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出手救助會引發通脹嗎?
如
果你相信周一市場的走勢,那麽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和財政部就是在走鋼絲,一邊是熾烈的通貨膨脹,另一邊則是經濟冰川期。實際情況可能更為複雜。
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和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周二將現身參議院銀行委員會(Senate Banking Committee),通報解決金融危機的進展情況。
一些國會議員幾乎肯定會指出他們的巨額救助計劃從某種程度上引發了周一美元和美國國債暴跌,以及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價格創下有史以來最大單日漲幅,金價暴漲5%。
交易商看起來認定的一點是:美國不惜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再增加至少1萬億美元的債務,而且除了印發美元之外,沒有別的辦法還債,進而引發通脹失控。
斷言通脹會長期持續下去也值得商榷。最近幾周拉低大宗商品價格的全球經濟放緩尚未消退。其他經濟體的相對疲弱可能會為美元提供支撐,同時使全球通脹不至於失控。
更重要的是,信貸仍在緊縮之中,甚至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也雙雙同意降低曾經一度給其帶來豐厚利潤的杠杆貸款。糾正過度杠杆效應通常代表著通貨緊縮。
這會繼續衝擊股價和房價等資產價格,就像過去幾個月我們所看到的一樣。
這還會影響其他價格。日本政府也向其金融體係數次注資,但仍止不住價格的一路下跌。
美林(Merrill Lynch)經濟學家羅森博格(David Rosenberg)周一對客戶說,Fed和財政部隻是在緩衝金融體係中的巨大通貨緊縮力量。
美元越多,稀釋越重與此同時,在這花上幾千億美元,在那再花上幾千億美元,很快你就會在談論美元短期內將麵臨切實的風險了。
美國政府或許將承諾花費約1萬億美元出手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
這筆錢與流通領域中的狹義貨幣供應量M1大體相當。
這約相當於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13%,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廣義貨幣供應量包括定期大額存款等定期存款。
EverBank World Markets的巴特勒(Chuck Butler)說,如果Fed不得不印發鈔票還債,金融體係中的美元越多,那麽對美元價值的稀釋就越厲害。
美元兌歐元周一跌至1.4839美元。9月12日美元兌歐元為1.388美元。美元還可能會進一步下挫。
雖然美元走軟或許會讓美國政府還債的成本降低,但是海外借款人會要求更高的利息,以便補償有些人眼中美國政府不斷貶值的地位。
巴特勒說,納稅人會不斷受到衝擊。
Mark Gongl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