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雜誌
在宏觀調控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同時美元義無反顧的貶值推動中國通貨膨脹
繼續走高。我們並不能就此說中國發生了滯脹,但是我們可以說,中國存在發生滯脹
的危險,這是堅守人民幣匯率的代價。
如果2005年你所期待的房價下降仍然遲遲沒有到來,而與此同時,你發現身
邊的失業的朋友晃蕩了一年還沒有找到工作,你認為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麽?
如果是這樣,很有可能就是“滯脹”——通貨膨脹率上升,同時經濟增長衰退。
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通貨膨脹,90年代末的通貨緊縮,到目前
為止,隻有經濟周期的第三種病征——“滯脹”,還沒有在中國大陸出現。但是20
05年,“滯脹”這第三種病征的幽靈似乎在四處遊蕩。
經濟衰退的危險
宏觀調控的效果開始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正呈現放緩的趨勢。這可以從一直是中
國經濟增長引擎的汽車、房地產等行業進行觀察。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已經受到抑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表明,截至2004
年8月底,汽車庫存從第一季度末的8萬輛猛增至11.5萬輛。業內最保守預測,
中國轎車庫存2004年底將達40萬輛,未來2年產能過剩25%。
“如果你看看汽車行業的狀況,庫存增加的確令人觸目驚心,”通用汽車的墨斐
表示,“過去幾個月,我們決定將產量保持在與銷售持平的水平。”上海通用汽車最
近下調了受歡迎的別克(Buick)轎車的產量。上海大眾發言人也公開表示,需
求的疲軟也促使上海大眾進行產量調整;福特汽車表示,公司為中國市場出現更多的
波動做好了準備,該公司的合資方重慶長安汽車去年第三季度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
了32%,原因也是汽車銷售疲軟。
汽車行業的產業鏈很長,汽車的寒冷正在逐漸傳導至到廣泛的相關行業。
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在去年第三季度裁員1000人,裁員幅度
達到17%;而許多鋼鐵企業抱怨說,中國鋼鐵行業用了兩年時間才形成的繁榮眼看
轉瞬即逝,許多工廠目前處於停工狀態。
和汽車業具有相同經濟龍頭地位的房地產業,盡管還沒有明顯出現汽車業的寒意
料峭,但是房價的大幅度持續上升,導致市場看空觀望心理越來越重,“泡沫論”的
警告此起彼伏,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持幣觀望。2004年10月底,杭州商
品房均價為5651元/平方米,而2004年上半年均價為6613.9元/平方
米,其間跌幅高達14.6%。1-10月,杭州市商品房銷售額增長隻有10.3
%,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和上海分別低24.5和27.3個百分點,比浙江全省投
資低26.1個百分點。
政府宏觀調控希望能夠抑製經濟過熱,實現“軟著陸”,但問題是出現增長放緩
的跡象,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是實現了“軟著陸”,如果是導致眾多企業破產,大量工
人失業,銀行體係壞賬激增,那就是經濟衰退了。
更重要的是,一個國家不可能長時期的單靠投資來拉動經濟,投資即使能夠產生
需求、創造的繁榮,但是如果消費不能夠相應擴大,產品的積壓和生產過剩是不可避
免的。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中國存在消費不足的問題,而且有加重趨勢。
中國最終消費率2000年是61.1,2001年是59.8,到了2002年為
58,2003年為55.4,消費率是逐漸下降的,到2004年,最終消費率已
經降到25年以來的最低點。
投資率逐年上升,最終消費率逐年下降,這其中蘊含的經濟風險是:
此時,如果國內貨幣投放銳減,經濟很可能重回通縮;如果貨幣投放用於改進消
費部門的消費意願(如提高收入等),則經濟可能保持高速增長但伴隨通貨膨脹;
如果貨幣的投放既不能用於投資部門,也不被用於消費部門,那麽總體需求的壓
製和泛濫的貨幣,就使得“滯脹”變得極為可能。
而當前美元的恣性貶值,正在將中國政府逼到牆腳。
美元之禍
2004年11月19日,美聯儲(FED)主席格林斯潘表示,隨著投資者進
行分散投資,外資對於美元資產的旺盛需求最終將會下降,並幫助降低美國龐大的經
常項目赤字。
格林斯潘說,“考慮到美國經常項目赤字的規模,認為增持美元資產的購買需求
在某一時刻必會大幅下降是有說服力的。”
終於,美元在市場上遭到重挫:美元兌日元創下四年新低,歐元兌美元創曆史新
高,英鎊兌美元觸及九個月高點——美元在市場上幾乎全線走低。
最重要的是,各國央行行長紛紛表示出對美元貶勢不加幹預的姿態。日本執政黨
高層官員表示,就整體交易量來看,幹預匯市的效果短暫且有限;俄羅斯央行第一副
行長說,央行正以“最優先順序”重新審視外匯儲備,進一步增加歐元比重;加拿大
央行官員亦發出加元升值並無不當的信號。
而根據以往的經驗,美元的硬通貨地位實際上依靠的是世界各國央行的市場幹預
才得以保持。因為在世界經濟複蘇的進程中,各國都願意對美元保持相對弱勢,有利
於擴大本國的出口,因此一旦美元出現較大貶幅,各國央行都會出手幹預外匯市場。
但目前各國央行都或多或少麵臨國內通脹壓力,因此對美元的態度有所調整。一時之
間,美元頹勢難以扭轉。
美元的病是長期的,慢性的,而且是根深蒂固的,這和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的地
位相關,這是布什應該考慮的問題。
但是在當前的中國,美元的慢性症卻極有可能將中國拖進“滯脹”的急性病之中。
人民幣和美元一直實行盯住匯率製度,美元貶值意味著人民幣貶值。一國貨幣貶
值將降低出口商品的相對價格,提高出口競爭力,擴大貿易順差,增加外匯儲備;但
是另一方麵進口商品價格提高,從而導致相關商品的國內價格的上升。
而當前中國政府最緊迫的壓力就來自於通貨膨脹的持續趨勢。
央行去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這樣描述,通貨膨脹壓力尚未得到明顯緩
解,居民消費價格(CPI)保持快速上漲態勢,食品價格上漲是推動本輪CPI上
漲的直接因素,其中糧食價格上漲28.4%;原材料購進價格23個月持續攀升,
進口價格大幅上漲。名義GDP增長率與實際GDP增長率之差為6.8%。通貨膨
脹已經開始從上遊向下遊傳導,壓力加大。
顯然,中國目前通脹壓力帶有成本推動型的性質,糧食價格的上升和原材料價格
的上漲是主要推動力。這一點已經得到當局確認。
關於糧食價格的上升,中國政府智囊團之一某研究機構的負責人曾在不公開場合
透露:出於對解決“三農”問題的考慮,中國政府會在一定時間內確保糧價高企的現
實和社會預期。
這樣看來,糧價上升具有一定的剛性。
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進口因素,尤其是經濟快速發展造成
對石油、鋼鐵、礦石等原料需求大增。原料進口之於中國經濟的權重可以由一個事例
來驗證:中國央行“閃電”宣布升息後,撼動全球原料股,在歐洲市場,全球礦業龍
頭BHPBilliton股價當日下跌3.71%,創當年9月27日以來收盤新
低;全球最大鋼鐵廠Arcelor下跌2.81%,創8月6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實際上,中國當前對外貿易依存度已經超過60%,美國也不過18.2%。
在這樣的情況下,隻要中國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通貨膨脹的壓力就不可能
得到緩解。
與此同時,中國央行還要麵對巨額貿易順差帶來的結匯壓力,越有升值壓力,結
匯活動就越容易被提前,因此而投放的貨幣量就會越大,通貨膨脹效應就越大;另一
方麵人民幣盯住美元實際貶值,也進一步從貨幣效應上擴大了原料價格的上漲。
從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可以看到央行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央行票據是央行為進行貨幣市場操作進行的主動負債。截至2004年8月末,
央行發行的票據餘額已達到了7210.94億元,而在2003年底,央行票據餘
額僅為3031.55億元,這表明,到2004年8月份,通過發行央行票據衝銷
了4200多億元的基礎貨幣投放;
而在資產方,到2004年8月份,僅國外資金(基本上是外匯占款)達到了3
8254.98億元,相對於2003年底的29841.80億元的外匯占款而言
,由外匯占款造成的基礎貨幣增加了7483.4億元。
由此看來,盡管匯率問題可能不是中國通貨膨脹壓力的主要緣由,但在客觀上扮
演了“幫凶”的角色。而且如果美元一跌再跌,這個“幫凶”很可能也越來越凶。
滯脹的現實可能性有多大
目前對於中國政府來說,宏觀調控肯定還是要繼續的,因為中國政府認可的固定
資產投資增長比率應該維持在20%左右,而不是現在的30%,因此對貨幣信貸總
量控製的還將繼續。
但是在短期內繼續更大幅度的加息,風險在於中國經濟要冒硬著陸的風險——因
為一般而言,貨幣政策的效果時滯至少有半年以上,2004年10月29日利率調
整的效果應該在2005年的春天才能明確看到。但是在這以前,如果是因為迫於美
元的貶值壓力而進一步加息,則會擾亂上一次政策的效果,兩次效果的疊加,極有可
能造成若幹行業的迅速冷卻——尤其是房地產業,這是中國政府所不願看到的。
如若在時滯期間外部環境沒有發生變化(如沒有發生目前的美元貶值事件),中
國央行本有一個緩衝期,可以更從容的期待通貨膨脹率和投資率的攜手下降。
但是,時間表問題不能完全由中國政府的意願決定。隨著美元義無反顧的貶值,
其他國家央行決議淡出市場幹預,隻會進一步擴大出口外匯收入和相應的貨幣供應量
。目前,根據央行報告,中國的淨出口已經由負轉正,改變了2004年2月份以來
累計貿易逆差的局麵。其中,9月份貿易順差為49.9億美元,是2004年月度
順差的最高值。
考慮到人民幣升值的巨大成本,政府的選擇依然會傾向利率工具,那麽政府的這
場博弈如不能如願,一麵是投資不振,消費不興,就業不旺;一麵是貨幣的大量供應
,這就是典型的“滯脹”病征。
全球上一次大規模出現滯脹是在20世紀70年代,一度令美國決策者束手無策
,令經濟學家們失去方向。滯脹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結果,也是凱恩斯經濟學從未
預見過的現象。在“滯脹”的漩渦裏,擺脫經濟停滯不前的藥方會加劇通貨膨脹,而
治療通貨膨脹的藥方又會加劇停滯。
美國走出上世紀70年代滯脹的途徑,是利用它的特殊世界地位發動“戰爭”。
顯然,中國不可能走和美國一樣的道路,但除此以外,目前世界上尚無成功經驗。如
果中國真的要陷入滯脹,將如何解決?當然最有現實意義的是,如何避免滯脹的發生
,這需要整體的國家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