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也是朋友推薦,加上一看這劇很短,隻有12集,就找來看了。
四個從東北小城來北京打拚的姑娘,一個事業有成,做了老板,三十好幾了還孤單一人,慘的是她還得了癌症;不過最慘的不是她,而是她的表妹,抑鬱症無人知,縱身跳下高架橋,結束了自己二十多年花一樣鮮活的生命。另外兩個與她同齡的女子,一個在職場上奮勇搏擊,一個被世俗的包包房子等所累,最終失去了守護多年的愛情……
劇透就這麽多吧!
想推薦這部劇,是因為很高興地看到國內也開始重視抑鬱症這種精神疾病了!
還有一個大優點,這部劇不像類似《三十而已》那些在上海灘拍的現代劇,都竭盡榮華富貴的超現實,或者說渲染少數人的奢華生活來優化今天的中國社會,這部劇真實反映了北漂一族和廣大群眾的生活。讓觀看者看到現實的中國百姓的生活多層麵。
但還是有兩點讓我不吐不快:一是但凡描述到海龜,都不是好人。這裏麵就有一個。當然,我也不需要小心眼,新一代的海龜與我們這代老留完全不同,劇中描寫他們走捷徑抄襲,好像也很符合美國社會對新一代中國留學生的stereo type,作弊抄襲是美國人對新一代留學生的固執偏見。
還有一點也是近年中國電視劇裏常出現的描寫:一提出國,劇中人仿佛都像當年知青去北大荒般的抗拒!這裏麵也有一段,十四歲隨國外的父母回北京的少年人,愛上了北京,堅持留在北京讀書,直到成年,母親回國勸兒子回國外的家,兒子不從……不說這樣的編劇本身就對國外長大的孩子缺少了解,語言思維的障礙很難讓一個海外出生的正值叛逆期的少年人,留在中國接受教育,更是一種現在中國社會渲染“愛國、歸國、摒棄外國籍”的一種思想意識的宣傳。其實,事實擺在大家的眼前:有陳凱歌兒子宣稱放棄美國籍加入中國籍;也有上海浦東機場大排長龍趕回美國讀書的年輕人。
孰是孰非,全憑個人的利益抉擇,何苦凡事都要到讚一方就得貶一方的地步?好似當年的階級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