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新的一年我們共同成長小組擴展到二十多個家庭,如果一個家庭平均以三個人計算,就是六十個人!我們從四年前的五、六個家庭十幾個人到今天這麽龐大的陣容,一路走來,我們的團隊可以說一直保持了初創時期高度的一致性。
然而,人與人的個體是不同的,在團隊擴大之後,我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矛盾在慢慢地浮現,最終出現了爭執,發生了團隊裏的不甚愉快的事情,讓我也再一次意識到團隊的一致性總是暫時的,但這並不可怕,在處理矛盾的過程中,我更意識到:隻要能以包容個體的不同來達到集體的一致,就可以化負麵的情緒為正麵的激勵。
在處理這些情緒問題的同時,我看到有效的溝通是如此得重要!故而,我給大家布置討論的主題就是:有效的溝通。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學會做到的,而且這種良性的溝通存在於我們家庭成員之間,包括夫妻之間和父母兒女之間,同事朋友之間,以及任何一個團體的成員之間。
先說什麽是有效的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橋梁,良好的溝通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對方,理解別人的相異,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和尊敬,並能同時增加創意,解決問題,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反之,不好的溝通會產生相互間的誤解,從而激化矛盾,引發爭吵,最終導致人與人關係的破裂。
溝通是雙向的,需要的是“雙向交通 Two Way Traffic”,這點尤其重要,當你作為一名妻子發現整天都是你在嘮叨,那個悶聲不響的丈夫隻有聽得份兒,你們夫妻間的溝通已出現了問題,事實上那是一方在“溝”,卻沒有“通”!還有如果整天也是你對著你的孩子大呼小叫的,孩子唯恐避之大吉,你和孩子的溝通模式也是到了需要改進的時候了。
那麽,什麽是有效的溝通呢?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人是有情感和情緒的,兩個人之間的溝通不僅僅是交換相互間的想法,更主要的一點是這些想法背後所夾帶的情感和情緒。
行為科學的專家們經研調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三方麵的組成:溝通的內容:這可以是話語或者文字;溝通的音調:文字的論調或者講話的音量或速度;和溝通的行為姿態,這指的是肢體語言。其中文字占7%,音調占48%,肢體語言占55%的重要性。打個比方:就像一個人不清不願滿懷怨氣地說“對不起”,臉上寫著怒氣,高昂著頭,看上去根本沒有道歉的真誠,這樣的道歉事實上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的肢體語言和語調都是“不抱歉”。所以從這三個方麵來講,有效地溝通一定是很好的融合這三者的一種方式。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溝通中包括意識和潛意識的層麵,意識層麵隻占1%,潛意識高達99%。有效的溝通必然是在潛意識層麵的,是富有感情的真誠的溝通。
感情和真誠都需要我們付出努力和時間。因此有效的溝通也是可以通過時間和努力來學習掌握其技巧的。
我們來說說如何掌握有效溝通的技巧:
首先,我們需要學會做一個好的聆聽者。聆聽不是簡單的聽就可以了,這包括你的肢體語言,比如眼睛看著對方的眼睛,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注和集中思想,不要隨意打斷對方,不要隨意論斷對方。隻有把對方溝通的內容和意思把握全麵,才能使自己在回饋給對方的內容上,與對方的真實想法一致。
記得好幾年前,我和先生一起參加夫婦恩愛營,訓練夫妻間的溝通,就是讓一方重述對方的話,而不是用自己的話來重新組合意思,這就是讓對方感覺到他或她聽進去了對方的意思,不加任何自己的觀念,也就是沒有論斷。舉個例子:下了班回家的妻子很累,就對丈夫抱怨說累了,不想做飯。這個時候很多男人可能會說:那好吧,我們出去吃。妻子的抱怨可能更多。為什麽?男人困惑,我解決了你的問題了,你說累不做飯,那我們出去吃不是不用你做飯了嗎?事實上,丈夫沒有看到妻子說話夾帶的情緒,這個時候,妻子需要的是丈夫的關注和安撫,注意到她疲乏的情緒,說一句:你今天累了,是嗎?(這是重負妻子的話)再加點肢體語言,比如走過去幫妻子按摩一下肩膀……你猜,情況會怎樣?那個妻子可能會站起來伸個懶腰說:好了,我去做飯吧!
還有很多人屬於視覺型的人,這類人在溝通中有時會不等對方把話說完,就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結果有可能無法達到深層次的共鳴。所以,做個好的聆聽者是良性溝通的第一步。
既然溝通中的內容和意識層麵的東西隻占很少的一部分的作用,那麽,那絕大多數占主導作用的是什麽呢?那就是文字和語言背後的東西!這裏我們可以用一個名字“身份認同”,不同的溝通對象,如上司、下屬,朋友、親人等,即使是相同的溝通內容,也要采取不同的聲音和行為姿態。比如說,和一個小小孩溝通時,如果你能蹲下來與孩子目光平視,會讓孩子有友善和平等的感覺。
這裏尤其要強調的是,當我們作為成人與孩子溝通時,孩子很多時候因為還沒有掌握溝通的技巧,他們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情緒和反應,比如沉默、哭泣、扔東西等,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知道什麽是極限,不要被孩子的行為激怒,隻有自己保持平靜,才能向孩子傳達一種平和溝通的榜樣。
在我們小組討論時,有對父母說他們聰明的女兒很容易會按到父母敏感的按鈕,而且一按一個準兒!哈哈,當時我心裏說怎麽跟我女兒一樣啊。以前,我們也覺得我女兒專門會找我和她爸爸之間細微的說法不同之處,加以利用和打擊,往往我們被她弄得潰不成軍,最後成了兩個成人爭執不休。也是一點一點從經驗中學習,如今我們知道父母首先要抱成團,才不會讓這樣聰明的孩子各個擊破!還有,我們自己可以把所有的按鈕去除掉,如果我們沒有所謂的一觸就跳的按鈕,孩子也就無所謂按什麽按鈕了,對不對?
還有一個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去學習的溝通技巧,就是我們該如何去管理我們自己的壓力和負麵情緒?
很多時候,當我們被壓力逼迫,我們會給周圍的人臉色看、生氣、吼叫、發火等等,但是逞一時之快的結果,往往會造成令我們後悔的結果。人與人關係的建立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心血,但是一個過激的話語可能就會摧毀好不容易經年建立的友情,再想重建和修補,可能會需要雙倍甚至更多的時間和心血,有的成為永遠的遺憾,再也不可能恢複原狀。
除了有些人存在著某種精神層麵的問題,比如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被憂鬱症、焦慮症或者過度敏感等困擾,尋求必要的治療也是可以幫助到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是可能的,也是應該早日意識到的事情。比如,當自己感到壓力過大,情緒過低時,可以用運動或者靜思來轉移自己負麵的情緒,我比較喜歡用獨自一人相處一段時間或者寫作,來排解自己心中的鬱悶。不過,這牽涉到首先自己得意識到自己的臨界點,有的人需要發完火才意識到,那就有些遲了。學會讓自己從不平靜轉到平靜的階段,也是可以慢慢訓練的。
說到底,就算溝通達不成一致的協定,那麽聽過這句美國人說的話嗎?Agree to disagree. 大部分時候的紛爭,都不存在著有你沒我的“敵我”矛盾,我一向主張,可以意見不同,但是友情仍在。時間會慢慢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目前無法達成的共識,在相異中尋求共同點,尤其是一個團隊,隻有承認並接受隊員之間的多樣性,鼓勵不同的觀念,才能激發團隊中的正麵向上的內聚性,最終共同向前。
再說回到父母和孩子間的溝通,我們在剛過去的周六晚上的聚會,北新州小組有十一個家庭參加了討論,孩子們和父母都給他們之間的溝通關係打了分,從1到10分,分數的高低顯示溝通的好壞。有好幾個家庭的父母和孩子給他們之間溝通打的分數幾乎完全一樣,從這點上看,我們孩子們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位爸爸自己意識到他平時把管理孩子的責任基本上都交給了孩子媽媽,故而他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就很有限,溝通也就不大談得上,孩子對父親的看法完全一致。還有位母親對今天比較叛逆的女兒無法有良性的溝通,對以前自己太過於關注孩子的學業而忽略了這方麵的交流,深表後悔,她告訴其他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其實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看著女兒沒有多久就要上大學離開自己,而這有限的時間裏,孩子卻把對母親的溝通大門關上了,令她難過不已。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應該好好想想:你和孩子間的關係重要?還是孩子的學業更重要?如果一個孩子即使進了哈佛,卻與父母的關係冷若冰霜,做父母的會開心嗎?相反,即使你的孩子進的是一個普通的大學,但是孩子拿父母當朋友,有心事願意對父母說,你一定會為有這樣的孩子而高興吧?
與孩子有個良好的關係,首先得與孩子有個良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