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調研動因:從微觀層麵了解高鐵投資的複蘇情況,了解高鐵相關上市公司目前對行業的看法,以及將采取的主要應對措施
調研結論(理解不到位,歡迎討論)
l 從微觀調研情況看,普遍共識是“最壞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但是,最好的日子也過去了。。”,今年投資環比會有明顯改善,但是很難回到10年前的水平。
l 從主要廠商(我們主要調研了世紀瑞爾、輝煌科技和鼎漢技術)應對情況看,世紀瑞爾轉型最大開始涉足醫療器械的銷售,輝煌動作最小主要從成本費用的控製上著手來度過寒冬,鼎漢技術則更多試圖從產品線延伸來擺脫自上而下的影響(和鼎漢產品有關,其做電源更有通用性);這也是三種較有代表性的應對行業危機的策略。
l 從格局上看,鐵路投資如果朝市場化方向改革,則對相關公司的毛利率構成一定壓力:高鐵和廣電行業的高度非市場化是整個產業鏈毛利率偏高的主要原因(一般的集成企業毛利20%-30%,瑞爾和輝煌有50%左右,數碼視訊有70%左右)。
l 我們的模擬組合這個月增配了高鐵相關的世紀瑞爾和北鬥相關的國騰電子,主要是從自上而下角度考慮,其估值都不便宜都偏博弈。總體上看北鬥主題屬於國家重點鼓勵會持續且投入持續加大的起泡沫階段(絕對的行業初期,可能需關注市值甚於PE),高鐵屬於泡沫破裂後的恢複階段而且從微觀調研情況看很難恢複到之前水平,總體感覺北鬥優於高鐵。從個股角度看,國騰由於11年處於北鬥一代向二代過渡期招標很少利潤下滑15%,12年業績也會得到同比大幅改善,而世紀瑞爾等高鐵相關個股因為11年招標很少12年業績會有不同程度下滑,因此盡管世紀瑞爾TTMPE比較便宜,但反而可能博弈的程度更大。(重申一下,我們的方法論仍是以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為主,以自上而下偏主題投資為輔;而且我們對相對非市場化的生態鏈一直抱有比較深的芥蒂)。
對高鐵投資的看法以及目前的應對措施:
l 行業觀點:總體比較悲觀,信心不足
1) 投資溫和恢複:具體時間至少要到兩會以後,需要把劉誌軍張曙光的問題處理了才可能大規模開始。鐵道部換屆對於做事方式的影響比較大,目前停建緩建較多的主要原因就是沒人審批,高層領導被調查,底下就沒有人推動招標等事情。未來即使恢複,整體投資規模也不會達到之前的程度(10年7000億,11年5000億,12年4000億左右),要想規模進一步提升需要到下一屆政府了。
2) 長期前景看好:為了滿足需求貨運能力需要提高3倍,客運能力需要提高1倍,提升空間還很大。目前鐵路運營裏程8萬公裏,其中高鐵6000-7000公裏,而真正開通的隻有京滬高鐵、武廣高鐵。鐵路的問題並不是建設太多了,而是建設太快了,從4000億到9000億的投資規模很多配套能力沒有跟上。
鐵路改革趨於市場化:未來如果權力下放到地方,積極性會更高。目前投資是鐵道部出大頭(
公司對高鐵投資的看法以及目前的應對措施
l 行業觀點:高鐵投資最困難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但是,最好的時間也已經過去了
1) 通車裏程數12年會有明顯恢複:去年全國鐵路新通車裏程2000公裏左右,其中京滬高鐵就占了1318公裏。今年預計通車裏程將達到6366公裏(其中高鐵3300,1000的哈大線已經招萬了的),會有比較明顯恢複性增長
2) 鐵路投資12年會環比改善:12年鐵路基本建設投資規劃4000億(鐵道部上報規劃3000億,國務院批複上調到4000億,09-11年的基本建設投資分別為6006億、7091億和4611億),11年的鐵路投資中尾款比較多,新開工隻有2000公裏左右,很多線路隻需要買車輛和通信信號設備就可以了。12年的投資以新開工為主,將達到5000公裏左右。
3) 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也會為鐵路投資帶來機會:12年的宏觀形勢比預期的更差,需要靠投資拉動增長。投資大體有三方麵,一是房地產,保障房為主,商品房不樂觀;二是製造業,但目前情況不好,企業庫存較多;三是基建,包括公路、鐵路和水利等。公路的主體投資額已經完成,新投資額不會太多,水利體量太小而且效益體現周期較長,鐵路還是最重要的投資途徑,貨運等依然需求旺盛供給緊缺。
對高鐵投資的看法以及目前的應對措施
l 行業觀點
1) 投資恢複較難判斷:目前還較難判斷,需要跟著鐵道部的安排走。雖然12年鐵道部的總體規劃是4000億基建投資,1000億設備投資,但具體的投資內容和進度要到3、4月份出全年投資建設規劃時才能知道。今年政府麵臨換屆,盛光祖部長可能是過渡的,同時劉誌軍的問題沒有處理完,鐵道部內部人員的心思還沒有完全放到建設上來。
2) 長期前景可以期待:鐵路建設的現狀是“好的太好、差的太差”,京滬高鐵等高端項目是少數,大部分還非常落後,根據規劃,到2020年鐵路的電氣化率才能達到60%。因此目前是短期的投資節奏調整,未來的潛力還很大。當然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很難恢複到09-10年的水平了。
3) 鐵路改革趨於市場化:鐵道部權利下放到地方對公司有利,公司主要的優勢還在於技術、產品和服務等,希望有更加市場化的環境。在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地鐵領域,公司的占有率基本能占到80%(地鐵產品不需要認證,競爭更激烈,毛利率要更低些;公司在地鐵領域是第一品牌,未來是建設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