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閱人間事,讀聖賢書
個人資料
為人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讀錢穆《湖上閑思錄》(下)

(2006-12-15 19:46:39) 下一個

錢穆的文章有很強的邏輯性,一環緊扣一環。從《神與聖》裏開篇的話就很能看出他思維的細密和嚴緊,頭腦的清醒和透澈,現抄錄如下:“人的生活,總要不滿意他的現實,總要超出他的現實而別有所想望。因此便不免要不滿自己。人和人的現實,大體相差不甚遠,不滿他自己,同時便就要不滿足別人。不滿意自己,有不滿足別人,那便同時不滿意到人類的全體了。不滿意人類的全體,但同時又跳不出人類的全體,而別有所想望,於是遂有所謂神與聖者出現在人們的心裏。...在人生中間確曾有過聖,但也確沒有過神。神是純想象,純理論的,而聖則是經驗的,實際的。縱然其間多少也有人類的想象參加了。但神是在純想象的底子上而塗抹上人生大實際經驗,聖則是在人生的實際經驗上而塗抹上想象。因此,神與聖也可以說是分數上的不同,同時也可以說是性質上的不同。有些人想象人神合一,有些人想象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皆可成佛。聖人與我同類,即身即佛,是崇聖者的理論。中國人容易接受佛教,這也是一個姻緣吧。”這段話說的多好,既清楚明白,又深合我意。

錢穆是讚賞儒家的曆史學家,因此在他的文章中,總能發現他對儒家的不經意的欣賞和讚揚。如他在《經驗與思維》篇中說到:“思維屬知,有知無仁,則為西方之哲學。”“惟儒家攝知歸仁,則無此病矣。”我理解的是,西方哲學比較偏重於客觀真理,人也是被當做客觀事物進行研究的。因此西方哲學偏重於二元對立,缺乏二元統一。而儒家的哲學則是將心物合一,並把“心之情感”也揉了進去。

在同一篇中錢先生也將儒家與道佛兩家在經驗和思維上進行比較。“道佛兩家,道家屬思維,佛教雜有信仰但也多偏於無情。惟儒家則經驗思維皆有情,故遂為中國文化之大宗。”儒家的確有情,但我也認為,佛家不能說是無情,佛教大乘精神應屬於博愛精神,是包容天地眾生的大情。

作為一治學嚴謹的大學問家,錢穆的文章給人的感覺大都是嚴肅認真的,可我在《鬼與神》這篇裏卻分明發現了先生的幽默和詼諧。現抄錄該篇的頭尾,由大家自己來體會。“鬼是人心所同關切的,神是人心所同崇敬的。隻要你一走進禮拜堂或其他神廟,你的崇敬之心,便油然而生。隻要幾個人聚在一起談鬼,便無不心向往之,樂聽不倦。”“神是鬼中間更生動更有威靈的。這世界太沉滯,太寧定了,因此我們要有神來興奮,來鼓舞,來威靈生動。現在的世界日新月異,無一刻不興奮,無一刻不生動。騰雲駕霧,上天下地,以前一切想望於神的事,現在人都自己來擔當,來實幹。神在這時代,也隻有躲身一旁,自謝不敏了。”

錢先生的文章有時也是很活潑很親切的,盡管是寫世俗之事也一樣透著哲人的深邃。如《鄉村與城市》中,他寫道:“人的心力體力,一切智慧情感,意誌氣魄,無不從自然中汲取,從孤獨而安定中成長。”他對他那個時代城市與鄉村生活的關係,以及二者文化的對比有很獨到的見解。他說:“一個鄉裏人走向城市,他帶著一身的心力和體力,懷抱著滿腔的熱忱和與血氣,運用他的智慧情感意誌氣魄來奮鬥,來創造。他能忍耐,能應付。他的生活是緊張的,進取的,同時也是來消散精力的。一個城裏人走向鄉村,他隻覺得輕鬆解放,要休息,要遺忘。”

由城市與鄉村生活的不同和兩者的變化,錢穆看到現代人類文化的貧乏和現代人精神的空茫。在同一篇短文中他寫到;“人類從自然中產出文化來,本來就具有和自然反抗的決鬥的姿態。然而文化終必親依自然,回向自然。...近代世界密集的大都市,嚴格的法製精神,極端的資本主義,無論其為個人自由的,抑或階級鬥爭的,乃至高度機械工業,正猶如武士身山的重鎧,這一個負擔,終將逼得向人類自身求決戰,終將逼得不勝負擔而脫卸。更可憐的則是那些贏夫也批戴上這一副不勝其重的鎧胄,那便是當前科學落後民族所遭受的苦難。這正如鄉下人沒有走進城市裏去曆練和奮鬥,卻徒然學得了城市人的奢侈和狡猾。”這段話雖然寫在半個多世紀前的中國,可今天看來似乎仍然會讓我們聯想到今日世界之現實。

在這本書中,脫塵絕俗的錢先生也有一段對飲食的論述,不過他的評價並不很高,他在《人生與知覺》中說:“飲食尤其是物質生活肉體生活中最低下的一種,雖說是最基本的,然而並不是最有意義的。沒有飲食,便不可能有一切的生活,然而飲食包括不盡人生之全部,而且也接不到人生之高處。”錢先生之所以對吃不以為然,可能和他長期患胃病有關。這是玩笑話,有點斷章取意之嫌。其實整篇文章都飽含了錢穆先生對人類文化的關注之情,其短短一篇小文中,格言一樣的文句是隨處可見,如:“人生隻有在心靈中進展,絕不僅在物質上塗飾。”,“藝術人生是愛美的,科學人生是求知的,文學人生則是求真的。”尤其是這句:“若沒有別人,一個人孤零零在此世,不僅一切生活將成為不可能,而且其全部生活將成為無意義與無價值。人與人之間的生活,簡言之,主要是一種情感生活。”真所謂厚積薄發,用大學問寫小文章也。

錢穆以對人文科學的理解和對人類曆史的了解,時時不忘給人類社會敲響警鍾,提醒那些沉浸在現代科學文明之中自鳴得意的現代人,要看到科技進步給人類帶來的威脅和災難。如在《價值觀與仁慈心》中他說到:“近代西方二三百年來物質科學之進步,盡人皆知。但人文科學之落後脫節,其弊已顯。譬如給小孩或狂以利刃,固已危險,稍後又給以手槍,現在則給以原子彈,那終非闖大禍不可。”近60年過去了,人類社會不是正麵臨著這樣的恐怖威脅嗎?

書就抄到這了,希望朋友們喜歡這本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清靜蓮花 回複 悄悄話 為兄太謙了,哪裏敢當師傅, 很高興又多了個同修。
飄人 回複 悄悄話 為兄節日快樂,生日快樂!
你的生日菜譜還沒出來呀?haha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蓮花,你好!才知道你也信佛呀。那我有多了一個師傅了。:))
桃葉,你好。其實我是偷懶了,盡抄書了。你OCR那些經書才是真費心血的。總也無法象你那樣認真。
祝你們三位聖誕愉快!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艾麗思對儒家的批評是對的,過分的重禮讓人失去真我,但禮的精神是有曆史意義的。是曆史上的禮義精神才把文明人與野蠻人區分開來。
桃葉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謝謝,這樣的介紹,太用心血了。

我目前正在抄普賢行願品的偈語部分,一天抄一點,又最近因看藥師經說什麽,尋找藥師佛手印,順便在網絡上找了幾篇文章看看。
清靜蓮花 回複 悄悄話 同意小艾的觀點,佛家實際上最真誠、最有情。

有道是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佛家看似無情,實則最平等慈悲。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嘿嘿,不同意錢穆先生對佛家和儒家的比較批評。

佛家非但不是無情,在某種程度上講,可算的是最有情有義了。

儒家偏重禮法國家,恰恰在很多方麵最是無情冷血。

這個話題太大了,咱們慢慢說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