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剛剛看完電影《兩個人的房間》。這個平凡的故事展示給我們一段似曾相識的生活和似曾相似的情感經曆。
其實我們這代人有非常相似的心路曆程,就象朱時茂和叢珊從《牧馬人》到《兩個人的房間》走過的路一樣。我們看《牧馬人》時,有著與那個時代同步的傷感和激情,而當我看完《兩個人的房間》後,也同樣對男女主人公的心路曆程和情感困境有著身如其境的理解。
床上的尷尬,無來由的冷戰,相對的無言,說不清的隔膜,一個房間裏生活著兩個熟悉的陌生人。這一幕幕似乎就在我們身邊天天上演著,這是我們多麽熟悉的中年生活啊。沒有煽情的對白、沒有大吵大鬧,連眼淚也是默默地溢出,可卻讓觀眾感覺無比震撼。這就是好的電影的魅力所在,好的電影一定能引起觀眾深思和共鳴。
忙碌的人生,飛快的社會節奏,讓我們無暇思考自己的感情和生活,可不經意間,歲月已經爬上我們的額角,漂白了我們的兩鬢,鬆懈了我們曾經光鮮的臉龐。更可怕的是,不知不覺間,時間偷走了我們的激情,也偷走了我們的夢想。我們不敢再向遠方眺望,因為遠處總是一片蒙蒙的灰色。《兩個人的房間》給我們營造的正是這樣一種中年人的困境,一個精神變灰的人生片斷。
電影幾乎沒有什麽起伏跌宕的情節,猶如一篇淡淡的散文,可卻讓我產生深深的共鳴,我想很多同齡人也有相同的感慨。生活不管怎樣都似乎是不如意的,孩子離去,留下空巢,工作繁忙,身心疲憊,連性事也是敷衍頹唐,這一切讓外表和諧的家庭充滿了內傷。能忍的就得過且過了,認真的會絕然放棄,有機會有條件的則紅杏出牆,似乎隻有這樣才能突破這沉悶的生活,重拾生活的信心。
於是我們感覺林蕭(叢珊飾)麵對誘惑的彷徨和軟弱是那樣的合乎情理,而朱為(朱時茂飾)的孤獨和無奈則也令我們感覺同樣的無奈。這是個世界性問題,不單單發生在中國,美國電影《美國麗人》是以不同的故事演繹著同一個主題。也正因此,使這部電影不僅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而且也引發我們對人性的思考,有了某些人生哲學的意味。
朱時茂和叢珊在整部電影中的表演看不出什麽出彩的地方,可他們兩個不溫不火的表演也似乎沒什麽讓人挑剔的地方,也許這也是劇情的要求吧。
影片最幽默的地方是作為心理醫生的朱為竟然不知自己和妻子都同樣有心理問題。他們診所相遇的那一幕即是一種幽默,也是一種嘲諷,不是嘲諷心理谘詢的可笑,而是嘲諷我們人類有時就是喜歡自欺加欺人。
我始終認為心理學解決不了人的痛苦,隻能是以一個幻像代替另一個幻象,讓患者轉移注意力,把最痛苦的忘掉,拾起那個相對痛苦少的而已。
影片的結尾似乎是意味深長的,沒有給我們任何突破困境的明示或暗示,這也是此類電影慣用的手法。其實我知道,如何解決中年的感情危機這樣的世界性課題在影片的創作者心裏也是沒有答案的。
生活需要發現和探索,不是發現生活的樂趣,也不是探索感情危機的原因,而是發現新的生活支點,探索另一種有意義的生活。
花期不等人。還剩多少養蜂人的勇氣,過那追著花期生活?
"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中年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在這之前我們的人生路都是往高處走,中年之際,我們終於走到了人生的製高點,接下去的路隻能往低處走,前麵不再具有無限的可能性,隻有讓你一眼看得到頭重複的日子。我們站在製高點上回過頭去看,我們看到人生的諸多不完美,看到人生的諸多遺憾,看到人生真是很諷刺,一轉身就是一世;想到當年自己也曾經熱烈相愛地步入婚姻,而且說好了要永遠的,不知怎麽,過著過著就生分了,才知道感情原來如此脆弱,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風雨同船容易,天晴反倒難見陽光。在這個人生的轉折點,有些人情緒上雖有些波動,然尚能接受生命的安排,最終倒也能順逐地步入老年;有些人則不甘心,他們拒絕消極抵抗,他們要奮起一搏,向世人證明他們依然有青春的力量,依然有生命的活力。
讚同人父兄提出的“去發現新的生活支點,去探索另一種有意義生活”之觀點,但是這個新的生活支點在哪裏呢?什麽樣的生活才算是有意義的生活呢?我個人認為,新的生活支點和有意義的生活一定離不開愛和熱情,然而什麽樣的事情可以讓人到中年的我們產生愛和熱情呢?我想它們或許是:新的戀愛,新的嗜好,宗教信仰或投身於慈善事業吧。
家庭是基石,每一個人都需要穩定的日常生活,這種穩定的日常生活唯有家庭才能提供與保證,所以家庭必須保持。但是光有家庭是不夠的,親情遠不能滿足我們感情上的需要,我們需要愛和被愛的感覺,這樣的感覺隻能從愛情中才能找到。以目前的社會現狀,婚外情是不被認可的,或許將來有一天,在保持家庭的前提下,雙方可以各自找一個紅顏知己或藍顏知己來補充彼此感情上的不足。
沒有嗜好的人生是無趣的,明朝的張岱曾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清代張潮在《幽夢影》裏也說:“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讀書、寫作、音樂、繪畫、書法、旅遊、運動等,都是一些令人愉悅的嗜好,若是能真心投入,定能領悟其中深邃的快樂,由此也會給平庸瑣碎的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一個真正的信仰者是不會有這種世俗危機感的,一個全身投入慈善事業的人能從幫助別人之中得到極大的滿足與快樂,因此也不應該有這樣的危機感。
大概唯有像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們才免不了有這樣的“危機感”吧。就拿我來說,這戀愛的機會嘛不是沒有,也不是不想,而是有賊心沒賊膽。這嗜好嘛倒也有一些,但不夠投入,治表不治根。這信仰嘛還沒找到,全身投入慈善事業就更做不到了,所以也隻能任其“危機”下去了。哈哈哈。。。
前幾天收到一位朋友的來信,信中的幾句話道是有點道理:“懂得靜心的人找到輕鬆,懂得遺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開懷的人找到朋友, 也一定能找到快樂。”看來中年的我們目前最需要做的是“靜心、遺忘、開懷”;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必須接受的。
沒想到他們還在演戲呀?
這文寫的好。我最近看了一部新出的片子,Nim Island,和突破困竟有關, 雖然不是婚姻的困境。推薦你們去看看。
周末快樂!
有些激情過後歸於平淡,有些激情過後剩下的僅僅是平庸和冷漠,可惜人們經常分不清這兩者的區別,我時常懷疑很多概念被人為的老生常談給混淆了,誤人非淺啊。
看了你的影評,我很想看看這部片子了。
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