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這次回國寫劇本,是最主要的目的,原以為一個多月可以一鼓作氣寫完劇本,沒想到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越寫越覺得不是可以在原先想像的時間之內能做完的事情。
我的一本小說不過十來萬字,改編成劇本十集就用完了原著。可現在國內的電視劇不到三十集,根本沒有投資者,那麽剩下的二十集怎麽辦?當然也就需要我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把故事延續下去或者說充實起來。開始我很有些抵觸情緒,覺得死撐硬拉的結果勢必影響原作的文學性和藝術性,還是比較故步自封的!漸漸的,在導演的啟發下,我也能接受影視藝術與文學作品有著不同的受眾和不同的表現形式,故而需要換一種思維。
一切也是上帝的安排,讓我有機緣與北京的一圈海歸們認識了,他們介紹我認識一位優秀的清華校友,他們引以為榮的海歸成功的榜樣陳大同先生,說對我們寫海歸題材一定會有幫助。
就這樣,我和陳先生約定,趁著一天他從北京飛上海開會,而我也正好在江南一帶探親訪友的時間,我們約在虹橋機場的咖啡廳見麵,我有兩三個小時采訪他的時間。
從南京去上海的路上,停留鎮江,看望我在鎮江的母親。我是傍晚時分到的,晚上帶著母親和她的保姆又一次去了八分飽餐廳吃晚餐,點了一盤麵條作為壽麵,還有幾天就是她的七十四歲生日,去年我也曾經為她過過生日,今年又一次可以陪她過生日,我珍惜這樣的日子。
陪老媽吃一碗長壽麵
第二天,天還蒙蒙亮,我就趕往高鐵站,一早出租車一車難求,一輛載著一位乘客的出租車停下來,問我要不要拚車?開始我還不大明白,不過很快知道這是出租車司機的一種很好的賺錢手段,也就是充分利用車子的空間,燃燒同樣的汽油卻載運盡可能多的乘客,但也算解決了我去火車站的問題,算是對雙方都有利吧!車子開到市中心,司機又停下來,路邊站著一位女中學生和她一臉焦急的母親,女司機一問女中學生急著要上學,母親拜托司機把女兒送到一所重點中學去,女司機估計自己也是為母親,對這種事情特別有同情心。
第一位男乘客在市中心的一所賓館門口下了車,坐在我身邊的中學生對司機說:能先送我嗎?我要遲到了?遲到了要扣分的,我扣不起了!司機回答:小姑娘,人家比你先上的車,去火車站的,離你學校不遠。我正想說我還有些時間,要不先送小姑娘吧。司機又對小姑娘說:怕遲到你怎麽不早點出來?小姑娘回答:我昨晚複習到夜裏兩點鍾,今天要考試啊,起不來啊!我媽答應我複習晚一點,早晨多睡一會兒,就不用擠公車了......我聽著總覺得哪裏不對頭,一時語塞,竟然一路沉默著沒有說話。
火車剛到上海虹橋火車站,陳先生的電話就到了,問我在哪裏,我說已到了,正往虹橋機場這麵走過來,看看時間離我們約談還有二十分鍾,正好路過售票窗口,就把回寧的車票買好了,準備三個小時之後再趕回南京去。
誰知從虹橋火車站走到虹橋機場,雖說都是室內的路,走走卻走了近半個鍾頭。我遲到了!
在Costa Coffee圈起來的座位前,我正打量著滿座的旅客試圖猜測誰是我要找的人,一位身著黑色皮衣的中年男士站起身來向我揮著手,我肯定那就是陳大同先生!看來我給他的“接頭暗號”還挺管用的!見麵前,我告訴他,我是一名中年女性,短發,身著黑色皮夾克......
我們寒暄坐下,一下就聊到了正題!他從矽穀的創業開始聊起,一直聊到回國的再創業,他的抱負他的艱難和他的成功......
他說: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想當元帥的就不是好士兵,但是天天隻想著當元帥的士兵,很多永遠做不成元帥!隻有先想著做好一個班長的職務,再試圖做好一個排長、連長......最終才能做好元帥!有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是很多好高騖遠的人缺乏的!
聽他談論矽穀的輝煌,我很熟悉也很親切,再聽他談論回國的創業之艱難和過程,我充滿了敬佩!都說我們這一批八十年代出國的是精英,可他們這些心中一直有夢想和充滿熱誠的人,才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對我能夠提筆寫他們這群人,很是安慰,盡可能的回答我提出的一係列的問題。與他的一席談給我的震撼也是強烈的,從他的身上我看到我們民族的一種堅韌性和一種值得自豪的精神!
兩個多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我們握手告別,我看著他高大的身影融入熙熙攘攘的機場人流中,那個背影有點讓我心裏發緊,因為我似乎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孤獨感,就像看見一個長途跋涉的人,一個人在沙漠裏緩緩地前行。我又坐回到咖啡座裏,想著他臨別前對我說的一句話:創業永遠是孤獨的事兒!在機場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那種被他感染的孤獨裏……
那天在上海回南京的火車上,我無法理清自己的思緒,頭腦中充滿了陳大同那個滿是重任卻又十分孤單的背影,又想起最初導演讀到我的小說時說的話:為什麽世界上這麽多民族,唯有我們中國人似乎總是在尋找卻似乎又總是找不到,我們從中國跑到國外,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卻又心活了,又要回歸,來來回回之間,我們是不是總難以滿足?!
寫這部小說時,我反映的可能隻是一種現象,一種困惑,一個旁觀者的思考......很榮幸,在五十篇海外作家的小說裏,導演看中了我這一篇,不是我寫得最好,而是機緣巧合,導演也經曆五個月的短暫移民生涯,從我的文字中讀到了一份共鳴,而她對於我戲劇方麵的開啟尤其是對於有關民族性後續的思考,使我有一種升華的感覺,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寫出一部超出我們現有水平的作品的!
不論這部作品何時能真正麵世,是否能夠成功,這些都需要依賴上帝的安排,但我知道這樣的創作經曆已經給我很多的啟迪和思索,它必將在我今後的文學創作之路上留下很深的印記!僅僅這點就足夠值得了!
再見了,北京!感謝一個多月的北京生活,我會永遠記得的。
全文完
這個係列從頭讀:北京,你讓我心痛!...北京日記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