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深處是水

我的文章主要是以新移民為主題,以中、加、法文化為底蘊,反映北美的移民生活。我現在正在寫一部關於此內容的書《海的深處是水》,希望朋
正文

“壺” 說 人 生

(2007-08-10 07:39:34) 下一個

“壺” 說 人 生
           -- 喻 斌

         好茶之人,除了千方百計搜求好茶之外,有個心願是一定要圓滿的:那就是得有一把好壺,一把上好的紫砂壺。紫砂壺在泡茶品茗不斷地通過手的撫摸的過程之中,由於其原料獨特、品質極佳,(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豔、質不膩”的顯著特性)在經過茶水一段時間滋養後,壺會幽然發光,令人愛不釋手。使用經久之後,越會光潤古雅,透過手感的舒服,則可達到愉悅心的效果,會帶來精神和藝術上的享受。據說養壺的最高境界能做到人壺合一。

      宜興紫砂陶藝術自起源於宋代,在明清兩代,地處江南文人薈萃之地的宜興所生產的紫砂器,更充滿著豐富的江南文化氣質。經曆明清兩代的成熟發展,到今天在壺的造型藝術上日臻豐富、完美。宜興紫砂陶器在國際聞名以來,已經將近有五百年的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華文物史上也有著瑰麗的地位,被人們稱為“高超的藝術品”。無論是紫砂壺的藝術性,其造型藝術之美,形製之多,還是文化內涵之豐富,是其它陶瓷藝術品無法相比的。

         但何謂好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家財萬貫者,遠的可能會因擁有時大彬、陳曼生而驕傲,近者可能會因藏有顧景舟、汪寅仙而生輝;家境貧寒者,也不會因隻能使用分毫之值的瓦甌而感羞赧。
        漫步在擁有歐陸時尚的蒙特利爾老街ST.DENIS上,居然也會發現一家專門經營中國茶葉和茶壺的《龍茶苑》。古香古色的翠竹裝飾,雖然具有強烈的東方色彩,但在老街ST.DENIS上並沒有令人突兀的感覺;反而與西方的古典相溶合而具有一番難以言喻的懷古風情。

        櫥窗裏的幾隻精致的紫砂壺吸引了我,忍不住駐足細細品味。其中一隻大腹便便的“心經”壺令我遐思無限:整個壺身用蒼勁有力的魏碑篆刻了206字的“心經”經文;壺嘴略微下垂,像極了一位高僧在垂首沉思,正應了“心經”的精髓:觀自在菩薩!

       不知不覺就步入了《龍茶苑》,接待我的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男士。(後來得知他叫陳棟,是《龍茶苑》的一位合夥人)和陳先生閑聊,他向我介紹了他個人對於紫砂壺藝的理解:紫砂壺是實用的飲茶器具,也是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它的外在價值是實用的器皿,而其內在的價值則是美的藝術。紫砂壺同時具有賞品、藏品的特點:有的具有曆史價值,有的具有藝術價值,有的還具有示範後世的作品價值和科學價值。創作、收藏紫砂壺在現代已經成為一種美學,紫砂壺的美在於它集壺泥、壺色、壺形、壺款、壺章、題銘、繪畫、書法、雕塑、篆刻諸藝術於一體,這些特點使紫砂壺成為一種兼具實用和收藏雙重價值的飲茶器具。紫砂壺的雕刻裝飾藝術集詩詞、書畫、文學、篆刻、金石藝術於壺體,今又創造了題詞、題跋,更進一步的把紫砂壺藝推向高層次文化層麵。銘、鐫的內容有與茶文化、陶文化相切的詞句,有哲學、倫理、道德、知識性的等等詞句,豐富了紫砂壺文化的內涵。一把上好的紫砂壺目前市場上竟可以達到百萬金!

 “那到底什麽是一把上好的紫砂壺?”我想存心考考他。
“形、神、氣!” 陳先生鏗鏘有力地回答。
        “形,即壺的形象,也就是形狀式樣,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讚譽,這來源於對造型的熟悉深度,取決於自己的精心設計。耍明確地安排製作壺的大的「麵」,即壺身;要鮮明地強調壺體每個部分,嘴、把、口、底、足、蓋、鈕所支配的方向。由點、線到麵,交待清楚線條的來龍去脈,緩衝過度,明暗轉折,虛實對比。這樣才能深入空間而獲得形的深度。把點、線、麵處理好以後,一切也就找到了,作品——形,已經具有了生命。
  神,即壺的神態,也就是通過形象表達散發出的情趣。創作的時候,萬不可僅在平麵上探求,而要在起伏上思考。一切生命都是從一個中心迸生出,然後由內到外,滋長發芽,燦然開花。要設想形象(壺)正迎著你,向你突出,向你訴說,向你表達。這種形象具有一種強烈的內在衝動。這樣的壺藝作品就具有了生命,就有了神。誠如已故紫砂大師顧景舟所言:總之,藝術要有決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親自感覺到的表達出來。
  氣,即壺的氣質,也就是形象內涵的實質的美的素質。紫砂壺藝是實用工藝美術產品之一,是具有藝術氣質的實用品和裝飾品,所以要求產品的氣質要美。因為壺藝產品是為生活服務的,這就要求做到美與實用相結合,裝飾生活,適用於生活,既方便實用,又能陶冶性情,從使用中獲得美的享受。這就是氣質上的美,是健康的美,而不是病態的美。藝術的本身就是感情。如果沒有輪廓、線條、體積、比例的學問,沒有基本功紮實而又靈敏的手,最強烈的感情也是癱瘓的。完美的作品其本身就具有充沛豐富的感情在抒發,在感染著人。在我看來,線條和塊麵不是別的,是內在真實的標誌。當我們表現形象時,目光要透過表麵一直潛入內心深處,便會激發內涵的精神 --氣質來豐富形象的本身,強化藝術的感染力。”

          我被陳先生的精辟闡述而折服,這有助於我提高對於紫砂壺藝的認識,以前的知識和理解還滯留在簡單品位紫砂壺的外在形象和手工藝上,對於“一把上好的紫砂壺”的含義,今非昔比了!接著,陳先生用“一把上好的紫砂壺”為我泡了一壺“上好的茶”,細品茶、靜觀壺、聞雅樂,文人的心願莫過如此!

         臨行,陳先生贈我一幅《當代百壺譜》,百隻上好的紫砂壺形神氣各異,古樸典雅,仿佛在訴說各自的故事。回首凝眸,“心經”壺還在夕陽的霞光裏沉思,而我自己的“心經”哪裏去尋呢?

《路比華訊》第728期,2007年8月03日,D12 

LUBY CHINESE WEEKLY NEWSPAPE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