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導演電話裏讓我有空看看韓寒的新片,說看完了,張藝謀馮小剛的電影看不看也就無大所謂了。
導演如此推薦,我哪有不看之理。網上四處搜尋,終於看到有熱心的觀眾把整部電影分成三段貼在網上的版本。
先說韓寒,我並不熟悉,他的文學作品我幾乎一篇沒讀過,但他的名字如雷貫耳!幾年前,韓寒已經很紅了,卻出了個方舟子打假一事,說韓寒的文章是他老爸寫的,那是我第一次聽說韓寒的名字,那一年正好我回加州,開了一個文友會,其中一位文友問我對韓寒的看法,我老實回答沒有看法,因為我沒讀過他的文字。那位文友大概研究了一番韓寒的東西,也認定方舟子說得有道理。
去年我回北京寫劇本,有天跟導演閑聊提到韓寒,問她的看法,她是韓寒的支持者,很看重韓寒的才華。我一直想有時間找韓寒的東西來讀一讀。有天真的上網搜韓寒,沒想到出來好多張帥小夥的照片,我這人比較容易被人家麵孔牽著走,那天我驚豔韓寒的英俊,光顧了看他的照片,忘了讀他的文字了,後來好像被什麽事情岔開,就此到現在還是沒讀過他的文章。
看完他的電影處女作,至少我能說:能身兼編劇和導演的韓寒應該是有才華的,找父親代筆看來是冤案!如果他寫不了那些文章,如何拍得了如此一部電影呢?!
好了,來說說這部電影!
電影的故事性,似乎並不是那麽強!但是有一個主線,串起好幾個小故事。
那個主線就是兩個年輕人,一個是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小學老師江河,還有一個是帶點兒痞氣和哥兒們義氣的社會小混混浩漢。他們生活在中國最東邊的一個小島上,小島荒蕪居民遷走,小學老師被調任到中國最西部的學校,浩漢用他打工三年賺的錢買的一部小汽車送江河赴任,兩個年輕人踏上了橫跨中國的旅程。
第一個小故事也是他們的第一站--一個大城市的電影攝製片場,那裏,他們與曾經也是小島居民現在跑龍套的年輕女孩見麵,女孩似乎曾經喜歡過浩漢,她說在小地方過活需要門路,而在大城市雖然人多,卻比較公平競爭,因為拚的是自己的實力。那是個腳踏實地的好姑娘,似乎可以代表當今奮鬥在大城市裏的一群人。這段好像講的是一個人愛你,可惜你不愛他的故事。
浩漢對青梅竹馬的小妹妹似乎無意,他的心一直牽掛著遠方的一個叫劉鶯鶯的女孩兒,他們從他十幾歲時就通信來往,有點夢中情人的感覺。另一個小故事,也就是浩漢開著車去見夢中情人!然而,台球館女老板劉鶯鶯卻把殘酷的事實告訴他:浩漢的父親正是她的繼父,她本無意與她聯絡,隻不過浩漢的父親想知道兒子的情況。這一段好像講的是你以為的真愛卻原來是一個笑話,或者說你愛他,他卻不愛你。
看來愛情總是令人失望,那麽來一段沒有愛情的情欲吧!還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他們在途中找了家小旅店投宿,江河看見房間裏垃圾桶裏的應招女郎名片,心動地撥打了電話。漂亮的小姐很快來到,卻在他們還沒有進入主題前就遭遇警察查房。兩個男人倉皇出逃,還捎帶上了應招小姐,卻把智力低下的另一個小島同伴給弄丟了。
應招小姐蘇米卻是一個小團體布的局,她遭人遺棄,有孕在身,想騙些錢到國外生孩子,卻不想遇到憨厚的江河,倆人都心生好感,但最後還是被追上來的三叔和合夥人勸了離去。
江河想忘掉蘇米這段戲拍得蠻好的。鏡頭先是一個肮髒的公共廁所,江河掏出身上印有蘇米照片的名片,下了決心扔進了抽水馬桶裏,用力地一抽水,嘩啦一聲,水流走,名片卻留在馬桶裏,接著觀眾可以聽到接二連三的抽水聲,仿佛是江河想要忘記她的決心,但似乎那張名片卻頑固的不願走入管道中,最後鏡頭一轉,仍是廁所裏,但轉向洗手池,手裏拿著名片的江河走過來,顯然他又從馬桶裏撿起了那張名片,用毛巾搽幹淨,又放回到貼心的衣袋裏去了。環境、動作、聲音加表情,整段戲沒有一句台詞,卻把一個人的心境表達的淋漓盡致,這場戲我很喜歡。
愛情說完了,該說友情了。
江河和浩漢的友情是貫穿整個片子的主線,兩人開著車繼續西行,卻在森林泥路上迷了路,解救他們走出迷宮的是一個來自南方帶有廣東口音的年輕人阿呂,他自稱也是旅人,是自駕摩托車走遍全中國的行者,還有一段令人感動的愛情。浩漢這樣的老江湖也被阿呂對妻子的深情所打動,完全信任了他,在他們三人在路邊解手的時候,阿呂提出下一段路他來開車,浩漢毫無戒心地把車鑰匙給了他,他卻開著車子丟下江河和浩漢在茫茫沙漠裏揚長而去!
幸好,他們已在中國邊境附近,隨著衛星的上天,兩位好夥伴最後也各分東西,江河前往赴任的小學,浩漢踏上歸鄉的路途。那隻半路上跟著他們的小狗,被留下來陪伴江河。
影片中的幾首歌很特別,尤其是那首《東極島之歌》,有點當年蘇聯紅軍進行曲的味道,今天聽到那樣的旋律很有點荒誕的感覺。
看完電影,我第一感覺似乎是沒有導演感覺的那麽好!但是,過後寫這篇影評時,回頭想想,裏麵的一個個小故事卻又很生動地浮現在我腦中,覺得很有時代感,也很有寓意!很顯然,論說故事的技巧和吸引力,韓寒比不過莫言,整個故事有些鬆散並不是那麽連貫,但是要說時代感和象征性或者說故事背後的意義,韓寒卻十分得出類拔萃。
電影人看這部作品,尤其是專業人士,可能會被他不遵循規則的自由主義所打動,個人的特色很強烈,故而就沒有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條條框框。我記得導演說過,影視劇裏安排畫外音和旁白那是最下策,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韓寒的影片,一上來就是畫外音。也許非電影專業的出生才引導他走向了獨特的韓寒風格!
相比起前陣子紅極一時的《小時代》,這部片子似乎有了點深度,但是,這種似是而非的文學深度,也大多是韓寒粉絲韓寒迷們代入式的分析加想象!我可能因為沒有看過他的作品,加上對他不是太了解,所有就沒有這種代入優勢,也就隻能就電影論電影而已。
除了票房的大獲全勝,電影影評人的評論也很值得人玩味,我摘錄幾段網上看來得:
影評人“電影通緝令”寫到:“韓寒作為導演做了太多的準備,從風格化的鏡頭語言以及對於演員的調度,音樂的使用、意象的使用和讀白都像極了一個老手。而旅館那場戲對於蒙太奇的運用可謂獨到,加油站的群戲調度更是體現了導演的功底不俗。關於成長和責任,自由和追求、這部電影有太多的解構值得去細細品味。導演在每個人身上都投射了自己的影子,或多或少。把這上麵所有人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他們不斷告別,告別昨天的自己。又不斷有人湧入新的生活,昨天已成往事,所以隻能寫進故事,演給世人看。”
影評人“支離疏”認為:“《後會無期》是一部不合格的處女作品。韓寒自己也說,不存在橫空出世的傑作,先前必定有大量的積累,厚積薄發之所謂。顯然,這部作品遠遠達不到傑作的水準,也談不上橫空出世。電影裏充斥著大量聰明機靈但無太多意義可言的台詞(或者說段子),韓寒對這類文字遊戲樂此不疲,他將博客雜文的技巧用於台詞寫作。這種刻意追求金句效果的台詞,對故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抽離。全片的角色塑造扁平,情節寡淡——雖然不乏情節寡淡的佳作,但韓寒尚無這等功力。說《後會無期》有情懷,是什麽情懷?自由情懷?青春祭奠情懷?如果有情懷,那也在平淡似水、間雜幽默的劇情中被消解得奄奄壹息。”
影評人馬馳 :“《後會無期》隻有表麵上的感傷、似有若無的情懷和壹個不隻所雲的故事,乍看起來似乎有王家衛那種虛無的調調,其實表現出的是韓寒孤獨和空洞的內心世界。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被外化成某些片段和畫麵,這能有什麽意義呢?除了他自己,誰能知道他到底想要說些什麽。那就掠影浮光的看吧,崇拜他,就要去傾聽他,但不要探究它的意義。”
無論如何,韓寒能用五年的時間籌備這部影片的誕生,首先這種認真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
而且從一名作家華麗轉身為導演和編劇,他做的很漂亮也很成功,至於文學性和藝術性還是留給更懂得的人去評說吧!
如果他是掛名導演,怎麽能曆時幾載,上百人參與,卻沒有哪怕一個人、隻言片語的泄漏?這樣的指責,或猜測,我是很難相信。
韓寒並沒有勇氣麵對代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