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推薦一部今年奧斯卡提名的最佳好萊塢電影《Lady Bird》。目前全美電影院正在放映。
這部電影打動我的地方很多,我說幾點最深刻的。
電影開場,一對生活在加州沙加緬度的母女在汽車裏,媽媽是醫護工作者,女兒是高中生,媽媽一邊開著車一邊喋喋不休勸即將申請大學的女兒現實點進社區大學就好,女兒也在自說自話,兩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直到女兒忍無可忍,一扭車門,從疾駛的汽車裏將自己甩了出去,媽媽大叫,作為觀眾的我也驚得大叫......
母女倆
這樣的畫麵其實對於家有叛逆青少年的並不陌生,當父母與子女在溝通上有了阻礙,往往就是這樣,雙方各執一詞各有思路,誰也說服不了誰,青少年不考慮後果的衝動也是栩栩如生地被表現出來。
好在無大礙,這個叫Lady Bird(我直譯為女士鳥,英文也有瓢蟲和雌鳥的意思)女士鳥的女孩子隻不過擦破了胳膊而已。故事繼續,Lady Bird是她自己給自己起的名字,並要求所有人都這麽稱呼她。她與她的胖女友一起參加了學校的劇社,在那裏看到一個讓她動心的男孩,他倆認識並談起了來戀愛,那個男孩子卻不願碰她說是尊重她,她卻在一次不願排女廁所長隊而闖進男廁所時,撞見男孩子與另一個男生在接吻。從與同性戀男友的失戀中走出來,她在一家咖啡館裏打工,又看見一個英俊的男同學,她主動出擊又開始了另一段戀愛,男孩子告訴她他也是處子,她於是決定與他一起把雙方的初夜相互貢獻,誰知道性愛之後,男生卻告訴她她已是他第五六個上過床的女朋友了,她非常氣憤。可還是決定兩人一起參加高中畢業的舞會。
舞會當晚,小男友開車來接,上了車卻不願去舞會想另外自己玩,她堅持要男友送她到她曾經最要好的朋女友家,兩個女朋友一起去了舞會。
女孩的兩任男友
這些少男少女的愛情和友情的變幻,十分貼近現實,讓我想起我的一對子女高中時期曾經有的興奮和沮喪,那個年齡的孩子,都把友情看得很重,而最初被當成海誓山盟的初戀,往往都是無疾或者說有小疾便終了。
還有一點深刻處是關於申請大學,她母親雖是醫護工作者,父親卻常年在抑鬱症中掙紮,工作也找不到,家裏經濟情況堪憂。所以她媽媽才勸女兒進社區大學,可省錢,估計媽媽對女兒也不是太樂觀。女孩子自己卻偷偷申請了紐約的哥倫比亞常春藤大學,並央求父親瞞著母親填寫了家庭經濟情況表以申請大學的獎助學金,她首先被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錄取,全家舉杯慶賀,卻被經過的前男友問及紐約大學把她放在候選生的事情的進展,母親才知道女兒與丈夫的瞞天過海......
Lady Bird堅持去紐約讀大學,送機的母親讓父親陪女兒進去,自己冷漠開車轉圈說可省機車停車費,轉了兩圈卻忍不住重回機場,衝進大廳想再看一眼女兒,女兒卻已經上了飛機,摟住妻子的丈夫安慰太太:女兒放假很快就會回來的,母親潸然淚下......
這個場景也讓我眼熱,強勢的家長,這裏是母親,大多如此,英文說是strong minded, 往往這種性格上的強勢是會遺傳的,所以這位強勢的母親的女兒也是太有主見,自己想要的一定爭取,兩股強勢遇到一起,就像冷熱氣流相遇,必將造成雨雪風暴。
記得我年輕讀大學時,在Las Vegas,曾經遇到一對華人母女,女兒嫁給了一位美國大兵哥,媽媽從中國來探親,母女倆幾乎天天吵架,大兵哥聽不懂也不明白為啥母女見了麵像仇人,分開時卻又互相想念,拉我做調解,年輕的我還真沒有那個本事,這種強勢的爭吵,往往隻能靠雙方的自省才能解決問題。那位女兒就對母親大喊:你知道我為什麽像你說的這麽蠻不講理,因為我是你女兒,你一直就是這樣!我當時把她這句話翻給美國大兵哥聽,大兵哥哭笑不得。
去了大學的Lady Bird,參加大學的舞會,酒精中毒被送醫,從醫院出來的她仿佛從一場夢裏醒來,對別人說她的名字叫克裏斯汀(她的原名), 並給家裏打電話留言說:媽媽,我愛你!
故事說的是平常生活裏我們都能感同身受的平常事,卻令觀眾心有戚戚,更讓人對青少年的一些異常的衝動行為有一種寬容的角度去審視,對家有強勢家長的家庭也是一種很好的提醒,怎樣適度運用自有主張卻又能尊重他人的意見,怎樣尊重漸漸成長成人的孩子們的意誌,也是為人父母的一個必修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