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BeautyinAutum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子女教育中的男女有別

(2017-11-03 11:21:30) 下一個

(出版社的編輯讓我加一些有關男女有別的子女教育的感想,我因而寫了這篇文章)

上帝賜給我一個好字:一兒一女,這是老天的美意。

可在這一兒一女成長的過程中,我卻很多次問上帝:為什麽同一對父母生養的兩個孩子是如此的南轅北轍?為什麽這小老二不能像老大那樣讓我們做父母的省點兒心?

先不說個體的不同,隻說說這男女間的相異,就可以說上半天,當然,我家的這一對兒女的男女之別並不能代表別家的兒女也是如此,我就知道我們有個朋友家的兒女就與我家的情形正好相反呢,但至少可以從中看出我們為人父母者若能遵重人與人的不同和性別上的不同,便能在養育的過程中少點了疑問,少點掙紮,多點欣賞和歡愉。

先說一些兒子與女兒先天上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是笑而納之的。

比如,我家的公主一歲不到就能開口說話了,兒子卻是開口較晚,一歲半還隻會說單音節最多雙音節的音,不過,這並不影響兩孩子後來的雙語流利,這一點我倒是很驕傲,他們兩兄妹一直可以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這與我們從小在家裏堅持與他們說中文有很大的關係,當然英文是他們的母語,無需為此擔心。

小的時候,倆孩子數學都不錯,可是從初中開始,很明顯的哥哥的數學在學校始終名列前茅,妹妹的數學開始走下坡,這與她的興趣愛好有關係,妹妹開始往藝術方麵發展,從中學開始,整個的理科類越來越吃力,但在寫作方麵,也就是語言表達方麵,妹妹始終出彩,她會寫詩會寫小說。

小的時候,兩兄妹玩的玩具也是天差地遠,哥哥喜歡玩Lego,幾個小時專心地搭那些複雜的機器人、戰車等,或者自己把他的幾十輛車子模型排成他想要的樣子,還會一隻手拿一輛車,嘴巴裏大呼小叫模擬戰爭戰鬥的聲音;妹妹更加喜歡看電視,裏麵的動畫片和音樂片是她的最愛,她還會隨著音樂自己翩翩起舞。

在運動方麵,我們一直希望能培養孩子某一項運動的喜愛,從小帶著他們打網球、遊泳、爬山、露營,可能是我們自己運動不強也不是特別酷愛,孩子們在這點上始終沒能培養出來,他們網球、遊泳都會,但都沒那麽喜歡,倒是兒子小的時候在一家伊朗人開的托兒所裏,受那家伊朗孩子的影響,跟著打籃球,後來離開了托兒所,我們家後院的籃球架變成了柱子,再也沒有人碰了。兒子進入初中後,開始模仿邁克傑克遜的舞步,越跳越入迷,在高中時,他成立了街舞俱樂部,從此一跳不可收拾,大學四年一直活躍在學校的舞蹈隊裏,即便現在醫學院的學業十分的緊張,他還是每周抽一個晚上去健身俱樂部去跳舞作為鍛煉身體的一種方式。

女兒小的時候也被我送去了兒童舞蹈學校學習芭蕾和踢踏舞,學了五年,因為我們搬家搬離那個舞蹈學校所在的城市,從此中斷了舞蹈的學習,以後也沒在想回去跳舞,看來還是沒那麽喜歡,倒是她進入青春期後,自己又開始彈琴,還會自己作詞作曲,自彈自唱,自己把唱歌的理想上傳到網路上,一下子還擁有了不少的小歌迷。

兒子很小的時候,因為爺爺奶奶都是佛教徒,耳聞了“轉世"一說,當別的孩子說到誰誰死了,他會說死了還可以轉世,隻要做好事,就能轉世為人,否則就變成動物了,後來受我們影響,跟著我們去教會,他也自稱是一名基督徒,但是,進入中學後,他開始學科學和進化論,回家就跟我辯論上帝是否存在,我還真說不過他。他現在又自稱自己是無神論者,我說將來要做醫生的他,有一天會發覺人力是有限的,那時候就會覺得超級能力的存在,他回答我說就等到那時,讓他自己分辨清楚,當然,我尊重他的意願。

女兒對於生死似乎沒有兒子那麽多的疑問,她小的時候,會常常提醒我:“媽媽,你多幸福,有一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她是個十分敏感的孩子,有一次與她出門看見我們的美國鄰居領養了一個中國小女孩,美國鄰居提到中國很多棄嬰都是女嬰,因為一胎政策造成想生兒子的家庭拋棄了所生的女孩子。女兒那天回到家裏,特別問我和她爸爸如果我們生活在中國,生下她,會不會也把她送到孤兒院去?她那時最多也就三四歲。

女兒從小對色彩有一種很敏銳的感觸,三四歲就知道配色,每天自己挑鞋子,她挑的鞋子的顏色會和她的衣服或者褲子上的顏色相配,所以很早,六七歲吧,她就開始顯露了對繪畫藝術的天賦和興趣。

再談談兒子和女兒的後天差異,而這些差異,有的時候,尤其是早期,是有些困擾我們做父母的。

比如,兒子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表現在他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你說話的時候,他會注意聽著,聽完了若沒明白,他會提問,基本上你對他的要求,他都能聽從並執行。所以,在學校裏也好,在家裏也好,他都是受表揚的那一位。

女兒就不大一樣,你跟她說話,很多時候得看她的情緒,她有時注意聽,有時她充耳不聞,她幹她自己的事兒,所以,在家也好在學校也是,都常常讓大人頭疼,因為她不聽指令。在她七八歲前,她不稱心時會大哭,完全不顧場合,往往讓我們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又拿她沒辦法。記得她四歲那年候,我們帶她回中國,在上海的大商場裏她一不如意就躺倒大哭,上海人說這樣的孩子要被“吃生活”(即要打才行),我們沒有習慣打孩子,在美國打孩子家長是可能會被抓起來,可確實也被她鬧得受不了,就帶著她去了上海兒童醫院看兒科醫生,但也沒看出問題,不了了之,回到美國又好了。現在想想,她這個孩子從小就不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又不大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便隻會用哭鬧來宣泄自己的憤怒和不高興。

不過,說老實話,我們常說同樣的父母同樣的教養,這兩個孩子卻完全不一樣,這句話也是可以推敲的,因為對於這個女兒,很多時候還是嬌慣一些,尤其是女兒的爸爸,對女兒可以說很多時候是沒有原則的。以前他不承認這點,可一次一次我指出來給他看,比如,對兒子的規定,如果兒子違反了,爸爸會很堅決地該懲罰就懲罰,可輪到女兒,女兒就有本事一次次讓爸爸的懲罰頃刻間瓦解。再舉個例子,到了孩子都讀中學了,兒子有時肚子餓了,爸爸會對兒子說:“你自己弄點東西吃。“換了女兒呢,爸爸一定屁顛屁顛忙半天,給女兒做一頓她愛吃的東西,這也造成了女兒對爸爸呼來喝去,連喝杯水都要爸爸到,也因此,兒子出落成懂事獨立自己可以很好照顧自己的人,女兒在生活絕大多數的事情上卻一直很依賴她爸爸,這確實也是有我們做父母的溺愛在裏麵。

有時我們也討論這件事,會說孩子在家隻待十八年,一旦他們上大學去了,基本上就離開家庭了,以後不過是放假回來住幾天,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很有限了,可能這種心態的主宰吧,你嬌慣就嬌慣一點吧。何況按照男女相吸的天性,爸爸愛女兒疼惜女兒也是天經地義的,就算他有些溺愛,又能這般溺愛多久呢?這樣想想很多時候也就聽之任之了。所以說,那句話“同樣的父母和教養“也不盡然是,同樣的父母,沒錯兒,可教養還是有別的,這可能是因為男女有別,父母對於子女便自然的會分別不同對待。同樣的,兒子與我的關係也總是比與他爸爸的關係要親一些,母子嗎,正如父女,總是多一份那種微妙的親近。

對於男孩女孩的養育,還有一種很普遍的說法: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所謂的窮養還是富養,都是相對的,也被廣泛的討論過這個話題,我不想攤開來多說,隻想說,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用愛來養,父母多花高質量的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帶著他們去旅遊去看世界,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影響孩子,愛孩子不應該看性別,但是性別的差異卻也應該被注意被區別對待,並得到合適的引領,從而讓孩子在一個舒適溫暖的家庭氛圍裏健康成長。

今天我已不再問上帝為何賜給我一對兒完全不同的兩個孩子了,我深信這就是上帝的美意,讓我明白個體的不同,尊重個體的差異,每個孩子都讓我明白很多,正因為他倆的不同,我才真正體會為人父母的各種滋味,他們完善了我的人生,也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大寫的人。

寫於2017/10/31

(與加入海外文軒微信教育群,請加haiy25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小曼兒 回複 悄悄話 無關男女,我當過老師,每個學生都不同,你要是能把她他的最大潛能發現,並調動起來,你就成功了,就是盡到了責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