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與先生一起去看了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是衝著得獎作品去的,而且去的時候還被誤導了一下,先生說是一部講男同的電影。我心裏就嘀咕:怎麽現在奧斯卡成了宣傳同性戀的陣地了呢?之前的《月光》之類的都是,雖說都是很好的片子,可每年來一兩部同片得獎,還是覺得有點too much!
看完卻很被打動!完全不是同片,隻不過裏麵的黑人音樂家是一位同誌,影片裏隻有一個很短的片段涉及到他的同性戀的情節,那便是他與一位白人同誌約會被警察抓起來。
這部影片講的是兩個男人之間的友情。兩個完全現實生活中不搭界甚至有可能敵視的人,一個是有錢、有音樂天分的黑人,一個貧窮生活在紐約布朗克斯區的意大利後裔,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初,那時美國還是個充滿種族歧視的國家,黑人不得進入白種人的餐廳、酒吧、甚至公共衛生間,公共汽車裏都隻能站在車尾一角。而美國的白種人也非人人皆富。那時的意大利裔就是白種人中的最底層,就像今天的東歐人被其他白種人歧視一樣,他們粗俗,滿口髒話,群居在布朗克斯區,就像中國人群居在中國城一樣,說自己的語言吃自己的食物,與主流社會隔絕。
托尼就是那樣一個意大利裔的中年男人,在一家酒吧間裏任保鏢,時值酒吧間要裝修,他暫時失去工作,可不富裕的家庭需要他的薪水開支,他四處打短工,正好有個機會讓他去做一個Dr.的司機,他以為是醫生,找到地址卻是在著名的曼哈頓音樂廳Carnegie hall的樓上,不僅不是醫生甚至不是白種人,而是一個黑人音樂博士兼鋼琴家。他開始拒絕了這個報酬豐厚的工作機會,他是個瞧不起黑人的底層白種人,黑人工人去他家做裝修,他把妻子給工人喝水的玻璃杯扔進垃圾桶裏。可最後迫於生計還是接受了,他需要開車送黑人音樂家從紐約一路南下,到美國南方去演出,這一路上他還要負起保鏢的責任。
隨著路途往南方延伸,這兩個人也在日益相處中加深相互的了解,黑人音樂家教會他用文明的方式來麵對世界而不是僅僅武力,還幫助他一路寫情書給他美麗的妻子.....意大利裔保鏢教會音樂家從吃南方黑人的美食炸雞開始,一點點引導他認識他自己的族群,在影片快結束的後半段,看見隻彈古典音樂的鋼琴家在黑人酒吧裏彈起爵士樂,那種由衷的歡愉和被同類承認的歸宿感,令人感動。
不多劇透,留待大家自己去看。
我隻想談談看完影片我的一點聯想,是有關身份認同的。那個黑人音樂家從小被培養在一個不同於他的絕大多數黑人同胞的環境裏,舉止高雅、鶴立雞群,即便他成功的進入了上流社會,也隻是表像,他為上流社會演出,可那些上層人卻不讓他用他們的廁所,更不讓他與他們一起平等的在餐廳裏吃飯。骨子裏他是被那些欣賞他音樂的白人們瞧不起的,而那些底層的白人和黑人同胞以為他是普通黑鬼一個,卻發現他也不同與他們,他不會罵人,不偷不騙,甚至從沒吃過炸雞,與之相比,托尼覺得自己更像一個黑人。那些在農田裏摘棉花的黑農們,看著西裝革履的同類音樂家,眼裏的表情更是複雜的令人有些害怕,而在路途中住在隻讓黑人住的破舊汽車旅館裏,音樂家無法與招呼他打球的同類一起玩耍,被人噓,隻能起身離開回避。甚至找同性戀性愛伴侶他找的也是白種男人......他始終掙紮在“我是誰”的身份迷惑的漩渦裏!
這令我聯想起我們的下一代ABC們的身份認同。他們從小生長在美國,交美國朋友,吃美國餐,反而會覺得父母的中國是陌生的遙遠的,跟他們沒有什麽關係,甚至主動有意識的劃清界限。可是在外人的眼裏,看見那張亞洲臉,總會有人好奇地問:“你從哪裏來?”
他們挑剔中國人說話聲音太響,吃飯稀裏嘩啦沒有manner,可能與那位黑人音樂家有相似的地方吧?等到被自以為同類的美國人置疑“從哪裏來?”去中國又被人說成是香蕉般的外黃裏白,那就真的像那個音樂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一旦兩頭不靠,那是一種什麽感覺?漂浮沒有根基的感覺吧!那種感覺一定不好,所以被白人司機說中軟肋的音樂家氣衝衝地下了汽車,發了瘋似的自己一個人往前走。
今天看這部影片,對裏麵的有些情節比如公然歧視黑人的種種,會覺得不可思議!可要知道那都是真實存在過的,即便今天表麵上看我們各種族在美國都是平等的,其實歧視從來沒完全消失,也不可能完全消失。我們中國人被別人歧視也喜歡歧視別人,記得我就聽不少華裔孩子說華人父母是最喜歡宗族歧視的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話就是:以後長大了,誰都可以找(戀愛對象),就是不能找黑人!似乎我們比黑人高貴多少似的,真是自以為是得很呢。
影片裏有很多小細節都充滿了象征性,比如那塊托尼“撿”的綠色石頭,既有撿來的幸運又有偷來的快樂之意。
還要提一提演托尼的演員Viggo Mortensen,我差點沒認出他來,為了演這部電影,他增肥至少二十磅,那個巨大的肥肚腩,嚇死寶寶了!要知道他年輕時可是帥哥一枚,曾經他演的阿米氏帥哥讓我想入非非一直想寫一個阿米氏帥哥和中國女孩子的愛情故事呢!今年六十歲的他把一個意大利裔的小混混演的活靈活現的,那種粗俗、油膩卻不乏良善和仗義的中年男人,讓他演繹的淋漓盡致。我為他沒能拿到獎項叫屈。
如今有點矯枉過正了,似乎黑白配,總是黑占便宜,演音樂家的Ali拿獎拿到手軟,他演的也好,可一部最佳影片,也不是一個好演員演的呀,更何況我覺得Viggo的戲更多一點呢,也可以說是男一號,沒有最佳男一號,何來最佳影片!
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有人不喜歡這部影片得獎,尤其是一些黑人藝術家們,他們覺得有些老套,總把黑人描寫的髒亂差的,可是話說回來,黑人中有傑出者,出了個美國總統是事實,但不可否認總體還是需要改進,哈林區也依然存在著。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都是不理智的。
無論如何,我喜歡這部影片,它不僅從人性上打動我,還能帶動我們了解美國的地理和曆史,更促使我思考很多人生相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