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第二件事
曾經看一部有關前總統布什(小布什)的自傳體的電影,小布什在耶魯讀大學時,參加Party 狂歡,玩一種遊戲,輸了,就把身體浸泡在冰水裏,不停的喝啤酒。當時我記得評論說:Crazy!(瘋狂啊!)
兒子寒假從大學回來,就談到學校周末的Party裏,酒精成災,都是高年級的學生去買酒,低年級和他們這些新進大學的學生跟著喝,問他有沒有喝?他說嚐過一兩次,那些伏特加實在不好喝,他並不喜歡。
想到他十六歲那年去歐洲荷蘭遊學,在那裏,同去的美國孩子又喝酒又抽大麻(荷蘭十六歲以上喝酒抽大麻是合法的),他不過嚐了一口啤酒,回來說太難喝了。最後一年高中,小鎮的高中畢業生也是不停的有Party,有些美國人家就把酒放在桌上,任由高中生們喝,隻是收掉大孩子的駕駛執照,不讓出門。記得有一次,他也是參加這樣的Party去了,很快就開車回家了,問他怎麽不繼續Party? 他說大家開始喝酒了,他就和幾位不喝酒的同學回家了。
感覺他一直還算有自控能力,而且最主要他不喜歡喝酒,不喜歡酒的味道。
不久前的一個周末,我給他一個短訊,問他有沒有空我們通個電話,通常每個周末他都會給家裏打個電話,那是個周六的夜裏,我因為周日有其它活動安排,就主動了一回。他一般也是會在很短的時間裏回複短訊,可是,那天我夜裏十一點半發的短訊直到第二天下午,他都沒回。與他爸爸一通氣,做爸爸的開始擔心了,也開始發短訊給他,仍然沒有回音,我們倆都緊張起來,都開始撥兒子的手機,一直無人接聽。
做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是很容易焦慮的,結果就是爸爸忍不住撥了兒子好朋友的電話,當然也沒人接聽,現在的大學生好像都不大喜歡接聽電話!無奈,隻好發短訊給兒子的好朋友,回複很快來了,說:別擔心,他很好,我不久前還看到他睡在我朋友的宿舍裏。在爸爸跟兒子的朋友聯係的過程中,我已經伊妹兒、臉書留言、短訊告訴兒子我們很擔心他,讓他盡快給家裏回音。
就在收到兒子朋友的平安短信沒兩分鍾,兒子的電話來了。他說他正走在外麵的校園裏,往自己的宿舍去。我第一句話就問他昨天晚上睡在哪裏?他故作正經回答睡在宿舍啊!我心裏的火一下“騰”地就升起來了:“I hate people lying! Especially my son lied to me!” (我說我痛恨人說謊,尤其是我兒子對我說謊!)那邊沉默了三秒鍾,他開始說實話:“我睡在同學的宿舍裏,因為我喝多了!”問他喝到什麽程度,他說玩一種遊戲,輸了就喝一個shot的伏特加,結果他記不清喝了多少的shot,喝完還好好的,與同學又一起去聽音樂會,在音樂會中間,酒精的力道上來了,他被酒精打垮了,無法回自己的宿舍,就在同學的宿舍住了一晚,當然,他媽媽的短訊也就忘的幹幹淨淨的了!
我是被他氣得話都說不完整。他爸爸接過電話開始跟他說大道理,無外乎強調法律的規定,二十一歲之前不應該喝酒,兒子開始狡辯,說所有的大學生沒有不喝酒的,還說他問過學校的保安,保安說隻要他們關起門喝,不鬧出事情來,學校是沒有意見的!還說其它的大學的大學生比布朗的學生喝的還要厲害,而且他是第一次喝醉,那天剛剛考完試,想輕鬆一下等等,總之為自己的行為開脫。爸爸說他自律力不夠,受同伴影響。這句話讓他激動了起來,我都聽到電話話筒裏他拔高的聲音:“How could you say I’m lack of self-control? If so, how could I reach this point so far? (你怎麽能說我缺乏自律力?如果真是那樣,我如何能走到今天這一步?)”
我接過話筒對他說:“如果別人做的事情使得你也覺得也要那麽做,你就是缺乏自律力!別以為你進了布朗就是因為你有自律力,能讓自己不做某些事情,尤其是違法的事情,那才是真正有自律力!法律就是法律,我不在乎你們學校的保安怎麽說,我隻在乎法律是怎樣規定的。如果今天你能這樣規避法律的限製,將來有一天你真的成了醫生,難保你不會也會成為那些鑽空子規避法規限製的人,你想想你能成為一名好醫生嗎?”他沉默了。
兒子的爸爸又把話筒拿過去,繼續說醉酒對身體不好,他正在發育,酒精對肝髒有負麵的影響,兒子又反駁:“你也罪過酒啊,我就有記憶……”
我很生氣,責備兒子不僅沒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開始調轉頭來Attack Others(攻擊別人)……那天以兒子向爸爸道歉並對我說他不會再醉酒了收場,掛了電話,我和他爸爸心裏都不是很痛快,總覺得,美國大學生整個大環境不是我們做父母的這點擔心和一番電話能改變的,十八歲的孩子免去了家庭和父母的約束,就成了闖入一個花花世界想嚐試任何滋味的急先鋒!即便是他不喜歡的東西,就像這酒精,兒子最後說他不會再醉酒了,因為醉酒的滋味並不好受,酒也不好喝,但是他非要自己親自經曆才會有這種結論!
其實偶爾醉酒這件事本身並不算太大,大的是醉酒之後的效應,比如,兒子就用說謊來對付我,因為怕父母擔心。而每年醉酒後駕車喪生的人有多少?這當中青少年出事的比例很高,醉酒還會引起亂性,甚至引起死亡和自殺,這些才是會讓為人父母擔心的。
大學生喝酒似乎由來已久,而且這些年似乎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仿佛成了一種習慣和傳統,從耶魯小布什的時代甚至更早開始,到今天我們的孩子進入大學,還在繼續,我不知道美國的大學管理者們到底怎麽想這件事的,但從統計的數據上來看,十年來幾乎沒有變化,可見大學對此事是放之任之的。作為父母,我很困擾,對這樣的大環境感覺無能為力。
待續
如果為人父母都不知道什麽是對什麽是錯,怎麽能希望他的孩子明白?!
有些讀者讓我不知道說什麽好?對我和我的家庭並不了解,看了這篇文章就隨意論斷!這麽說吧,讓別人反省的人,事實上最好自己也反省一下,我如果在我兒子八歲以後就聽之任之,今天他不會進這麽好的大學,我大概隻能被他教訓了!我不覺得父母關心長大的孩子是一種羈絆,箭與弓的諺語也不是隨便未成年的孩子隨心所欲!教導孩子走正道是為人父母的責任,沒有半點需要反省的。 我說話的方式如果孩子接受不了,今天不會跟我有那麽親熱的母子關係。最好在不了解別人家庭的情況下,不要隨便論斷下定義!你的個人體會不一定都正確,你的母子相處方式和關係在我看來冷漠淡情,對我毫無價值,我決不會學習和認同!
每個家庭都不一樣,我們不能要求別人跟我們一樣,但隻要我的孩子跟我之間的親密關係令我滿意,並且孩子往正道上走,我的方式就會堅持,你不必認同。祝你的方式適用於你的家庭。
希望博主能夠反省自己。這種18歲還被父母管得那麽嚴的孩子以後要不完全失去自己的判斷力,所有事情都要靠別人指導;要不某天徹底叛逆,覺得父母之前對他的管教都是錯的。
聽過一個說法是做母親的是弓,兒子是箭。弓的任務是把箭盡量遠遠的射出去。自從他們考上了大學,我認為母親其實就完成任務了。所以我希望不要做他們的羈絆,讓他們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遊地盡情享受自己的風華正茂。他們有時會打電話來問候我一下,但我每次都告訴他們不用惦著我,我有事兒會聯係他們的。這樣大家都輕鬆。
另外博主對兒子那樣說話的方式,我自從兒子們8歲以後就從來沒有采用過了。建議博主把兒子當作已經成年的客人來尊重,優秀的男孩子們尤其需要被尊重而不是被轄製。他們對待父母的尊重其實是理智的,因為並不不說明我們是正確的,尤其最好不要辜負了他們的尊重而恃寵而驕地訓斥人家。
個人體會而已,若有說得不妥之處請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