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薩布蘭卡
終於到了這次旅行最想去的地方-卡薩布蘭卡,旅行團裏的大多數人都很興奮,幾個美國女人在一起就在談那部聞名世界的老電影,我也是腦中不斷湧現出英格麗褒曼那張美麗絕倫的臉。說來旅行社也奇怪,在卡薩布蘭庫的行程安排的最緊,大家都覺得時間不夠,莫哈默德說卡薩布蘭卡的住宿實在太貴了,遊客如此,本地居民也是如此,人多車多,所以交通也容易堵塞,車上的老美們三急,最後就在一家基督教堂外停了一下,讓大家方便,據說基督教徒大多是居住在摩洛哥的外國人,隻占人口的百分之一。
很多在卡薩布蘭卡的上班族,住不起城裏,隻好住在郊外,每天通勤掙口糧,聽著跟紐約有得一比。
卡薩布蘭卡除去那部好萊塢電影做的神秘麵紗,她確實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也是非洲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市區人口有三百多萬,如果包括城郊人口就快七百萬了。這座城市以前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影響很深,後來又成為法殖地,法語在這裏盛行,二戰中因為英美的侵入,也或多或少受點影響,感覺就是在這裏講英文,懂的人比摩洛哥任何城市都多,大街上的商店招牌也開始有英法同文的了。
在車上,莫哈默德讓大家品嚐摩洛哥甜點
戒備森嚴的皇宮
美國領事館
看到的唯一一座基督教堂,我們一車美國人因為市區堵車,在這個教堂停車場停下,讓大家去教堂的衛生間方便一下。
大街上英俊的賣糖餅的阿拉伯小夥子
摩洛哥國王
卡薩布蘭卡雖不是摩洛哥的首都,但摩洛哥的國王卻住在城裏。
年輕的國王還是挺帥的,黑頭發,眼睛不算太大,猛一看還真有點東方男人的樣子,難怪老公把國王說成中國男人。國王今年五十多了,發福了,絡腮胡子一留,就大叔了,有點豬頭山了,也完全不再像中國大叔了,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阿拉伯大叔了。
說來國王特逗,據說他經常在下午的時候自己跑出皇宮,他目前住在卡薩布蘭卡的皇宮(圖二),瞧那高牆深院,還有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絕對是沒有自由可言的。可他就是喜歡一聲不響,偷偷跑出去遛彎。有一次,他開了一輛迷你汽車,在大街上與我們的全陪眼睛對眼睛,莫哈默德不敢相信大街上竟然碰到國王,就舉起手,不確定該怎麽做,國王微笑著對他揮揮手,滋溜一下就開車走了,可憐莫哈默德還沒回過神來,皇宮裏的一對士兵跑來問他有沒有看見國王陛下,他這才確定剛才對自己招手的就是國王他老人家。聽得我樂的,換了是我,我也愛這麽做,讓別人亂一下,自己偷著樂,多好玩啊!老公聽我這麽說,評論道這點我還真像這國王,常令他像熱鍋上的螞蟻,哈哈哈,這就對了!
不過,我還是對國王深表同情,不自由,活著有啥意思?
待去參觀卡薩布蘭卡的清真寺,這個花費了八億美金建成的寺廟,三分之一的費用是由國王自己掏腰包,剩下的是舉國民眾自由捐款的。國王的財力可見一斑!不由得感歎:國王夠慷慨!雖說摩洛哥國王沒有實權,國家的管理都是總理在掌舵,可不管事卻有足夠的錢花,這點也省心,我也喜歡哈。
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
電影《卡薩布蘭卡》把這座城市罩上了一層浪漫色彩,進了卡莎布蘭卡市區,卻有點令人所望,城市很老舊,髒亂差三個字就是第一印象,交通堵塞的很厲害,我們的車子在車河裏塞了一個多小時才來到海邊大道,在那裏找了家餐館吃了午飯,團裏一大半人留在海邊閑逛沙灘,另一小半人來到海灘北邊參觀這個世界級的穆斯林寺廟。
海邊
海邊午餐
這座清真寺建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曆時六年時間,耗資八億美金,三分之一來源於摩洛哥國王的私人捐獻、另外的三分之二來自摩洛哥全體民眾的捐獻。
寺廟收門票一百二十盾,大約十四塊美金,寺廟派了一個英文講解員,領著我們一大幫歐美遊客走進廟宇,裏麵令人感覺恢弘精致,木質的天花板可以打開來讓陽光徹底透進來,幾百盞美輪美奐的吊燈和大理石的地麵,地麵還是可以被加熱的,大紅地毯鋪的走道,令人光腳走在上麵很是舒適。
進大門前每人拿一個袋袋,脫下鞋子放在袋裏自己拎著。
莫斯林的神廟英文叫mosque,莫斯林教徒敬拜向著東方,廟前沒有十字架或者聖母瑪利亞或者菩薩之類的神,隻有一個壁龕niche 指示方向。虔誠的穆斯林教徒一天五次敬拜,一早起身就要拜,吃過早飯又要拜,日到正午再拜拜,太陽落山前第四拜,晚間第五百拜。到廟裏拜,男女是分開的,這個廟男士在樓下拜,女士在樓上拜,男女互不見。
廟的底樓是一層幾十個蓮花水池,供教徒洗手洗腳用,拜神之前教徒們都會用水池裏的水洗幹淨手腳和臉,才上樓去拜拜。
我們團裏的大部分老美都沒去清真寺參觀,晚上我們與幾個約好一起去尼克咖啡館(電影裏的主要場景點)吃晚餐的團友又經過這裏,司機特地停車讓我們見識一下廟宇的夜景,白天不願進的美國人倒也隨著我們一路走到廟的大門前,我好奇的問她們為何白天不來看看?其中兩個美國女人告訴我她們都去過土耳其,在那裏看過清真寺的裏麵了,就沒來。理由是有了,隻是不夠充分吧!我對伊斯蘭教也是一知半解,雖說可能也有看法,但不妨礙我欣賞一下精美的建築和認識當地的文化。摩洛哥的這座神廟與第一第二大的穆斯林神廟不大一樣,主要其風格帶著明顯的北非摩洛哥特有的建築風格,世界第一第二大的穆斯林清真寺都在沙地阿拉伯。杜邦之旅也在我的行程上。
下圖我們的清真寺英文講解員,阿拉伯女子,受過西方的教育,並沒有戴頭巾。不過,她的英文帶著很重的卷舌音,聽得我耳朵都卷了!
這張是一名華裔女子,在外麵衣著正常,進寺前,尊重他人習俗,自己裹頭巾,進清真寺參觀。
下圖是進清真寺的歐美遊客,綠色的袋子就是用來裝鞋子的
最後一張是在清真寺門口遇見的遮得嚴嚴的穆斯林女子
待續
卡薩布蘭卡
終於到了這次旅行最想去的地方-卡薩布蘭卡,旅行團裏的大多數人都很興奮,幾個美國女人在一起就在談那部聞名世界的老電影,我也是腦中不斷湧現出英格麗褒曼那張美麗絕倫的臉。說來旅行社也奇怪,在卡薩布蘭庫的行程安排的最緊,大家都覺得時間不夠,莫哈默德說卡薩布蘭卡的住宿實在太貴了,遊客如此,本地居民也是如此,人多車多,所以交通也容易堵塞,車上的老美們三急,最後就在一家基督教堂外停了一下,讓大家方便,據說基督教徒大多是居住在摩洛哥的外國人,隻占人口的百分之一。
很多在卡薩布蘭卡的上班族,住不起城裏,隻好住在郊外,每天通勤掙口糧,聽著跟紐約有得一比。
卡薩布蘭卡除去那部好萊塢電影做的神秘麵紗,她確實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也是非洲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市區人口有三百多萬,如果包括城郊人口就快七百萬了。這座城市以前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影響很深,後來又成為法殖地,法語在這裏盛行,二戰中因為英美的侵入,也或多或少受點影響,感覺就是在這裏講英文,懂的人比摩洛哥任何城市都多,大街上的商店招牌也開始有英法同文的了。
在車上,莫哈默德讓大家品嚐摩洛哥甜點
戒備森嚴的皇宮
美國領事館
看到的唯一一座基督教堂,我們一車美國人因為市區堵車,在這個教堂停車場停下,讓大家去教堂的衛生間方便一下。
大街上英俊的賣糖餅的阿拉伯小夥子
摩洛哥國王
卡薩布蘭卡雖不是摩洛哥的首都,但摩洛哥的國王卻住在城裏。
年輕的國王還是挺帥的,黑頭發,眼睛不算太大,猛一看還真有點東方男人的樣子,難怪老公把國王說成中國男人。國王今年五十多了,發福了,絡腮胡子一留,就大叔了,有點豬頭山了,也完全不再像中國大叔了,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阿拉伯大叔了。
說來國王特逗,據說他經常在下午的時候自己跑出皇宮,他目前住在卡薩布蘭卡的皇宮(圖二),瞧那高牆深院,還有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絕對是沒有自由可言的。可他就是喜歡一聲不響,偷偷跑出去遛彎。有一次,他開了一輛迷你汽車,在大街上與我們的全陪眼睛對眼睛,莫哈默德不敢相信大街上竟然碰到國王,就舉起手,不確定該怎麽做,國王微笑著對他揮揮手,滋溜一下就開車走了,可憐莫哈默德還沒回過神來,皇宮裏的一對士兵跑來問他有沒有看見國王陛下,他這才確定剛才對自己招手的就是國王他老人家。聽得我樂的,換了是我,我也愛這麽做,讓別人亂一下,自己偷著樂,多好玩啊!老公聽我這麽說,評論道這點我還真像這國王,常令他像熱鍋上的螞蟻,哈哈哈,這就對了!
不過,我還是對國王深表同情,不自由,活著有啥意思?
待去參觀卡薩布蘭卡的清真寺,這個花費了八億美金建成的寺廟,三分之一的費用是由國王自己掏腰包,剩下的是舉國民眾自由捐款的。國王的財力可見一斑!不由得感歎:國王夠慷慨!雖說摩洛哥國王沒有實權,國家的管理都是總理在掌舵,可不管事卻有足夠的錢花,這點也省心,我也喜歡哈。
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
這座清真寺建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曆時六年時間,耗資八億美金,三分之一來源於摩洛哥國王的私人捐獻、另外的三分之二來自摩洛哥全體民眾的捐獻。
寺廟收門票一百二十盾,大約十四塊美金,寺廟派了一個英文講解員,領著我們一大幫歐美遊客走進廟宇,裏麵令人感覺恢弘精致,木質的天花板可以打開來讓陽光徹底透進來,幾百盞美輪美奐的吊燈和大理石的地麵,地麵還是可以被加熱的,大紅地毯鋪的走道,令人光腳走在上麵很是舒適。
進大門前每人拿一個袋袋,脫下鞋子放在袋裏自己拎著。
莫斯林的神廟英文叫mosque,莫斯林教徒敬拜向著東方,廟前沒有十字架或者聖母瑪利亞或者菩薩之類的神,隻有一個壁龕niche 指示方向。虔誠的穆斯林教徒一天五次敬拜,一早起身就要拜,吃過早飯又要拜,日到正午再拜拜,太陽落山前第四拜,晚間第五百拜。到廟裏拜,男女是分開的,這個廟男士在樓下拜,女士在樓上拜,男女互不見。
廟的底樓是一層幾十個蓮花水池,供教徒洗手洗腳用,拜神之前教徒們都會用水池裏的水洗幹淨手腳和臉,才上樓去拜拜。
我們團裏的大部分老美都沒去清真寺參觀,晚上我們與幾個約好一起去尼克咖啡館(電影裏的主要場景點)吃晚餐的團友又經過這裏,司機特地停車讓我們見識一下廟宇的夜景,白天不願進的美國人倒也隨著我們一路走到廟的大門前,我好奇的問她們為何白天不來看看?其中兩個美國女人告訴我她們都去過土耳其,在那裏看過清真寺的裏麵了,就沒來。理由是有了,隻是不夠充分吧!我對伊斯蘭教也是一知半解,雖說可能也有看法,但不妨礙我欣賞一下精美的建築和認識當地的文化。摩洛哥的這座神廟與第一第二大的穆斯林神廟不大一樣,主要其風格帶著明顯的北非摩洛哥特有的建築風格,世界第一第二大的穆斯林清真寺都在沙地阿拉伯。杜邦之旅也在我的行程上。
下圖我們的清真寺英文講解員,阿拉伯女子,受過西方的教育,並沒有戴頭巾。不過,她的英文帶著很重的卷舌音,聽得我耳朵都卷了!
這張是一名華裔女子,在外麵衣著正常,進寺前,尊重他人習俗,自己裹頭巾,進清真寺參觀。
下圖是進清真寺的歐美遊客,綠色的袋子就是用來裝鞋子的
最後一張是在清真寺門口遇見的遮得嚴嚴的穆斯林女子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