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因出版社要求,我即將出版的養兒育女文集中加一篇兒女現狀的文章)
兒子剛過了二十二周歲的生日,今年夏天已經大學畢業了。
如今近一米八的他,是個高高大大充滿自信的陽光大男生,他的醫學院生涯已經進入最緊張的第一學年,美國的醫學院的殘酷程度也是我們這些中國背景的父母難以想象的,雖說早就知道不容易,還是沒想到不容易到這種程度!
首先,考進醫學院的都是全美各大大學的頂尖尖子生,過五關闖六將,好不容易進去了,都是學霸,學霸間的競爭就讓普通人看著都是眼花繚亂。其次,第一年每三周要考一次試,每一次都有四五門科目,同時還要學解剖,考到九十幾分,也就是個平均分,隻要有一門沒拿到滿分,基本上與前三名就無緣了,雖說你看不到別人的分數,但是你看到自己在一百多名同屆醫學生中的百分比,你知道自己是處於中遊、上遊還是下遊,讓一個從小到大都是尖子的人對自己不再是尖子處之坦然,我想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承受力的,好在,兒子對於自己幾次處在中上遊都能一笑處之,並不是那麽看重這個排名。這讓我覺得這個孩子有了韌力,真的成熟了。
兒子的大學四年是美好的,我笑他好像進了藝術學校,因為他四年大學跳了有三年的舞,從街舞跳到現代舞,在大學舞蹈隊裏他是越跳越開心,還能自己編舞,其實他的本科三年半就能畢業了,我們鼓勵他早畢業,省下半年的學雜費,我們可以給他自由支配,可他說要跳舞,不要早畢業,四年級的最後半年他幾乎天天在學校練舞,成了大學舞台上的明星人物。
說來我們與他在他的大學時代也不是沒有摩擦,最大的摩擦應該是他大一的時候,也許那會兒他剛離開家離開父母,放飛的小鳥一下子自由了,便會去嚐試任何新鮮的事情,哪怕那些新鮮的事情是不應該做的,比如喝酒,在美國法律規定未滿二十一歲是不可以喝酒的。他雖從小就是個聽話的孩子,可還是經不起同伴的影響,大一新生開Party是每周末必定的事情,Party上酒精的是少不了,他不過比一般的大孩子多做了件事:他去問學校的保安,如果Party上喝酒,保安會拿他們怎麽樣?這美國大學的保安也是夠慫恿的,回答:隻要他們不在宿舍之外鬧事兒,保安眼不見心不煩。有了這話,他就有了喝得醉臥Party的糗事兒了,我們曾經打電話一天一夜找不到他,最後打電話給他的好友,好友說他喝醉了正睡在地板上呢!說來奇怪也不奇怪,那一年我們沒少為了他亂喝酒的事兒說三道四,可就是沒有什麽效果,到了他大三那年,他二十一歲生日那天,他在中國探望外祖父,自己一個人跑到酒吧裏要了杯酒自己慶祝從此可以合法地喝酒了,但卻從那以後,他基本上不再喝酒了。現在我們在家有時喝紅酒,會問他要不要來一杯,他一般都會搖頭擺手,說不喜歡喝酒,問他不喜歡喝酒大一時幹嘛那麽死喝,他笑道也許就是因為不讓喝才去喝的。人性吧,總有那麽一點“冒險”中才有的快感。
大學四年,他去過中國見習中醫,去過台灣參觀藥廠,去過德國,在那裏的醫學院裏學習,還在美國的軍人醫院裏協助教授研究尼古丁對人身體的影響……他還在大學裏繼續學中文,一直學到高級中文寫作,去中國、香港和台灣,都能做同行美國同學的中英文翻譯,他熱愛中國文化,以作為一名華裔為自豪,基本上每一年都會抽時間去中國遊玩見看望祖父輩。自從大二下半學期他從大學的學生宿舍搬出來,自己住公寓之後,自己學做飯做菜,自己學會管理生活中的一切瑣事,每月的物業管理、水電網路費用都能管理的井井有條,如今更是能夠照著菜譜做出美味的好手。
從大二開始,他就自己在學校健身房裏做管理員,自己掙零用錢,還在校外做家教,四年沒有問我們要過任何零用錢,我們隻管他的學費和生活必需費(食宿)。如今可以說,不論是從經濟上還是生活上,他都是一個能夠獨立自主的大人了。
相對於兒子平順的大學生涯,女兒的大學之路便有些顛簸。
女兒高中四年一直掙紮在青少年焦慮症和抑鬱症中,最後一年因為被一所很好的藝術院校錄取,她的精神以及各方麵都迅速好轉,一度,我們以為她徹底康複了。
在兒女都進了名牌大學之際,很多人誇我們是成功的父母,其實,那會兒我就有點心裏不踏實,因為我總覺得女兒的“康複”都是因為大學錄取這一好消息的刺激,而她的學習方式並沒有根本的改變,那時我就擔心她進了大學之後的情況,她自己卻說進了大學她不會像在中學那樣,不交作業等等。
女兒大學的第一學期,除了當掉一門課,其它幾門課勉強都過去了,自己學會了乘飛機回家,看上去很快樂,交了不少的朋友。正當我們為她的大學生涯展開暗喜之際,第二學期不久她就出現了狀況,開始是上課遲到,她們大學規定遲到四次,這門課就當掉了。接著又違規學校宿舍,被學校勒令搬出學生宿舍,我們為她在校外找了公寓,但她的情況急轉直下,焦慮症又一次發作,她完全不去上課了,要求停學回家。
老實說,那會兒我才覺得我們這父母做的還算及格,因為孩子在最困難的時候想到的是我們和我們的家,在外麵遇到了風雨,想到要回家避避,證明父母和這個家對她來說就是一個避風港,孩子長大,父母的家能成為這樣一個躲避風雨的港灣,足矣。
十八歲的女兒休學回家後給她自己定下來一個短期目標:找一份工作,存款兩千塊,考出駕駛執照,找到紋身師的培訓班。這當中經曆了顛顛跛跛,有過一個晚上被警察開三張罰單的黑暗,有過上法庭請求法官減免罰單的掙紮,有過每周兩次去看心理谘詢和心理輔導的經曆,有過白天黑夜顛倒天天百日睡大覺的迷茫……多少次,看著她自己在那裏掙紮卻拒絕父母的任何幫助,愛莫能助站在一旁,隻能對著心中的上帝禱告,求主憐憫,求主帶領……
無論如何,大半年下來,她的目標卻基本上都達到了,除了最後一條,紋身師的培訓班並沒有那麽容易,但是她依舊成長了,在一個又一個的工作轉換中,最後她不僅得到老板的讚揚,而且還為工作的地方畫了一幅巨大的壁畫,得到大家對她的藝術造詣的肯定,兩千塊的存款早超過了,她如今正在積極準備慢慢回到大學的學習中去。
女兒的成長相對兒子的比較辛苦一些,對她對我們做父母的都是,但是,也正因為此,我們與女兒能夠多相處生活在一起長一些的時間,這或許也是老天給我們的禮物。如果說一個懂事乖巧的兒子讓我們覺得為人父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美事,陪伴一個敏感易傷藝術家型的女兒,卻教會我們更多,有關父母的定義、有關生活的多磨、有關人性的細微,而這所有的一切完善了我們本身,也都是一對兒女給我們最寶貴的人生組成。
正如有為人父母者說的“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
為此,我感謝我的一對兒女,感謝他們完整了我的人生。
我們華人對這類問題關注不夠,性格,心理的事也很少有願意說出來的。兒女們有這樣的”問題“對家庭的影響,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又看了幾篇有關您女兒的文章,感覺她就是個藝術家。有個藝術家兒女的家長真的可能不會省心的。非常難得的是您的豁達心態。希望她,越來越好。 多謝分享。
多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