是始於對一個承諾的背叛。信守承諾承是人類最古老、最高貴的精神,也是一個人最尊貴的品質。
人都是需要榜樣的,摩頓森也不例外。摩頓森的榜樣就是德蘭修女。他稱她為自己從孩提時就傾慕的英雄。為此,他在德蘭修女去世後,專程趕到印度去悼念她。當他望著包在裹屍布裏的德蘭修女時,心中感慨萬千,他問自己:為什麽這樣一個瘦小的人,對提升人性竟有這麽大的影響?
按《第五項修煉》作者彼得。聖吉的理論,一個人擁有什麽樣的願景,就會在未來成為什麽樣的人。也就是是說,你自小崇拜什麽樣的英雄,你未來就很可能成為這樣的英雄。這就叫願景的力量。崇拜善良、慈悲的德蘭修女的摩頓森大概命裏注定早晚要成為一個慈善家。他的經曆和成就也是對願景力量的證明。
摩頓森還有一個榜樣,即登山英雄,珠峰征服者,埃德蒙 . 希拉裏爵士。他在 1964 年為尼泊爾捐建了多所學校,以報答征服珠峰過程中幫助過他的當地人。他有句名言深為摩頓森稱道。他說:“盡管過程緩慢而痛苦,但我們看見全世界正在接受這個事實:富有及科技發達的國家有責任去幫助貧窮落後的國家。這不僅是為了慈善,更是因為唯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才有希望見到符合全人類福祉的長治久安。”
這句話其實也很適合現在的中國。先富起來的人群有責任去幫助貧窮的人。這也不是僅為了慈善,而是唯有如此,中國才能有長治久安。如果普世價值是自由、平等、博愛和人權的話,那我看還不夠,還應該補充一條,那就是共同富裕。這是保證世界和諧和長治久安的根本。如果說中國今後能夠為世界做出較大貢獻的話,那一定是共同富裕這個理念的實踐和完善。因為中國的曆史和文化,更接近這個理念。這也是我現在非常期望在中國出現成熟的左派,而不是極左的原因。成熟的左派會糾正和遏製右派經濟政策中隻重效率,忽視公平的偏頗,對於中國的健康發展和避免拉美化有積極的作用。
雖同為登山愛好者,但摩頓森與希拉裏不同的是,後者是成功登頂珠峰的英雄。攀登珠峰的名氣,讓希拉裏很容易地籌措到善款,而相比之下,摩頓森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失敗者,而且當他回到美國後,幾乎是一貧如洗。這樣的窘況和對募集善款的無知,使他步履維艱。一萬兩千美元也許還不夠一個富豪老婆一天的消費,可卻能在科爾飛蓋一所學校。但這點在富豪眼裏微不足道的錢卻將摩頓森折磨的夠嗆,如果不是那個承諾的支撐,摩頓森大概早就放棄了。
當摩頓森費了很大的勁找到也是登山家的富豪霍爾尼,小心翼翼地說出自己需要的捐款數額時,讓大名鼎鼎的霍爾尼很是懷疑:一萬兩千元夠蓋一所學校嗎?你不會是跑到墨西哥海灘吸大麻或者和女朋友胡搞吧(估計這位富翁沒少讓人騙)?最後,霍爾尼在私下調查了摩頓森後還是給了他這筆錢。
霍爾尼是芯片的發明人,也是 Intel 公司的創始人。他和蘋果之父喬布斯有類似的個性,聰明異常,卻脾氣暴躁。霍爾尼後來成了摩頓森最有力的支持者,並幫助他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慈善機構 ---- 中亞協會,不幸的是他和喬布斯命運類似,在壯年就得了白血病早早去世了。
一貧如洗的摩頓森要奔跑於美國各地演講籌集善款,有時境況是讓人非常沮喪的,最少的一次演講隻有三個聽眾,可喜的是,其中的一個卻一下子捐了兩萬美元。兩萬美元按摩頓森的建校方式,可以建一所能夠教育幾千名孩子的學校。而同樣的學校,如果是巴基斯坦政府建的話,則需兩倍的錢,而世界銀行去建的話則需五倍的錢。由此看出,私人慈善機構的效率遠遠高於政府的慈善機構。
從科爾飛開始,摩頓森的慈善事業就沒有再停頓下來,其中的辛苦、風險及奇遇讓這本書讀起來有時更像一部精彩紛呈的冒險小說。
在中亞的慈善事業不僅讓摩頓森的愛心和承諾得以實現,也增加了他對這個地區文化和人民的了解。我作為讀者也通過他的敘述了解了很多穆斯林文化和智慧。所以說,這本書不僅是摩頓森慈善事業的記錄,也是一個讓世界了解穆斯林的窗口,具有很深的文化意義。
摩頓森的榜樣之一希拉裏爵士曾經寫過一本叫《雲端上的校舍》的書,其中有一段與夏爾巴人的對話頗能代表當地人的智慧和價值觀。當希拉裏問當地人:“告訴我,如果能為你們的村子做一件事,那會是什麽?” --
當地人答道:“尊敬的先生,你們在力量和耐力上實在不能教給我們什麽,我們也不羨慕你們不安的靈魂 ---- 也許我們比你們快樂些。在你們擁有的所有事物當中,我們最渴慕的就是讓孩子上學。”
的確,那些生活在貧瘠荒涼的高原上的貧苦人們,由於內心的單純,靈魂的潔淨,他們的快樂不見得就比生活在現代城市的富裕但卻忙碌又緊張的人要少。
摩頓森的協作者和朋友穆劄佛的父親是巴爾蒂詩人,這個默默無聞的穆斯林詩人卻有著高貴的靈魂和不一般的智慧。讀了下麵這首他寫的詩,我想你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沒有人,沒有任何生物能在永恒的天空下永遠活著。
最美的女人,最博學的人,
即使聆聽過安拉聲音的莫罕默德,都將枯萎死去。
一切皆為短暫。
隻有天空,會在所有事物消失後仍然長存,
甚至包括苦難。” ---- 巴爾蒂詩人保瓦。加哈爾,穆劄佛的祖父( P157 )
這幾句詩所流露的智慧與佛陀的智慧如此的相近,以至於讓我相信,不管種族如何,信仰如何,人類的智慧是相通的,不同的隻是語言和符號。
因為不斷地為當地人建學校,摩頓森成為了當地的名人,使他有機會接觸當地越來越多各色人物和名流。巴基斯坦北部穆斯林什葉派領袖阿巴斯後來也成為摩頓森的朋友和事業的主要支持者。
與世界任何地方一樣,巴爾蒂斯坦的穆斯林當中也有敗類。一些腐敗的地方官員和宗教頭子因為索賄未果,就對摩頓森使用下作的招數,對其下達“法瓦特”(驅逐令)。這個營私舞弊的驅逐令最後被上級伊斯蘭法庭給否決了。裁決書是由阿巴斯宣讀的:
“對貧苦人富有慈悲的閣下,神聖的《古蘭經》告訴我們,所有孩子都應該受教育,包括我們的女兒和姐妹。您高貴的工作遵循了伊斯蘭最高的原則,照顧貧窮及病患。在神聖的《古蘭經》裏沒有法律禁止異教徒幫助我們的弟兄姐妹。因此,裁決的結論是,我們指示所有巴基斯坦的神職人員不得幹擾您的高貴用心,您擁有我們的允許、祝福和祈禱。”
聽完阿巴斯宣讀完裁決書後,摩頓森無不感慨的說道:“巴基斯坦最保守的什葉派地區的伊斯蘭法庭,竟然會保護一個美國人。反觀我們,在所謂司法製度下,不需要任何罪名就能把穆斯林在豬玀灣關押多年。”
摩頓森之所以能夠取得最保守穆斯林教派的信任,不僅因為他沒有任何宗教背景和官方色彩,還因為他沒有任何功利心 和企圖心,隻有一顆善良的同情心。他堅持他所資助的學校要全部使用當地政府的課本。中亞協會學校的教育課程將與巴基斯坦公立學校的課程完全一致,不涉及任何宣傳西方文化的內容,任何保守宗教人士都無法指控他們“反伊斯蘭教”的嫌疑。摩頓森說:“我不希望巴基斯坦的孩子們像美國人一樣思考。我隻希望他們能得到平衡,不走極端的教育,這個想法是我們一些行動的核心。”
神莫神於至誠。在這個世界上,你越是懷著一顆赤誠之心去做事,你所得到的越是超過你的期望,反之,你越是懷有功利心去做事,你越是與你的企圖背道而馳。這正是天不負誠的道理。
另外,他堅持其協會資金來源的純潔性和透明性,比如: 911 之後,曾有中情局的人認同摩頓森的理念 ---- 課本是比炸彈更有效的防止恐怖主義的武器,決定提供資金支持摩頓森的事業,但卻被摩頓森拒絕了。摩頓森不想用穆斯林對自己的信任來冒險。這點摩頓森和他的偶像德蘭修女似有不同。德蘭修女的名言是:“我不管那些錢是從哪裏來的,在為神做事的時候,它們都被淨化了。”
越是了解穆斯林,摩頓森就越是痛感美國人對穆斯林的無知。尤其是 911 之後,美國一些憤青將整個穆斯林都當作敵人,甚至有人在汽車後麵刷上“用核彈把他們都殺光。”的口號。這讓摩頓森感到,美國人對穆斯林無知和誤解比之穆斯林對美國的誤解更甚一籌。
“我希望誤解穆斯林的人能夠看到阿巴斯那天的行動。他們會看到大部分真正實踐伊斯蘭教誨的人,即使是像薩伊 . 阿巴斯這樣的保守的毛拉,都相信和平與正義,而不是恐怖主義。猶太律法和《聖經》都教導我們關心不幸的人,《古蘭經》也教誨所有穆斯林,要優先照顧孤兒寡婦及難民。”摩頓森如是說。( P172 )
9.11 的悲劇的發生給摩頓森的事業帶來很大麻煩,這個麻煩不僅來自於他工作的地方巴基斯坦,也來自他的祖國美國。摩頓森是當時美國為數不多的保持清醒頭腦和對穆斯林沒有敵意的美國人之一,他主張通過教育和相互了解來阻止恐怖主義。他說:“唯一能擊敗恐怖主義的辦法,是讓存在恐怖主義的國家和人民學會尊重和愛護美國人。前提是我們同樣也尊重和愛護這裏的人。想想看,造就一位對社會有貢獻的公民跟造就一名恐怖份子,兩者的差別在哪裏?關鍵在於教育。”
摩頓森通過一個記者告訴美國人,不要以為穆斯林都讓人害怕,那些和家人躲在難民營裏的孩子也是受害者,也值得人同情。這些人不是恐怖主義者,不是壞人,把 911 的錯誤歸咎於所有穆斯林,隻會使無辜的人民陷入驚恐。
在 911 發生後的一段時間裏,美國陷入了一種報複和複仇的喧囂之中,無論號稱公正中立的媒體和政府,都處在一種戰爭的狂熱之中。然而摩頓森卻很快就開始質疑美軍的軍事行動給平無辜民造成的傷亡和痛苦,表現出一個堅定的人道主義者的鮮明立場。
他寫信給《華盛頓郵報》,質問媒體和美國國防部,“為什麽五角大樓的官員能給我們基地組織、塔利班成員的具體傷亡人數,卻對平民的傷亡一問三不知。?更可怕的是,在拉莫斯菲爾德的記者招待會上,媒體們連這個問題問都不肯問。”
摩頓森的人道主義立場和觀點在當時並不為所有美國人理解,一些極端的人給他寄來威脅和謾罵的信件,甚至在電話上惡狠狠地咒罵他。但在同時,摩頓森也收到不少不少讚同他觀點的信件和捐款。給他最大鼓勵的是來自西雅圖的一位慈善家柯林斯,她在信中寫道:“我還記得二次大戰是同樣的蠢行。那時候我們也仇恨日本人,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就把他們關起來。這些可怕的仇恨的信件更應該鼓勵你站出來,告訴美國人你所認識的穆斯林。你代表的正是美國人的善良和勇氣。起來,不要害怕,去傳播你的和平訊息,這是最好的機會。”
其實美國人的這種仇恨情緒,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存在,在中國,我們對這種因為無知而產生的仇恨也同樣熟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如何,也取決於這個國家持人道主義觀點的國民的人數。
靠以暴易暴是無法撲滅恐怖主義的,與恐怖主義的鬥爭是政治、思想和教育的鬥爭,而絕非純粹的軍事鬥爭。這點美國顯然一直沒有搞明白。當目睹了 CNN 鏡頭中出現的一名伊拉克婦女抱著孩子哭泣的畫麵時,摩頓森的朋友,一個前巴基斯坦空軍準將對摩頓森道出他的悲憤和憂傷:“像我這種人,是美國在這個地區最好的盟友。然而連我看到這樣的畫麵都想參加聖戰。美國人怎麽會以為這樣會使自己更安全?你們的布什總統隻做到了一件事:讓十億穆斯林團結起來,在未來兩百年內一致對抗美國。”
看到這樣的話,讓我這樣置身在外的一個中國人也為人類普遍的愚蠢和對愚蠢的頑固而難過。
接下來這位準將又說了一句不僅適用於美國,也適用於這個世界任何國家的十分精辟的話:“對美國來說,真正的敵人既不是本拉登,也不是薩達姆和其他人,真正的敵人是無知。”的確,我們因為無知而變得愚蠢,那些愚蠢的地域歧視、宗教歧視、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以及意識形態歧視,哪一個不是因為我們的無知。
2003 年 4 月 6 日,星期天,在美國準備攻打巴格達的之時,全美國發行了 3400 萬份以摩頓森為封麵的《遊行》雜誌,標題是“他用課本對抗恐怖主義”。文章中有一段非常準確地道出了摩頓森的觀點:
“如果我們妄想隻憑軍事武力解決恐怖主義,那我們絕不會比 9.11 之前更安全。如果真的想讓下一代更安全,我們必須明白,最終要靠課本去贏得這場戰爭,而不是炸彈。”
美國的強大不在於美國有多少航空母艦和原子彈,而在於這個國家總有一批清醒、勇敢的人,他們總是能及時地指出和糾正美國的錯誤。當然,前提是,他們必須擁有不可剝奪的發表言論的自由和權力。一個言論被嚴格管製的國家往往是愚蠢和偏執的,原因就在於這個國家無法獲得來自民間的智慧,自廢了及時糾正錯誤的功能。
自從 9.11 以來,摩頓森一直想傳送的信息終於傳送出來了,而且以超乎他的想象的力量傳達給了美國人民。自此,摩頓森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明星般的人物。他的靠課本戰勝恐怖主義的理念獲得絕大多數美國人的支持。信件像雪片般飛來,以至於他不得不親自開車去郵局領取一包包的來自美國五十個州和世界各地的郵件。隨著他的事跡的傳播,在此後很短的一段時間裏,各種善款紛至遝來。自從中亞協會成立以來,摩頓森第一次獲得這樣的成功。正所謂,天道酬誠,人心向善。
盡管摩頓森收獲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始終沒忘記多年前對來自阿富汗最偏僻的阿罕走廊的一個軍閥的承諾,要為他們蓋一些學校。在阿富汗大規模戰爭剛剛結束不久,偏遠地區的塔利班勢力還沒有被清除的時候,為了這個承諾,摩頓森就獨自奔赴阿罕去尋找他曾經承諾過的軍閥哈恩。他大概是當時第一個闖入阿富汗的美國平民。其勇氣和信守承諾的精神令人起敬。
摩頓森遵從德蘭修女“不要讓任何事物擾亂你,嚇倒你,一切都會過去。神不會改變,耐心會讓你完成一切。”的教誨,以巨大的耐心和堅持做自己的慈善事業。他不僅是德蘭修女的崇拜者,也是德蘭修女精神的實踐者。
我們常說,一個成功的男人後麵必定有一個不一般的女人。摩頓森也是如此,他的妻子塔拉與他在一次聚會相識後,就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他。“這輩子我都要和他在一起,那是一種非常平靜、非常美好的感覺。”塔拉這樣描繪他愛上默頓森時的感覺。當時的默頓森正是身無分文,一貧如洗的時候,而塔拉認識他僅僅四天就決定跟他結婚。在此後的歲月裏這個女實習醫生一直是摩頓森最大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者。他們的相愛和婚姻對今天中國那些沒有房、沒有車就沒有愛情和婚姻的青年男女來說不僅是一種別樣的故事,更應是一種啟迪。
《三杯茶》這本書裏精彩的故事太多,但因篇幅的關係我無法一一道出,否則就是抄書了。合上書本後,我不禁問自己,到底這本書中的什麽東西最打動我,讓我手不釋卷地一氣讀完,而且還不辭辛苦地寫這篇讀後感。我想這不單單是書中摩頓森一個個逢凶化吉的冒險故事和那些神奇的經曆和奇遇,也不是作者美妙的文筆和如歌的敘事,而是摩頓森的堅持和對承諾的信守,那種“傻子”般無私和執拗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毛澤東語)。摩頓森為了一個承諾做了十幾年的好事,而且還在繼續做著。即使在中亞協會財政狀況好轉後,他也一直保持低工資和簡樸的生活,多次拒絕理事會為他漲工資的決定,而同時卻拿出大筆的錢給第一線的教師們加工資。
像摩頓森這樣的“傻子”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異類,也是稀缺品。他讓我們看到另一種不同的人生,一個更接近完美的人生。正是這樣的“傻子”讓我們感到人世的溫暖,他們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英雄。
他的回應很少,很弱,完全沒有說服力。醜聞不久他就進醫院動心髒手術了,網上有很多關於這件事的官司,州司法部的調查,還有"空氣稀薄"Into Thin Air作者Jon Krauker寫的一本調查書,可免費下載。http://images.bimedia.net/documents/Three_Cups_of_Deceit_Jon_Krakauer.pdf
作者也是登頂過珠峰的登山家早期曾捐款$75000給Mortensen,在收集了大量捐款,包括小孩子的零花錢後,最說不過去的是Mortensen出行坐的是私人包機,拿的是六位數的工資,拿機構當成了他個人的取款機, 我自己曾經把書推薦給一些年輕的小孩子,現在似乎隻能拿它做反麵教材了。
曾經認為所謂的"醜聞"是由於地域偏僻某些事實難以證實,或者說寫書的捉筆人過於戲劇化,但大量的事實終於使我麵對現實。如果說當年Mortensen的初衷是幫助阿富汗的失學孩子,他也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今天他已經是背道而辭了。我始終記得書中那個為他捐第一筆款的那個西雅圖人在病榻上問的那句話:"What have you done in the last 50 years?"。Mortensen倒是該問一問自己了?
但美國人的這種質疑的精神是非常好的,對於一個慈善機構的監督是十分必要,因為隻有這樣才不會使我們這個社會的信任破產。摩頓森在書中被描寫的太完美了,我想,這也是他受到一些質疑的原因之一。
還沒有看到摩頓森對這些質疑的回應。如果你有摩頓森的回應,能否麻煩你給個鏈接呢?
參政議政 群策群力
Mr.海明威
這其中最著名的要數CBS 60分鍾節目的報道
http://www.cbsnews.com/2100-18560_162-20054397.html
不論書作者處於如何的爭議中,助學扶貧本身無錯,讓人憤怒的是這樣一本影響了上至總統國防部下至小學生的書對慈善事業所將造成的無法衡量的巨大損傷。人們的信任,一旦被傷害,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彌補的!
俺隻是真言,請前輩喝 茶:http://bbs.wenxuecity.com/cqrs/109501.html
謝謝!
謝謝!問好!
是的。包容精神很可貴。
薄熙來也的確需要反思,他隻學毛主席著作是不夠的,還應學孔孟之道和黃老之術,以及西方民主政治的學問。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打黑是他份內的事,但唱紅就有點超出他的政位了。這種帶有意識形態的東西他應該先請示中央,然後再做決定,就不會被人詬病,感覺他的確理論準備不足。另外,不能因為政績比別人好就居功自傲,在這個時候應該多學學曾國藩,越是建功立業的時候,越要有如履薄冰之感。薄是太高調了,太喜歡新聞造勢。新聞這個專業成就了他,也害了他。還有,薄熙來是把中國政壇當民主國家的政壇了,在民主國家他這套以政績和民意爭上位的做法正大光明,但在中國這個名義上社會主義,實際上是封建主義的官場,這樣做就會被整個官場所嫉恨,等於壞了官場的規矩。
實際上,胡溫需要反思的更多。在位九年多了,為什麽到臨下台了才嚷嚷要政改,為什麽政情不能公開,又任謠言四起。
中國這個國家隻要政治上理順了,經濟沒有搞不好的。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3740/201003/3042.html
問好博主。
http://lifechanyuan.com/bbs/portal.php
共同富裕不一定是大鍋飯,也有可能是類似於西歐或北歐這樣的民主社會福利製度。即政府通過對富裕人群的高稅收、一些社會資源的傾向性分配來均衡社會財富,當然前提是法治透明的民主監督製度與公民自己的投票選擇。近年來,韓國的盧武鉉執政、台灣小英女士的幸福公義方案,都有這樣的特色。
以前觀察重慶模式時,一方麵在意識形態質疑唱紅打黑,但另一方麵,觀察其民生政策,認為不排除其也有向民主社會福利製度逐步過渡的可能,似乎也是現有體製之下的一種探索。當然現在集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並不僅僅在於此,而是背後的很多黑幕。基於此,不管如何堅決反對把重慶民眾稱為"愚民",因為老百姓並沒有知情權,對背後一些有爭議的數據根本無從得知。
還是覺得,不管中國向何種方向發展,都應首先給與自己的老百姓知情權,使體製透明化。這本身也就是避免人民錯誤性認知的方式,比各種居心處慮的宣傳都應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