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雲蹤心語
第三點
這個剛過去的夏天,我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參加國際短故事會議,與海外女作協的幾位女作家們一起走進旅美作家李翊雲的課堂,聽她分享文學創意寫作的體會。
李翊雲近年在英文小說創作中獲得許多獎項,在美歐文壇聲譽鵲起。她提到一個“第三點”的文學理論,即當你進行創作構思時,小說裏或者任何創意寫作中,都不應該是兩點一線的簡單。比如說你刻畫一對戀人,筆下不能僅僅是一對戀人這兩個人物,那樣不僅顯得單薄,而且很boring(枯燥),應該有一個第三點或者說第三個人物。
記得三年前我在北京與一位導演一起寫一部電視劇的劇本,導演也讓我借鑒韓國電視劇的表現手法:但凡韓國的電視劇,裏麵的男女主人公身邊都有一個閨密的角色。這樣我們小說、影視作品無法表達的人物的心理描寫和心理活動,就可以透過這個閨密的嘴巴說出來。李翊雲說的文學理論似乎與導演說的影視劇人物的創造有著相似的原則。有道理嗎?似乎有,卻又不盡然。
我提問:在李安的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一兩個鍾的影片,自始至終隻有兩個主要角色:少年PI和那隻老虎,並沒有所謂的第三點或者第三者。觀眾覺得枯燥了嗎?誰能說這部影片不是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而電影的原著不是一部成功的創意小說作品嗎?
李翊雲說她沒法兒回答。也許任何理論都有其一般的規律性,也就存在著某種特殊性。尤其是出類拔萃的藝術作品,往往不是遵循某一種理論,所以才顯得獨具匠心,特別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