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忘中囯之488: 易糞相食:中國食品安全狀況調查(2004-2011)

(2011-06-20 06:22:21) 下一個

本調查報告發布於官網:擲出窗外(www.zccw.info);
此外,您還可以在如下網址讀到本報告:新浪微博人人網豆瓣
亦可以在如下網址下載到本報告的pdf版:新浪愛問本站下載(流量消耗過大已暫停);

版權聲明:按照 by-nc-sa 的 cc 協議可轉載,
轉載時請務必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和作者信息及本聲明。

易糞相食:中國食品安全狀況調查(2004-2011)

一、前言

1.1調查成果

【1/3】《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2004-2011)》
【2/3】《易糞相食:中國食品安全狀況調查(2004-2011)》
【3/3】《擲出窗外:麵對食品安全危機,你應有的態度》

1.2本調查報告統計範圍

出於時間與精力的考慮,本次統計的地域範圍僅限於中國大陸地區,時段為2004.1-2011.5,香港與澳門則僅在與大陸關聯時才被納入統計。暫沒有涉及台灣地區:他們“不怕家醜外揚”,想必有信心和能力處理好食品安全問題。

1.3本調查報告適用人群

    • 長期生活在中國的;
    • 旅行或將旅行於中國的;
    • 非食“特供”的;
    • 希望減肥而沒有毅力的;
    • 希望省飯錢而沒有動力的;
    • 留學海外,學成準備歸國的;
    • 備考GRE、TOEFL、雅思而不好好背單詞的;

    二、先行研究

    中國人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研究曆史悠久。早在上古時代,便有神農氏遍嚐百草,測試毒性。其中有毒的,紛紛被各大江湖門派所親睞;無毒味美的,便成為百姓人家的盤中餐;無毒味不美的,可能就被製成中藥了吧。

    炎帝乃神農氏後裔(一說炎帝就是神農氏),中華民族又是炎黃子孫,因此可以認為,勇於品嚐各種有毒食品,是我們有著悠久曆史的文化傳統。而這種傳統,在當下得到了極大的繼承和發揚。

    當代關於食品安全的專著不多,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是《民以何食為天——中國食品安全現狀調查》(周勍,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7年)。該書“揭示了製作假冒偽劣食品的詳盡過程,警示人們關注在食品安全中出現的傷天害理行徑”,並被評為2006年“尤利西斯國際報道文學獎”(Lettre Ulysses Award)第四名。德國之聲廣播電台認為其屈居第四是“失之於西方評委對中國問題的了解”,這個解釋很有道理,筆者以為多半是西方評委傾向於認為該書更應劃歸為“科幻”或“童話”類而非“報道文學”。

    除專著外,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更多的是以新聞的形式,通過平麵媒體或電視及新媒體進行的。如各地地方報紙、地方電視台以及CCTV、新華社等等,隨後這些報道會被轉載於各自官網或各門戶網站,傳播於網絡。本調查報告所基於的資料庫便來源於此。

    三、資料來源

    本調查報告試圖搜集齊過去十年(2001-2011)內中文媒體關於國內食品安全問題的所有報道,將其製作成數據庫,並分析十年來的變化狀況,總結規律,得出結論,以供有意者查閱、參考。

    鑒於時間和精力的限製,本次調查隻搜集了可見於網絡的新聞報道,即有網址可以在線訪問的。但發現在2004年之前網絡上鮮有相關報告,如果做10年曆史數據對比的話,數據會出現斷層,因此本調查的時段定為2004-2011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當時新聞網站的數量不夠多,或者轉載新聞的涉及麵不夠廣,當然也可能是此前的確報道不多。

    簡言之,本次調查以符合如下條件的新聞為數據源:

    1. 該新聞的來源為國內正規媒體;
    2. 該新聞有網絡版(即可通過搜索引擎找到);
    3. 該新聞的發布時間為2004.1至2011.5;
    4. 該新聞以曝光食品安全問題為主題;

    本次調查曆時31天,參與者35人,共查閱相關報道近17268篇,約計1千萬字。從中篩選出2107篇報道,製作了2849條記錄,並為每篇報道提取了包括事發地、涉及食品的種類、對人體有害的原因等在內的關鍵詞,以方便統計及查詢。

    注:第一期工作遍曆了《安全快報》收錄的8634篇新聞,第二期工作在各大網站至少查閱了同等數目的新聞,故共計17268篇。每篇新聞按平均600字計算,則閱讀量至少為10360800字。

    四、統計過程

    4.1第一期:搜索新聞

    在網上搜索2004-2011期間關於對人體有害的食品的新聞報道,並確定關鍵詞、文章來源、發布時間,所轉載的網站以及網址。

    醫源世界網的“安全快報”版塊已搜集了不少曆年來食品安全相關的新聞,本期工作的重點便是從中進行二次篩選。該專題版塊的優點是數據量大,時間跨度長;但缺點在於其所選新聞並非全部與有毒食品相關,需要進一步處理,而且文章未給出關鍵詞,不方便查詢,此外,該版塊內的新聞多未注明出處,難以確定其真實性。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第七條、第九條的規定,各門戶網站“不得登載自行采寫的新聞和其他來源的新聞”。也就是說,出現在網絡上的新聞,隻要不是偽造的,理論就一定能找到其紙質媒體的出處(比較特殊的是“新華網”與“中國新聞網”,這兩個網站雖然沒有對應的紙質版,但卻可以直接發布新聞)。一篇新聞,在網絡上可能被諸多網站轉載,有許多網址,但原始出處隻有一個。確定出處,這也是本期工作的目標之一。

    第一期工作曆時10天(5.11-5.20),參與者共34人,有8人未回複我是否願意公開姓名的郵件,1人選擇匿名,其餘各位按字母排序為:

    Fiona,G.W.,twj,季倩芸,wb,比爾.蓋澆飯,陳竹,王琛瑩,法官allen,法律文氓(葉子祥),何玲,劉宏博,李枚,蘇紅娟,鄭瑩,魏觀軍,文芳,無幽思語,吳恒,小可,楊得德,楊禕,張強,張玉龍,趙悅

    4.2第二期:查漏補缺

    交叉檢索第一期的數據庫與各門戶網站以及新聞類網站的“食品”或“健康”專題,拾遺未收錄的新聞。

    我們對照了搜狐、新華社、人民網、南方網等的食品專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專題收錄的新聞數量不多,且時間跨度也很短,通常是最近一個月或者一年的。而中國新聞網、網易、騰訊等甚至還沒有食品安全專題。讓人意外的是百度,居然也開設了專題,令人刮目相看。當然,其製作比較粗糙,點擊“最新消息”顯示的隻是在“百度新聞”中以“食品安全”為關鍵詞的搜索結果。不知道顯示結果有沒有競價排名。數據質量較高的是食品夥伴網的“食品安全”版塊,這是第二期統計的主要參考來源。

    第二期工作曆時7天(5.21-5.27),參與者共11人:

    鄭瑩,王琛瑩,文芳,比爾.蓋澆飯,張玉龍,趙悅,季倩芸,劉宏博,魏觀軍
    ,法官allen,楊禕

    4.3第三期:標準化

    前兩期工作中提取關鍵詞是各自為政的,為了統一標準,第三期工作則是將前兩期的成果進行標準化。經過討論及試驗,並參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我們將有害食品分為了造假 過期 添加劑 混有異物 包裝材料 無證經營 產品不合格 檢疫不合格 衛生不達標 其他 10種。因為經驗不夠,加之並非法律、食品安全的專業人士,這一分類不是十分科學,但至少是一種嚐試。

    第三期工作曆時9天(5.27-6.4),參與者共8人:

    魏觀軍,劉宏博,王琛瑩,季倩芸,張玉龍,蘇紅娟,李枚,吳恒

    五、統計結果

    5.1新聞發表年份分布

    圖 5-1新聞數量逐年分布

    圖5-1反映了《資料庫》中的新聞發表年份分布,其趨勢與常識不符——並不是遞增的,我也傾向於認為食品安全的曝光新聞應該是越來越多,因此我認為本次調查的逐年數據不適合縱向比較。也就是說,不宜通過新聞數量推出每年的食品安全危機程度。

    5.2新聞發表月份分布

    圖5-2新聞數量逐月分布

    圖5-2反映了《資料庫》中的新聞發表月份分布,基本可視為平均分布。由此可知,雖然圖5-1表明年與年之間的比較存在係統選擇性偏差,但圖5-2表明,年內的相互比較是可行的。即並非絕對值的比較,而是相對值的比較。

    5.3新聞來源分布

    圖5-3 新聞來源分布(紙媒)

    圖5-3反映了《資料庫》中的新聞來源分布。“其他”項是指比例在1%及以下的媒體,足見本次調查所涉及的媒體數之多。 排名前三的是新華網、京華時報和北京晚報。

    圖5-4反映了《資料庫》中的新聞的網絡來源分布。 排名前三的是新浪,新華網和搜狐。

    5.4各地區新聞曝光數量及排名

    圖5-5 新聞曝光數量總計排名(2004-2011)

    圖5-5反映了2004-2011年間,各地區食品安全曝光新聞總量的排名。

    5.5逐年形勢圖

    如前所述,年與年之間的數量變化並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這可能是資料係統選擇性偏差導致的,然而一年之內,各地區新聞曝光的數量卻是可以作為該年度該地區的食品安全危機程度。鑒於此,將每年各地區的新聞曝光數除以該年全國的總數,計算出其比率,如表5-1所示:

    表5-1 各地區新聞曝光數量占該年全國總數的比例

    由表5-2可得圖5-6,每年各地區食品安全新聞曝光率:

    圖5-6各地區食品安全新聞曝光率(2004-2011)

    統計表5-1中每年新聞曝光量占全國比例最大的三個地區可得表5-2:

    表5-2 各年新聞曝光數量全國“前三強”

    根據表5-2可知各地區2004-2011年間曝光數量在全國排名前三的上榜率,如圖5-7所示:

    圖5-7 新聞曝光數量全國“前三強”上榜率

    將表5-1的各地區新聞曝光數量占該年全國總數的比例為替代指標,可以反映出該年度各地區食品安全危機嚴重程度。利用MapInfo的專題地圖功能可作出形勢分布圖,數據分段選擇“Natural Break”方法,如圖5-8所示:

    圖5-8 分段方法

    下麵是基於GIS的中國逐年食品安全形勢圖,其中藍色代表安全,紅色代表惡劣。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總計

    做了一個動畫^^

    六、特點總結

    在閱讀了近千篇不斷挑戰道德底線又體現國人智慧的新聞後,我對中國食品安全憂心忡忡,且愈來愈忡忡。以我孔見,近10年來,中國食品安全問題至少有以下幾個特點:

    6.1涉及麵特別廣

    哪裏有利益,哪裏就有動力。對於無良商人而言,要增加利潤,會一方麵以次充好,一方麵擴大銷量。以次充好就無可避免的添加或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原料;擴大銷量就會波及更多的消費人群,產生更多的受害者。食品生產者是有祖國的,但有毒食品是沒有國界的,更何況我們是在一個國家內。因此即使你身處上海,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廣州距你千裏之外,也不要覺得與你毫不相關。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資本的自由流通加之市場經濟,使得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被”串成一根繩上的螞蚱,身處這頭的我們永遠不該為身處那頭的我們所受的苦難幸災樂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現在才知道這句話其實是寫實而非寫意:

    《廣州兩影院爆米花桶含熒光增白劑 食用致癌》(《新快報》2011.4.25)
    《爆米花桶含熒光增白劑 麥凱樂華臣影城的不合格》(青島大眾網2011.4.27)
    《上海查封10萬問題爆米花桶 長期食用將會致癌》(《廣州日報》2011.5.6)
    《爆米花桶被爆使用違禁材料 溫州一企業涉嫌生產》(《錢江晚報》2011.5.12)
    【注:本調查報告中所引用的所有新聞均附有超鏈接,可點擊訪問原文】

    爆米花桶的問題給我的震撼很大,不僅在於它涉及的地域,更在於它針對的人群。90元一張的電影票並不是一個城市裏所有的階層都承擔得起或願意承擔的,能夠選擇以影院觀影為休閑方式的,至少是工薪階層或以上。而此前,我總是把有毒食品與廉價、低檔聯係在一起,覺得隻要有了高收入,就能將有毒食品拒之門外。這樣的想法,很傻很天真,富人也得喝水吧:

    《鮮榨飲料多為色素香精勾兌 過量食用或致癌》
    《“黑心PC塑料桶”影響水質安全》
    《淨水器使用3個月後長出青苔 市民飲用後腹瀉》

    即使你是白領、金領,日進鬥金,可以以進口食品度日,但總不至於喝的水都是進口的吧,況且即使是進口的,就一定是安全的麽?

    《因致癌物二惡英超標 暫停進口歐洲三國豬產品》
    《雀巢奶粉又曝碘超標 昆明緊急下櫃成長1+奶粉》
    《哈根達斯產自黑作坊》
    《質檢總局:部分依雲礦泉水被檢出亞硝酸鹽超標》
    《外資品牌頻曝質量問題 依雲百事上進口產品黑名單》

    連高收入階層都會受到影響,何況弱勢群體。小學生自製力差,且涉世不深,成為被有毒食品“重點關照”的對象:

    《小學生難拒校門口美食 成“廉價食品”消費大軍》
    《添加劑商店出售可樂配方 飲料多流向學校周邊》
    《泰州小學生吃學校零食連續拉肚子家長呼籲監管》
    《陝西榆林251名小學生因喝蒙牛學生奶集體中毒》
    《溫州黑作坊製售染色饅頭 萬餘饅頭流入校園》

    當然,大學生也別高興的太早,且看《廣州私宰點病死豬肉專供大學等機關食堂》。我比較不幸,本科、碩士時都曾在學校食堂食物中毒過,所幸及時就醫未釀成大禍。而以我數年來在珞珈山水及日月光華上所見,這恐非個例。隻是食物中毒的報警需同時有5個病例,集齊5個,才能召喚出110,實現願望。但找到其餘4人比較困難,於是我隻能自認為是體質較差,遂作罷。當然,也不是找到同時中毒的人越多越好,因為有可能得到這樣的解釋:《蒙牛稱榆林200多名學生不適症狀是“癔症”發作》。說到“食物中毒”,順帶說一句,本次統計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條是:《西安一餐廳一桌飯撂倒7記者 店長稱老板有背景》,這得有多大背景才敢毒記者啊。

    總而言之,有毒食品的涉及麵特別廣,一言以蔽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受黑心食品之害。

    6.2手段特別狡猾

    讀罷近2000篇新聞後,不得不感歎,奸商們的創意和膽識遠遠的超過了我的道德底線和想象力。我自小讀鄭淵潔《童話大王》長大,因此雖慘受數十年應試教育之荼毒,但好奇心和想象力一直保留下來,但當我讀到奸商們的所作所為時,用一句小學生作文的必殺句,那就是“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至於我一度認為之所以我們國家缺少童話作家,是因為他們都去做實業了,而且大部分從事了食品製造業:

    《假雞蛋造型逼真消費者謹防上當》 
    《江蘇現偽造銀魚手一捏就碎 有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記者揭秘蜂蜜造假伎倆 一根曲別針辨真偽》
    《多地市場現牛肉膏 可將其它肉類加工成假牛肉》
    《超市售貨員稱蝦丸無蝦蟹棒無蟹 多為仿生品(圖)》

    人造的雞蛋,塑料造的銀魚,糖水變的蜂蜜,豬肉變的牛肉……有沒有覺得自己生活在童話世界裏?不是看到新聞報道,我真不會相信自己吃了近半年的牛肉居然是豬肉。如果一個小孩從小吃假牛肉長大,有一天他吃到真牛肉時一定會覺得味道很奇怪,這將是多麽諷刺的一幕。並不是所有的食品都能被偷天換日,於是奸商們退而求其次,瞞天過海:

    《商販用雙氧水泡牛百葉以改善賣相 每日售出50斤》
    《黑作坊用農藥浸泡腐爛豬肉醃製臘肉》
    《商販用工業燒堿泡毛肚 批發給當地火鍋店》
    《低價海藻染色冒充紫菜賣 食用過量損傷腎髒肝髒》
    《北京市民買黑豆疑被染色 泡豆水像墨汁》
    《打工仔爆烤肉攤黑幕:用羊尿泡病死貓肉當羊肉賣》

    誰說我們的教育隻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你看這些奸商們的創意以及執行力,完全就是衝著諾貝爾化學獎去的。我由此得出了個未經證實但頗以為然的推論:但凡碰到色、香、味俱全且便宜的食品,多半是有問題的,少吃為妙。當然也並不意味著價格高就能說明質量高,隻是說物“美”價廉的食品風險更大,賣相好不一定是真的好。

    各種造假中,最讓我震驚還是這篇《攤主揭麻辣串內幕:部分商販在湯裏加止瀉藥》,這種行為,我隻能用喪心病狂來形容了。小時候闖禍後被父母教訓時,總希望能練就神功,刀槍不入,或者是俗稱的“皮厚”,這樣被打時就不疼了,因此挺羨慕那些天生感覺不到疼痛的人(SCN9A基因突變者)。後來才想明白,疼痛是造物主的恩賜,用以警告我們遠離更大的危險。因為有疼痛,所以碰到火焰時手會自動後縮,如果感覺不到疼,就會傻乎乎的看著手不知不覺的變成了火把,一如《大話西遊》的菩提老祖。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吃了不幹淨的食物,人體本身的生理反應是拉肚子,雖然難受,但可以此提醒我們盡早就醫;但無良的麻辣燙店主居然能想到在底料裏加止瀉藥,這樣即使吃的不幹淨,即使有毒,隻要毒量不是大到讓人立撲,我們就察覺不到。一次兩次還好,長此以往呢。毒在體內聚集,終有一天,量變引起質變,那個時候,恐怕回天乏術了。

    縱觀黑心食品的生產思路,可謂中國人是聰明,隻是有的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

    6.3危害特別巨大

    如果所有的造假食品都如同假蜂蜜一般:以糖水假冒蜂蜜,那也就罷了,頂多是多花了幾個冤枉錢,吃下去對身體並無大礙。但問題在於,對於其它大多數食品而言,要想假冒得逼真,摻的添加物多半對人體有害,長期食用,恐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書上一直說,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以前,我老以為這是一種修辭,現在,我才知道這是寫實。《史記》雲“神農氏作蠟祭,以赭鞭鞭草木,嘗百草,始有醫藥”,而江湖傳聞“由於神農氏服太多種毒藥,積毒太深,終於身亡”。每次讀到此句,總是一陣心寒,覺得這似乎是預言什麽的。作為神農氏的後人,我們繼承著其遍嚐百草的精神,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且看:

    《香港抽檢發現多款魷魚絲含有砒霜》
    《飯店抽檢亂相曝光:調料瓶裏混雜敵敵畏》
    《豬血添甲醛還用工業鹽 膠南一加工黑窩點被端》
    《萊西產花生油檢測結果驚人 酸值直逼硫酸》
    《商販用獸藥激素催出30厘米化學豆芽》

    情何以堪啊,這是在計劃打造一支百毒不侵的生化部隊以迎接2012麽?無力吐槽。這些毒物名稱家喻戶曉,讓人聞之喪膽,無良廠商也敢肆無忌憚的添加,那更不用說那些不為人知的了:

    《商家用化工原料將黃豆染成青豆 日批發1-2萬斤》
    《重慶黑作坊毒饅頭濫用甜蜜素 蒸具放在便槽上》
    《揭秘街頭“鮮榨果汁”真相:添加劑勾兌而成》
    《小學生實驗發現市售奶茶中珍珠疑添加塑料》
    《揭秘地下礦泉水加工點:廁所裏運出“山泉”》

    這樣吃下去,肯定會出事。食用有毒食品而死的國人不能說是因為他們的抵抗力太弱,隻能說他們的抵抗力不夠強大。換個西方人來的話,保準是吃一個倒一個,吃兩個倒一雙:

    《果凍噎死三歲男童 標準產品存在安全隱患》
    《一歲女童食路邊攤所售炸雞亞硝酸鹽中毒死亡》
    《江西上饒20餘人吃含鋇鹹蛋中毒兩人死亡》
    《甘肅康樂縣發生食用毒豌豆致死事件4人死亡》
    《廣州兩宗毒酒案8人死亡 其中4例確為甲醇中毒》

    誤食致死的記錄都有,那食物中毒的就不勝枚舉了。除了食品本身的問題,餐具、包裝也讓人防不勝防:

    《我國一次性餐具近半不合格 餐盒等問題尤為嚴重》
    《西安地區三無餐巾紙泛濫 專家建議自帶手帕》
    《漂亮餐具:不容忽視的“隱形殺手”》
    《瓷質餐具含有害重金屬 長期盛醋可致免疫力下降》
    《北京6家餐館餐具衛生合格率為零 已立案查處》

    此外,食品生產環節也挺不靠譜,這就意味著也許有一天,你可能會麵臨如下神奇的一幕:

    《雙匯潤口香甜王火腿腸被曝吃出玻璃渣》
    《麵包包裝袋中現被用過衛生紙 廠方稱願十倍賠償》
    《袋裝餃子內現10餘厘米長生鏽小刀》
    《蛋黃派中吃出個螺絲帽 晉江工商部門已介入調查》
    《火鍋裏吃出創可貼 店方稱可放心食用》
    《消費者狀告麥當勞漢堡裏吃出骨頭紮傷牙齒》

    長期食用有毒食物或使用有毒餐具,會引發慢性病或者導致癌症什麽的,我不是專家就不危言聳聽了,各位有心可以自行去查證。簡言之,不會有好結果的。而在我看來,其中最不可饒恕的當屬奶粉摻三聚氰胺以及塑化劑,因為它們不止毒害當代人,更把黑手伸向了下一代。我們的下一代尚在繈褓之中,還年輕,來日方長,他們應該健康地活著,看到我們中國崛起於世界的那一天。可惜了。

    6.4查處特別困難

    當下是食品安全的亂世之秋,治亂世當用重典,然而現實是一方麵對違規企業的懲罰手段過於溫柔;另一方麵,造假的利益驅動特別大,在這種背景下要根治食品安全問題相當困難。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逐利是其基因,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沒錯,但不能以違法或傷害消費者利益為代價。然而這些食品製造商記住的往往是馬克思的這麽一句話:


    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應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他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以假牛肉為例,“目前市場上豬腿肉的價格為12元/斤左右,牛肉價格為19元/斤左右”,“如用豬肉做原料,添加牛肉香膏煮100斤‘牛肉’的成本為1212元左右;而用100斤牛肉煮成熟肉的成本為1900元左右,二者成本懸殊近700元 ”,利潤超過50%;而以假雞蛋為例,“每隻人造蛋的成本僅為0.1~0.15元。但目前市麵上的每隻真雞蛋的零售價則約0.6元”,利潤超過了600%。鑒於此,如果讀懂了馬克思的話,就不要天真的去期望食品生產商流著“道德的血液”。

    為何同樣是逐利,歐美的食品生產企業卻鮮有如此以身試法者呢,這當與他們有重典且用重典有關。可參考《一杯價值百萬美元的咖啡》,該文回顧並分析了美國老太被麥當勞咖啡燙傷一案,當時陪審團判定麥當勞應償付原告27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這是一個極具美國特色的判決。文中有這麽一段介紹:



    陪審團的判決涉及歐美國家民事案中常見的“懲罰性賠償”(Punitive Damage)。這是一種賠償數額大大超過受害人實際損失的賠償,其目的是以鐵腕嚴懲侵權和違法者,殺一儆百,以儆效尤!使那些惡意侵權、欺詐造假或負有產品責任的公司企業不寒而栗,聞風喪膽,談虎色變,永不敢犯。依照美國法律,隻要被告存在“欺詐的”、“輕率的”、“惡意的”、“任意的”、“惡劣的”、“後果嚴重的”侵權或責任行為,即可適用此項法規。

    而設立“懲罰性賠償”的意義在於:



    在這起咖啡燙傷案中,原告及其家人遭受的實際經濟損失,滿打滿算隻有兩萬美元左右。由此,在十六萬美元的“補償性賠償”(Compensatory Damages)中,其中十四萬美元可視為對原告的精神傷害補償。如果司法裁決到此為止,像麥當勞這樣的大公司,腰纏萬貫,富可敵國,十餘萬美元的民事賠償,隻相當於全年銷售收入的滄海一粟,九牛一毛,可謂不痛不癢,無關宏旨,根本不值得捶胸頓足,哭爹喊娘,死去活來,痛不欲生。

    然而反觀三聚氰胺事件,關於這事吧,我不好說太細,我最喜歡的藝人梁詠琪在其新浪微博(點這)上有過這麽一句感歎:



    內地有內地的規矩…好,我刪!但不公平的事還是不想再看到…尤其發生在平民百姓身上。@梁詠琪(2010-3-31 13:02

    懂的懂,不懂的去問懂的。我想,GIGI的這句話也算是說出了根本的原因吧:美國有美國的規矩,我們有我們的規矩。

    但即便在國內食品安全出事了廠家不會有多巨額的賠款,也仍有一些死不認帳強詞奪理讓人哭笑不得的,且看:

    《張二嘎牌瓜子接連嗑出蟲 廠方稱有蟲才是綠色食品》
    《京鼎熟食紅腸現“蟑螂殼” 店長稱“吃得太仔細”》
    《沙琪瑪中驚現鐵螺絲帽 商家答複:消過毒可以吃》

    如果說出於商人本性,黑心食品不可避免,那有什麽防範措施可以降低其危害或者將其杜絕之呢?專家很好心,他們總結出“七招辨別真假雞蛋”,《豬肉變牛肉有“膏”招 支招教您識別真假牛肉》,《如何識別真假蜂蜜》,……,有關部門同樣推出了《節前購買食品要“八看八注意”》等防騙教材教育消費者。起初我很感動,甚至決定拿個小本把這些“小訣竅”都記下來,下次上街買東西時,一一對照。

    但事後越想越不對勁。他們的意思不就是“消費者自己要提高防範意識”麽,現在每次聽到專家或相關部門的這種論調,我總是氣不打一處來,仿佛買了黑心食品是消費者不夠精明的原因,這樣的責任轉嫁我並不認同。我隻是想買個東西吃,又不是打算考食品安全的研究生,記這七大招八大注意幹嘛;再說了,不是還有監管部門麽。可是,且看以下新聞:

    《市民稱90元買羊肉疑似有假 欲檢測需花2千元》
    《食品抽檢亂相曝光:豬肉檢測員不認識旋毛蟲》
    《一塊“偽牛排”難倒六個部門?》
    《4個大蓋帽管不了1棵豆芽菜》(《人民日報》,2011.4.27)

    其中頗引人注意的是《人民日報》的這篇報道,如此犀利的標題倒似《南方周末》了,該文一針見血的點出食品安全問題屢出的原因所在:



    多頭監管往往是有利搶著管無利都不管。

    果然還是黨報敢講真話啊。

    七、局限性分析

    7.1見仁見智

    關於本次調查的思路。更多的媒體曝光到底是意味著該地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嚴重,還是意味著該地的監管更有力?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一如某地的貪官被查處了許多,但對此事實可以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一是該地反腐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卓有成效;一是該地的紀律監管部門失職,早幹嘛去了。雖態度截然相反,但都能自圓其說。在此,筆者認為其所反映的是食品安全的嚴重程度,當然,如果你樂意,完全可以將本統計結果看成是各地質檢部門工作成果展示,換個標題即可。

    此外,也許有人會問,中國這麽大,人這麽多,出點事情,不是很正常麽?為什麽要把目光集中在陰暗麵上呢?非也非也,固然中國地大人多,但管事的人同樣也多啊;再說了,收稅的時候怎麽沒聽嫌棄人多呢;再說了,嫌人多不好管別管啊,“怕熱別進廚房”,自然有不嫌多的人。至於為什麽要盯著陰暗麵?我想自己作為有毒食品的受害者,總該有權知道自己還莫名其妙的中過什麽招吧。我也想盯著光明麵啊,我特別想,我還想生活在《新聞聯播》裏呢。

    7.2資料來源

    利用有限的新聞報道的數量多少來反映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程度是否可行?我看行,理由有三。

    7.2.1樣本量

    根據常識,以集合論的觀點來看,以下幾個集合: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狀況、媒體揭露的食品安全問題、登載於網絡的媒體報道、本調查搜集的網絡報道,均是後者真包含於前者。如圖7-1所示:

    圖7-1 本次調查樣本範圍維恩圖

    必須承認,本調查所製作並使用的資料庫在數量上遠少於實際情況,這與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有關。但並不是說其結果就不能反映現實了,根據統計學的觀點,鑒於本調查所使用資料的數量、時間跨度以及質量,可視其為一次抽樣比很高的非隨機抽樣,第二期工作的結果也表明該抽樣具有較高的代表性。而且就算本次調查製作的資料庫揭示的隻是冰山一角,但這一角已經足夠嚇人,足夠說明問題了,這一角反映的問題是如此的嚴峻,也許隻有五角才會對此無動於衷。

    如有意獲得更完備的資料和更精確的結論,建議采取的方法是,遍曆所考察時段的各主流媒體的所有食品安全的相關報道,做一個完整的數據庫。但那個工作量不是個人能完成的了的,應該申請個項目神馬的。

    7.2.2可靠性

    如果從專業性上考慮,也許質檢部門的工作報告更具說服力,但一方麵各地質檢部門的政務透明程度不一,許多報告不容易在網上獲取;另一方麵其報告的可用性比較差,多是工作總結,缺乏數據,且不方便橫向比較。來自行業內的報告也許更可靠,但同樣難以獲取。

    最容易獲取的無疑是新聞報道,其反映食品安全問題的權威性雖不如質檢部門,但如果我們相信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及操守的話,默認其報道並非給競爭對手抹黑的軟文,且發表前有谘詢過專家,那麽這些報道是可靠的,可以反映現狀。如果同一事件有過多篇不同的報道,在本次調查中是會累加的,但這並不會造成數據重複,相反可以理解為該事件被賦予了更高的權值。

    7.2.3可行性

    考慮到新聞報道的可靠性及其易獲取性等特點,可以認為其作為反映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程度的指標是可行的。固然此一資料源不是最完美、最權威的,但的確難以找到其它更全麵、更高效的了。

    如同曆史學一樣,我們永遠沒法還原曆史,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該什麽都不做。我們可以通過有限的史料和符合邏輯與常識的推理,尋找爭議最少的可能以達成共識,最大限度的逼近史實。得出的結論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應該是最不差的。

    可以這麽理解,如果某地被大量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則至少說明兩點:一、該地區的食品安全的確存在不少問題;二、該地受到的輿論監督比較嚴格;而當某地鮮有關於食品安全的新聞報道時,則需要注意,並不能直接得出該地區就更安全的結論,也許問題存在,但沒有被曝光。這種誤差是把新聞報道的數量作為實際情況的替代指標這一方法的阿克琉斯之踵。但我的確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此外,出於時間、精力以及專業性的考慮,本次調查不為所搜集的新聞的準確性與真實性背書,但會保證其來源的正規性。

    7.3主觀標準

    為了方便統計,我們將所有的有害食品的有害原因做了分類,並提取了每篇新聞的關鍵詞,其中分類是帶有主觀色彩的,即使我們製定了標準,盡力將其統一以減少分歧,同時,關鍵詞的提取標準也因人而異,雖然在第三期工作中有過專人進行統一,但仍難免出現偏差。不過理論上講,這種因為人為原因產生的偏差在最後數據統計時可以一定程度的相互抵消,對結論的準確性影響不大。

    而在篩選新聞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如筆者認為轉基因食品的危害未經證實,或即使可能有,其危害也並非“迫在眉睫”(Clear and Present Danger),尤其是相比於“地溝油”、“三聚氰胺”而言,因此在有毒食品新聞的搜集中,將其排除在外。由此可能產生的偏差需讀者明鑒。

    7.4以偏概全

    為便於統計與展示,資料庫中的新聞其反映食品安全問題的事發地,全部設為一級行政區,即“省”或“直轄市”或“特別行政區”等。這類似於連坐製,比如一起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在珠海,統計時則注明為廣東——默認廣東省的其他地區也在此有毒食品的威脅之下。如此設置的原因在於,我們相信在利益的驅動下,有毒食品是有腳的,是會擴散的。如果在這個省的某個城市發現其蹤跡,我們有理由相信該省的防線已被突破,此食品極可能波及到其他地區。關於這一推論有大量的新聞可作為佐證。

    7.5數據殘缺

    因為時間精力所限,本調查報告資料庫中部分新聞的紙質來源或網絡來源、發布時間等關鍵詞可能沒有提取完全,另外,鑒於我在最後匯總編輯時操作失誤的可能性,“在線資料庫”中新聞的標題可能與超鏈接不符,具體請直接在各搜索引擎查詢標題。這一失誤與網站技術無關,請見諒。

    八、誌願者

    8.1網絡一代

    搜集、整理數據是一件繁瑣、枯燥且極其耗時的工作。起初我試圖自己一個人來做,但很快發現這樣既沒有效率,也很容易煩躁,很可能會就此不了了之。想起“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古訓,再想到“六度分離”,於是我計劃通過人人網微博來尋找誌同道合者。

    本次調查,除我以外,參與數據搜集整理工作的共有33人,參與網站製作的有1人,這34人中隻有5人與我在現實世界中有過麵對麵的交往,而且他們全部是通過網絡獲知這次調查的,可以說這是一個隻會發生在互聯網時代的故事。

    每個人的公益心和時間是有限的,但互聯網的奇妙之處在於它可以把這些聚集起來,積少成多,完成一個人在現實世界中不能完成的事情,再反過來影響現實世界。

    謝謝你們,你們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因為你們,我對世界可以變得更美好更有信心。

    搜集整理工作結束時,我在誌願者中做了個問卷調查,其結果如下。此外,誌願者們的感想在附錄中。

    8.2參與統計的人數

    35人中有25人回複了調查問卷。

    8.3性別比

    其中男生12人,女生13人。

    8.4年齡結構

    出生於1980-1984年間的有2人,1985-1989年間的有20人,1990-1995年間的有3人。主力軍是80後我不奇怪,但有近一成的是90後的小朋友讓我受寵若驚,倍感欣慰。

    8.5身份

    參與的主體是本科生和研究生,這點不意外。有8人是已經工作的人士,謝謝你們抽空參與J。什麽,還有一個高中生,還是高三的?!兄弟,可別耽誤您高考了啊。

    8.6所在地

    這是一張充滿了互聯網時代印記的統計圖。因為之前我們一直是用郵件聯係,所以其實我也是直到最後收到調查問卷的回複時才知道還有留學生的參與。我人在上海,上海一共有9人參與,但其實我們也沒有因此而見麵,至於外地的更是如此。但互聯網和共同的理想把我們凝聚在一起了,這種感覺,真好。我得給你們每人寄一張明信片表示紀念。

    九、目標人群

    本調查報告開篇有一個目標人群列表,這次調查就是為了這些人而做的。這些人包括我自己,也包括我的許多朋友。你們是我完成此篇調查報告的動力所在,我覺得你們有必要了解當下的食品安全現狀。

    讓我好奇的是,食品安全是一個幾乎與所有人都有關的問題,但相反獲得的關注卻很少。本調查報告所使用的全部資料均來自牆內,且均為中國正規媒體的正式報道,出處都是根紅苗正的,用Google很容易搜索到,即使用的是百度也可以搜到。但大家為什麽不怎麽關注呢,對此我的理解是,那是因為大家一直被溫水煮著:今天看到這裏冒一個“假雞蛋”的新聞,明天看到那裏冒一個“假牛肉”的新聞,早已見多識廣,見怪不怪了,不像德國,一根黃瓜就可以掃倒幾個州。鑒於此,本次調查得出的資料庫以及對其的分析,在我看來就是“親,包郵哦”,“親,送貨上門了哦”,就是往鍋裏澆一瓢沸水。皮厚的也許仍無所謂,但若能澆醒幾個皮薄的,發現自己原來一直被煮著,於是嚐試著蹦躂到鍋外,或者嚐試著把火關小,那就不算白忙活這一場了。

    除了這些被一直煮著的人,我身邊還有不少準備考T考G的朋友,我相信本調查報告的數據及結論的勵誌效果一點不差於那些勵誌書、成功學什麽的。背單詞背到想放棄,寫文書寫到想放棄,那就過來讀讀這篇調查報告吧。你懂的。

    我身邊也有不少在國外求學,畢業後琢磨著是留下還是回來的同學。如果你決定回來,當然歡迎,中國需要你們,歡迎帶著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以及國際視野,回來建設祖國。但這些同學可能長期生活在國外,對國內情況不甚了解,他們回國後的職業前景我沒有發言權,但不管他們從事何種職業,飯總是要吃的,因此我覺得自己有義務為他們寫一份國內的食品安全現狀報告,以資參考。資料有限,加之學識淺薄,可能結論什麽的或有時而可商,見諒。

    那些來中國短期旅行的人,也有必要閱讀本報告。這裏有一個可憐的德國人:

    《奧恰洛夫稱禁藥因中國肉類問題 波爾出言力挺》(2010.9.26)
    《奧恰洛夫藥檢仍陽性 麵臨禁賽恐無緣倫敦奧運》(2010.10.1)
    《奧恰洛夫:再來中國不敢吃肉了》(2010.10.21)

    相比而言,法國人就聰明了很多:

    《法國運動員來華禁吃肉 瘦肉精陰雲籠罩國內體壇》(2011.4.20)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在對比過不同國家的狀況後,我特別希望中國在這個問題上能少一些“中國特色”,多一些“國際慣例”。人微言輕,好在互聯網時代,不管是行為模式還是思維模式都和以前不一樣了。在網絡上,正如笑蜀老師所言,“關注就是力量,圍觀改變中國”。能做的,隻是呼籲,呼籲更多的人關注與自己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但我情願樂觀的相信,關注的人多了,事情就有好轉的可能。如果您有任何建議或意見,可點這留言,也可點這聯係我。

    隻有當大多數人都意識到自己在“易糞相食”,意識到應該把有毒食品“擲出窗外”時,我們才能離“達爾文獎”越來越遠。

    十、建設性意見

    經過一個月來的調查、統計以及思考,我們所麵對的食品安全危機該如何改善?我的建議隻有兩條。一條為原創:建議引入懲罰性賠償,一旦出現嚴重或大規模的食品安全事故,受害者將能獲得食品製造商的巨額賠款——既然他們是出於利益而不擇手段,那就讓他們因此付出更大的代價;一條為轉載:“要強化行政問責製,出了問題必須嚴格追究領導責任”。

    羅馬不會一天建成,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也不可能在短期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應對?我很認同CNN記者Eunice Yoon轉述的食品安全專家的意見(原文點,譯言版點):在中國,“要吃的多樣化”(diversify),這樣就能“輪流中毒”(Rotate your poisons),避免同一類毒素在體內聚集,不得不說,這不失為一種不得已的好辦法。

    【補充:好友告知,除了以上建議,當下還有一種可行的,且正在進行時的解決食品安全危機的方案,業界稱為Alternative Agri-food networks(AFNs),被譯為“替代性農業流通模式”,又譯為“替代食物係統”、“替代食物網絡”、“替代農業-食物網絡”。較之上述三條建議,該方案更易實施,見效更快,有意者可以關注之。我也是才知道這種模式,但思考後覺得的確可行,而且推廣的難度不大,真有可能是解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良方。家有孕婦、小孩、老人的,可以關注新浪微博上的北京有機農夫市集、上海農好農夫市集、城鄉匯等】

    免責聲明

    本調查報告所引用的資料均已注明為引用,引用部分均來自於國內外正規媒體,其中部分注明了出處,未注明者皆附有超鏈接,便於查閱,為行文方便故省略之。未注明引用或未署名的部分,包括圖表和文字,皆出自筆者本人,由筆者承擔其可能引起的責任,而與其他參與者無關。

    吳恒

    推特:@iwuheng

    微博:weibo.com/iwuheng

    豆瓣:www.douban.com/people/iwuheng

    博客:blog.sina.com.cn/iwuheng

    人人網:wuheng.renren.com

    MSN:wuheng1219@live.cn

    E-mail:adhere1129@gmail.com

    Facebook:facebook.com/iwuheng

    附錄

    以下引自信件,匿去發件人名稱

    您好,表格裏麵我用紅色標出的是我不太確定的,或者是找不到的,很抱歉,麻煩予以更正。附上的是從昨天晚上開始動手做到今天完成後的一小點點小小感想,沒有對謀篇消息做出具體的評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很開心可以和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嗯,好的,我有時間來做這個的,這樣吧,還是老規矩,周日晚前交給你好吧@@
    嘻嘻,就不用客氣啦,不是難事,而且我覺得和大家一起來做一件事,是很快樂的:)

    感想那塊我沒有寫,好久沒有寫過文章了,文字表達能力不好,覺得有困難,就不寫了,嘻嘻,但是我相信在我們大家 的努力下,食品會越來越安全@@用你的話說,這個世界並不完美,但值得奮鬥!

    以下是參與本次數據統計工作的同學們的感想:

    張玉龍:

    泱泱大國,這些人的良心都跑哪兒去了…

    小可:

    中國好危險

    何玲:

    每次在微博上看到食品又不安全了,就想@給我們的吳隊。愈發覺得我們統計出來的東西是十分有意義的。

    楊得德:

    近十年來,麵對食品安全問題的不斷曝光,反複曝光,無處不在的曝光,沒有特供的人們已經不可思議地接受了這個事實;公眾的麻木,市場的競爭和無人監管,讓我對食品安全的走向失去信心;感謝恒跡大人的努力!

    蘇紅娟:

    可以不寫的對吧,嘻嘻^^

    趙悅:

    “上海光明乳業發言人龔妍奇表示:“這批牛奶是按照去年的國家辦法標注的,因此並不違規。 ” 我不知道這位發言人當時是怎麽想的,有沒有一絲臉紅?

    這些早產奶確實沒違規,趕在新條例生效前再產出一批多鑽一次空子多賺一些黑心錢,並大談其合法性,這就是中國乳製品人的良心。

    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喝過沒過保質期但其實已經過期的牛奶。

    我不知道,牛根生去大學做創業講座的時候,會不會讓憧憬他成功的年輕人認為隻有耍流氓才能成功?

    我不知道,蒙牛副總姚同山在香港大談出口產品比內銷產品安全,是不是會讓世人覺得中國人真是賤骨頭啊?

    中國還有沒有讓人真正放心的乳製品?

    中國還有沒有放心的食品?!

    魏觀軍:

    民以食為天,人類賴以生存最重要的基礎就是食物,而且糧食產業也是我國產業結構裏很重要的一環。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本人記憶中,食品安全對我產生影響最早是在小時候,那時候貪吃買路邊油炸攤位的東西,然後就拉肚子。不過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對此都是不以為意的,因為我的想法是以後不去吃這類東西就沒關係了,潛意識中也覺得食品安全問題也隻是出現在這些無證無執照的街邊攤中,對於除此之外的食品都是可以放心大膽食用的,不過近年來頻頻爆出的食品安全事故卻徹底顛覆了我的這種想法。比較著名的“蘇丹紅事件”,“三鹿奶粉”等事件讓我明白原來即使是著名品牌免檢產品也會有嚴重的食品問題,當時我還尚存這種想法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又不用喝奶粉,也不去KFC的,而且這個也應該是小概率事件吧,與我還真是比較遙遠,可是當我看到有毒生薑,毒大米,地溝油等事件出現,甚至當我吃完雙匯火腿腸然後上網發現竟然我吃的東西有瘦弱精問題時,我在想這是個什麽社會啊,食品問題已經嚴重到影響我甚至可以說是身邊每個人了,我表示我真是不淡定了。早些時間,國家總理溫家寶發怒了“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那麽我們來反思下食品問題出現的原因以及相應的處理方法吧。

    首先的原因出在生產商。隨著社會的發展,商家把自己的利益看的越來越重,為了錢似乎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都能做出來,一些一心向錢看的商家眼裏哪裏還有道德還法律的約束。馬克思說過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鋌而走險;如果有2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藐視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潤,那麽資本家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這句話很好的解釋了不良商家的不法行為。

    其次是相關監管部門。以人民利益為重,依靠國家法律法規來維護民眾健康是他們的責任,可是呢這之中有些人再幹什麽呢。 個別地方官員、領導對食品安全問題睜一支眼閉一隻眼,甚至和生產製造商“勾結”,有所謂的免檢產品,不用檢查就發放衛生許可證,直接出售,直接導致問題食品流向市場,危害公民健康“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當這些監管人員自己或家屬也吃到問題食品的時候,不知心裏作何感想。

    那麽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呢?相應的原因要有對應的處理方法,對於黑心生產商,我覺得得加強對其的教育,如果能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這種做法帶來的危害性,讓他們內心懺悔其所作所為的話,那麽作為食品安全問題最源頭的問題就能很有效的解決。但是這似乎太幼稚了,如果僅靠思想教育就能改變其行徑的話,那麽這個世界真是處處充滿愛了。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發揮監管部門的作用,相關部門要做好源頭質量監管和流通環節消費領域的質量監管,建立健全食品行業自律機製,對以發生的問題現象要及時警告和處理,當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標準和檢測體係也是非常重要的,讓執法有個統一標準,做到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和共享。

    真心希望這個社會能共同努力,讓問題食品能逐漸消失,食品應該是為了我們有更加健康的身體,而不是讓我們受到摧殘。

    G.W. :

    做這個課題之前就已經做好一切心理準備,坦然接受曾經和現在那些令人惡心的事物。哪裏有利益,哪裏就有私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食品的不安全性,早已超出我們的想象。隻有我們想不到,沒有黑心商人做不到。

    最近電視上大篇幅的報道台灣塑化劑,怎麽看怎麽覺得是種諷刺,紮的人心疼!看著台灣的整治力度和全體台灣人民的反應以及他們負責任的態度,不由得搖搖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再令人震撼的社會進步,再令人自豪的國家富強在這一刻總是顯得那麽蒼白無力。

    平時覺得吃什麽無所謂,即使很不衛生的。總覺得不幹不淨,吃了沒病。1頓,2頓,3頓,不知不覺,眼睛一閉一睜,身體就壞了。也許你曾以為自己做飯就能避免這個安全問題,現在,說不定你剛吃的就是毒豆芽。當我們對他人失去最基本的信任感。。。算了,不說這個沉重的話題。

    鄭瑩:

    我統計的時段是2008年5月到2008年12月的時段,這一時段北京承辦了2008年奧運會,這一時段,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沸沸揚揚,讓很多年以來一直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以一種迅猛的姿態出現在公眾的視線裏。

    統計了將近300條有毒食品新聞之後,我發現我對這個社會的真相遠遠的不了解,我不知道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究竟會為我的未來帶來什麽樣可怕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很多普通的老百姓都在如此不安全的生活。你一邊看著這樣一條條讓人絕望的新聞:我們生活中的各種食品,牛奶、水果、食用油、飲用水層出不窮的超標添加物、有毒化學物質,被源源不斷地送進我們的體內;一邊看著這樣一條條似乎充滿著不知所以的自豪感的新聞:為了保障奧運會的順利召開,有保障的蔬菜、水果、家禽海鮮被源源不斷地送入各國運動員、他過來賓的餐桌上,投入了成百上千萬建設食品檢測車,隨時隨地為奧運會的召開移動式的檢測食品安全.統計這些新聞的時候我的腦海中不停地出現一部小說的名字:被侮辱與被損害的。被別人侮辱和損害,然後再去侮辱和損害其實和你一樣的人,你生活在這個神奇的國度一定明白我在說什麽。

    有人問過我,你們統計這些新聞有什麽用呢?就是整理出來給大家看麽?那有什麽用?說實話我不知道怎麽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這件事情有意思,也有意義。我覺得每個人都有知道真相的權利。我隻是覺得除了不停的接受這生活,我們還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改變這生活。

    這個世界並不美好,但值得我們為之奮鬥!

    楊禕:

    其實真沒什麽感想,可能已經是麻木了,嗬嗬~

    其實想想,這個問題後麵的本質是什麽呢?為什麽會出現這麽多摻假、不衛生食品呢?是人性本惡、無奸不商呢, 還是多種社會因素疊加、累積到現在導致的呢?

    那除掉人性本惡的這個因素,那些社會因素又都是什麽呢?生活所迫,教育的失敗,世風日下,錢利導向,法律的不完善……

    其實,我總想說,我們這些小屁民改變不了什麽,就如同蚍蜉撼樹。可我又常常抱有幻想,也許我們成為不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羽毛,但可以成為之前的無數根羽毛中的一根。但現實總是會無情地,不斷地打擊著我,每天發生著的這樣、那樣的事,總是不斷地蠶食著我的幻想。於是,我選擇逃避,也許我們中很多人都是如此。我們一邊欽佩著老羅的敢講敢做,一邊卻仍舊選擇做個鴕鳥。是的,我們在躲,我們在等,等著有人能衝在前麵,等著黃四郎被殺,等著做那最後的一根羽毛。

    可是,你卻讓我看到了另一種選擇–行動起來,這樣很多事不再是看似遙不可及。當這樣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真正地做些什麽去影響這個社會,嚐試去改變這個社會的時候,我才真正感到了希望。

    你是一個果敢的人,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奮鬥方向,並且有很強的執行力。這些都讓我很佩服。能和這樣一群人一起做這樣一件事,這樣一件在很多人看來沒有什麽意義的事,卻對我有著不同尋常的價值和意義的事,我覺得我的某些東西被你影響和改變了。同事,這讓我覺得我的那些幻想,不再是幻想,而是可以實現的夢想。

    謝謝,謝謝你。期待著你的更多行動,有時間我一定會多多支持。

    劉宏博:

    曾經聽同學講過這樣一個段子:在中國的一家餐館裏,發生了一起嚴重的中毒事件,吃飯的外國人都中毒了,但是同一起吃飯的中國人都沒事兒,因為中國人已經產生抗體了,百毒不侵了。聽完以後很想笑,但是無奈的笑,這是對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諷刺。

    通過這次參與2000年以後中國媒體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的統計和分析,我發現,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充斥滿了了問題食品,從肉食、到蔬菜水果、到糧食、到休閑食品再到做飯的調料,安全隱患無處不在,手機報上隔三差五的就報道地溝油、毒豇豆、激素黃瓜、塑化劑··· ···看的我觸目驚心。我們每天在食用著這些可能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巨大損害的食物,卻渾然不知,我們看不到那些光鮮亮麗、美味誘人的食物背後是怎樣的毒物和肮髒。

    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整個社會也因此而人心惶惶,不知道這是源於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被金錢蒙蔽了雙眼?還是新聞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的出現和壯大,新聞傳播更加自由和快捷?亦或是科技的進步,給人們提供了作案的工具?或者,從更深的層麵來講,它是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產物,深刻反映了當今中國所存在的社會現實,人們盲目追求金錢,失去良知,以全體中國人的健康為代價牟取一己私利。追求金錢的原因是什麽?因為人們很窮,因為貧富差距懸殊,被貧窮壓迫、有錢人的富裕生活刺激的人們內心會不平衡,於是不擇手段的掙錢。另一方麵,也反映出了中國食品質量的檢查、監管力度不夠,對一些有毒藥物、化學品的售賣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管。

    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改變社會的一種現狀,改變群體的一種意識,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呼籲政府和整個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站出來,一起呼喚社會的良知,這是對社會的責任,更是對自己負責。

    王琛瑩: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知道朋友在做這個食品安全的項目需要人手幫助時,毫不猶豫的報了名。心裏清楚的知道這樣一個數據匯總隻是給大眾一個參考,實際意義或許沒有。

    但是,意義什麽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做匯總的過程中,得到了一種無法從寫論文找實習中獲取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無形之中讓我覺得自己的行為是一種惠於大眾的,甚至是高尚的。高尚?多少年都沒聽到這個詞了。在當今這個充斥調侃與自嘲風格的網絡時代,這樣的詞也許已經是另外一種意義了。

    我總是愛跑題。

    說到做的案子中,印象深刻的應該還是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我做的是05年上半年的匯總,那個時候還沒有三鹿奶粉事件。我想說的是“三聚氰胺”事件產生的原因。從各種媒體的各種分析中,認為三聚氰胺不過是無良奸商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不顧兒童性命隨意添加化學品充當蛋白質,以次充好。而在數據整理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地區的牛奶廠商因為蛋白質含量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而被處罰。這樣的從果到因的倒推中,產生一個假設:是不是因為04-05年甚至到08年這幾年中,牛奶中蛋白質含量偏低的事實促使了奶商們添加三聚氰胺?

    聯想到最近的塑化劑問題,其實在06年,新華社就報道過大陸地區一些塑料桶的塑化劑濫用問題,隻是沒有引起足夠多的重視。所以現在有了大規模的“台灣塑化劑風波”。這兩個事件雖然添加的不是同樣的化學物質,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在問題大範圍暴露之前其實早已有警鍾敲響,但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同樣地,天朝官員們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這些小事隻要不影響大局,就沒有誰去在乎。

    正如《聖經》傳道書所載: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不管是前兩年令肯德基蒙羞的“蘇丹紅”還是葬送兒童生命的“三聚氰胺”,亦或是現在鬧得滿城風雨的“塑化劑”……心裏都明白,這些不是開始也不會是結束。

    PS:經常在晚上做這個項目,半夜的時候餓得不行就去買“黑料”——推著三輪車的“三無”攤販經營的小吃。明知道它的食料來源可疑,我還是禁不起誘惑。罪過!罪過!每次心裏覺得不應該的時候,我就抱著和天朝官員相似的阿Q心態:反正吃不死人!

    直到做完之後仔細回顧自己做的這些新聞,痛定思痛的覺得再也不能放任自我了。於是乎,為了有個強大的心,更有個強大的胃,已經開始禁食多種食物了。不過轉念一想,我已經吃了二十多年的地溝油,蘇丹紅什麽的,如果現在突然轉變,會不會因為不適應而死的更快呢?

    張強:

    食品如何才能安全?

    也許是巧合,把“讀後感”敲打成了“毒害感”。

    我任務是2010年9月到2010年10月。誠實地說,統計工作做的不夠嚴謹。不過稍微分析一下,這些問題食品主要是在大城市裏被發現的。這當然不是說小城市小地方沒有或者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而是說明我們的監管一定存在大量的盲區或者不作為。這些問題一般是質檢部門發現的,這也從側麵說明其實我國缺乏獨立的第三方檢測部門,當然了,普通公眾也很少有能力檢查出這些問題來。就我的閱讀和這幾年的經曆來看,質檢部門隻是例行抽查或者集中抽查。我估計在農村地區大量流行的辣條辣片之類的食物,其中可能存在更大的添加劑超標問題。這些問題誰來監管?

    上周末(5月15日)應邀參加在中國農大舉辦的“掘金生態農業——食品安全背景下新農業的前景與機會”的論壇,和我同去的是京城一家剛剛起步的電子商務企業,他們要做“北京有機食品配送專家”。

    剛剛(5月16日20:04)和同事去吃晚飯,穿過好幾條胡同都不知道該吃神馬,盡管早就餓了,烤肉的香味撲鼻子而來,我們卻在糾結羊肉是真的嗎?中午和拍紀錄片的老師一起吃飯,魚香茄子裏麵的紅油都溢出了盤子,我們不約而同地懷疑那是否是地溝油?

    我們都腫麽了?是成了驚弓之鳥還是杯弓蛇影呢?

    我真的很害怕。作為一個環境教育領域的ngo從業人員,我腦子裏有一堆一堆的數據和一串一串的說法,有來自科學界的證詞,有來自普通人的直觀感受。我常常覺得無可救藥無能為力。如果大家不協同行動,恐怕真的沒有救了。

    很遺憾我沒有通讀過《農產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不過誰都知道這些法律在食品安全領域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添加劑之類的化學物品該如何管理?化學品安全是如何實現的?我不知道有沒有針對專門針對食品添加劑或者化學產品的法律法規?這些產品是如何那麽容易地流通的?謎團重重啊。

    一個同學在昆山一家生產香精的企業工作,一年隻要成功賣上上幾公斤產品就可以收入不菲。他的客戶都是蒙牛、伊利之類的企業。香精就是防腐劑啊。他基本不喝飲料,除非要去實驗室配製產品。他說自己可以調出任何口味的飲料。去年我去過他們企業,刺鼻的味道比農藥難聞千萬倍。可是他們自己就住在那樣的廠區裏。昆山的地下水已經嚴重汙染了。

    他還不吃肉。也許是天生的吧。可是我們普通人呢?何以實現安全飲食?民以食為天,現在天真的快塌了,而杞人卻越來越少了?食品添加劑改變我們的味蕾的同時也在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采取的行動?嗚呼哀哉!

    昨天午飯時我們還談到了醉駕何以入罪的問題。我覺得食品添加劑超標或者添加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該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處置。亂世當用重典,食品領域的違法成本太低了,而且在踐踏生命,漠視人權。

    去年假雞蛋事件曝光後,我很長時間都不敢吃外麵的雞蛋,多虧家裏雞蛋了。就是我這樣的人,每次和朋友們吃飯前都要給他們講講食品安全的問題,講講垃圾分類的事實。可是這樣的效果有多大呢,目前我還不出來。

    在環保領域存在這樣的一個冷笑話:汙染拯救中國。說是中國人口多基數大,汙染會讓很多人受害,但是很多人及其後代就會有了對抗汙染的機體能力,慢慢地中國人的後代就會統治世界。

    從概率上來說以上笑話有其合理性,可是從遺傳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可能性多大?而且即便很大,也是以犧牲很多人的利益為前提的。這尼瑪真的傷不起啊!

    汙染拯救不了中國,拯救不了任何人。

    濃縮的已然不是精華,而是激素!

    食品安全之路,任重而道遠!

    季倩芸:

    還記得當時初步整理完2007年3月至4月的一些資料時,寫下的感想是有些欣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結果沒有預料的那麽糟糕。但是作為素食者,當時看到那條“垃圾豬”的消息,也深深振了一下。人們的“良心”去哪了?衡量好壞道德的標準完全被湮沒了,任何人都可以肆意橫行。

    當時打了個電話給西安的師姐,師姐聽我說完後,把師父的一個小故事分享給了我。師姐說,現在的煤,質量越來越差,以前的煤能燒好久,現在的煤燒的時間短,煙又大。有次師父買煤,師姐說去看看煤好不好,師父說:“不用看煤,隻要看人。人好,煤就好。”

    師姐說,如果一個人的人心壞了,那麽他做事便隻考慮利益,不會考慮是好是壞。

    個人覺得,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單靠法律,單靠製度,恐怕遠不足以解決。更多的還是需要道德的呼喚,這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大家一心向善,堅持心中的信仰,一定可以改變世界的。

    吳恒:

    我的感想點這裏

    參與者名單&聯係方式:

    共有35位參與者,有9人沒有回複是否願意公開姓名和聯係方式的郵件,故暫時匿名之。如果你才看到,請聯係我^^

    Fiona qq:270082707;http://weibo.com/2097891084?inviteCode=2097891084

    G.W. www.renren.com/grahamwei

    季倩芸 vickychi0602@gmail.com

    wb oswangbin@gmail.com

    比爾.蓋澆飯 weibo.com/bill198531;396238218;zk396238218@gmail.com

    陳竹 http://weibo.com/minikuso

    法律文氓(葉子祥) QQ: 55399864

    何玲 weibo.com/iheling

    恒跡(吳恒) wuheng.renren.com;weibo.com/iwuheng

    李枚 http://weibo.com/limeiv

    劉宏博 liuhongbo.renren.com

    匿名 http://www.renren.com/home?id=62232651

    蘇紅娟 http://www.renren.com/profile.do?id=233001376#qq:443648104

    鄭瑩 www.renren.com/zheng_ying

    王琛瑩 weibo.com/superfreak

    魏觀軍 http://www.renren.com/profile.do?id=259656318或者QQ517819948

    文芳 QQ:372730300

    無幽思語 QQ:95669340

    楊禕 www.renren.com/profile.doid=163379365

    張強 weibo.com/1830243973#renren.com/zhangqiang286

    張玉龍 yu_long198804113@163.com


    【本文於2011.6.17發布後,又經過1次修改,當前下載版本為V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