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財經觀察 1942 --- 美國銀行業季報 有人歡喜有人憂
(2009-04-13 20:59:36)
下一個
美國銀行業季報 有人歡喜有人憂
又
到了給華爾街量體溫的時候。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和花旗集團(Citigroup)等銀行巨頭本周將先後公布第一財政季度業績。這些財報或將顯示,金融體係的部分領域正在複蘇,而其他領域仍在苦苦掙紮。
投資者已經對令人鼓舞的跡象感到激動不已。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都表示,它們在今年前兩個月實現了盈利。富國銀行(Wells Fargo)上周公布了季度業績概要,當季業績顯著超過華爾街預期。銀行類股自3月初以來累計上漲了將近30%。
據接受Thomson Financial調查的分析師們預計,高盛集團周二早間預計將公布第一季度每股淨收益1.60美元,雖然低於上年同期的每股收益3.23美元,但較去年第四財季每股虧損4.97美元的糟糕業績將是顯著好轉。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將分別於周四和周五早間公布業績。預計兩家業績也會有所改善。
我們可以借用衡量銀行體係健康狀況的一個指標來對此進行解釋──衡量銀行之間短期貸款利率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這一利率曾在去年10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崩潰之後大幅飆升,但近期已經回落到更為正常的水平。
這給交易員帶來了福音,他們的交易頭寸常常要借助短期貸款。去年銀行間信貸凍結的市場動蕩給一些交易帶來了巨大損失。市場參與人士說,其中部分交易目前可能已經挽回損失。一些交易員甚至可能已經盈利。
對高盛等以交易為主的銀行來說,這是個好消息。《華爾街》上周五報導稱高盛集團可能會發股融資償還政府貸款,這是一個好跡象,表明高盛可能會公布強勁的季度業績。
不過,盡管銀行之間再次開始放貸,卻沒有跡象顯示銀行大舉向消費者或企業提供貸款。這對摩根大通等商業性銀行來說不是好事,因為放貸就是它們的生存之本。投資分析機構Oppenheimer & Co.分析師科托夫斯基(Chris Kotowski)在3月份一篇報告中寫道,這就是為什麽擁有大型投資銀行業務的金融公司能夠早於商業銀行複蘇的原因。
包括摩根大通在內的一些銀行表示,他們仍在放貸。不過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的貸款和租賃增長速度降到了2002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信用卡債務的拖欠事件也在繼續上升。2月份包括信用卡在內的循環消費者貸款較上年同期下降了9.7%,為1978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富國銀行超過預期的業績是個驚喜,但該行的很大一部分利潤都來自於貸款損失撥備規模小於預期,其他銀行可能不會效仿。
未來幾個季度各家銀行麵臨的挑戰是能否掙到足夠多的利潤以抵消貸款損失。各家銀行或許正在加緊努力,但仍有一段路要走。根據穆迪經濟網(Moody's Economy.com)的數據,去年第四季度,美國上市公司總計公布了520億美元的虧損。預計今年第一季度的虧損總額將達到340億美元,
穆迪經濟網負責銀行業的分析師迪納塔萊(Marisa DiNatale)說,我不認為情況真的會有顯著好轉。
Scott Patterson美國企業利潤率堪憂
時
至今日,美國的學童仍然知道亨利•福特(Henry Ford)如何在1914年對員工承諾每天工資5美元的故事,因為福特希望他的員工能買得起公司的T型車。但如果福特的員工當時能享受到美國人不久之前還擁有的寬鬆信貸條件的話,或許福特就不需要這麽麻煩了。
下麵這些狀況早在始於2007年底的這場經濟衰退爆發前十年就出現了:消費者支出增長75%,但個人可支配收入卻隻增長了69%。非金融公司的國內利潤增長了114%,它們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代表著利潤率)也從6%上升至7.7%。
這一利潤熱潮至少和美國人支出超過收入的生活方式有一定關係。員工成本是大多數公司最主要的支出。由於總的來說美國公司支付給員工的薪酬趕不上員工的支出,因此更多的支出就流向了企業的利潤。
當然,美國人支出增長超過收入的原因是他們削減了儲蓄,並增加了負債。從1997年至2007年,美國儲蓄率從本就很低的3.7%一路下降至0.4%,家庭負債占家庭金融資產的比例從14.8%上升至18.6%。
在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一切之後,消費者負債用於支出的能力和意願都出現了下降。在經濟複蘇的最初階段,不管什麽時候到來,可能都出現一波支出熱潮,因為民眾會再次補充他們的食櫥。但在這之後,美國人可能就會努力補充他們已經下降的儲蓄了。
如果這幕發生的話,美國就會處於一個家庭支出增長慢於收入增長的長期階段。而這會壓縮到企業的利潤率。
或者說,這至少會給那些倚重美國消費者的公司利潤帶來衝擊。許多公司會加緊努力開拓海外市場,以期維持利潤。因此,全球公司可能都要麵臨來自美國同行的更多競爭了。
Justin La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