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別人向我推薦這部電視劇的,我開始看的時候,已播放了一大半了,雖說看了有想法,也馬上就寫出來的(見下一、二),但也提起了我的興趣,加入了追劇大軍,我還真是第一次實時地追一部中國電視連續劇,說起來這可是我以前最不屑的,這麽看,這部劇確實夠吸引人。我把看劇期間寫的幾篇微信短評文整理一下,再加上我看完整劇後的一些看法,都放進這篇文章裏。
一。 從中國電視劇《都挺好》看國人願意看到的海外華人精英的慘狀的心態
一位朋友提到這部電視劇,說描寫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刻畫的很深刻。我正好想放鬆一下自己,找來看了十幾集,還沒播完。就這麽十幾集談感想似乎不全麵,就算淺談吧!人性刻畫上還真有不錯的地方,比如那家長子的心態,就讓我頻頻點頭呢,正好科學家下班回來,我就對他說他也應該看看,因為我有時能看到他的“嘴臉”呢!中國式的好兒子似乎總是在父母與自己的妻兒之間舍棄自己的小家來贏得“孝子”的尊稱。這個話題,慢慢再聊。
先說說我看了覺得特別可笑也特別失真的那個矽穀精英的慘況!那個大哥清華畢業,又去了史丹福大學讀研究生,在矽穀工作十幾年,這樣的高材生年薪不過九萬而已,要知道矽穀的貧困線就要七萬多美金了,這哥兒們幹了十幾年IT,一年才掙九萬,住的房子看上去卻是超過百萬的獨立屋,也不知他怎麽買得起的?最搞笑的是他被裁員,找不到工作,老婆讓他去找送披薩外賣的工作,我看到這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因為在吃飯,兒子問笑什麽,我就說了這個情節,在矽穀出生長大的兒子也哈哈大笑,說中國電視劇怎麽這樣?堂堂史丹福大學畢業生會找不到工作?還有更搞笑的,找不到工作賴在家裏的大哥,在國內一私人企業銷售經理的妹妹一個電話之後,就搞定了他在矽穀一家大企業的新工作,薪水還漲了三分之一到了十二萬美金,這中國妹妹也太神通廣大了吧?!雖說美國公司裏有推薦人獎勵製,可還真沒見過哪個中國企業裏的銷售經理能指揮矽穀的人事決定的。想當年我們進任何一家正規的矽穀高科技公司,不都是要過五關斬六將的,一輪一輪的interview, 豈是一個人可以說了算的?!
在中國的影視劇中,似乎當年我們這一代留學出來的人,即便貴為矽穀精英,如今也必須被寫成loser,似乎這樣國內人心裏才平衡!想想可能嗎?二哥那樣花錢讀二本的人也在國內混的薪水不低名牌滿身,堂堂清華和史丹福的畢業生卻灰頭土臉連工作都找不到!反正隻要鏡頭一掃到國內,那基本上都是明晃晃的高檔品,鏡頭一掃到美國華人,那就立馬變成中低檔的布置和品位,這樣是平衡了如今國內不少人的心理,可是一個影視作品總是遵循這樣的套路,不僅失真,而且明顯帶著有色眼鏡,令人看了不的不說:也就是國內人寫海外華人!不貶低一下,大概難受。
二。都挺好,就是海華不好
吐槽歸吐槽,還是身不由己加入了追劇大軍。又連著看了好幾集,還有個結尾幾集沒看到,卻讀了篇影評,說三十年前,海華是丁潔瓊,今天,海華成了蘇明哲了!看得我笑出聲來。丁潔瓊是當麵手抄本小說出名的《第二次握手》裏的海外華人形象。蘇明哲則是現在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裏的海外華人。
我看劇開始也對蘇明哲矽穀精英loser的形象提出質疑,硬要把海華精英塑造成如此的失敗者,來襯托“厲害了,我的國”,有愚弄之嫌,更有迎合厲害國人的洋洋自得的心理之說。
電視劇還沒播完,大家都很關注,我也承認裏麵人性的刻畫很生動,真是一切都很好,唯有海華不好。
再說點劇外的感想:
以前在矽穀,沒有機會接觸在海外的中層以下的華人,身邊都是海外精英,雖說每家也都有每家的瑣碎事兒,也見人鬧離婚,也見人海歸,也見人吵吵鬧鬧,也見人被炒魷魚失業,但真沒見到蘇明哲這樣的人!從矽穀搬到美東,接觸了各個層次的華人,尤其是有一段我做中英口譯,接觸到了不少底層華人,這些人為了奔前程來到美利堅,沒接受過西方高等教育,心裏隻有錢,卻往往被錢所困,日子過得就不那麽容易。我為警察局裏自曝被強奸的華女翻譯過,為教育署裏想領出被美國家庭監護的小女孩去看殺人犯的母親的外祖母翻譯過,也為很多不會講英文的華人翻譯過,他們很多身處底層,辛苦打工賺的錢寄回國給家人,自己頂著一個海外華人的帽子繼續辛苦,這樣的華人可能更接近蘇明哲那樣的打腫臉充胖子的失敗者!其實,每個群體,海華也好,美國的猶太人、意大利裔也罷,都有高中低的層次,中國當然也更是如此,可硬要以一個群體的高層來與另一個群體的底層來相比,那是美國人說的蘋果比橘子,不是一回事兒!
我近年常回國,也常看到這種趨勢!國人說起國內大城市的飛漲房價,那個自豪!最愛說的就是“我們這裏一棟房在你們美國可以買帶花園的別墅了!”我往往哈哈一笑,不想讓人家失望就也符合說一聲是,心裏想著真是太多人喜歡用蘋果比橘子啊!
前兩天在拉斯維加斯遇見一位故友,他說起在中國一個小城市買了棟房子,因為房價便宜,我都驚訝中國還有那麽便宜的房價,似乎所有人都在說幾萬一平米的價格呢!可見便宜的地方房價是不會出現在國人的嘴巴裏的,他們愛拿上海北京的房價跟美國偏遠地區的比如德州、佛州的房價相比,其實北京上海的房價應該與紐約舊金山的房價相比,那也占不到什麽便宜了,更沒有青菜蘿卜的撇嘴可能了!
剛從中國回來的女兒對中國的評價,還算中肯,她說確實有些地方看上去(注意是看上去)不亞於西方世界了,但是要她長久住在那裏,她還是搖頭。她不是物質的金錢主義者,貧窮學生一個,可她看中的藝術,在中國普遍不被重視,紋身館裏的人告訴她不需要學藝術懂藝術就可以做紋身師,似乎隻要對賺錢感興趣就行了,她對此深惡痛絕!
也是不久前我遇見的故友,原是藝術家,練就那一身的本領耗費了他們的整個童年和少年以及部分的青春年華,可是美國幾十年的移民生涯也把當年的藝術本領全部丟棄了,我看了覺得可惜,即便年華流逝,如果我們都能保持初心,保留對藝術的那份愛心,即使歲月無情,我們追求藝術和生活之美的心會讓我們的生命顯得與眾不同且更有光彩和意義!那隻有真正愛藝術和生活的人才能做到,才可能有的境界。
一個人的境界往往取決於他本身的修為以及他周圍的環境,一部電視劇的境界也如此,如果隻是想迎合“厲害的國”的品味,就很難彰顯生活的真實性,必然會有瑕疵。
三。人性刻畫深刻,電視劇都挺好,唯有海外華人刻畫失敗
終於追完了!《都挺好》電視劇算是我完整看完的不多的中國電視連續劇中的一部,很久沒這麽追劇了。光從這點看,這部電視劇就有成功的地方。
我想最成功的地方,除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還有就是我們要學會原諒,或者說和解。記得我寫長篇小說《放手》時,就是圍繞著這個主題,對於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傷害,我們常常忘不掉,容易戴著枷鎖前行,這種傷害在我們刻意遠離之後,人到中年之際會突如其來的爆發,再一次對自己的新生家庭和人生造成二度傷害,而這個時候,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選擇原諒,並不是隻原諒傷害我們的人,像影視劇中,那個重男輕女的母親已經去世了,原諒或者不原諒一個死去的人,意義對那個人都不大,可是對於活著的人卻是意義重大,所以,我們實際上是學習讓自己放下。我當年寫小說《放手》也是寫的一個被原生家庭中的父親傷害至深的女子,帶著那種傷痛走進自己的婚姻家庭中,造成夫妻間的隔閡最終導致了婚姻的破碎。所以,所謂的放手是對自己那種糾纏不散的怨恨放手,正如這部劇中的結尾,蘇明玉站在老宅門口,恍惚中仿佛看到昔日的母親疼愛幼小的自己的幻像。我們都無法改變過去,可是我們可以選擇今天如何去想,選擇放下過往的傷痛,選擇記住那些美好的記憶。
劇中,兄妹的和解過於急促,現實生活中,存積那麽多年的積怨,不大可能在短時間裏一兩件事情就能化解。父女的和解我倒覺得比較合清理,畢竟,父女之情有根基,兄妹之傷卻是成年累月,太深久了。但影視劇的長度也有限吧,加上藝術作品來自生活卻往往高於生活,所以,我也能理解劇情的安排。
隻是,對於蘇明玉形象的塑造,太過於依賴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一個高管白領,充其量還是屬於打工的,把她說的似乎對於金錢多到對任何事都無所謂的地步,也是迎合了國內一些人對於白領的幻想和如今揚眉吐氣的“有錢”之驕傲,有人看完劇算蘇明玉的身價,說已上億,雖說有高級打工仔所謂的金領成富翁的事情,但是這樣的神話現實生活中有幾多?一個大學畢業不過十幾年的女子,官至銷售總經理而已,還是做機械的傳統公司,身價上億?更像是個傳說罷了!就像國內有人口氣常常很大,一張嘴就是幾個億,這樣的人要他掏出幾十萬甚至幾萬可能都比登天還難!可人家就是喜歡以億而論事。
蘇明成的二哥形象,我倒認為是最現實的,媽寶男在中國很有代表性,啃老也很普遍,隻是他那個媳婦被塑造的太好,不大符合人性。蘇明哲這位大哥,我是怎麽看怎麽都是豬八戒的嘴臉(演員演過豬八戒),沒有一點點海外精英的樣子,連影子都沒有。打腫臉充胖子隻是長子的自尊心在作祟,劇中一到有老大有關海華的片段,我就忍不住要吐糟,比如,老大媳婦也算老留吧,竟然是矽穀公司的前台,沒搞錯啊,哪個老留不是一身本領,至於要去做前台嗎?美國不缺英文流利土生土長沒有大學文憑的年青人做前台。這種基本的薪金很低的工作如何需要一個英文講的不咋地的老留來做!還有她的美國老板訓斥她的態度,惡劣到讓我覺得那該是發生在中國的公司裏吧?更何況矽穀的公司大部分沒有準確的上班時間,早到早走,晚到晚走,有些工程師,中午才到,半夜才走,沒人會說。我做“領導”那會兒,下屬不同尋常的晚到,一般都會關心的詢問是否家中有什麽事,最基本的領導情商啊!哪有那樣訓孫子樣的訓屬下的?那在中國大概司空見慣吧?還有那大嫂吃麵包,一看就是國內人吃的樣子,不烤不塗任何東東,就那麽拿著一塊白麵包往嘴裏送......很多細節上一看就不是國外,都是國內的人以自己的心態來揣摩的海外。還有說國外中國菜貴,海外華人都在家自己燒飯等等,看了我真是不曉得說啥好?中國菜貴是在歐洲吧?美國的餐館,中餐館比西餐館那是便宜多了,矽穀的高薪華裔工程師們不說經常,至少每周都會下館子的吧!你看看矽穀開的那些各式中餐館從粵菜川菜上海菜到台灣菜,應有盡有,就知道那裏的華人最不少吃的就是中餐館。估計編劇和導演可能矽穀都沒去過,所以一看到描寫國外的,就真忍不住啊,包括大哥住的那棟房子,紅磚房,要知道美國西部磚房很少,尤其矽穀,地震啊,美國東部才磚房遍地。太多國內人看國外的錯誤景象了!
但是,整部劇還是吸引我看完了。除了有關兄妹和父母子女間的愛恨情仇描寫的精彩,還就是我前麵提到的人性描寫很觸動人心。最後一集,倪大紅和姚晨演的真好,尤其那一段搶習題書,把老父親幾十年前的愧疚和女兒的徹底原諒都演繹得完美無缺,令人潸然淚下!
再有就是職場描寫也讓人哭笑不得,好像總要上演宮鬥劇才算職場鬥爭,我寫劇本那會兒,也為了要我寫出這種宮鬥效果我覺得不現實有過不同意見。可真心講,我在矽穀的二十年職場,還真沒見到那樣的職場爭鬥!國內幾乎所有的職場戲,不加點間諜之內的就沒戲了,可是現實生活中的職場,哪有那麽多間諜?跳槽會有,競爭會有,踩著別人肩膀往上爬的也會有,拍馬屁的更不少見,但是,非要把職場弄得像個諜戰戰場一般,也就是中國的影視劇了!還有,一個公司的老總就像一個皇帝,裝病裝弱智,看別人鬥個你死我活,才出來收拾殘局,還往往都是妻子家的人拆牆腳,活生生就是過去帝王皇親國戚家的內鬥,哪裏還有現代企業管理的作風呢?這樣的老總首先人品就有問題,怪不得每個職場都弄得像宮廷劇裏的宮鬥不停。而好不容易做到集團總經理的三四十歲的女子有幾個?這個女子為了一個患老年癡呆症的老父親就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真的也就是電視劇了!又回到中國人的孝道第一中,兜兜轉轉還是回到起點。到底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啊!
看到不少評論說,如果蘇明玉沒有那麽多的錢,這個家庭的結局就會更慘,似乎錢左右了一切包括親情,很可悲啊,這種看法,也代表了當今中國民眾的價值觀吧!但這與影視劇所傳達的那種動則幾十萬上百萬都不算一回事的蘇明玉的氣派和“豪”,是不是如出一轍呢?更有不少女性錚錚有詞地說女人就得有錢,才底氣足。一切歸到錢字,就是今天中國社會的價值觀。
總而言之,電視劇深入挖掘了一些人性,尤其在以往都是以宣傳子女孝道和傳統慈愛父母的中國,反其道而行之刻畫了一個惡母和一個作父,並展示了深受其害的下一代的傷痛,這點算是勇敢而為,可最終還是把所有的“惡人”都洗白了。也是,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卻是以情維係的,隻有這樣,才能達到一個影視作品的教育意義吧。雖說對海外華人的描寫令人忍不住覺得可笑,忍不住吐槽一堆,也從某個側麵反應了國內人的某些心態,但是不影響整部戲想表達的中心思想,這是值得肯定的。
希望中國的影視作品會越來越好,不僅描寫中國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形象生動,也能在順帶描寫海外華人時,實事求是,不偏頗不戴有色眼鏡,創作出真正值得流傳下去的經典之作。
這部戲本來是國內近年來難得的一部貌似不帶政治說教,基本上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社會近年來的現狀的作品,值得肯定;但還是逃不了黑美國,黑海外華人的可笑的自大狂心態。
不傻的都知道一個清華本科,斯坦福研究的IT工程師在矽穀想大富大貴不容易,但是找一份工作會那麽困難,騙鬼呢?
現在又出了這個劇,狠狠的show了一把中國富,把老留老中狠狠奚落一番。都是華人自己奚落自己,自己折騰自己!
國內中產如今相對美國中產的區別是手裏活錢很多,認識的人或者家人朋友中一般手上總有兩三百萬人民幣的隨時可以動用的錢,而國內投資渠道不多,因此多是買房子,北京中產家庭有不少於兩套房子,如果算上外地的就更多了。北京規定一家最多隻能買三套房子,這對一些中產已經屬於不爽的事情了(至少國內的親戚),因為經濟能力可以買三套以上的房子(當然不是在最hot的區)。
而這裏說的中產,不過就是四五十歲左右的教授或者律師或者白領一類的,一家人年收入在百萬左右,這在北京屬於不算高的(因為這是兩個人的收入)。
中美花錢重點不太一樣,國內人用在服務業上的錢相對遠比美國低,絕對就更低,比如保險。這大概是國內人比較追求名牌的原因之一,因為活錢多,而且也是第一代就相對富裕的概念,沒有多少投資觀念,或者投資渠道有限。
在北京朋友之間互相拆解十萬屬於小意思,考慮到美國人有57%的存款不到一千美元,區別還是很大的。
過去沒注意過錢的事情,如今嶽母病重(這種病在美國已經沒有醫院會給治了),在保險負責70%的情況下自己也花了120萬了,還不需要我們貼錢,感到驚奇。後來才知道這些錢在一個大學退休教授不算小錢,但也不是付不起的概念,因為這還僅僅是存款的概念。
讓美國一個退休文科教授拿出三十萬美元現款治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
僅僅兩年,國內變化非常大,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