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324 --- 歐洲貨幣一體化不可逆轉

(2005-07-06 14:01:47) 下一個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源臃ü?⒑衫劑焦?芫?ü?杜訪訟芊ㄌ踉肌芬約芭訪朔寤崳薹ň馱に鬮侍獯?
成一致之後,人們對歐盟特別是歐元區政治前景的擔心一直沒有鬆懈過。昨日,歐洲
央行政策委員會成員諾亞一句“有國家撤出歐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令原本飽受經
濟和政治因素打擊的歐盟再次受驚。諾亞表示,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離開歐元區,因
為它們各自都是獨立的。

  這一言論剛出,脆弱的歐元兌美元迅速跌至14個月來的新低,曾一度跌破1.
19。在短短的兩個月內,歐元兌美元已經貶值了10%左右。一段時間以來,內憂
外困中的歐盟風聲鶴唳,德國、意大利等國或直言不諱、或指桑罵槐地對歐盟整體政
治、經濟戰略表示了不滿。如此背景之下,歐元區作為統一貨幣區的集團穩定性受到
了威脅,單個成員國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不斷放大。但這種表麵上的可能性是否能夠
轉化為現實還需要更為深入的分析。曆史演進:偏好固定匯率製

  首先必須搞清楚的是,如果成員國退出歐元區,那麽擺在退出者麵前的匯率製度
菜單會是什麽樣?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歐洲貨幣一體化進程做個簡要回顧,在曆史演
進中尋覓歐元區成員國匯率製度選擇的偏好。

  歐洲貨幣一體化進程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二戰後到1970年的
跛行貨幣區階段,這一階段的標誌性體係為英鎊區,區內成員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英
鎊,各國的貨幣也盯住英鎊,由於英鎊本身是盯住美元的,因而該時期的匯率製度是
跛行的。第二階段為1971年到1978年的聯合浮動階段,聯合浮動意味著成員
國對內與其他成員國保持可調整的盯住匯率,並規定匯率的波動幅度,對外則實行集
體浮動匯率。第三階段為1979年到1998年的歐洲貨幣體係階段,這一時期的
標誌性產物為歐洲貨幣單位(E-CU)、歐洲貨幣合作基金(EMCF)和穩定匯
率機製(ERM),成員國在確定本國貨幣匯率時,以ECU為依據,其貨幣與EC
U保持固定比價,成員國之間的貨幣比價通過此中心匯率套算出來。第四階段為19
99年至今的統一貨幣區階段,隨著歐元1999年的誕生和2002年的流通,各
成員國使用統一的歐洲貨幣,實行完全可信的固定匯率製度。

  從歐洲貨幣一體化的曆史演進來看,歐元區成員國在匯率製度選擇上更加偏好固
定匯率製,隻不過四個階段固定匯率製的合作程度不同,第一階段的合作程度較低,
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屬於合作程度中等的固定匯率製,而第四階段的合作程度較高。
因此,基於歐元區成員國幾十年來的匯率製度選擇偏好,就算退出歐元區,退出國也
不會選擇浮動匯率製,而是在兩種合作程度稍低的固定匯率製中擇一而棲。

  如此一來,成員國是否退出歐元區的問題就可以簡化為三種合作程度不同的固定
匯率製度的選擇問題。經濟學的一條基本原理就是,選擇意味著放棄,而放棄總是會
帶來機會成本,所以從成本的角度來分析固定匯率製度的選擇問題是十分必要的。退
出成本:穩健選擇占上風

  退出一種固定匯率製總是會帶來相應的退出成本,隻是由於合作程度的不同,退
出成本的大小也不一樣。這裏的退出成本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麵:一是著名新凱恩斯主
義經濟學家曼昆提出的菜單成本,這個成本概念最初是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的,但匯率
作為一種貨幣價格,也適用於這種成本概念。很顯然,成員國的匯率製度選擇發生改
變時,一國匯率標價必然發生波動,而貿易結算的菜單也必須作出相應調整,這種調
整帶來的效率損失就是菜單成本。二是信譽喪失成本,固定匯率製相對於浮動匯率製
最大的不同就是以政策可信性換取了政策靈活性,合作程度越高的固定匯率製其政策
可信性就越強,因此,從一種合作程度較高的固定匯率製轉向另一種合作程度較低的
固定匯率製必然會帶來這種可信性的喪失,鑒於政策信譽對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這
種可信性喪失成本不容忽視。三是重建貨幣成本,這種成本僅僅對應於合作程度較高
的統一貨幣區情形,由於單一貨幣的存在,任何成員國退出這種固定匯率製都意味著
必須重建本國貨幣,這種重建貨幣的過程無疑是痛苦的,不僅需要時間、信心的長期
投入,還需要資源、儲備的巨額耗費,由此帶來的經濟成本往往超出想象。

  雖然這裏不能給出經濟學範式的模型推導,但從退出成本來源的分析也足以看出
,對合作程度由低到高的三種固定匯率製度而言,其退出成本也是由小到大的階梯式
分布,這意味著從一種合作程度較高的固定匯率製向另一種合作程度較低的固定匯率
製轉移是不理性的,這種合作程度與退出成本之間的正向相關關係很自然地帶來了一
個不期而遇的政策含義:歐洲貨幣一體化不可逆轉。特別是對合作程度較高的統一貨
幣區情形而言,高昂的退出成本使其具有了較為穩健的顯著優點,外部投機衝擊對整
個統一貨幣區穩定性的影響微乎其微。實證經驗:坎坷中邁向一體化

  當然,歐洲貨幣一體化不可逆轉這個強版本的政策含義顯然需要一些實證經驗來
加以證實。幸運的是,“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的古訓再一次在我們的分析中發揮了
作用,從曆史演進的角度看,歐洲貨幣一體化進程雖曆經坎坷仍不為所動的事實提供
了不可逆轉性的最佳證據。歐洲貨幣一體化進程曾多次遭遇危機:1954年《歐洲
防衛共同體條約》因法國國民議會投票的否決而失敗;1965年,法國總統戴高樂
反對歐共體部長理事關於決策機製從全體投票通過改為多數票通過;1969年,《
歐洲貨幣聯盟》的提出因美元危機、石油危機及經濟危機的多重衝擊而夭折;199
2年,《馬斯特裏赫特條約》因丹麥選民在全民公決投票中的否決而告終;2001
年,旨在改革歐盟機構和為歐盟擴大作準備的《尼斯條約》因愛爾蘭選民在全民公決
投票上的否決而告終。這些危機雖然在當時都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歐洲貨幣一體化擱淺
的憂慮,但最終都沒有威脅到歐洲貨幣一體化的不斷前行,在曆史長河中,這些當時
的驚濤駭浪最後僅僅構成了小小浪花,在歐洲貨幣一體化滾滾向前的潮流中逐漸被人
們所淡忘。

  唯一的一次例外來自於英國和意大利,這兩個國家於1992年9月13日分別
因抵擋不住德國高利率對兩國外匯市場的壓力,最終宣布“暫時”退出歐洲貨幣體係
,由此釀成了歐洲貨幣一體化曆史上著名的“9月危機”。但另類的意大利很快又於
1996年返回歐洲貨幣體係,這從反麵證明了歐洲貨幣一體化進程的巨大力量。至
於英國,也許這個自以為是的親美國家從來沒有真正融入過歐盟,不斷被法德“邊緣
化”的尷尬處境以及對英鎊因循守舊的依戀情懷,使其根本無心加入歐洲貨幣一體化
大軍之中。所以,本質上說,歐洲貨幣一體化進程不可逆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反例
能夠對這一政策含義提出質疑。

  因此,我們相信,不管以什麽方式,《歐盟憲法條約》最終必將獲得通過,而部
分國家近來發出的退出歐元區的威脅,充其量隻能當作少數政客鼠目寸光的跳梁表演
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