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又下雨了,淅淅瀝瀝,湖麵因著厚厚的雲層而顯得特別的陰鬱,暗灰色,缺少生命力的黯淡。
春天的雨曾經被形容貴如油,因為花草水木經過一個冬天的沉睡,就等著春雨把他們喚醒,那種花兒含苞、樹枝吐絮和鳥兒輕唱的畫麵是春天最美的景象,可惜,這個春天,雨水似乎不大受歡迎。
病毒喜歡潮濕陰冷的氣候,本來地球軸心的傾向正讓北半球的我們感到太陽的熱力一天天加強,一場雨一下,陽光的熱度沒了,空氣也讓雨水衝洗的令人打冷戰。這突如其來的人間災難,在陰雨天裏尤其顯得淒戚。
周六寫了上麵幾段文字,就覺得氣氛太低了,便停下敲擊鍵盤,離開了書桌。
周日,太陽露出了笑臉,心情也輕鬆了起來,接著寫。
其實,昨天有兩件事並非如陰雨的天氣那般鬱悶,一件是紐約州長和新澤西州長都宣布疫情的高峰過去了,最黑暗的時刻已被甩在了身後,雖說看著全美過了七十萬確診的數字,頗為觸目驚心,死亡人數也接近四萬了,預估這場疫情會奪去六萬五千人的性命,如今這數字已經過了預估數字的一多半了。
疫情還沒完全好轉,美國很多人卻憋不住了,密西根州的州長宣布把居家令延至到四月底,結果呼呼啦啦一萬多輛汽車上街遊行,鳴笛抗議。電視裏播出一個美國女人把她的頭頂對著攝像機說:“ 你看看,我白頭發露出來了, 我需要去發廊做頭發!” 什麽理由?頭發重要還是生命重要?有美國人告訴你再這樣下去他寧願死掉也不要這般悶在家裏。問題是,居家令說成令實在誇張,因為根本不是命令,隻是建議,沒有人強迫民眾必須待在家裏,我們住在郊外的,更是隻要天氣好,就穿上跑鞋往山林中跑。大城市裏可能會被空間限製,但也不是不能在街上走的,隻不過,所有的商店幾乎都關了,所謂的逛街也就失去了樂趣,這對於很多的小業主確實是一個挑戰,關門歇業一個月已經是很不容易了,長此下去,有些店家肯定撐不過去了。所以,有人說宅在家裏悶死餓死,還不如出去繼續工作,還有些快樂和盼頭。
對於歐美這些提倡個人個性化的國家的民眾,確實不像亞洲一些國家的民眾那般聽話,所以,有人說這也是這次疫情在歐美更嚴重的一個因素。
昨晚還有一件挺令人享受又感動的事情,就是全球眾多的歌星,在美國歌星Lady Gaga的帶領下,各自在家演唱,透過電視為大家開了一場別開生麵的共同抗疫的演唱音樂會。包括香港的歌星張學友和陳奕迅,還有朗朗都在這場音樂會裏。
讓我注意到的是,這場音樂會裏沒有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音樂人或者醫生,讓我的感覺就是現在常被提到的一個名詞“去中國”,這個現象令我有些擔心。
陽光把前一天的陰霾趕走了,我書桌窗外的湖水再次湛藍的讓人心醉,在這樣的明媚的時光裏,我想寫點令人擔心的事,便不會太過沉重。就當是天際裏偶爾漂過的一朵白雲,風一吹就散了,不會停留太久。
這次疫情讓我注意到一個人,他的名字叫陳時中,他是中華民國台灣的衛生署署長,幾乎每一天都能看到他出現在媒體麵前忙碌又鎮定的樣子,他講起話來,永遠不溫不火,語調也總是不高不低,他在電視裏一現身,就能給你一種穩定安全的感覺,沒有太多的政治煽動,他甚至告訴大家他對政治不感興趣,當世界被病毒攻陷,台灣卻守住了一方領土,他們沒有總統主席來搶功, 每天都是這個陳時中像一個福爾摩斯一樣的在追蹤每一個蛛絲馬跡,也是憑著這份細致堵截了病毒對寶島的進攻。佩服之餘也聽到有人說隻有台灣可以那麽做,中國不可能,那麽多人!美國不可能,隱私法保護。也許吧,不論如何,那個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陳時中署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陳時中
防疫抗疫確實應該由衛生防疫係統來管,中國的主席和美國的總統,似乎都說在親自指揮,可是傳染病與政治結合在一起,壞處好像更大,而讓該管傳染病的衛生部門來管,主席總統在後麵全力支持,可能更能讓專業知識和技術得到充分的重視和發揮,雖說陳時中並非純傳染病學出身,很多人也拿他牙醫出身說事兒,但是看得出他的醫學知識一點兒都不少,處理傳染病的隔離和追蹤一點都不含糊。
從粉陳時中開始,我順藤摸瓜看了兩個台灣的訪談節目,一個叫“關鍵時刻”,還有一個叫“新聞龍卷風”,前者是台灣東森新聞台製作的節目,由劉寶傑主持,這是該電視台的一個長青節目,開創了台灣“情景式新聞“談話節目的新潮;後者是台灣中天新聞台的一檔政治訪談節目,由氣象主播出身的戴立剛主持。這兩檔節目實際上也是競爭者,收視率一直都是分庭抗禮。節目的形式也接近,都是由主持人開始一個勁爆的話題,然後找幾位節目來賓分別開聊,來賓通常也是那麽幾個熟麵孔,大多也是在資深媒體人、政界人士和學者以及圍繞話題的專業人士的圈子裏。平常的日子裏,這兩檔節目可能會談論新聞事件、社會結構、曆史野史事件和秘密,也討論經濟都市傳奇及太空科學等等。
如今疫情當道,別說他們,即便是美國的媒體如今也是被病毒占去了頭版頭條的版麵,他們更是,幾乎每一檔製作的節目都與疫情相關。他們的節目也上傳Youtube, 故而我在那裏看到,看了幾檔,覺得很能從一個側麵了解一些情況,不過,有一次,先生站住看了兩分鍾,嚷嚷看不慣,既看不慣台灣主持人的主持風格,他稱為“上串下跳”,又看不慣節目來賓們的捕風捉影和引申開涮。可有一次,他也是路過,聽到節目裏在討論中國在新疆趁世界疫情蔓延無人理會,做核武器測試,這是違反世界核武器規定的,這樣的消息也真難為他們竟然摸得一清二楚,再一延伸,就離第三次世界大戰,第二個珍珠港後的空投原子彈事件不遠了,先生很氣憤說台灣這是幸災樂禍,隔岸觀火,恨不得美國和中國開戰,他們得漁翁之利。老實說我有時看這兩個節目也會有此想法,畢竟我們對自己出生的國家是有感情的更有偏袒,但是,台灣作為第三方,這樣的節目中透露的一再的信息都是:中美關係緊張,疫情造成中美兩國進一步的隔閡,乃至到後來七大工業龍頭國家的元首開視頻會議,“去中國”仿佛勢在必行。
這邊在討論疫情上中國的不透明造成歐美的輕敵和淪陷,疫情過後要索賠以及懲處等等,那邊中國大地上卻正在刮起一股“趕走美帝及一切害人蟲”的勁風,真是有一百多年前清末王朝悲劇重演的跡象,而這一切,都能從這兩個訪談節目中看到蛛絲馬跡。
作為一名美國的歸化公民,絕不會希望自己原來的國家和現在的國家開戰,無論從哪個方麵講都不希望,即便這兩個國家在所謂的三觀上相去甚遠,可是,如果那個小小的看不見的病毒導致了一場完全可以避免的戰火,那真是人間的悲劇了。
先生說別聽台灣瞎掰,他們也就是過過嘴癮而已。
可“去中國”這個詞正漸漸成為一種可能的趨勢,而這種趨勢著實令人擔心。
不談一場演唱會的“去中國”,也不談世界七強首腦的視頻會議的“去中國”,就說現在歐美企業都在籌備著的“去中國”(製造),雖說骨頭斷了還連著筋,這些年的中國製造一下子連鍋端掉並非易事,但是,隨著中國國內民粹主義的推波助瀾,隨著越南等國家享受到的漁翁之利,“去中國”不論是製造業還是其它,似乎將會一點點成為現實。
疫情過後,隻希望生活回到從前,不希望骨頭斷了筋肉也全斷,這份擔心是否多餘?
待續
相關文章:
紐約抗役前線的華裔醫生 上 作者:海雲
四月的煉獄...Covid-19橫行之際 作者: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