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BeautyinAutum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東西方禮儀…共同成長小組的第一次討論

(2013-09-12 07:25:57) 下一個

暑假過去了,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共同成長小組又開始了新學年的聚會。

小組的孩子們送走了兩位高中畢業生,包括我的兒子,卻也迎來了更多的加入我們的孩子和家長。新學年我們的小組已經發展到十五家之多,第一次全體聚會,家庭的住宅已經容納不下,我們借了小鎮的會議室來舉行我們的第一次聚會。

聚會的主題是:禮儀。為什麽選這個主題呢?當有位家長跟我提議與孩子們討論這個主題時,她說的是,她注意到如果開車接送一幫孩子,美國孩子下車時很自然地說謝謝,在外麵碰到認識的美國孩子,美國孩子也會很自然很熱情地過來打招呼;可ABC的孩子通常下車不知道感謝,平常碰麵就像不認識一樣。這位母親的顧慮,我也有同感,不說是ABC的孩子,包括海外的華裔成人都有這個傾向。

我每天在小鎮上帶著狗兒散步,如果遇見美國鎮民,通常大家都會至少“嗨”一聲,但如果遇到東方人(絕大多數都是華裔),對方多數頭一低就過去了,我一張笑臉通常就僵在那裏。如果我們大人都這樣,怎能期待我們的孩子會熱情主動呢?

帶著我的兩個ABC孩子回國度暑假,有一件事也困擾我,就是他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稱呼我國內的親友,當然這跟中國人的七姨八姑相對複雜的稱謂有關,他們不大明白。記得有一次,我女兒第一次見到我的一位長輩,我讓她叫“表舅公”,她大小姐竟然當著這位長輩的麵說:以前從來沒見過,就不叫了吧!然後就自說自話走開了。我無地自容,想我的這位長輩一定認為我欠缺家教,孩子不懂得尊敬長輩!可一樣的家教卻會有不同的孩子,相對來說,我的兒子比較好說話,嘴巴也比較甜,他記住了凡跟媽媽差不多大的都叫叔叔阿姨,跟外公差不多大的,就叫爺爺奶奶,基本上一路下來,他從沒給過我任何難堪。

青少年小組聚會,我們先是父母一組孩子一組分別討論這個所謂的禮儀問題,為人父母們普遍覺得ABC孩子對中國人的稱呼確實不是十分明白,因而做的也不是很合父母的心意;孩子們對海一代很多的行為也是不能理解,從這些差異我們又談到東西方禮儀的差別……但是我們很多家長都認同台灣裔中國人的後代普遍比大陸背景的華裔後代要懂禮貌,這可能又要牽扯到文化大革命對我們這一代人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麵的破壞;還有一點父母們的感覺,華裔的孩子在自信心上比起白人的孩子欠缺很多,這似乎又牽扯到ABC的身份認同等多方麵的因素。總之一個小小的禮儀問題,其實帶出圍繞著這個問題的很多複雜的因素。

等到家長們和孩子們合在一起討論時,我們才發現,本來想幫助孩子們健全禮儀的我們反而被孩子們批得張口結舌的。老調重彈的華裔成人禮儀方麵最欠缺的是:聲音太大!這兩年來,我們不斷地聽到孩子們這麽說,可能這真的是我們中國人很難改正的習慣。孩子們還提到華裔家長們很多不注意個人的儀表,尤其是穿著方麵不合場合不注意整潔等等,這個確實也是我們這一代所謂的精英們尤其是那從小就被灌輸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高才生們所不屑的,似乎都像陳景潤那樣生活不拘小節的人才是真正的學人學者。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可為什麽我們海一代在海二代眼裏欠缺禮儀而海二代所遵從的禮儀又往往令我們海一代尷尬萬分?這裏麵我們可能需要先探討一下東西方禮儀的差別。

首先,從待人接物上說起,中國人見麵稱呼長輩為先,各種稱呼繁雜多樣,西方人卻可以直呼其名。中國人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為別人著想,到別人家做客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如果主人說:請喝茶!通常客人會說:我不渴,不用麻煩!在餐桌上,主人會為客人夾菜,希望客人多吃一些;而客人通常會客氣:夠了,吃飽了!太豐盛了!所以,中國人的待客和做客場麵往往氣氛熱烈:一方不停地勸,另一方則不停地推辭。

中國人如果讚美對方:真漂亮!真能幹!對方要謙虛:哪裏,一般吧,馬馬虎虎。有人說中國人在這方麵虛偽,可這是一個傳統的習慣,所以不應該簡單的下定論。

再說西方人在這方麵,你去做客,他可能會問你要喝什麽嗎,如果你客氣說不渴,他們會很尊重客人的意願,也就真的什麽都不給你喝了,就象在餐桌上,他們是不會給你夾菜的,如果你說吃飽了,他們也決不會再勉強你多吃一口。說到讚美,西方人通常對被讚美後簡單一句謝謝就可以了,並發出由衷的笑容,誰不喜歡被人誇呢!似乎西方人的禮儀比較符合人性,但是,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隻有徹底弄明白每種習俗的不同之處,才會真正的從心裏尊敬他人也同時讓自己被別人尊敬。

我所不喜歡的是有些海一代,接觸了西方的文化之後,對自己的根文化徹底否定橫加指責,把海二代與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徹底隔離,卻又無法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百分之一百的外國人,所以,很多時候,造成海二代成了一個蔑視根文化卻又缺少自信的人。我們隻有讓孩子了解到兩種文化的差異,真正懂得兩種文化的精髓,才能讓孩子有識別能力,選擇兩種文化的好的東西,超越傳統和成為綜合多種文化的一個明白並寬容的人,不是站在一方指責另一方,而是能身處東方就能用東方思維,身處西方就能用西方思維的人,就拿稱呼來說,在西方社會就知道遵從西方的禮儀,遇到中國人,就知道用讓別人聽著舒服的稱呼。

再說到給人勸告這方麵,中國人給朋友孩子勸告通常是很直接的,比如說:你要多穿一件衣服!你太瘦了,要多吃一點!通常西方人在這方麵比較婉轉,他們會說:哦,有點冷哦!如果是我,我會穿件外套!當然西方人也有說的比較直接的,但那通常關係比較近才會。

在隱私方麵,西方人士非常注重個人隱私的。所以對於女性的年齡、男人的收入、婚姻狀況、宗教信仰等等,這些他們都認為是個人隱私範圍,信件、日記等等更是不會擅自看別人的。中國人在這方麵比較沒有疆界,年齡、收入、婚否都是隨便說的話題,父母更覺得孩子是私人財產,孩子的信件、日記隨意看,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妥,當然,隨著今天西方文化的一點點涔入,今天中國的父母們在這方麵已有了很多的改變。

我想起文軒的天地一弘曾說過:中國人的文化是熟人的文化,而西方人的文化是陌生人的文化。不無道理!因為是陌生人,所以總保留一定的距離,比如,排隊的時候西方人總是習慣和別人保持距離而中國人因為是熟人,就不存在這個距離,最好勾肩搭背,我知道你你知道我,也就沒有了所謂的個人隱私,特別是在親朋好友之間,不分你我,共享對方的私人生活。而且,長者往往可以隨意問及晚輩的私人生活,以顯示關心。

一旦我們弄懂這些,就沒必要為了回國你的姑媽問一句你一個月掙多少錢而大驚小怪,海二代驚一下,我們可以解釋,海一代再驚,就未免太過矯情!你又不是不知道中國的習俗,在西方生活幾十年也並不能把你中國的印記全部抹去吧!

而我們所要幫助孩子做的,也正是在懂得兩邊習俗禮儀的同時,能寬以待人並嚴以律己!

最後再說一點時間觀念和禮尚往來的概念。西方人時間觀念比較強,即使是親友見麵也會事先說好時間,很少會冒然造訪!這點上對中國人來說以前是很難理解,父親看兒子還得先征求兒子的意見定好時間再見,簡直是不可思議!在中國確實是不可思議,中國人的親情觀念第一,親人之間沒有隱私也沒有任何所謂的個人觀念,對於父母,孩子的一切都跟他們有關,就象有些父母造訪長大成人成家的孩子家,會當成是自己的家一樣,因為我給了你生命,你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我姑且不去評論這樣的行為的好壞對錯,隻就事論事。不過今天,我也看到中國社會的改變,很多小家庭與原生家庭分開過自己的生活,但是,啃老也好、坑爹也罷,仍然可以看到中國家庭之間的這種連接。在這樣的不可分離之下,時間觀念肯定是會跟西方不一樣的。

說個題外話,海外的中國人聚會,很少有不遲到的,我們以前在加州有個朋友圈,通常說晚上六點聚會,最早到的一家也要到快六點半了,很多都是遲一個鍾頭才到,形成習慣了之後,我們不想等太久,下次聚會就把時間提到晚上五點,結果他們還是快到七點才陸續抵達!

禮尚往來在西方人看來重在心意,比如,送禮物,聖誕節也好感恩節也好,他們會記得給親朋好友送件禮物,有的禮物可能價值並不大,幾塊錢就可以買到,他們通常會在送禮人麵前當麵打開禮物,並說出感謝讚美禮物的話。我的美國鄰居,常常會在我家大門上掛個袋袋,我兒子考上大學、我父親來訪等等,她都會送件小禮物,有的禮物甚至是她親手做的,不需要幾個錢,但是是一片心意,每次我們看到都很感動。

中國人在這方麵跟美國人卻不大一樣。中國人的情感本來就很含蓄,接受禮物的人很少會當麵拆開包裝查看禮物,而且中國人大多比較看重禮品的價值,因為中國人認為禮品的價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禮人的情意。

海外的中國人我指的是大陸背景的,很多不懂得禮尚往來的觀念,這點我覺得上海人相對比較懂得。比如說,我喜歡呼朋招友,以前在加州更是自己做點好吃的美味,喜歡叫朋友來一起品嚐。可有的人總喜歡到你家來吃,卻從來不會回請你,老實說我這人這點上以前比較馬大哈,不大在意,可我家上海人有時會說怎麽從來沒見過某某人請大家去他家?我這才注意到,而一個朋友圈,這樣的人慢慢的一定會招致大家的不滿,最後剩下的常聚的朋友基本上都是知道禮尚往來的。所謂的禮尚往來,就是有去有回,你給我一份我也知道還你一份,倒不是扯平,而是相互都能給予和接受,任何單一的給予都長不了,長期的想占便宜也會讓別人不舒服的。

這點上我們有必要讓海二代懂得,比如;回國送中國人禮物就需要稍微論一下價值,如果我們因為在西方生活了幾十年,回去就用西方人的觀念來做事,買個幾美金的東西回去送你的中國親友被別人說了,你還說人家老土或者太物質,隻看重價值多少,不看情意,那你就是有些忘了中國人的習俗了!我們通常願意選擇性的接受或者說運用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就比如接受了西方人小價值禮物的習俗,選擇丟掉中國人大價值的物質重擔,但是,我覺得如果我們明明知道中國人的禮物觀,就不該硬性的用西方人的禮物觀來為自己的行為作掩飾,與其送便宜的禮物被人說,還不如什麽都不送,到了那裏看別人需要什麽再實際地伸出援手! 

總而言之,我希望我們的第二代能夠了解中國傳統的東西,而不是一概摒除根文化,在了解的基礎上自己做出明智正確的選擇,能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兩種或者多元的文化。我希望有一天,海二代看見他們的父母與朋友搶著付賬單,再不會用那種驚訝和奇怪的眼神做鬼臉,而是能聳聳肩,輕鬆地對他的同伴和美國朋友解釋:中國人都這樣,他們看重的是情分!然後禮貌地對付賬單的長輩說一聲:謝謝請我們吃飯,真好吃!那我就會很驕傲!這樣的ABC孩子才是我心目中綜合文化的典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說的有道理!有一點想說的是,我就很懂得禮尚往來!
恩朵媽 回複 悄悄話 理想啊,沒有在中國浸淫式的生活和感受,孩子們如何達到完美的中西合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