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閱人間事,讀聖賢書
個人資料
為人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的《光榮與夢想》----給大家推薦一本書

(2009-04-12 14:43:20) 下一個


我推薦的是我剛剛讀完的淩誌軍所著的《變化》(1900-2002中國實錄)。淩誌軍是職業記者,因此這本書的可讀性很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節奏感。我猜測淩誌軍也一定讀過《光榮與夢想》,而且也打算按那種模式記錄曆史。可以說,他基本做到了, 盡管這部書以我的觀點還不夠厚。不足的是我仍能從書中看出他有些浮躁的心情。曆史是需要用幽雅的心態去寫的,一個忙碌不堪的人寫出的曆史總是給人一種躁動感。但換一種思維,這種躁動感也恰恰真實地反映了我們剛剛經曆過的那段曆史的特征。

很多年前讀過美國人寫的《光榮與夢想》,一部描寫美國二戰之後一直到尼克鬆下台這段曆史的史書。著本書不僅令我大開眼界,也讓我第一次知道曆史還有這樣的寫法。在這之前,我讀過的曆史書可以說都是偉人名人的曆史,讀這樣的史書你隻能讀到精彩的故事,卻無法讀出一個時代的總體風貌,也無法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對該時代的印象。在我看來這是曆史書的一個缺憾。從哪時起,我就盼望中國人能寫一部這樣的曆史,甚至有段時間我自己都有了這個寫史的衝動。

改革開放以來的這三十年,盡管中國沒有經曆大的折騰,但社會思想觀念的變化卻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因此這三十年的曆史太值得大書特書了。這段曆史的是非功過不是我們這代人說的算的,但記錄這段曆史卻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所幸,我的同代人中有這個想法的不隻我這個隻想不做的人。中國從來不缺有使命感的人,但能把使命感付諸行動的卻寥寥無幾。才華和激情的強度排除了大部分有過此念頭的人。

中國的變化之快,不僅讓西方人看不明白,甚至我們身在其中的人也時常跟不上變化的速度。社會上流行的說法是五年一代人,盡管有些誇張,但也不完全是誇張。尤其是從90年代開始,中國變化的速度在加快,從經濟建設到思想觀念都在加速度變化中。我認識很多出國十年以上的中國人,盡管他們中很多人每年都回國,但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和認識基本還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好的壞的方麵都如此。這不能怪他們,而是中國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

《變化》比較準確和全麵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一些代表人物的起伏。即使作為一個職業記者能夠掌握這麽多資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盡管《變化》記錄的那段時間我基本在國內,但還是有很多重要的事件我還是從這部書中第一次讀到。比如:湖北監利李昌平事件、安徽利辛縣委書記夏一鬆的故事,及很多普通百姓的故事。

《變化》不是秘史,不是靠內部消息和內部人解密來吸引讀者,其大部分資料來源於報紙雜誌的公開文章。《變化》的魅力在於作者為讀者提供了這個時代的和那段曆史的全景圖,有偉人名人也有名不見經傳的普通百姓。正如此書的內容提要中所介紹的,此書“內容浩繁,巨細混雜,大氣磅礴,汪洋恣肆。”這樣的曆史無論是我們親身經曆過的人還是今後沒有經曆過的人讀著都會感覺親切,沒有距離感。

抄一段該書的內容提要給大家。我想這句話不僅是為這本書寫的,也是為我們這個時代寫的。“在作者筆下,1900-2002年中國的格外引人入勝之處,不是在於她的轟轟烈烈,而是在於她的平淡從容,不是在於她的崇尚偉大精神,而是在於他開始關注普通人的需要。不是在於她的偉人風範和英雄輩出,而是在於一代新人已經長大。對變革的期待取代了對曆史的崇拜,進而成為我們國家的主流。”

雖然淩誌軍被左派文人判為右派文人代表人物之一,但他的這部書還是比較中立的,是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記錄曆史的。書中偶爾有些對左派的調侃也是輕描淡寫的。能看的出來,他誌不在此。

在《變化》之前,他與馬立誠合作曾寫過一本名噪一時的改革開放思想史方麵的書----《交鋒》(前曾者被左派文人和愛國青年罵為、賣國賊)。但據淩誌軍自己介紹,《交鋒》得到萬裏的大力推薦和好評。這本書我已經訂了,等看完覺得好再推薦給大家。

《變化》非常適合那些身居海外,卻非常關心中國,又對中國缺乏了解的愛國人士閱讀。因此我特別推薦此書給這樣的人。既然我們無法身在其中地感受中國的變化,那我們就從別人的筆中感受吧。

讀曆史是一種益智的娛樂。即使是剛剛發生的曆史,如果我們有好的悟性,也會增長我們的智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宗闋 回複 悄悄話 我看過交鋒,有些氣勢,力主改革的。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清靜蓮花的評論:
這本書寫的還是比較倉促,慢慢我們會等到更好的。:)
清靜蓮花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推薦!中國這30年的變化,史無前例,驚心動魄,一直想找一本寫這個過程的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