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閱人間事,讀聖賢書
個人資料
為人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雜感】“君子遠庖廚”嗎?

(2010-01-14 19:27:24) 下一個

很多人一直錯解了孟子“君子遠庖廚”這句名言,誤以為做大事的君子和堂堂男子漢應該遠離廚房,而女人才是廚房的主人。其實孟子的原話是:“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這是他對齊宣王不忍心殺牛的評價。其用意是讚揚齊宣王的仁慈之心。

齊宣王見牛可憐,生了惻隱之心,就用羊來代替牛。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偽君子的行為。可孟子卻不這麽看,他認為齊宣王的惻隱之心是人心向善的表現,是良知的閃現,是應該肯定的。其實絕對的善,也就是所謂的止於至善是人類的理想,那是聖人的境界,是向善之人做人的目標。在我看來,懷有惻隱之心的“偽君子”其實就是在修行中的君子,如果能把偶然生出的向善之心變成持久的向善,就是修成正果,成為真君子了。君子與小人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常懷善念。這些是題外話,現在言歸正傳,來說說為什麽男人應該下廚房。

盡管在傳統的中國,女人是廚房的主角,但據我所知,古往今來的中國名廚幾乎統統出自男人。即使是業餘的名廚也都屬才子一輩,如蘇東坡、袁枚等,而鮮有佳人入圍業餘名廚之列。這不是說男人天生比女人善於烹調,而是因為男人天生比女人饞。

孔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說,飲食和男女之事是人最大的兩個欲望。但依我看,對中國男人來說,飲食才是最大的欲。因此才有流行於世的一句話----要想征服男人,要首先征服他的胃。

誠然,對所有人來說,食欲總是最基本的欲望。飽暖才思淫欲,如果餓肚子的話,男女那點事就顧不得了。所以,無論修佛修道都是要吃素和節食,其中的功用之一就是把男女之欲降到最低程度。男女之事總有膩的時候,而對飲食之事是須臾不可無欲的。如真的連飲食也不想了,那若不是成仙了,就是如老話說的,是陽家飯吃夠了,該歸西了。

正是因為對美食的強烈欲望才促使男人放下身架進入廚房。久而久之,男人在廚房裏也悟出了治國之道,於是就有了老子的一句名言---- “治大國,若烹小鮮”。

做飯也能悟道,這是連佛的八萬四千法門裏都沒包括的吧?可的確有人在廚房裏修行出正果。遠的不說,現在當紅華裔導演李安即是一位。此人在自家廚房做了十年飯,竟然在鍋碗瓢勺中悟出了人生的很多深刻道理。一出山就紅遍世界,也正所謂厚積薄發矣。

道存於萬物,當然也存於廚房。煎炒烹炸,存乎一心,運用之妙,可比將軍運籌帷幄,決勝千裏。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各司其職,不也是安邦定國,和諧共存之大計否?因此說,能把飯做好的人,也一定有治國之才。這不是我胡侃亂吹,而是有史為證。據易中天在《閑話中國人》中介紹,中國古代的宰相原本就是帝王家的大廚,或者是管廚房的官。因為廚房管的好,後來就替帝王們管理國家大事了。

皇太極七歲治家,管理家政,當時的家政主要是管廚房而已,因此後來當皇帝也就順理成章、駕輕就熟了。

男人因為下廚房,而成為文化名人和治國之才的畢竟是電光石火般的偶然事件,而大多數男人下廚房不過隻是為博老婆孩子一樂和家庭的和諧安定。新時代的女人即使不是女權主義者也是自由主義者,除非男人財大氣粗,沒幾個女人會安於廚房。而稍有一點本事的女人則更是事業心不亞須眉,在外麵風風火火闖九州了。可我一直認為,真正優秀的女性是那些骨子裏仍然傳統的女性。

如今家庭的安定由男人來維護了,再過些年,我估計漢字的安要改寫了,不再是寶字蓋下麵一個女,而是一個男了。這也引出男人下廚房的另一個重大意義,即遏製婚姻和家庭製度分崩離析的趨勢。

自從人類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廚房就成為家庭的中心。而愛情、親情和責任則構成家庭的三個基本點。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是家庭穩定和諧的保證。可這些年來,人們的房子越住越大,廚房也越裝越漂亮,但廚房的利用率卻越來越低了。廚房不再是凝聚家人的中心,而成為家裏的擺設,越來越有雞肋的感覺了。過去的人們由於窮,親戚朋友來串門,都是在家裏吃飯。那種煎炒烹炸的熱鬧感覺如今已被飯店包間的清靜和豪華所代替。甚至以往一定在家吃的年夜飯也改到飯店裏擺桌了。可在飯店裏吃年夜飯,那還叫年夜飯嗎?

《中庸》裏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這是告訴我們能把夫妻和家庭關係處理的完美無缺人,就是通達天地大道之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治國良才。如果連自己至親關係都搞不好的人,誰會相信他能把一個國家治理好。如果連對自己的家人都缺乏愛心的話,如何會有親民之心?這正是曾子所謂的“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的道理。

中國上古文明傳至我們這代,能理解的已然不多,能繼承的幾乎沒有了。仁義禮智信和“三個代表”一樣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忠慈孝悌也隻能在古書中去找了,但唯有一樣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飲食文化,則被我們這些後輩發揚至前無古人的境界,傳播至地球的各個角落。因此,那些愛中國又想複興華夏文明的君子賢人們,一定不要遠離庖廚,而應像毛澤東當年說的那樣,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一定要親口品嚐,去廚房親自品嚐品嚐中國文化。

也許中國文化的複興會始於廚房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