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為了文軒公眾號,我又重新寫了一遍有關陳衝悼念她母親的文章的感想)
陳衝的母親去世了,母親離世之時, 她正在國內對國外回去的人要求的嚴格隔離中,沒有能見到母親的最後一麵,她寫了一篇長文抒發自己的哀思。 文章我讀了,很感動,也非常能感同身受。她是我們同一代留學人,她的奮鬥之路與我們這些留學人都很相似,隻不過大家所處的職場不同,成就高低不同罷了。她與她母親的這種沒能見最後一麵的遺憾, 可能是我們今天很多海外華人所害怕和擔心的,我們這一代留學人,到今天, 很多父母都垂垂老矣, 新冠大流行以來,與國內親人相隔萬裏之遙的路變得更加的崎嶇艱難, 不僅簽證不容易拿到, 對於回國後的種種隔離的要求, 更是視若畏途。陳衝的文字文采飛揚,充滿了 真情實意,我讀著與之一起悲傷哀情。
隻是,就這麽一篇文章,竟然引發了國內不少人懟她。 以往,一有陳衝的名字出現,就有人愛拿她曾領養又轉手的孩子說事,她已澄清過多次,她領養孩子在得知自己懷孕前,且隻是辦了個手續,還沒有接孩子到家,得知自己懷孕,怕力所不能及,一下照顧不過來,正好有人也要領養孩子,她確認領養家庭也能給孩子更好的關愛,才將領養手續轉了過去。我倒是覺得她能深切的了解人性懂得人性,怕自己為了親身孩子厚此薄彼,別的沒有孩子的家庭可以給孩子更多的關愛,這並沒有大錯。站在道德至高點以上帝的視角去評判她的人, 往往忘了問問自己在同樣的情況下, 能不能做得比她更好?
不過, 我今天倒不是想說這點,想說的是我從懟她的那些評論中看到的側影。 我看到如今民粹主義情緒高漲,導致對所有海外的人和事都持否定的態度!指責她不在國內陪著她母親,說她用文字表達悲哀是作秀等等,其實她今年已兩次回國,她母親今年二月被確診淋巴癌,她大年夜趕了回去, 陪著母親做完化療, 一直到五月底才回美。 這期間她母親病情好轉,中秋還能參加聚會,隻是到了九月感染再度入院,陳衝十月初再度飛去了故鄉, 一直陪著老人家直到三周前…… 在這種大流行病盛行之際,她能這樣飛來飛去實屬不易, 想想難道她沒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顧?這麽東奔西跑,本身就是疲乏之極的,這令我想起去年我家公病重時, 我們一家四口也是這樣來來回回飛了很多趟,而我們隻是從美國東岸飛往西岸, 我們不需要麵對別人的提防,我們隻需提防病毒即可。 而她得經曆一次又一次的14+7的隔離,來來回回的檢測,高出平常很多倍的飛機票,以及不被母國歡迎的疑似“帶病菌者”的白眼……相信懟她的人永遠不會懂這個中的種種艱辛。
我也有個朋友在這種種艱難中還是堅持回國探望年過九十的老父親, 樂觀地經曆了隔離後出去,可是見一次老父親依然不容易, 老人住在國家級待遇的福利院,條件很好,可也管理很嚴,訪客尤其是海外回去了,更是嚴防不已! 我也是讀著朋友寫的隔著玻璃看望老父親的文字,眼淚縱橫, 因為我們都會不自覺地自我代入,想著如果是我,如果是我的父母……
每次,與在大洋彼岸的父母通話, 隻要聽到他們說一切都好,就會舒一口長氣, 已經兩年多了, 因為這該死的疫情,我沒能踏足故土, 每次,也隻能囑咐八十多歲的父母保重身體, 等疫情結束,我就回去看望他們。而老父親每次都故作輕鬆的玩笑說: 等你回來,怕是不認得你老爸了! 而老母親隻會說: 我想你…… 可我真的沒有勇氣去申請簽證,怕被拒,怕遭人白眼,怕……也許,也是父母沒有太大的病痛讓我有立馬回去的必要,但是,這種擔心一直在,擔心萬一,擔心明天會怎樣,擔心這樣的回不去的日子會延長下去…… 所以,陳衝這一年回去了三次,一年12個月,她在國內陪了母親四個月,即便是國內的人,忙碌中, 能在父母的床邊伺奉這些時日,也並非人人如此吧?!
前不久看到一部熱播的電視劇裏,有一個鏡頭,男主角的母親誇兒子說他懟親戚懟得好! 因為親戚說誰家的孩子過年沒回家看長輩是不孝,男主角就說親戚家的孩子在美國,也都沒回去看長輩,怎麽不說他不孝呢?聽上去又是一個要求人人平等的例子, 可是, 姑且不說過年在國內比如一線城市打拚的人,也不一定都能回到家鄉與父母一起過年吧? 更何況,海外的華人在沒有過年習俗沒有過年假期的情況下, 你要求他請假回去過年嗎?
我倒是以前認識一位美國的華裔,她每年中國年前飛回中國陪父母過年, 大年三十到家, 過了初六再飛回來,即使這樣, 來回也得十天左右, 路上幾十個小時的飛機再轉幾小時的火車再轉汽車,折騰不已。她不用上班, 但她的先生和孩子, 上班的上班, 上學的上學, 她一走,家裏就一團亂, 但她堅持了每年回去陪她父母過年。她這樣的並不多, 因為並非回去過年才是孝順父母啊! 我是在選擇自由職業之後,才能夠做到每年回國,看看父母, 有時一年回去兩趟, 甚至在新冠流行前還可以在國內與父母一起住了三個月。 記得以前在中國上學的時候,每每讀到有關領袖的文字, 那都是日理萬機,別說回家陪父母國年,即使父母離世,親戚上門報信,那也都是一概鐵麵無情的,幹革命就不能顧及親情, 不是嗎? 在一個常常被要求平等的地方, 卻也常常可見人是要被區別對待的, 就像領導和老百姓要區別對待, 富人和窮人被區別對待, 海外的華人自然也不能不被區別對待了。
再舉個例子,我前年回國,陪父母住了幾個月,那幾個月,我也必須把先生和孩子留在大洋的另一邊, 在我已經不大習慣的故鄉陪著父母生活, 我也試圖把陪伴作為女兒的孝心送給父母, 為父母做一桌美食,或者陪著他們散散步…… 我繼母告訴我有鄰居對她說孩子在國外,靠不上之類的話,老父親聽了也不高興,讓繼母別理這些人,下次他們再說就懟回去。說那話的鄰居是個老太太, 和她的老伴兒住在那個小區, 孩子也不過就是有空過來看看, 我在那裏陪父母住了三個月, 一次都沒見過他們的孩子過來。
今天, 這些人或者說這類人似乎越來越多了! 以前誰家孩子在國外,左鄰右舍羨慕得緊,如今說酸話的大概也都是這些往日睜大眼睛羨慕的人了。 這三四年以來,貿易戰之後,美國一下子又成了美帝,改革開放之後的西風一下都轉了向了。以前, 某個女星以嫁給美國人為榮, 現在同樣也是她, 以離了婚展示自己的中國戶口本來證明自己是個愛國藝人。曾經, 二十歲的陳衝飛去美利堅留學, 被讚她的進取心和年輕人的楷模形象, 如今, 事實上, 早已功成名就的她, 卻被懟寫文哀悼母親是作秀! 難道用文字來紀念親人和宣泄自己的傷痛, 你們沒見過嗎? “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複倚柴扉”,這樣的詩句, 你們知不知道是古人哀思母親所作!
懟來懟去,隻能加大太平洋兩岸華人的鴻溝。 其實,陳衝寫的已經夠溫婉的了,她沒有責備那一次次不容易的旅程和隔離,她隻不過作為一個女兒書寫了懷念逝去母親的哀思,什麽值得你們這般吹毛求疵地懟呢?!
RIP,陳衝的母親。 節哀順變,陳衝。
回複“天上的一片雲”,
如果不了解人家的情況,隻憑事情的結果就上了道德的底線?那四個孩子都身心不健康,大人也十幾年顧了這個顧不上那個,就有道德了?紐約沒有孩子的婦夫得到了盼望的女兒,兩兒可以得到更完善的養育,又是哪根道德的底線呢?凡事要往好的地方想別人,別人也會往好的地方想你,這可能也是所謂的正能量之一吧。另外我覺得在別人殤母之時,憶母之文的下麵把人家幾十年前的事拿來窮追不舍,破口罵人,那又是那根底線呢?我隻是發表自己的看法,也無意糾纏,認不認同沒關係。
我說過了,我不是很了解陳衝,但有人好像在一個事實上為她辯護,因為陳衝有了自己親生的孩子,就不能給領養的孩子應有的愛,所以把領養的孩子退回,這是什麽邏輯?美國家庭有不少是親生和領養在一起的,我孩子的同學家庭就有兩個自己親生的,還有兩個領養的,他們就是一家人,這是我們現在生活的西方社會的標準。
這件事情說明:
1,大家說的沒有錯,這兩個領養的孩子另找人家對他們是好事,因為他們在那裏不會有愛;
2,大家說的也沒有錯,陳衝做了這件事,就很難洗白了,她隻愛自己,不愛別人,她的這個做法在中國可能是被人認可的,但在西方社會是很“渣”的。
我們看一個人,不是聽你說什麽,而是要看你做什麽!對誰都一樣。
您一定是非常熟悉陳衝女士的人,也許見證了她的整個過程。 您言之鑿鑿地說:
“陳衝當年的轉養,紐約美國婦夫的收養,是在美國辦了完整手續,公證合法的。受到中國有關部門查詢後,陳衝應該是向有關部門出具了所有法律文件,說明了情況。最後也是通過認可了的。這和賣家這兩個字沒有任何關係。..."
我想您一定是陪在她身邊見證了她的“轉讓孩子”的整個合法得法律過程。真替您後悔,您怎麽也不攔著點她呢,這樣的爛事兒也做得出來。
如果您真是這麽有“愛”,應該知道,收養之後轉讓得行為不但沒有您頌揚的“愛”,還很LOW。 這不需要很複雜的理由,一個有樸素情感的普通人都不會這麽LOW。
建議您就別給陳衝女士洗白了。 太髒得東西,洗不白的。
也許您太年輕,太善良了,如果您有小孩,您就會明白了。
感到你的敘述是比較散亂的,給人一種好像想避開什麽,cover 什麽,心似乎也比較虛。
我對陳衝不感興趣,也沒有發現我們之間的討論有共同的argue point.
就到此了,祝周末愉快。
實話實說, 感覺你的第1,2,3段有點扯,避重就輕,避實就虛,就不想為扯而扯了。
你的最後一段關於love, 我想說兩句。首先,是我誤把一句話插到了另一句話的中間,讓你誤解我說的love是在攻擊你的ID,就是這句話:”你說都這麽多年了,還提, 其實我focus on 的是事實 ”插到了最後那句love話的前麵,原本應是這樣的:
“沒有人想異議和阻攔陳衝深情悼念自己的母親以及她對疫情不易的描述。我想因為這深情的懷念VS 薄情的棄養,對比太sharp, 才讓人們又提起她的當年。 love 不是說在嘴上的,要在行動上,要看得見。。。嘿嘿,靚蕾的話。你說都這麽多年了,還提,,, 其實我focus on 的是事實 ”。
其次,我解釋我在段落裏寫love這段話時根本沒有往你ID上想(如有誤解請止怒), 我想的是用這麽多解釋和分析談論陳衝是有愛有情有道德的,我們都聽見了,但愛是要用行動表現的, 陳衝的行動我們沒有看見。最後的嘿嘿,不是 insult 和人身攻擊你,想表達的意思是 ”陳衝是有愛有情有道德的,嘿嘿”。
本不想再說,但你提到人身攻擊,那我覺得必須讓你明白,本人沒有任何句子是攻擊任何人的。老梁節目引起的反響和最後停辦,網上同樣能看到。那視頻我前幾年看過完整版的,截的這段隻說了事件並反複強調違法,可事實上所有手續都是合法的。
說了就事論事,可扯到了收養白人小孩會怎樣,什麽叫私下?什麽叫合法收養?這和小孩或者父母的膚色有關係嗎?你看到黑人小孩非法收養後兒童機構或相關法律部門知道了後不管的嗎?
沒有人說陳衝合法轉養事件沒有客觀發生,你說你說的是事實,可倒底人家合法轉讓收養是事實,還是犯法轉讓收養是事實呢?本來也是家庭人生私事,當時網絡也沒那麽普級。你是要讓她當時應該像現在藝人那樣出來主動官宣?你覺得她出來讓大家“閉嘴”有用嗎?後來輿論出來後已是幾年後的事了,那時那兩小孩自己已會聽會看,有必要自己再公開談論嗎?如果真為小孩著想,那人家母親去世不表示哀悼,隻提那兩孩子,那是為她們著想?
對,我的筆名是用了LOVE,就是要凡事有愛,從愛出發想事情。別人做到了可能你也看不見。或者以一事定論。尖酸刻薄不是好態度,Insulting 別人再“嘿嘿””兩聲隻會讓人覺得很“low”! Sorry! 我不會和這樣的人繼續對話了。
最後,拿汗滴米高的話共勉吧:請您自重。
陳衝當年這件事是客觀發生了。推測這件事應該最後補辦了手續,不然民政部也不會罷休。對此事,人們關心的隻是那兩個孩子,如果陳衝可以對公眾有個解釋,勇於承認自己的失誤,呈述彌補事情的過程,及事情最後的結果,並注明因為保護兩個孩子的隱私此事了結於此,望大家保護孩子的隱私不要進一步打探。這事誰還想再提呢?可這是如果,沒解釋。沒擔當。
沒有人想異議甚和阻攔陳衝深情悼念自己的母親以及她對疫情不易的描述。我想因為這深情的懷念VS 薄情的棄養,對比太sharp, 才讓人們又提起她的當年。
你說都這麽多年了,還提,,,其實我 focus on 的是事實。
love 不是說在嘴上的,要在行動上,要看得見。。。嘿嘿,靚蕾的話。
我引的另一段:“知乎ID “九笨應援會”說的也很簡明扼要:“福利院的不能轉讓 是底線。而且收養後還轉讓給別人 你以為你是賣家嗎 徹徹底底的違反法律” ” 是google “陳衝棄養事件” 頻目出現的第一條,感覺九笨應援會說的是口對著心,很直白,就放在這了。你解釋的大段陳衝的具體情況和原因比如,養4個孩子養不了,愛有限還不如送給更有愛的家庭等等,都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不是這個話題的焦點,舉個比方,如果陳衝在美國收養了兩個白人孤兒,她可以這樣想要就要,想不要就轉給別人,私下就這麽辦了嗎?!思考吧。
我引老梁的視頻,是因為其對該事件的where,when,what, and how 敘述簡明, 讓不知情者不費時間快速了解大概。我隻在意客觀事實本身,沒在意老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受衝擊,感到你對這個視頻的言論沒有論事情本身,隻是論老梁,並對他進行人身攻擊。
我也同時回複一下汗滴米高您,我已經在評論中講得很明白,也問的很明白了。在別人悼念的文下,在別人悲痛時刻,說人家母親過世的事是爛事,破口大罵別人是爛人,f真的很不妥,被你罵爛的人,至少有著優秀的談吐素養呢。您那鄰居的比喻也不是一條線上的。How about 改一改,鄰居家領養小孩太多,實在handle不了了,找到一家實在想要孩子的,能給孩子更優渥的環境的,身心兩方麵都能健康生長的家庭去養育。你衝到人家裏對人家橫加指責,指手劃腳,幾十年了都不放過這個鄰居。說人家不是觸犯了國家法律,就是觸反了你這個鄰居的道德底線,並且還觸到了整個住宅小區普通居民的底線了。你請這個鄰居以後再也不要出門,出門就是得瑟……。!好了,不再說了。不喜歡陳衝的,碰到就pass,根本不用聽不用看;喜歡陳衝的繼續關注她,祝福她,欣賞她集美麗,聰慧,才華,好運於一身。 吾之評,止於此。大家晚安!
視頻隻有一分半鍾,犯法不犯法請看:老梁陳衝棄養事件:https://m.youtube.com/watch?v=Tj_19rKET3M
知乎ID “九笨應援會”說的也很簡明扼要:“福利院的不能轉讓 是底線。而且收養後還轉讓給別人 你以為你是賣家嗎 徹徹底底的違反法律”
lmjlmj 發表評論於 2021-12-16 15:04:31
奇文照錄:“站在道德至高點以上帝的視角去評判她的人, 往往忘了問問自己在同樣的情況下, 能不能做得比她更好?”
換言之,凡發表評判言論前,必須先檢查一下自己的道德水準有沒有資格“妄議”。
這種奇妙的思維邏輯,讓人歎服!
您所: “如果不了解人家的情況,隻憑事情的結果就上了道德的底線?、、、、”
此言差矣。
咱舉例說明。 您家人出門時候被人無緣無故地打了,您要求地方檢察官起訴打您家人的嫌疑人。 其實您不了解嫌疑人家裏狀況和他的生存環境。。。。那您家人就活該被打了?
同樣道理。如果您的道德也有過缺失,那您就不能再有樸素的是非和情感了?
陳衝的“爛”,是突破了一般普通人的道德底線,還時不時出來得瑟。
陳衝的“爛”,就想打了您家人的那個嫌疑人一樣,我們不知道她經曆了什麽,也不需要知道。隻知道她是個爛人,就夠了。
一邊辦理領養手續,一邊努力懷孕的夫妻,應該對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有所預見和準備。如果剛辦完領養手續就發現懷孕怎麽辦?或剛把孩子領到家裏就發現懷孕又怎麽辦?這對夫妻看來隻是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並未對領養的孩子懷有真正的父母般的感情。
作者說的沒錯,很多人都做不到平等,但自知做不到就不能僅因為自己的生育問題去領養。其實他們的經濟實力已經讓問題容易了許多,就是從來都沒有真心想愛過。
奇文照錄:“站在道德至高點以上帝的視角去評判她的人, 往往忘了問問自己在同樣的情況下, 能不能做得比她更好?”
換言之,凡發表評判言論前,必須先檢查一下自己的道德水準有沒有資格“妄議”。
這種奇妙的思維邏輯,讓人歎服!
*************************************************************
完全同意lmjlmj。 因為,這句話本身也是在指責做不到這點的人,但按照其邏輯,寫這句話化的人必須先做到,那他自己有沒有先做到呢?
回複“天上的一片雲”,
如果不了解人家的情況,隻憑事情的結果就上了道德的底線?那四個孩子都身心不健康,大人也十幾年顧了這個顧不上那個,就有道德了?紐約沒有孩子的婦夫得到了盼望的女兒,兩兒可以得到更完善的養育,又是哪根道德的底線呢?凡事要往好的地方想別人,別人也會往好的地方想你,這可能也是所謂的正能量之一吧。成語也好,英文焉語也好,都不是
**********************************************************************
“天上的一片雲”,說的很中肯啊。今天剛剛的新聞,Amazon的員工銀龍卷風去世,這家人經濟條件遠不如陳衝,不也是同時有自己生的孩子和領養的。到中國領養孩子的家庭同時有自己生孩子的多的是。大家譴責棄養的行為,不正是為了抑製負能量,弘揚正能量嗎?
如果不了解人家的情況,隻憑事情的結果就上了道德的底線?那四個孩子都身心不健康,大人也十幾年顧了這個顧不上那個,就有道德了?紐約沒有孩子的婦夫得到了盼望的女兒,兩兒可以得到更完善的養育,又是哪根道德的底線呢?凡事要往好的地方想別人,別人也會往好的地方想你,這可能也是所謂的正能量之一吧。成語也好,英文焉語也好,都不是
如果不了解人家的情況,隻憑事情的結果就上了道德的底線?那四個孩子都身心不健康,大人也十幾年顧了這個顧不上那個,就有道德了?紐約沒有孩子的婦夫得到了盼望的女兒,兩兒可以得到更完善的養育,又是哪根道德的底線呢?凡事要往好的地方想別人,別人也會往好的地方想你,這可能也是所謂的正能量之一吧。另外我覺得在別人殤母之時,憶母之文的下麵把人家幾十年前的事拿來窮追不舍,破口罵人,那又是那根底線呢?我隻是發表自己的看法,也無意糾纏,認不認同沒關係。
因為實際生活大的變化,加上倆婦夫也不是清閑人,顧事業還要養育四個孩子(注意這個“育”字不是保姆能代替的),在實在顧不過來的情況下,另有家庭能對孩子的全麵成長提供更好的更全麵的“養”和“育”,那做個理智的改變,個人覺得是可以理解的。要不然實在沒精力養四個的情況下,把自己兩個親生的送掉?這事即然國家相關部門已介入過,也沒有提高到“法”的層麵。還有,我覺得一個人說什麽直接體現了一個人自己的品質,開口就罵人家是‘爛人’, 說人家“時不時出來得瑟”,母親去世了發個感文是“得瑟”?! 勸你友善!
陳衝是怎麽回事,我了解的不多,不便評論。
但對你的這個態度,我是很不認同的,我們這個社會是需要道德底線的。我們現在的很多人,隻要對自己有利的就做,對自己不利的就不做,不管自己是否做過承諾。我們中國人有“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英語也有類似的“if I say something, I really mean it"的說法。好聽的話隨便說,至於做還是不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現在社會上這樣的人很多,而不是很少,因為很多是沒有達到法律的層麵,所以可以比較隨便 。
這個博主是個資深的博主,這次是“失了手藝了”, 為了陳衝的爛事情,不惜寫了兩篇博客,編造謊言。
失望。 您自重。
她已經帶了兩個孩子回到美國了,還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 陳衝盡量用謊言吧這段時間變短, 仔細推算,1-2年後才把兩個女孩轉讓的。
爛人一個,還有人替她說話。。。。?
https://www.goodhousekeeping.com/life/parenting/tips/a19902/giving-up-adopted-children/
===================
很真實表達海外人的現狀。同感,疫情前每次打電話都揪心,更何況疫情期間。我父母都過九十,更是讓人無語。
那些照片是陳衝的兩個親生女兒的照片。 我倒是真想知道那對雙胞胎到底有沒有在陳衝的家住過,但找不到。
換言之,凡發表評判言論前,必須先檢查一下自己的道德水準有沒有資格“妄議”。
這種奇妙的思維邏輯,讓人歎服!
看看她剛出國1,2年後回國在台上的言論,再看看近期高曉鬆對她采訪的視頻。。。此女風吹2邊倒牆頭草一根,挺沒勁的。。。
演演紅白玫瑰啥的還行,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