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閱人間事,讀聖賢書
個人資料
為人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噪音中國-----中國觀察係列之二

(2009-10-24 08:42:57) 下一個
如今的中國大城市是很難找到一個安靜的去處了,即使是小胡同裏也是人來人往。

以前在國內出差的時候,最不喜歡去的就是廣州。感覺一到廣州就像進了一個大分貝的噪音場,摩托車的突突聲、汽車的喇叭聲和小販的喊叫聲簡直能把你弄瘋掉。所以我去廣州出差都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盡量躲在酒店裏。也因此我去了廣州無數次,除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任何旅遊勝地都沒去過。

黃花崗烈士陵園猶如沙漠中的綠洲,安靜地駐足在喧鬧的廣州市中心。我去的那天,陵園裏安謐幽靜,幾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在草地上跌跌撞撞的練習走路,旁邊的爺爺奶奶們在悠閑地看著他們,石頭凳上和涼亭的欄杆邊有幾個女學生在讀書。那一刻,我感覺這陵園就像世外桃源,有恍如隔世的感覺。真得感謝廣州人民和政府,給烈士們和老百姓留下一塊安靜的地方。

在美國呆的久了,回去後第一不適應的就是無處不在的噪音。去飯店吃飯,即使是在包房裏也躲不開外麵糟雜的聲音。如果是在大廳裏,你就別想好好說話,非得扯脖子喊不可。這到不是中國特色,而是中國人的特色,在紐約法拉盛和唐人街的中國餐館裏,噪音的分貝一點不比國內小。在商店裏,不管是不是賣音響的,總有喇叭製造噪音,在那哇啦哇啦地吹噓各種產品。走在大街上,隻要是商店門臉,沒有幾個不放個喇叭叫喚的,甚至賣瓜子的也弄個小喇叭聲嘶力竭的叫賣。這就是形成惡性循環,你聲音大,我要比你聲音還大,結果是整個社會噪音水平上去了,可是實際的結果還是一樣。在中國的城市裏,噪音就像空氣一樣,永遠伴隨著你。

國內新開通的動車組(和諧號列車)堪稱中國最先進的列車了,不僅車速快(從沈陽到北京僅4小時),而且運行平穩,即使是在240公裏的時速運行,也沒有絲毫顛簸的感覺,其最大的特點是高速運行時噪音極小,比飛機要感覺舒適安靜的多。然而這麽的好乘車環境卻總是被人為地破壞。如今中國人似乎個個是商界英豪,忙的不亦樂乎。於是乎,列車一開,手機聲爆響,打電話的接電話的把車廂吵的像菜市場,一個賽一個嗓門大,就沒看見一個低聲說話的,也不怕那點商業秘密泄露了。

在國內,很多人都不會低聲說話了。我們是噪音的受害者,同時也是噪音的製造者。誰都覺得噪音討厭,可又時刻在製造著噪音。我們同學聚會都是找個大包房,就是嫌大廳太吵說話聽不見。可在包房裏我們是自己吵自己,特別是聚會的人一多,七嘴八舌,吵成一鍋粥。因此每次聚會回來,我都感覺嗓子冒煙,聽力下降。可見我也是扯著脖子說話的。

即使是在家裏,有時也難以躲開噪音,且不說外麵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了,自己家裏的電視機也是開的震天響,因為母親耳背,聲音小了聽不見。每天上演的電視劇也是吵吵鬧鬧,男人和女人吵,男人和男人吵,女人和女人吵。像《家》和《橘子紅了》那樣安靜優雅的電視劇很稀罕。

記得小時候,母親總誇鄰居索大爺家有教養,人家從來都是小聲說話,連收音機都開很小的聲音。不像我們家,哥三個一到家就亂哄哄的。安靜的習慣的確益壽,索大娘活到八十八,索大爺如今都九十多了,還十分健康。說話仍然是不緊不慢,從不製造噪音。

噪音是很折磨人的。曾有報道,某地的一個在家備考的高中生,因為不堪家門口打樁機的折磨,精神失常,將頭伸到打樁機下自殺身亡。這個體會我也有,我在家準備高考的時候,我家對麵也是一個打夯機天天咣咣地砸,當時就恨沒個手榴彈,否則非把那機器炸了不可。

在大分貝噪音環境呆久的人聽力都受損。學工勞動的時候,我曾在紡織廠的織布車間勞動過。織布機一開,梭子來回的聲音把鼓膜振的生疼,每次跑出車間都覺得這世界真是靜啊。在織布車間的老工人沒有不耳背的,這是紡織工人的職業病之一。

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是安靜的。因此我覺得安靜也可作為一個指標,來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進入了發達國家。諸葛亮老早就說了,寧靜致遠。一個喜歡安靜的民族也一定喜歡深遠的思考。除了瑞士,德國在歐洲大陸是最安靜的國家了,因此德國就出哲學家。我們的先賢孔子、老子、莊子也不太可能是在一個噪雜的環境中生出那種影響後世萬代的智慧思想的。

聲音也是能量。製造噪音等於浪費能源。無論從環保的意義上,還是從健康的意義上,降低噪音都應是中國今後的基本國策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redwest的評論:謝謝評論!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刺蝟9的評論:不製造噪音也是人文素質之一。謝謝評論!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78and78的評論:是啊,一個習慣的養成不是以天兩天的事,改變它更難。
78and78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 中國人的特點. 實在沒辦法.
小刺蝟9 回複 悄悄話 俺就是為了台幣國內的噪音而出國的
redwest 回複 悄悄話 同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