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472 --- 美聯儲公布7月份美國工業生產微幅上升

(2005-08-17 11:33:15) 下一個

 

美聯儲公布7月份美國工業生產微幅上升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6日公布的報告說,7月份美國的工業生產僅比前一個月
上升了0.1%,大大低於6月份修訂後的0.8%的升幅,是4月份下降0.4%
以來增幅最小的一個月份。

  報告顯示,7月份美國製造業生產僅上升了0.1%,低於前一個月0.4%的
升幅。礦業生產在前一個月上升0.4%之後下降了1.3%。而公用事業部門的生
產7月份也僅增長了0.7%,與6月份劇升4.6%形成鮮明對比。與去年同月相
比,今年7月份美國的工業生產增長了3%。

  7月份美國工業企業的總開工率為79.7%,比前一個月的79.8%略有下
降,與去年同月相比則上升了1.2個百分點,但仍低於1972-2004年的平
均開工率81%。該月美國工廠的開工率為78.3%,礦業和公用事業部門的開工
率分別為87.5%和87.9%

美國會預測:本年度財政赤字明顯下降美國國會預算局15日公布的最新預測報告顯示,2005財政年度美國政府的
財政赤字額將為3310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創紀錄的4120億美元明顯下降。

  這一預測也大大低於今年3月份該局預測的本年度財政赤字3940億美元。報
告說,這主要是因為經濟強勁增長導致政府征收的個人和公司所得稅明顯高於原先的
估計。

  美國國會的預測也同白宮的預測大致吻合。美國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上個月曾
預測,將於今年9月30日結束的2005財政年度的財政赤字將為3330億美元。

  國會預算局的報告還預計,從今年10月1日開始的2006財年的政府赤字將
為3140億美元,比今年3月份的預測高出160億美元。但這一預測數字低於白
宮預測的3410億美元。

  美國財政部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到7月份為止的2005財政年度的前10
個月裏,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額為3026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同期的3963億美
元減少了23.6%

美聯儲提息內外影響不同

“小步快跑”,每次0.25個百分點。從去年6月30日開始至今,美聯儲已
經以這種方式上調利率達10次。最近的第10次提息是在8月9日,從3.25%
提高到3.5%。這一利率水平是2001年8月21日以來的最高點。而業內專家
普遍認為,美聯儲不會就此停止提息的步伐,今年年底之前,很有可能以此頻率繼續
調整。不可否認的是,美聯儲打一個“噴嚏”,全世界經濟都要“感冒”,隻是程度
不同而已。而這次與以往不同的是,我國剛剛提高了匯率,在此背景下,美聯儲的這
一步跑對美國本土以及我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又有什麽不同呢?

  通過前九次的“預熱”,美國本土對此次提息已經波瀾不驚。中國社科院經濟研
究所研究員袁鋼明告訴記者,美聯儲的這次提息在其可預期的範圍之內,是按照當初
的計劃進行的,所以,在情緒上,其本土並不感到意外。而提息表現了美國經濟變化
態勢穩定,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美國很有把握地認為,提息之後,其經濟仍然會保持
穩定增長。也表明美國仍在防止通貨膨脹。

  袁鋼明說,美元提息對其升值並無影響,原因是這種影響被人民幣升值抵消了。
反而,美元提息起到一種抵消美元更大程度升值的作用。如果美元不提息,美元升值
幅度會更大一些,而現在,隻是保持在一定的程度。

  “美元提高利率對於中國來說,是很好的機會。”袁鋼明說。以前,人民幣利率
上調的速度大於美元利率上調的速度,這會導致大量的美元流入中國,對我國的國民
經濟發展不利。而現在的情形相反,美元利率上調的速度已經大於人民幣利率上調的
速度。這樣,給我國經濟調整帶來更大的、更好的可操作空間,也可以避免大量美元
流入中國。所謂更大更好的空間是指,近年我國在麵對經濟過熱的時候,除了去年下
半年采用提息的方法來進行調控以外,其他多數采用的是緊縮銀根的政策,美元提息
後,如果我國采用提息的辦法來調整經濟,將有更大的可回旋的餘地。因此,美元提
息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是好的。

  袁鋼明認為,美元提息潛在影響著全世界幾個大的國家的房地產市場。如今,美
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出現房地產熱,房屋抵押貸款增
長也快。由此,世界各國可能會考慮提高利率,以消除美元提息帶來的負麵影響。

  也有業內專家認為,美元提息會擴大我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會給美國貿易保護
提供借口,中美貿易摩擦將加劇,反傾銷事件將繼續增加,我國要對可能發生的貿易
風險有所警惕

來源:中國財經報/人民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