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上海就像紐約,讓人恨也讓人愛。
七月初的上海,依然是梅雨的季節,琢磨不定的氣候,忽雨忽晴,空氣中充斥著濕熱的煩悶。站在浦東機場停車場裏,仿佛氣有些短,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流。
孩子的叔叔開著車來接我們,我們躲進汽車裏,汽車的冷氣令我們精神一振,沿途的高速公路竟然很順暢,轉眼就來到我們預定的靠近上海老城-城隍廟附近的萬麗酒店。
到底是美國的連鎖酒店,服務設施都不錯。自從去年回國,我在北京住了兩次中國式的酒店,不僅失望而且臨走前在北京住的那一晚可以說有種被騙的感覺,這次我對我們家的老總說非美國酒店不住,我這人可以吃很多種苦,吃的喝的都無所謂,唯有一點比較挑剔,就是住的酒店,可能與我學酒店管理有關。住進酒店的第一件事,我通常會四處查看,一掃之下就大概能明了酒店的方方麵麵,這麽多年下來,老總也了解我這點“怪癖”。
萬麗酒店
豫園城隍廟旁
酒店房間可見東方明珠塔
萬麗酒店近鄰城隍廟(走過去五分鍾不到),地理位置非常好,地鐵站就在酒店的馬路對麵,出租車也很容易招(酒店代招)。我還注意到酒店對麵就是工商銀行,第二天取錢給助學的孩子們也方便。
隔天一早,趁著兩個孩子還在睡夢中,時差就把我拖起來,在上海朦朦朧朧的晨光裏,我一個人漫步老城區,領略一點老上海的味道。
走回酒店的時候,城隍廟的各個空地上,都是晨練的人們,看著老阿姨和老伯伯們跟著音樂跳舞打拳,我沒來由的眼睛發熱。
晨練的人們
宛如當年的廣播體操
綠波廊前跳舞的人
等太陽出來,帶著兩孩子逛城隍廟,他們興高采烈地在一個個小店裏選擇喜歡的小玩意兒,熱得受不了時,我們就躲進南翔小籠包的二樓餐廳邊吹冷氣邊品美味,他們的爸爸千叮萬囑讓他們幫他多吃點小籠包,可惜,二樓隻賣蟹黃小籠包,我們家的妹妹說味道很怪,她從小不吃水裏遊的東西,包括魚蝦蟹,這蟹黃小籠包她勉強吃了幾個,連聲說沒有美國的好吃!嗬嗬,真正的洋盤。
著名的南翔小籠包店
樓上有冷氣的雅座
蟹粉小籠包
正午的太陽和氣溫都讓我們三個從地球另一邊過來的人一下子適應不了,我們逃回酒店。天天健身的兒子要去酒店的健身中心,陪著他去,一看酒店頂層的遊泳池真是太好了,開闊的視野,看出去就是黃浦江和東方明珠,可惜,我們都沒有帶遊泳衣遊不了。女兒遙控給美國的老爸下令,一個月後回上海時還要住這間酒店,一定要在遊泳池裏遊次泳。
酒店頂樓遊泳池
酒店大堂裏陳逸飛的畫
三個人失望地回到房間,整理行裝預備離開酒店。
這天下午,我和一加州的朋友約好在田子坊見麵,朋友曾經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職,也是我的文字擁戴者,一直說要介紹我認識影視界的大腕們。幾年前,我的小說《冰雹》風靡海外的網絡,她就熱心地介紹我認識薑文,這次,她和上影廠的江導約好與我在田子坊喝咖啡。 兩個孩子與他們的叔叔也約好逛上海的時裝市場,我們各有各幹,在田子坊分道揚鑣。
田子坊的貓屎咖啡館我還是在一檔子東方衛視的征婚節目上看到的,那次的節目,貓屎咖啡館的少東家在那裏征婚,青年才俊,萬貫家產,卻找不到心愛的女子。聽他介紹,之所以叫貓屎咖啡,是因在印尼的小島上,有一種野山貓,這種山貓喜歡在咖啡樹下方便,久而久之,這種咖啡樹的咖啡豆有著特殊的香味,漸漸的聞名起來,一杯貓屎咖啡要比星巴克的咖啡貴很多倍,兩三百塊人民幣一杯!(大約40到50塊美金一杯)
貓屎咖啡館
我這杯是貓屎咖啡館的冰霜
童年時就認識的小朋友在上海重逢
江導和兩位歸國的女人
江導和我們兩個女人的一席談也頗有趣,我們從中國的影視業談到美國的影視界,我了解到江導與陳凱歌他們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同班同學,他們那一屆真是人才輩出,除了陳凱歌,還有張藝謀等,都是那年(77屆)的電影學院的學生,江導覺得現在的中國影視界處在一種渾沌的狀態,即不知道什麽樣的題材是能迎合觀眾的口味。現在好劇本非常難求。我送了江導我的一本小說,並和他探討了一些小說題材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可能性,從中我也看到國內的導演們的視角和想法。
以前,不大明白從文學到戲劇的走向,也曾經摸索我的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的道路,今天我已有了一些認知,知道好的劇本其實不愁投資商和導演,中國現在的問題是缺乏好的劇本。海外的題材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邊緣的文學體,為此我一直持不同的意見,我認為文學是人學,隻要揭示了人性深層的情感和真諦,就能打動讀者(觀眾)的心,不在乎你的地域性在哪裏。當然,這是從文學性上談。影視界更加注重觀眾的口味,商業性相對來說較濃,中文電視電影的受眾主要也是大陸的中國人,海外的華人也算其中,卻不是主要的,但這並不代表海外題材的影視作品就不受中國人歡迎,當年的那部《北京人在紐約》在中國廣受歡迎的程度就說明了這點。
與江導道別之後,我和朋友一起穿梭在田子坊的小弄堂裏,幾十年前的上海特色弄堂,今天植入了外來的風格,酒吧、咖啡館、西餐廳、禮品店,真是猶如時空錯亂,難以分辨自己身在何方!
昔日的弄堂
中西新舊的混合體
這家餐廳很特別
坐在馬桶上就餐,頭上還有便池
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地方,它讓你體驗中國的味道,也體驗來自世界各處的不同的滋味,就在這樣的一種混合的氛圍裏,上海讓我們陷入了一種莫名的高漲的情緒裏。
夜晚,朋友堅持,一定要我們去她哥哥的家裏吃飯,她的哥哥和嫂嫂都是上影廠的工作人員,他們熱情好客,嫂嫂的廚藝了得,一桌子的上海菜吃得我們不想離去。
上海朋友家的家宴
人生,也是這般奇妙,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建立在不經意中,那種誠心誠意的信任和友愛,讓人與人之間的相異和不同消失貽盡,剩下的就是閃光的珍貴的友情。
我愛你,上海!
待續
是的。
不過拍拍照片也無所謂。