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兒子剛進醫學院的時候,就聽他提起這個Match Day。
每年的三月第三個星期五,就聽他說要參加學長學姐的MatchDay,他說起來是那麽的激動,即使隻是旁觀,看見自己熟悉的同學拿到那個裝著他們苦讀八年畢業後去向通知的信封,通常都是三月第三個周五的正午,大家同一時間撕開寫著自己名字的信封,才會得知是哪一所醫院雇傭了自己做住院醫生,他們也將在那所醫院裏完成三年甚至更多年份的深層訓練,為將來的專科醫生以及主治醫生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Match這個詞是匹配的意思,就像介紹男女婚配的媒婆,英文被稱為Match Maker,這種對醫學生與接受住院醫訓練的醫院的匹配,可不正如媒婆一樣?不過,這種匹配卻不是人在做,而是電腦!在這Match Day之前的幾個月裏,醫學院苦讀了八年的應屆畢業生,需要廣發申請,向他們心儀的醫院申請下一年度開始的住院醫生的訓練program,醫院根據醫學生的成績、考核情況以及科室輪轉的情況、專業人士推薦信、義工、研究、學術論文等因素,決定在眾多的申請者中選擇一部分發出麵試的通知,醫學生在前往這些伸出橄欖枝的醫院與相關人員(同常是負責培訓的負責人、主治醫生、住院醫生等)一一見麵,回答他們提出的任何問題,專業的相關的和非相關的,這個過程是雙方對彼此的一個了解過程,最終,各自排名,即醫院對他們麵試的幾十個醫學生排出名次,醫學生同時也對自己麵試過的醫院也排一個prefer的順序,這兩個名單都被輸入進電腦中,電腦匹配好產生結果,到了三月第三個星期的周一,每個醫學生都會先收到一封信,告訴他已經被匹配(Matched)或者沒有被匹配,但具體哪所醫院被與之匹配了,要到周三的中午,全美國所有的醫學院應屆畢業生同時開封,大家同時知道自己被匹配到了哪家醫院。
這個Match Day已有七十年的曆史了。早在1920年,美國第一個住院醫生計劃被推出,那時,住院醫供不應求,各大醫院為了搶人才,早在醫學生二年級時就被醫院拉攏了過去,各醫院競爭激烈。到了1945年,醫學院規定在特定的日期之前,不公布醫學生的成績單,不允許寫推薦信,這樣的方式把住院醫的選擇日期推遲到了醫學生的四年級時段。開始都是電話聯係,醫學生被“爆炸式”的電話邀請“轟炸”,很多醫院要求他們掛斷電話就做出抉擇。到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成立了醫學實習生匹配計劃組織監管,現在的電腦記算匹配法,也是後來慢慢演變來的。至於電腦如何匹配,這裏有個非常通俗易懂的視頻:https://youtu.be/mFh3JIaMGJo
理論大致就是我上述的,聽上去不複雜,實踐起來其實挺跌宕起伏的,情緒上的上上下下,如過山車般的刺激,作為父母,跟著醫學生的大孩子走了這一招,真是越來越理解美國的醫生為啥這麽難當!
怎樣擠破頭考藤校?再怎樣擠扁頭進本科醫科八年連讀?那不過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以前,我也寫過,這次就不多說了。當然進醫學院不一定要從藤校出來,任何大學讀本科都可以,但是,通常也需要保持在頂尖的學生隊伍中,成績而言。本科畢業,憑著頂尖的成績,還要考醫學院的入門考試MCAT,這個考試不容易,但對尖子學生也不算太難,進了醫學院也不是萬事大吉了,大家都是尖子生來的,毫無疑問競爭是激烈的,壓力是山大的。兒子當年進了錄取率2.5%的本科加醫科連讀,加上布朗大學的自由風氣,本科四年玩瘋了,幾乎成了布朗大學跳舞隊的台柱子了。好處是充分享受了四年大學生活,壞處是自由散漫慣了,進醫學院第一年,一下子緊起來,第一學期連連說不習慣。相比於那些本科畢業考MCAT進醫學院的同窗們,人家已經繃緊弦好久了,而他的弦鬆垮垮的,還沒來得及上緊呢。不過,大家都是聰明人,很快調好節奏,進入正軌。可兒子在醫學院就讀期間輔導過的幾個讀的很吃力的同學,大多是因為某種政策放寬要求進去的,讀書讀的那個辛苦啊!如果在就讀醫學院時已是難以跟上,接下去會越來愈辛苦,醫學生乃至醫生這一輩子幾乎考試不斷,如果讀書辛苦考試不易過,不如早點退出,因為那條道路既長又難走,人生的職業選擇很多的,不一定要在醫生這條路上折磨自己。
醫學院的第一年第二年很快就過去了,到了第三年,科室輪轉時,也見識了一些醫生的辛勞,尤其轉到外科,年輕人早上三四點鍾就爬起來了,給自己灌一杯從來都不喜歡喝的濃濃的咖啡,還帶一杯在保溫杯裏,說上班時接著喝,晚上八九點才回到住處,洗洗就睡了,第二天又是天不亮就起床……披星戴月,好在時間並不久,一個月後轉到家庭科、兒科等就又輕鬆下來。
到了第四年,他基本上決定剔除外科了,不考慮皮膚科、眼科等專科,因為他想做一個全麵的醫生,可也不想做家庭科,在內科的心髒科和腎髒科之間搖擺,最終還是偏向於心髒內科。
好了,專科選定,接下來就是申請住院醫的醫院了。成績名列前茅的他對自己信心滿滿,加上他的好友前一年申請到了全美最好的神經科住院醫UCSF,他與好友一起發表的學術論文,全美醫學院Step 1 & 2的考試成績與好友也是不相上下,故而他以為UCSF也是囊中之物,申請住院醫生program時,隻對UCSF這一級也是頂尖的醫院才遞交了申請,結果,第一批麵試通知即去年十月,隻有一家南加的醫院向他伸過來一枝橄欖枝,UCSF和斯坦福都悄無聲息,我們替他Panic, 敦促他要多申請幾家,不能隻看這些頂尖的program,他於是又多申請了好幾家醫院,不過,從十一月開始,他陸陸續續不斷的收到十多家醫院的麵試邀請,到了今年一月還有一兩家醫院在向他發麵試通知。
也是拜Pandemic所賜,往年正常的歲月裏,這些醫學應屆畢業生是要自己飛去要他麵試的醫院的,十幾所醫院,飛機票、酒店住宿等費用至少上萬美金,病毒大流行以來的這兩年,麵試都改成了Zoom上進行,省去了不少的費用,而且也使得醫學生相對往年能夠申請更多的醫院program,而不需要擔心經濟是否承擔得起。
從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一月底,兒子即使在歐洲旅遊,當中也有幾天是在與給他麵試機會的醫院進行相互的了解會談中的。每次,他一個麵試就是幾乎一天的時間,從早晨到下午,中間最多休息一個鍾頭,一輪一輪的問答,走馬燈般的見醫院裏的工作人員,終於,到了今年一月底,所有的麵試都結束了。
二月份,兒子提出想去加州看看幾家他感興趣並且也覺得別人也對他感興趣的醫院,實地考察一下當地的方方麵麵。雖說生在加州長在加州的他,自他十四歲隨著我們一家搬到美東,他一直說要回加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我們一家另外三口都在大紐約地區慢慢安定下來,加上他的同窗以及好友不少人都在紐約,他也心思活絡了起來,最終決定把第一誌願填上了紐約曼哈頓的一家醫院,那家醫院對他的麵試,他感覺也非常好。但第二和第三誌願都是加州的醫院。也是這次我們特地一起去加州實地考察的醫院。
隻要能Match前三個誌願中的一個,就可以說是匹配成功了。 不過,年輕人也說了,近年他的幾個同學都被匹配到前三個誌願之後的醫院,還有一個同學沒被匹配到,那是唯一一個沒有被Match到的同學。那怎麽辦?難道八年苦讀白讀了?兒子說也沒有了,一般都會有後續的一些還有名額的醫院,這些補助的program,有的隻有一年的時間,他的這位同窗就是不得已沒有選擇的去了一家德州的醫院,而且還得改專科,畢竟不是你選人,人選你,就沒有選擇的自由了。如今已經在德州醫院實習一年的那個小夥子,今年需要回到大Pool裏再次尋找接下來的住院醫機會,想來他的住院醫生生涯比一般的醫學生就要崎嶇一些了。
2022年的Match Day 是3月18日,前一晚,我們就開車抵達了兒子醫學院所在的羅德島的首府Providence, 一到,兒子就送他爸爸一件紅色的體恤衫,上麵印著他們醫學院和布朗大學的名字和今年Match Day的字樣,醫學院還送給他們畢業生每人一個玻璃杯, 上麵也是同樣的字樣,可見這一天不僅對他們畢業生很重要,對大學以及醫學院都是重要的一天!我想所有的醫學院都希望自己的畢業生都被Match到吧?這也應該是衡量一所醫學院的一個標杆吧?
那天晚上,也是有點玩笑性質的,我對先生說咱倆賭一把,看誰能預測到兒子被匹配的醫院,先生說他賭紐約曼哈頓的醫院,因為他近來與兒子聊天,發現大孩子已經開始希望留在紐約,畢竟離我們家近,他的朋友也多……我說我覺得兒子還是會被加州的醫院選中,因為他十幾所麵試的醫院,大部分都是美西的醫院,占三分之二之多,如果電腦夠聰明的話, 就能看到這孩子是一心想要去西部的!另一個私心也是我也想將來老了回西部曬太陽去,老了還是得靠醫生近一點不是?
那天,兒子的好友在UCSF做住院醫的他特地從舊金山飛過來,也是來參加他的Match Day的。神經科住院醫來自醫生世家,爸爸媽媽都是醫生,家裏四兄妹,他是老大,後麵兩個妹妹也都是布朗大學畢業的,一個妹妹跟他一樣學醫,明年畢業,最小的弟弟去年進了哈佛,生物學專業,也是要學醫的,我笑說:這一家真是神基因啊!
上午十一點鍾我們前往布朗大學的校園,進了大門就看見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他們學校最古老的建築紅磚的教堂前,紮成廊柱的彩色氣球告訴大家今天有重要的Event, 不少家長陪伴著他們的醫學畢業生一起站在太陽下,大家相互祝賀著,兒子因為獲得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延後了一年醫學院的畢業,所以,他熟悉的同窗們早在去年就都走各家醫院了,今年的畢業生他大多很陌生,不過,也見到幾個類似他這樣因為不同的原因而晚畢業一年的同學。
十一點半左右,紅磚教堂的門打開了,大家魚貫而入,最前方是講台,麥克風已擺放好,台下是畢業生的名字,印在一張大紙上,分成四行,大家隨便站著或行走著相互交談,最後麵有兩張桌子,擺放了乘著香檳的酒杯和一些蛋糕甜品,中間還有醫學院設立的幫大家免費照相即印的背景和機器。
布朗大學的女校長首先講話,祝賀醫學畢業生們和家長,她說她也是不久前剛剛經曆過這個Match Day,兩年前她的孩子也是從布朗醫學院畢業,作為母親,她也是情不自禁的期盼和緊張,但是結果都是好的,她相信我們今天在座的每一位畢業生都能夠被匹配到自己喜歡的醫院。
接著,醫學院的老院長上台講話,老院長明年就要退休了,這將是他這一生最後一次參加Match Day了,他聊起他這一生第一次經曆的Match Day,那也是他自己被匹配到以及醫院做住院醫生的經曆,他說他相信每一個醫學畢業生都會永遠記得今天……
時間到了解開謎底的一刻前五分鍾,醫學生們開始按照前麵的名單排成四行隊,醫學院的老師們把寫著醫學生名字的信封一個一個分發給他們手中,到了十二點前的最後一分鍾,大家等著count down,跟著女校長一起,倒數最後十秒:十、九、八……三、二、一……
隨著信封被撕開的聲響,歡呼聲此起彼伏,我想問兒子謎底是什麽?我和他老爸誰賭贏了?隻見他和他的好友一起呼啦啦穿過人群往外麵跑去,怎麽回事兒?我們趕緊跟著也一路小跑,那裏跟得上,到處都是人,人人都很興奮,叫聲笑聲不絕於耳……
跑到外麵,看見兒子正跟他的好友頭湊在一起看撕開信封裏的紙呢!我過去問他:哪所醫院?他笑著說:南加的醫院!正是不久前我們實地考察過他也蠻喜歡的那家醫院。
香檳喝起!碰杯、祝賀、擁抱、歡笑……
這一裏程碑就此豎起,年輕的醫生,任重道遠!
作為父母,無法不為他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