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旁征博引之三 --- 宋詞中的民俗 (圖)

(2006-01-25 07:25:40) 下一個
宋詞中的民俗 (圖)
文章來源: ymd2006-01-11 06:19:30 

文/吳熊和

宋詞是我國民俗的重要文獻之一。近年來,將宋詞引入文化學、民俗學的視野,已日漸增多。黃傑同誌的這本《宋詞與民俗》,則是從民俗學的觀點和角度,重新審視宋詞價值的一部係統性著作。

詞由於其本身特點,較之詩文更能適應民俗、容納民俗和善於表現民俗。二萬多首宋詞中,與當時民俗直接間接
有關的,占有很大比重。然而過去不論研究宋詞或研究民俗,對這一點都缺少應有的關注。兩宋詞中涉及南北社會的大量民俗現象,未能予以重點開發和廣泛運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失。現在這方麵的工作已有所開展,宋詞在文化學、民俗學上的價值,將會得到更多的認同。

民俗是約定俗成、世代積累、長久穩定的,往往超越曆史階段而存在。古老的民俗有些一直延續至今,與現代生活相融合而不失其曆史光澤。宋詞中所展現的兩宋民俗,並不是深埋於岩層之下的化石。相反,在現實生活中幾乎隨處可以發現它們的遺存。民俗總是與人民生活形影相隨,結伴而行。後代的人們對於前代的民俗,也總是懷有興趣,感到親切和易於理解的。問題是要對延續至今的這些古代民俗給予現代詮釋,除了追本溯源,還要證明其曆久不衰、與時變易的內在原因。黃傑此書就在這方麵做了不少有益的努力。

兩宋曆時三個多世紀。北宋定都開封,南宋定都杭州,地跨中國的南北疆域。民俗有舉國的同一性,也有地域的差異性。以開封為代表的中州民俗,以杭州為代表的江南民俗,與前此以關中為代表的漢唐民俗,固有其世代相繼的曆史傳承,但也呈現出隨著社會文化變遷所帶來的若幹新的風貌。有的民俗逐漸褪色淡出,有些民俗則新近生成、日趨流行,這樣的例子在漢唐至宋的民俗演變中並不少見。總的說來,在宋代,中州民俗和江南民俗上升至主流地位,而且從宮廷到民間,從都市到鄉村,從北方到南方,都更為豐富多彩,閃現了前此少有的一些亮點,在社會生活中也愈益顯要。

且以時令節日為例。宋代有關時令節日的民俗來源甚古。但從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吳自牧《夢梁錄》、周密《武林舊事》、陳元靚《歲時廣記》等書的大量記載看,同樣一個時令節日,較之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唐韓鄂《歲華紀麗》所記,就遠為隆重繁盛,鋪張揚厲,多姿多彩。宋詞中的節序詞,也多至數百首,成為宋詞的一大宗,與兩宋時令節日之盛正相呼應。宋人作節序詞是一種獨有的時代風氣,為時令節日點綴應景所必需與必備。兩宋名家,幾乎沒有不作節序詞的。他們的名作在佳日良辰傳唱遐邇,遠播人口。要知道,詞在宋代,不僅是置之案頭的書麵讀物,更是應歌而作訴之口耳的一種音樂文藝。宋人詞集有不少作為唱本傳刻,就是適應時令節日、公私宴飲、征歌選舞的民俗需要。柳永的《樂章集》、張先的《子野詞》,皆按宮調編排,周邦彥的《片玉集》,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單題、雜賦幾類編排。南宋最流行的坊間選本《草堂詩餘》,前集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四類,後集分節序、天文、地理、人物、人事、飲饌器用、花禽七類,每一類又分子目,凡六十六目。如節序類分元宵、立春、寒食、上巳、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除夕等十個子目,詞集這樣的分類分目編排,完全是便於人們按照不同時令和宴唱場合,選詞以備唱。柳永、周邦彥多作節序詞,在樂壇歌席、西樓南瓦傳唱不絕,成為他們得盛名的原因之一。柳永的元夕詞宮內應製,蘇軾的中秋詞遍行南北,都是宋代時令節日的勝事佳話。《水滸傳》第三十回,說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應景的曲兒”,唱的就是“一隻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據說蘇軾的中秋詞一出,而餘詞盡廢,可以想象宋代的中秋月夜,中國南北上空飄蕩著怎樣的歌聲。

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詞選釋》,對所選詞的民俗背景,每有專門的詮釋。從戴複古詞隻選了一首,別具見地:

賣花擔上,菊蕊金初破。說著重陽怎虛過。看畫城簇簇,酒肆歌樓,奈沒個巧處安排著我。家鄉煞遠哩,抵死思量,枉把眉頭萬千鎖。一笑且開懷,小閣團欒,旋簇著幾般蔬果。把三杯兩盞記時光,問有甚曲兒,好唱一個?(《洞仙歌》)

此詞純用當時口語,寫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在酒樓的小閣上大家圍桌而坐,三杯兩盞之餘,請歌妓唱曲,唱的必須是重陽應景的時令曲子,以酬佳節。就是一幅真實的與宋詞相關的節日民俗場景。

再以茶詞為例。宋時習俗,客來進茶,客去進湯。進茶時唱“茶詞”,進湯時唱“湯詞”,其作用與當時酒筵上歌妓勸酒常用的“酒詞”相仿。“茶詞”與“湯詞”同為宋時“茶道”的內容之一。兩宋飲茶之風極盛,有不少著名的茶品,喝茶時講究飲茶的方法、器具和場合。因而兩宋詞中,“茶詞”、“湯詞”亦獨為一類,為數甚多。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等,既是師友,又是茶侶,又多擅長以詩詞詠茶。黃庭堅是江西分寧人,分寧就是宋時茗茶產地之一。富弼為相,會見黃庭堅,所得印象,“原來隻是分寧一茶客”。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說:“臘茶出於福建,草茶盛於兩浙。兩浙之品,日注(亦作日鑄,紹興山名,其地產茶)為第一。自景祐已後,洪州雙井白芽漸盛,近歲製作尤精,囊以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數十斤養之,用辟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注上,遂為草茶第一。”這種雙井白芽,就是黃庭堅家鄉特產的名茶。從黃庭堅《滿庭芳》(北苑龍團)、《西江月》(龍焙頭綱),《阮郎歸》(烹茶留客,歌停檀板,摘山初製)、《品令》(鳳舞團團餅)等茶詞,可以了解宋時茶藝之精和以“茶詞”待客的特有的飲茶風尚。宋人的酒詞,前人已有匯輯。宋代獨擅的“茶詞”、“湯詞”,至今還沒有專門的匯集整理。時下各地招待貴賓經常舉行茶道表演,但已不知道宋時客來進茶之際,伴有唱“茶詞”這項禮儀與藝術表演;而且即使知道,也沒有人手執拍板按照曲譜付之歌喉了。

上述諸事,黃傑書中都有切實展開。我這裏再提一筆,不過稍引其緒,略作申說。宋詞中展示的兩宋民俗,非常豐富。有關婦女生活、婚喪喜慶、飲食服飾、百工伎藝、音樂歌舞、各地物產、市井遊樂、宮廷慶典、神怪靈異、社會交際、佛道宗教,乃至草木蟲魚、行話俗語、醫卜星象,都有生動如實的記錄。這些蘊藏豐富的民俗跡象,很少已被運用,有待今後加強研讀和考索。

(《宋詞與民俗》/黃傑著/商務印書館/2005年出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