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刊登在《僑報》2016年1月19日 文學時代版 http://ny2.usqiaobao.com/e-paper/category/3456-1-19-2016.html
知道金門離廈門不遠,隻是沒想到那麽近!
站在小金門海邊的一個小山包上,抬眼望去,廈門的高樓隔海清晰地林立著,樓頂上的避雷針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低頭看看隔開金門和廈門的水域,似乎也沒有多寬,心裏說憑我那三腳貓的水性,估計若要拚著命,也應該可以遊過去!
這樣一想,腦海裏不由自主就出現了好幾個畫麵,都是一個表情的身著軍裝的男性,就站在我站著的那個山包上,看著對岸的廈門,想念著他們留在大陸的親人…..
也許這裏麵有新婚就被迫離開新娘的新郎倌,如膠似漆的甜蜜還在心頭蕩漾,可是心愛的人卻在海的那一邊,不知經曆著怎樣的磨難?
也許這裏麵有被當著老娘親的麵被抓去當壯丁的小兒子,連最後一跪別,老母親都沒有看見!一晃幾十年,青絲變華發,做兒子的來到這裏,對著對岸的燈火長跪不起:母親,你是否安好?!
也許……
這些可能的故事在我的心裏交相地上演,我好像感覺到空氣裏有一股神秘力量在與我交流,清風吹過,我忍不住打了個冷顫,回轉頭來,隻見一個個仍然保存良好的地堡和戰壕,無聲地在述說著曾經的曆史和滄桑。
帶領我們觀看這一切的小金門的一名女作家說,當年確實常有人想遊過來或者遊過去,一邊把這種行為叫做棄暗,另一邊卻叫作投明!其實,可能更多的是因為思念、因為向往、因為人性、因為不了解。而試圖這麽做的勇士們,(在我眼裏,無論往那邊遊都是勇士,因為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有一半都葬身在這海水裏,連屍首都消失幹淨。那時候的水裏有各種人為的危險,金門的當地人都聽說過“水鬼”的故事,其實什麽水鬼,不過是人為的阻攔罷了!
我很小的時候,大概是讀小學的一天,南京城裏忽然人人奔走相告:蔣介石死了! 那時候的我隻知道蔣介石是個大壞蛋,他死了,似乎這個世界就該太平了!可後來似乎這個世界仍然紛爭不斷!一年多之後,又是一個震撼的消息:偉大領袖毛澤東也與世長辭了!這怎麽可能,不是一直說是萬歲的嗎?我還特地問過老師“萬歲是什麽意思?”被告之“萬歲就是活一萬歲!”怎麽一百歲不到就死了呢?!感覺世界末日到了!可後來發現這個世界照常轉得很正常!而且似乎越來越好!
傳蔣介石死訊的時候,我第一次聽說金門這個名字。說的人是我們住的院子裏的一個大哥哥,他說:“肯定是我們的炮彈打過去,把老將打死了!你們知道嗎?我們每天都往金門打炮!”“ 每天!”他強調!大哥哥參過軍,好像是在福建沿海一帶,他的話,我們這群小把戲(小孩子)那是絕對深信不疑的!
在金門遊玩的時候,金門的導遊,一個跟我差不多大的中年人,說起他小的時候的經曆,他說那個時候,大陸的炮彈有時是隔天打,有時是連著幾天轟過來,跟兩岸時政有關聯。他那時還小,不懂那些事,但是知道炮火能要人命,他親眼見到跑防空洞慢了一步的親人被炮彈擊中,頓成碎片漫天飛舞的情景,所以,隻要一聽到警報響,哪怕睡得迷迷糊糊的,也會立刻往防空洞裏鑽!他的童年就是在那樣的擔驚受怕中度過的!
在當年的防空洞今天的博物館裏,我看見來自兩岸的不同的標語,一邊寫著“打垮共產黨,人民才有活路!”;另一邊送過來國際歌,高唱“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一邊將毛澤東五馬分屍,一邊將蔣介石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更有趣的是,當金門酒廠招待我們女作家協會的人品嚐金門酒和金門美食時,幾杯好酒下肚,女作家中有大陸籍的人熱血沸騰,站上舞台,放聲高歌:我站在海岸上,把祖國的台灣島遙望,日月潭水在心中蕩漾,阿裏山頂濤在耳邊鎮響……
熟知這首歌的我,聽到立刻做手勢,讓舞台上的姐妹停止,她還一臉的困惑,她是想借酒興表達對台灣同胞的思念之情,豈不知,這首歌,接下來最響亮的一句就是: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讓那太陽的光輝照耀在台灣島上!這如何唱得起?別人好酒好菜招待你,你卻高唱一定要解放他們!
雖說這是一則現實中的笑話,可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兩岸對彼此的誤解和我們這一代從小教育的誤導!正如我跟台灣籍的女作家們開玩笑: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台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台灣女作家笑著對我說他們從小就被告之大陸人民窮到吃香蕉皮!所以,大家都想解放對方,大家都以為對方比自己苦不堪言!
而一個小小的金門島,處在大陸和台灣島的之間,長年遭受著炮轟和不安全感的時刻襲擊,那裏的人們是如何做到了幾十年堅守在那塊土地上?
也許越是艱苦,越需要一種精神支撐!在金門島上,我最常看見的鮮紅的大標語就是那觸目驚心的“還我河山”!還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軍令如山”!“毋忘在莒”!……
走在金門鬧市區的老街道上,看著一個個店鋪和滿臉純樸的居民,對比不久前在廈門的曾厝安閑逛時的感覺,那些美食都是相似的,民風卻是金門島的人更加樸實!曾厝安早已不複小漁村的樣子,川流不息的遊客,演繹著現代商業都市的氣息;可在金門的老街區,我依然能看到青石板的路麵,木板的店鋪門,我依然能看到四四方方的小院落,院子中央那個上百年的老榕樹,拖著繁多的樹須,靜靜地守候著這片寧靜的土地。
一條海峽,隔開了一塊曾經相連的土地!兩邊的今天,孰是孰非,見仁見智!我隻感覺都是我的鄉親,都是我的同胞!
那曾經的心碎和思念,到今天都成了故事和傳奇!站在金門島的小土堆上,望著對岸一片城市的燈火,我衷心祝願:讓戰火和分離永遠離開那裏!不論如何歲月變遷,不論如何時代變幻,我的鄉親們,我的同胞們,都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和土地,在那裏養兒育女安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