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閱人間事,讀聖賢書
個人資料
為人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素質教育之淺見

(2006-09-06 09:01:55) 下一個

什麽是素質教育,我在網上古狗了一下沒找到。我想素質教育按國內的語言就是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教育吧,但我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多來自於一些具體的事情。

在瑞士的時候,兒子去幼稚圓,每天除了做遊戲之外,老師也不教什麽知識,但給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天早晨老師都站在更衣室門口與每個進來的小孩握手說:“你好!”,每天放學的時候老師還是站在同一個地方跟每個小孩握手說:“再見!”。如果哪個孩子忘說了,老師一定會笑嗬嗬地提醒他(她):“你忘了什麽了?”直到孩子想起說你好了,老師才表揚一句讓他進去。老師每天對孩子們講的最多的就是在上車的時候應該說你好,下車的時候應該說謝謝這樣的禮貌用語。也教孩子把來垃圾扔到垃圾箱裏,不厭其煩,天天如此。慢慢的孩子就習慣了,兒子後來盡管德語一直說不好,但這些禮貌話卻是張口就來,而且養成了不亂仍垃圾的習慣。後來回國了,有時侯帶兒子上街,兒子經常為找不到垃圾箱扔垃圾急得亂叫,拿著垃圾到處亂跑找垃圾箱。孩子一生的習慣都是從小培養的,在幼兒圓時期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我覺得比教幾句英語和幾個漢字更重要,這應該也算一種素質教育吧。

可素質教育在很多國人眼裏不是這樣,好象花錢就可辦到。在北京的一個同學告訴我,他計算了一下,他兒子上小學之前,他將為素質教育花十萬元。我一想也真差不多,除了托費之外,要學鋼琴、學畫畫、學遊泳、學英語等一係列家教。北京的這些收費情況不了解,但八年前在沈陽學長笛等樂器是每小時80元,現在肯定漲價了。這個同學是在政府為官的人尚感到很有經濟壓力,可想那些普通百姓如何承受的起。素質教育應該是麵向大眾的普及教育,不應成為貴族教育。

孔子以禮、樂、射、禦、書、數六藝為教,他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進行素質教育的老師吧。但孔子最重視的是培養學生的道德,他認為這是教育的根本。我覺得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也應該如此。德不僅是做人的基礎,也是一個人快樂幸福的基礎。培跟說:知識就是力量。這話沒錯,但教育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就象一個人除了要有力氣還要有心才行。素質教育應該就是心的教育,心的教育就是心理和道德精神的教育,這是現在最困難的教育。學生學習美術音樂不是以此為職業,而是陶冶情操,使性情溫和節製,對情感和藝術有更好的理解,為今後的生活增添樂趣。理想的人格應該是“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應該成為教育尤其是素質教育的目標。

素質教育不能單靠學校,家庭教育是其很重要的一環。中國曆來是一個非常重視家庭教育的國家,古往今來的很多名人學士都得益於深厚的家傳門風。現在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沒有過去的的那種大家族,知識教育主要靠學校。家庭教育不應是學校教育的重複,而應該比學校教育更活潑、更感性。孔子教育學生都是用生活的實例進行教育,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學到為人處事的方法和道理。象老候帶兒子去北大荒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好的素質教育方式。我想他的兒子有了此行的經曆,至少對那些被大荒人有了親切感,增強了他對不同經曆的人的理解能力。

好的家庭教育要求家長首先要提高自己,單有愛心是不夠的,自己的知識、操守,都需要不斷提高。如果家長自己吃飯的時候不講究,那你怎麽教育孩子吃飯的時候象個紳士。小時候如果我們吃飯掉飯粒或邊吃邊說話,母親馬上給一巴掌,這也應算一種素質教育吧。有的家長有錢,孩子學習上需要什麽都一一供應齊全,可是他們自己天天在家打麻,讓孩子自己在屋裏關門學習,這樣的家庭環境,能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心理和學習興趣嗎?我的一個大學同學,有一個女孩,他們夫妻關係不好,兩人經常吵架,孩子在家總是戰戰兢兢,有話也不敢跟父母說,家裏的氣氛讓她覺得生活沒有樂趣,結果在一次在學校裏受了委屈後,回家用煤氣自殺了,死時年僅次13歲。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可是由於大人的自私和無知,導致孩子失去生活的信心和樂趣。這樣的悲劇其實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心理素質的教育不能依靠學校,主要是靠家長。如果家長自己都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如何培養孩子。言傳身教,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到現在也做不到。

每個家長都有自己培養孩子的標準和哲學。雖然想法很好,但做起來卻往往事與願違。我一個朋友從小練武,大學的時候參加各項武術比賽總是給學校爭得榮譽。他的教育思想是:“男孩要當虎來養,女孩要當貓來養。”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但觀察他對孩子的教育發現,他自己的確虎虎有風,但孩子在他的虎威下,我感覺越來越象貓了。其實教育方法是一門很難掌握的藝術,不是無師自通的,是需要學習的,弄不好就會適得其反。

素質教育不應該有功利目標,因為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古時候有經師和人師的說法,經師主要是傳授知識,人師則是教學生怎樣做人,素質教育應該更象人師的教育,是人生觀的教育。一個學生如果學習成績很好,但老氣橫秋,對生活沒有熱情,悲觀厭世,能說這是成功的教育嗎?這樣的學生我真的碰到過(下文另述)。

據說去年國內已有學校開始自主招生,招生標準要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的情況不太了解,但我還是反對僅把琴棋書畫和體育等當作素質標準來招生的做法。這樣的標準實際上不僅背離了素質教育的本義,而且將成為排斥和隔絕窮人家孩子享受高等教育的一個無形壁壘。在社會出現階層裂痕和貧富差距的時候,教育應該是縫補這個裂痕,彌合這個差距,而不應該是撕開和加大它們。

我所擔心的是,盡管政府的想法很好,但在外界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可能會使改革的結果與願望背道而馳。在應試環境的大背景下,如果素質成為大學的錄取的標準之一,象美國這樣要求學生音體美都得有兩下子, 那對農村的孩子和城裏的窮孩子將產生巨大的壓力。反過來,素質教育如果沒有硬的指標,那在中國的腐敗沒有得到根本性治理的情況下,反腐敗的成本則會使素質教育步履維艱。

因此,我認為,與其提倡一些不切實際的素質培養,莫不如改革現在的重理輕文、輕體育的教育觀念,加大人文曆史課的比重和重視程度,給孩子更多的體育活動時間。體育不僅增強體質,而且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意誌力,這對男孩子尤其重要。這才是立竿見影的措施。現在初中到高中的考試,數學、外語都150分滿分,語文好象120分,而曆史、地理等學科隻有60分滿分,美術、音樂不計成績。這樣的考試評價係統是明顯地歧視人文科學。另外,如果中學開設文學欣賞課,以讀書來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比琴棋書畫來的更實際並且成本低的多。

現在國內教育的弊端主要是應試教育造成的,改革的重點應該在改革應試教育上。在網上發現一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改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使我看到一絲希望。“決定”鼓勵國內高考增加考試次數,而且也鼓勵學校自主招生。文件沒說如何監督自主招生會出現的弊端,但願會有相關辦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彎路沒少走,原因都是一個政策出台時,沒有多從壞的方麵研究,都是一窩風的隻說益處。教育和醫療一樣,改革好多年一直沒有成功,反到成了為害社會的一大公害。在讓人們痛心的同時,也應該請製定政策的機構和人士認真反思。

一點淺見,願與感興趣的朋友一同探討。這命題做文就是不好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papoose 回複 悄悄話 "好的家庭教育要求家長首先要提高自己,單有愛心是不夠的,自己的知識、操守,都需要不斷提高" . 很深刻, 是這樣的. 我在言傳身教方麵總的來說,做的還不錯. 可是有一處我做的不好,直到孩子上大學之前才讓我知道. 我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麵全麵, 她也是個幾乎接近全麵的孩子. 隻是我覺得她說話很不大方,對別人提問,回答時總是不像美國孩子那麽自信大方. 她哭了,對我說: "這是因為你". 我不理解, 反問她為什麽. 她說, "小的時候, 隻要你在我旁邊, 我一開口, 有的時候, 你就 roll your eyes, 也不告訴我到底我說錯了什麽, 所以以後我一說話就怕". 我遲疑了很長時間, 慢慢回憶出是有那麽幾次, 我對她的期望值過高, 做出一些超急的表現, 沒有想到這是對她一種不尊重的表現. 我從心裏承認了自己的不對. 大人的思想, 知識, 觀念時刻都在被孩子幼小的心靈reflected. 女兒知道我真心接受了她的意見, 從此更自覺的完善自己. 她現在17歲, 讀完了大學一年級, 全部是A. 用中文寫日記, 詩歌和小小說. 什麽都願意和我交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