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佛學講座《花雨滿天維摩說法》節選
(2007-03-20 12:28:36)
下一個
轉載按語:最近一直在讀南懷瑾的書,主要是在研讀《花雨滿天維摩說法》。感覺很好,故摘取一段介紹給對佛學和國學感興趣的朋友。南懷瑾堪稱當代國學大師、尤其精通佛學,一生讀書破萬卷,研讀過所有在世的佛經,學問之深之精無人能與其比肩。但讀南師的書最打動我的是他那種為往聖繼絕學,救眾生於苦海的濟世救民的精神,以及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知正見和深沉的熱愛。我轉載的這段南師講座是簡體版的,是由桃葉女士從繁體轉過來的。
「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佛作了個結論,假如這個人自心清淨,自然看到這個佛土的功德莊嚴。這是事實,不是理論。例如你們真正修到禪定的人,在靜坐中會覺得身體內外一片光明,這不是用眼睛看見的。不過有時眼睛發炎也會見到光明,那個不是的。得定時,身體內外一片光明,身體已經沒有感覺了,沒有身子了,也沒有一點妄念,是絕對無分別,清淨莊嚴。這個光明是自性光明,晝夜不變,動中靜中都在一片光明中,也就是密宗所講的,虹光之身。這我平常不跟你們講,怕你們聽了著相,天天求光明,最後非神經不可。
現在告訴你們兩個原則,一是心理上沒有一絲雜念,二是生理上沒有身體的感受了。你們坐在這裏聽課,身體有感覺嗎?感覺到自己的手腳身子嗎?是痛還是樂?在這個境界如果看到光明都不是好事噢!能夠不理它,倒還馬馬虎虎;聽過我講內外一片光明,自以為是放光了,那是瘋光。不要亂來!很多人在這個裏麵看到東西,就說是發了眼通,其實是發了神經。
到了內外一片光明的境界,不論在定出定,若這個物質世界都是清淨莊嚴。這樣修持的人本身的氣象也會改變,臉色好看,放虹霓之光。有許多人自覺打坐放光,但是看他那滿臉的病相、死相,比煤炭還要髒。這些都是事實,不是理論。我看同學們打坐的樣子,念頭沒有一個是清淨過的,我一看就知道了。你有過一刹那的念頭清淨,你那神氣就不同了,走兩步路也不同了。不要以為打坐就是入定,心不清淨,搞了半天都白搞了。
「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年我們學佛,讀到這裏,大家就想,佛是右足還是左足按地?是用大足趾還是小足趾呢?佛是怎麽坐的?為什麽不用手按地?這些都是話頭。你們倒好,不起分別心,讀了就放過去了。你參參看,這些經文決不是偶然說的。例如《楞嚴經》講到阿難出了問題,佛從頭頂放光有九百化身佛在其中,傳一個咒子,教給文殊菩薩去救阿難。為什麽要從頭頂放光?為什麽另一個場合又是從心口放光?還有從眉間放光的,什麽理由?如果佛經都是神話假話,那就不用研究也不用學佛了。如果真有事實,為什麽放光的部位不同?這就是研究佛學的精神,也是實修,同打坐做功夫都有關係的。國土,心田是心土,在生理上,胃是五行中的土,這些資料給你們,你們去參,參出來可以學佛,否則是學饞,不是禪。這是我提出《維摩詰經》裏的話頭要你們去參。
這裏講到當佛現出國土嚴淨的時候,寶積所帶領來的五百世家公子,當場就得了無生法忍。在座的八萬四千人,統統發了大乘心。發心是發明心地,就是禪宗講的明心。
「佛攝神足,於是世界還複如故。求聲聞乘者,三萬二千諸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佛學上講神足通,一般研究教理的把這足字解釋做滿足的足,是充滿的意思。講修證功夫的,神足通的足是腳,真有神足通功夫的人是可以飛天的。
經文說,佛把腳收回來,腿盤起來,這時眾人看見世界恢複原狀。這裏又要參,為什麽佛要等到五百長者子得到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發了大乘心之後就把腳收回來?而這時,小裏小氣,計較心又大的,求聲聞的三萬二千諸天和人,總算悟道了,曉得一切有為法是無常的,曉得一點空的道理了,怕了這個塵世的牽累,得了一點法眼清淨而已。
你看,佛他老人家看出來,大乘根器的境界現完了,把腳拿上來。因為對小乘根器的人沒辦法,隻好把腳收回來。好吧,該你們來吧,結果小乘根器的人也證道了。跟著有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注意喔!不管你是天台、密宗、淨土、禪,哪一個法門的,能做到這八個字才是真正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我們眾生的煩惱和病痛,都從心中結使來,都解不開,如果意結一解開,八十八結使自然清淨,自然可以達到漏盡通的境界,才可算是比丘的阿羅漢,才可以做到不受諸法,空也不受,一切皆不受。
比如今天有朋友,一定要介紹有位從美國回來開會的教授來看我,他長期睡不著覺,一身是病,人變得很悲觀。我跟他談了一下,沒法子同他深講。他根本的問題就是意結太多,唯心所造,影響到生理的健康。意解心開就是道,禪宗開悟的第一步就是這個。拿密宗來講,開悟第一步是脈解心開,心脈打開了。我們的心髒好像是八瓣蓮花,定力到了,真悟道了,心脈就打開了,就是意解心開。那是事實,沒有辦法冒充的,心脈打開有心脈開的象徵。有年輕人來找我印證,就憑這一念就不行了。修持要實實在在,不要自欺欺人,自以為懂了一個道理就到家了。真到了有所心得的時候,一定是意解心開,脈解心開。《維摩詰經》第一品就講到這裏。
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