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傑姆斯李曼指出:孩子之所以會有不當的行為,是因為他們不滿足(不開心),換言之,孩子不當的行為舉止是因為他的感官係統接受的種種信號使得他覺得不舒服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種令他不舒服的問題。
他舉的例子是:小湯姆那天學校布置了作業,有點兒難度,他不大清楚該如何做,回到家裏,就想逃避這個難題,於是,陷入電玩裏,打個不亦樂乎。他的媽媽回到家裏,看見兒子在打電玩,就自然的問他:作業做好了嗎?小湯姆就隨嘴回答:做好了。
湯姆的媽媽進一步問:可以給我看看你的作業嗎?
這個時候的湯姆就煩燥暴怒起來,發脾氣扔東西,大叫大嚷......
湯姆的這種不尊敬家長令人討厭的舉止包括說謊、發脾氣、叫罵、扔東西等並不是由她母親引發的,也就是說不是他母親的錯,母親檢查孩子的作業是正當的。但是,在那一會兒,因為小湯姆無法拿出媽媽要求的作業來給她檢查,我們中國人說的老羞成怒,這一刻的舉止事實上是遮蓋他前麵的說謊、不知道如何做作業、煩燥、經不起挫折、害怕等等那些情緒,這個時候的小湯姆行為上是出現了偏差,但不是精神疾病,這些行為也並不是由湯姆的自信心(self-esteem,其實翻成自信心不完全準確,但也找不到更好的翻法)不夠造成的。
傑姆斯李曼說:Disrespectful、obnoxious and abusive behaviors is: 行為偏差是由:
· Generated by extreme self-centeredness極端的自我中心產生的
· Practiced and reinforced through fantasy 實踐和增強的幻象產生的
· Centered at home with siblings the most frequent targets 家庭的中心,手足成為靶子
· A learned and rewarded behavior一個學習和獎勵的行為
他也特別提到有關Self-esteem的問題,比如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你誇他真不錯會自己係鞋帶,那是誇!孩子也開心,但是如果你誇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會係鞋帶,就不一定有同樣的效果,因為,Self-esteem 是從你能掌握一定難度的事情來的,你若能接受一定的挑戰,你的self-esteem才會產生。而很多這些有行為偏差的孩子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避免挑戰,真正的他們是在避免失敗,或者那種不好的感覺!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self-esteem便沒有隨著其它的跟著他一起成長,可以說:行為偏差不是由自信心不足造成的,但是行為偏差確實造成了自信心的不足!
所以,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麵欠缺接受能力,沒有人沒有學校和特殊的教育能夠幫助他發展他的self-esteem. 有些家長以為,隻要我使勁兒的表揚孩子說好話,孩子就能增強自信心,其實,對這些孩子,並非如此簡單!
傑姆斯李曼接觸的很多孩子在刺激他們的父母方麵在刺激他們的老師方麵有很多的能力和自信,但是這些孩子卻掙紮在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去麵對日常的問題。
仍以我女兒舉例子。
她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家從矽穀的南麵搬到了矽穀的中心地帶。住宅離學校走路距離五分鍾,孩子也大一些了,故而,放學以後不需要送課後班了。
這裏我解釋一下美國專為小學生開設的課後班(After School Care), 他們的主要責任是把放學了的孩子接到一個地點,通常是課後班的教室裏,看管他們直到孩子的父母下了班來接孩子回家。學校一般是一兩點鍾放學,到孩子父母五六點下班這段時間,主要靠課後班老師的照看,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如果單獨放在家裏,出了事情,父母是要被追究責任的。
我們送的課後班是華裔開設的,好處是他們有時會教孩子一些中文,也會管孩子完成家庭作業。這樣的課後班也不便宜,一個月,我們兩孩子的費用就是一千多塊美金。那還是當年的價格,現在肯定是又漲價了。但這對雙職工家長來說,是最好的幫助。家長不用上班上到一半請假去接孩子,也無需擔心孩子回家隻顧玩,不做功課。
女兒讀五年級時,兒子已讀初中三年級了,十二歲的孩子可以獨自在家,我們兩個大人白天都上班,就讓放了學的哥哥到小學門口等到妹妹帶著妹妹一塊走回家,規定兄妹倆回家一起做功課,做完功課可以看電視玩其它的東西。
妹妹不服管,總是告哥哥的狀,哥哥成了靶子,結果就是不管了。沒人管的妹妹從此不做家庭作業。我們下班回來問她,她要麽就是說沒有作業,要麽就是說做好了,但若想檢查她作業很少有成功。直到老師把我們家長叫去,說她已經很久不交作業了。老師是負責的老師,建立了一個監管係統,每天把布置的家庭作業寫在本子上,簽了字,讓她帶回家,我們晚上逐項檢查,完成了,家長簽字讓孩子第二天與作業一起帶回學校。
開始幾天還不錯,我們也可著勁兒地表揚孩子,慢慢的,孩子又說沒有作業了,檢查本子,上麵確實有老師的簽字,但隻有簽字沒有作業的內容,也就是說老師確實沒有布置作業。又過了一段時間,老師又把我們家長叫了去,說孩子又有一段時間不交作業。我們也納悶啊,你怎麽不布置作業呢?老師說班裏二十個孩子,有可能不是每天都注意到那本本子的情況,是不是你們也忽略了,說著把監管係統的本子拿出來,隻見,上麵老師的簽名和家長的簽名天天有,但除了簽名就沒有內容。再仔細看,老師說,這不是我簽的,孩子爸爸也覺得蹊蹺,他有段時間沒見到這本子了,湊近一看也說這簽名好像不對。再跟小女孩一核對,是她的手筆!她模仿兩邊簽字,惟妙惟肖!從小愛畫畫的她,這點雕蟲小技,小意思了!
我承認我們通常對自己的孩子總是欣賞有加的時候多,包括我,那個時候我還專門寫了篇文章把這件事情拿出來當笑話講,感覺女兒真聰明,兩個大男人都對付不了她!所以,當老師建議我們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我是嗤之以鼻的。但女兒爸爸可能深受其苦,聽從了老師的建議,帶著孩子去了醫院看兒童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給了兩套問題,一套讓家長答,一套讓老師答。家長的答案交上去,醫生說有ODD的征兆,老師的答案交上去,醫生說沒有太大的問題,這件事就這麽不了了之了。
孩子升了初中,問題持續著:常常不交作業,要麽是不做家庭作業,要麽就說忘了老師布置的是什麽。成績從一直以來的偏上掉到中不溜秋,在家裏,與哥哥的關係常常緊張,哥哥為了少麻煩,就盡量避免跟她攪在一起。但那時,女兒還算聽我的話,雖說不時以“忘了”“沒有”來對付我對她作業的詢問,但是一旦我與老師聯係發現了問題,她還是能夠接受處罰,比如,有一次我就以“不可以參加同學的Party”作為處罰。
那一年又適逢我們家的男人工作調動,從矽穀去了美東。我有一份緊張的全職工作,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還要兼顧業餘寫作,常常會被女兒學校老師的告狀和她與哥哥的爭吵弄得精疲力盡,但是,我還是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要說孩子的self-esteem,那時還沒有完全的降低,雖說她成績往下走,但也不是說不過去的地步,她其它各方麵還算可以讓家長管理得過來。
孩子得行為發展到“失控”的地步,是我們搬到了美國的東海岸以後。
待續
欲加入海外文軒子女教育微信群,請加:haiy256, 然後我們會發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