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每天清晨,伴著一杯咖啡的香氣,我沉浸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世界裏…… 寫作的人最大的心願之一便是有人讀並喜歡自己的文字。
所以,我也常常幻想,這個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每天清晨,有個人坐在柔和的晨光裏,翻著一本值得讀的書,那書裏有我的文字。
自創立海外文軒以來,我們已經出過不少書了,有海外生活隨筆集,有子女教育文集,有中短篇小說集,很多是從市場角度去考慮的,因為出版社需要賺錢,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配合,比如中國人都重視子女教育,我們文軒的作家(者)們大多也是為人父母者,總結一下自己的教育子女的心得,教育集便出來了,還一出兩本,雜誌也出了兩期,應該沒有讓出版社虧本吧,也同時為我們自己的網站籌集了一起運營的經費。
但作為一個純文學組織的領頭人,我還是一直希望能出一本純文學的書,不去管市場,不去管經濟效益,隻管把這本書做的盡善盡美,讓讀者讀起來有一種美的享受。於是,三年前,我與文軒的雨林商議出一本純文學的集子,集子主要收錄了散文和詩,要有景有情,並配以美麗的符合詩文的攝影作品,雨林找了她的同學,一位攝影愛好者,加上我們文軒裏的攝影發燒友,我們開始收集詩文,一時間,投稿者不少,詩歌中有現代詩更有韻律詩和古詩詞體,散文和散文詩也基本上都符合我們的審美要求,編輯中我們加入了文軒的野櫻和林靜,野櫻審核散文,林靜審核韻律詩,加上雨林的盡心盡力,這本集子終於編輯成功。
到了找出版環節,卡殼了。一本純文學的集子,找了幾家國內的出版社,都說“對不起,出不了”。與四十位左右的作者商議,接下去怎麽辦?這麽好的一本集子,凝聚了我們編輯團隊的心血,壓入箱底太可惜了,咱們自己出吧?人多自然意見也多,大家意見不一,我當時忙著自己的寫作和小說的出版,加上孩子要升大學的忙碌,也是覺得精力不夠,所以在征求意見的時候說名如果有半數以上同意自己出,我們就找出版社運作這件事,後來在差一票的情況下,把這本集子放在將來的日程裏,我也舒了口氣,忙我的小說和孩子去了。心裏有些歉疚,總覺得幾位編輯付出的心血一時是見不到成果了。
時間走到2017年,文軒的老秘春陽在海外文軒成功舉辦首屆文學會後,提醒我這本集子的存在,在舉辦文學會的同時,我也見識了幾位文軒作協骨幹的熱情和能力,於是,把這本集子交給了百草園、春陽和夏嫿,之所以交給一個完全新的編輯團隊,不是老編輯團隊不稱職,而是想借著一股新的動力,把這件事完成,加上老一波編輯們有的在環遊世界,有的忙於工作,不一定再有時間來炒這個冷飯,這三位新的編輯,在文學會上都展露了他們對文學的熱情和對文軒的關愛,現在回頭看,這樣的決定也是對的。
百草園從雨林手中接過接力棒,飛步向前,春陽和夏嫿都積極配合,這個過稱也是繁瑣和費時間的,他們需要拿掉不願自己出這本集子的作者,再添補新的作者的作品,鑒於散文的多樣性,我們不僅保留了情景散文,還增加了人情散文,並把這本集子分成兩大部分:散文和詩歌。這本集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一篇散文和詩歌都配有與文字相符的攝影圖片。配圖片對我們也是一種美的享受的過程,隻是出版時增加出來的成本讓我們有點猶豫,可最後還是本著文學審美的標準,咬牙決定不惜成本,一定要把這本集中了眾多編輯和作者的心血的純文學的書,以最美的麵貌呈現出來,也很慶幸適逢有美國南方出版社可以助我們完成這個心願,同時也不讓他們為我們對文學的執著而買單,更謝謝三十幾位作者,這幾年的耐心與一如既往的對文學的摯愛和堅持,沒有他們,就沒有這本集子的最終誕生。
讓我們都留有這樣一本純文學的書,都留有一顆純文學的心,在每一天的清晨,可以捧一杯香噴噴的咖啡,讀著這樣賞心悅目的詩文。
我想以王惟一《西江月》中的詩詞與大家一起共勉並結束這篇序言:“學道須當猛烈,始終確守初心,纖毫物欲不相侵。”
海雲寫於2018年4月26日
美國新澤西山湖鎮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